活着
我也想写一个故事。
丫丫都已经五十多岁了,可是年轻时候的昵称就这么一直被保留了下来。按辈分我应该叫她婆,但她年纪比我母亲还小些。有一个和我同年的女儿,一个小两岁的儿子。同住在一个队,经常能听见她爽朗的大笑或大叫响彻整条巷子,充满了西北人的豪爽。
丫丫是从别的地方嫁过来的,跟小妗(舅妈)曾是年少时的好友。曾听母亲讲过一两个关于她的“诡异”的故事,鬼上身什么的,除了这点,她也像当地的大部分女人一样,养儿育女,辛苦持家,丈夫在外打拼,支持这个家庭,把照顾家庭的重任都压在她的肩上。
或许是这个担子太沉,丫丫矮胖矮胖的,似乎也是这种体格支撑着她浑厚又高亢的嗓音和虽然身材低矮却吵起架来丝毫不输于人的气势。
两千年左右,左邻右舍都还是砖土混合结构的平房。我家靠着父亲在外打拼多年,做生意被骗,赊账要不回的各种曲折跌宕后,攒钱盖起了一座小楼,两层高。就在我们隔壁的丫丫的家却在这一年里,塌了老房子,丫丫年迈的公婆灰头土脸地从废墟中爬出来,望着塌掉的房子哇哇地大哭,把脸上哭出来两道泪痕,像极了戏台上的丑角儿。
从这以后,丫丫的丈夫从外地归来,放下了南方的小生意专心地盖起了房子。转眼高楼平地起。丫丫家仅仅用了两个多月就盖起了崭新的二层砖瓦房。一是家里的钱不够,另外也为了门面好看,一进的一排房子修成了两层,二进的部分还留着原样。
有了房子人也就有了底气。或许是离土地最近的人们的一种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执着,人们总把盖房子看成仅次于婚姻的大事。
丫丫频繁地邀请我们去她家玩儿,从那以后我似乎才和她的孩子们熟络起来。而丫丫也在不断地往她家的新房子里添置各种可以添置的东西。今天,往两进间的院子上架个顶棚,过几天,又往院子的上铺好红砖,再过一阵子,丫丫家里新装了热水器频频邀请我们去她家里洗澡。两家人的感情似乎从那时起才慢慢地好起来。
而本来有些自视甚高的母亲,也从此渐渐地和周围的邻居打成一片,嬉笑怒骂,开一些低级的玩笑似乎也无所谓了。
房子的问题解决了,丫丫的丈夫再踏上了外出打拼的路途。丫丫和公婆、儿女一起生活在新的红砖大瓦房中。
到了2003年,周围的砖土房子都逐个拆掉了,街坊邻里全盖起了红砖大瓦房。如果我家盖了两层,那邻居家一定会盖三层,就算没钱贴墙砖了,也要撑起三层楼,那邻居的邻居就不能比三层还低。如果你家的地基做成30公分,那我家的地基就要打40公分,总要比你家高出一点来。如果你家的大红门是1米6宽,那门推起来发出浑厚有力的轰鸣声,那只要条件允许,我家的就肯定不比你家的门窄。就这样互相比着,议论着,一家一家的房子越盖越高,门面越做越宽,那些早些年盖起房子的人们又显得有些灰头土脸了。
丫丫的家这两年虽然小改动不断,但大体上也没有什么变化。过了几年原本雪白的墙面也积了灰,在众多三四层的房子里看起来毫不起眼。前几年红火的日子也慢慢随着房子颜色的黯淡而冷清了下来。
有天晚上,我正写着作业,听见一墙之隔的丫丫家里传来呼天抢地的痛哭声。我赶紧到隔壁房间问已经将将入睡的母亲“妈,你听见没?这是怎么回事儿?”母亲告诉我丫丫的丈夫前几天才从南方回来,看着脸色不太好,大家都怀疑他是不是得了什么病,但谁也没敢在丫丫面前提起过。这会儿不知是不是应了真呢。说罢,母亲叹了一口气,嘱咐我早点睡,明天一早她去丫丫家里看看。
第二天母亲去了丫丫家里,敲了半天门却没人应。再隔几日,本来在巷中常见的丫丫也未曾见过身影。于是隔了几日母亲又去丫丫家中探望,这次终于有人开门,但却丫丫本红润微胖的脸上有着罕见的憔悴,一看见母亲便流下眼泪来。
“静啊,你说我们一家到底是造了什么孽。我最近经常扪心自问是不是做过什么对不起人的事,可是我就是想不出我到底哪里没做对啊。”
母亲拉着她的手进屋,说“怎么回事了?我前几天来找你你家也没人开门。真是让人操心。你先别哭了,不管遇着什么难事都能有解决的办法啊。”
“可我们这个事儿就偏偏是没法解决的啊。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你说这老老小小的一家子,不都仗着孩子他爸吗,可是这人怎么就这样了呢。”
“建设他怎么了?得了什么不好的病吗?”
“癌!”
“啊?”母亲说她当时脑袋就嗡地一下。“什么癌?早期还是晚期?去医院了吗?……”
原来丫丫的丈夫在外觉得身体撑不住了,便回家来去医院做了检查,发现是胰腺癌晚期。去了医院诊治后医院给出了结论是不过半年。
支撑家中经济来源的唯一一根支柱眼看着就要塌了,对丫丫一家的生活来说不易于天崩地裂。眼看着女儿就要高考,儿子还在读初中,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下去?
据说丫丫的丈夫建设没怎么接受治疗,每日在家中躺着,不出三个月就去世了。母亲说她最后见到建设的一次,他已经瘦的只剩下一把骨头,比我年迈的外婆还要瘦小一整圈,脸色蜡黄看起来都已不像是这世间的人。
“得了这样病早点走了倒好,免得自己痛苦也折磨家人。”母亲从办丧事的丫丫家中回来后这么跟我感叹。“要是我和你爸以后谁得了这样的病,我们一定不会接受治疗,就这样认命,也免得拖累你们。早死早了。”
每当母亲这样说时我总无言以对,只能心里默默祈祷这样的事情不要发生在父母身上。
整理完丈夫的后事没多久,丫丫就又像往常一样出现在街坊邻居的视野中了。我再见她时,总觉得她比别的人似乎多了一样东西,一种说不出来的默默承受的坚强感。
靠着先前家里盖的两层门面房,丫丫租出了几间做铺面,租了一些卧室给学生住。恰好我们这一片是在县城的中学旁,生意总还不赖。另外还有哥哥的定期资助,丫丫的儿女总算也是成人、自立了,还可以不定期反哺家里一点。只是儿女都各奔天涯,家中只有丫丫和丈夫的老母亲两人互相依靠着生活。
有一年我回家,晚上在卧室中看书,听见丫丫的家中又传来隐隐的哭声。我又问母亲这是怎么了?妈妈说这是她丈夫去世六周年忌日了。
六年了啊,她还能哭得出来。当时我是这么想的。可就是她这么一个几乎没踏出过县城的女人,支撑了这个四口之家六年时间,或许她是在为自己哭吧。
又过了几年,我离家在外谋生,年岁渐长也婚嫁生子。带着出生不久的孩子回了老家,丫丫仍是那般爽朗,她喜欢我儿子极了,每天都到家中来看他,边抱着这小小的人儿边感慨自己的女儿离她太远,至今也还没嫁人。听母亲说她又打算盖房子了。虽然家中已只是下年迈的婆婆和自己,可她执意要把二进的房子拆了重修。
二进的两间房从两千年初保持着原样一直没有改变过,还是九十年代常见的砖土结构,房间中垒着一个土炕。房顶是灰瓦片搭出来的,与时兴的半层储物间相距甚远。
没过几天丫丫家就动土开挖了,每天清早都能听见她对施工队发号命令,这里怎么弄,那里怎么改。她似乎拼足了全力把二进的房子修成现下最好的模样,三层半的水泥现浇,房前房后全贴瓷,琉璃瓦屋顶,甚至在几间屋子装了县城很少有的地暖。
“这么多年了她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可不知道她怎么想的,非得花这么多钱修房子,看以后和七婶的生活还怎么过。我跟她说过这么做或许不太合适,可她还是按着自己的想法来了。”母亲对丫丫的这种做法表示不理解。
“毕竟是人家自己的房子,我们管不了那么多。她那么做,肯定有自己的原因,你别操心那么多了。”我口头上这么劝解母亲,可心里矫情的话不太说得出来。
人心里总会有一份执着。不管你是执着于什么,或许在外人看来是多么地可笑以及不被理解,可总也放不下的那一份执着。这份执着对丫丫来说或许就是这栋房子。把房子修得比丈夫在世时更好,更阔气,让人们通过房子知道即使丈夫过世,她,一个女人,也能把家像模像样地经营下去。这样她才能挺起腰杆从巷中哒哒哒地走过,才能作为一个女人不被这个世道所欺,才能更有活下去的希望和动力。
丫丫都已经五十多岁了,可是年轻时候的昵称就这么一直被保留了下来。按辈分我应该叫她婆,但她年纪比我母亲还小些。有一个和我同年的女儿,一个小两岁的儿子。同住在一个队,经常能听见她爽朗的大笑或大叫响彻整条巷子,充满了西北人的豪爽。
丫丫是从别的地方嫁过来的,跟小妗(舅妈)曾是年少时的好友。曾听母亲讲过一两个关于她的“诡异”的故事,鬼上身什么的,除了这点,她也像当地的大部分女人一样,养儿育女,辛苦持家,丈夫在外打拼,支持这个家庭,把照顾家庭的重任都压在她的肩上。
或许是这个担子太沉,丫丫矮胖矮胖的,似乎也是这种体格支撑着她浑厚又高亢的嗓音和虽然身材低矮却吵起架来丝毫不输于人的气势。
两千年左右,左邻右舍都还是砖土混合结构的平房。我家靠着父亲在外打拼多年,做生意被骗,赊账要不回的各种曲折跌宕后,攒钱盖起了一座小楼,两层高。就在我们隔壁的丫丫的家却在这一年里,塌了老房子,丫丫年迈的公婆灰头土脸地从废墟中爬出来,望着塌掉的房子哇哇地大哭,把脸上哭出来两道泪痕,像极了戏台上的丑角儿。
从这以后,丫丫的丈夫从外地归来,放下了南方的小生意专心地盖起了房子。转眼高楼平地起。丫丫家仅仅用了两个多月就盖起了崭新的二层砖瓦房。一是家里的钱不够,另外也为了门面好看,一进的一排房子修成了两层,二进的部分还留着原样。
有了房子人也就有了底气。或许是离土地最近的人们的一种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执着,人们总把盖房子看成仅次于婚姻的大事。
丫丫频繁地邀请我们去她家玩儿,从那以后我似乎才和她的孩子们熟络起来。而丫丫也在不断地往她家的新房子里添置各种可以添置的东西。今天,往两进间的院子上架个顶棚,过几天,又往院子的上铺好红砖,再过一阵子,丫丫家里新装了热水器频频邀请我们去她家里洗澡。两家人的感情似乎从那时起才慢慢地好起来。
而本来有些自视甚高的母亲,也从此渐渐地和周围的邻居打成一片,嬉笑怒骂,开一些低级的玩笑似乎也无所谓了。
房子的问题解决了,丫丫的丈夫再踏上了外出打拼的路途。丫丫和公婆、儿女一起生活在新的红砖大瓦房中。
到了2003年,周围的砖土房子都逐个拆掉了,街坊邻里全盖起了红砖大瓦房。如果我家盖了两层,那邻居家一定会盖三层,就算没钱贴墙砖了,也要撑起三层楼,那邻居的邻居就不能比三层还低。如果你家的地基做成30公分,那我家的地基就要打40公分,总要比你家高出一点来。如果你家的大红门是1米6宽,那门推起来发出浑厚有力的轰鸣声,那只要条件允许,我家的就肯定不比你家的门窄。就这样互相比着,议论着,一家一家的房子越盖越高,门面越做越宽,那些早些年盖起房子的人们又显得有些灰头土脸了。
丫丫的家这两年虽然小改动不断,但大体上也没有什么变化。过了几年原本雪白的墙面也积了灰,在众多三四层的房子里看起来毫不起眼。前几年红火的日子也慢慢随着房子颜色的黯淡而冷清了下来。
有天晚上,我正写着作业,听见一墙之隔的丫丫家里传来呼天抢地的痛哭声。我赶紧到隔壁房间问已经将将入睡的母亲“妈,你听见没?这是怎么回事儿?”母亲告诉我丫丫的丈夫前几天才从南方回来,看着脸色不太好,大家都怀疑他是不是得了什么病,但谁也没敢在丫丫面前提起过。这会儿不知是不是应了真呢。说罢,母亲叹了一口气,嘱咐我早点睡,明天一早她去丫丫家里看看。
第二天母亲去了丫丫家里,敲了半天门却没人应。再隔几日,本来在巷中常见的丫丫也未曾见过身影。于是隔了几日母亲又去丫丫家中探望,这次终于有人开门,但却丫丫本红润微胖的脸上有着罕见的憔悴,一看见母亲便流下眼泪来。
“静啊,你说我们一家到底是造了什么孽。我最近经常扪心自问是不是做过什么对不起人的事,可是我就是想不出我到底哪里没做对啊。”
母亲拉着她的手进屋,说“怎么回事了?我前几天来找你你家也没人开门。真是让人操心。你先别哭了,不管遇着什么难事都能有解决的办法啊。”
“可我们这个事儿就偏偏是没法解决的啊。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你说这老老小小的一家子,不都仗着孩子他爸吗,可是这人怎么就这样了呢。”
“建设他怎么了?得了什么不好的病吗?”
“癌!”
“啊?”母亲说她当时脑袋就嗡地一下。“什么癌?早期还是晚期?去医院了吗?……”
原来丫丫的丈夫在外觉得身体撑不住了,便回家来去医院做了检查,发现是胰腺癌晚期。去了医院诊治后医院给出了结论是不过半年。
支撑家中经济来源的唯一一根支柱眼看着就要塌了,对丫丫一家的生活来说不易于天崩地裂。眼看着女儿就要高考,儿子还在读初中,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下去?
据说丫丫的丈夫建设没怎么接受治疗,每日在家中躺着,不出三个月就去世了。母亲说她最后见到建设的一次,他已经瘦的只剩下一把骨头,比我年迈的外婆还要瘦小一整圈,脸色蜡黄看起来都已不像是这世间的人。
“得了这样病早点走了倒好,免得自己痛苦也折磨家人。”母亲从办丧事的丫丫家中回来后这么跟我感叹。“要是我和你爸以后谁得了这样的病,我们一定不会接受治疗,就这样认命,也免得拖累你们。早死早了。”
每当母亲这样说时我总无言以对,只能心里默默祈祷这样的事情不要发生在父母身上。
整理完丈夫的后事没多久,丫丫就又像往常一样出现在街坊邻居的视野中了。我再见她时,总觉得她比别的人似乎多了一样东西,一种说不出来的默默承受的坚强感。
靠着先前家里盖的两层门面房,丫丫租出了几间做铺面,租了一些卧室给学生住。恰好我们这一片是在县城的中学旁,生意总还不赖。另外还有哥哥的定期资助,丫丫的儿女总算也是成人、自立了,还可以不定期反哺家里一点。只是儿女都各奔天涯,家中只有丫丫和丈夫的老母亲两人互相依靠着生活。
有一年我回家,晚上在卧室中看书,听见丫丫的家中又传来隐隐的哭声。我又问母亲这是怎么了?妈妈说这是她丈夫去世六周年忌日了。
六年了啊,她还能哭得出来。当时我是这么想的。可就是她这么一个几乎没踏出过县城的女人,支撑了这个四口之家六年时间,或许她是在为自己哭吧。
又过了几年,我离家在外谋生,年岁渐长也婚嫁生子。带着出生不久的孩子回了老家,丫丫仍是那般爽朗,她喜欢我儿子极了,每天都到家中来看他,边抱着这小小的人儿边感慨自己的女儿离她太远,至今也还没嫁人。听母亲说她又打算盖房子了。虽然家中已只是下年迈的婆婆和自己,可她执意要把二进的房子拆了重修。
二进的两间房从两千年初保持着原样一直没有改变过,还是九十年代常见的砖土结构,房间中垒着一个土炕。房顶是灰瓦片搭出来的,与时兴的半层储物间相距甚远。
没过几天丫丫家就动土开挖了,每天清早都能听见她对施工队发号命令,这里怎么弄,那里怎么改。她似乎拼足了全力把二进的房子修成现下最好的模样,三层半的水泥现浇,房前房后全贴瓷,琉璃瓦屋顶,甚至在几间屋子装了县城很少有的地暖。
“这么多年了她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可不知道她怎么想的,非得花这么多钱修房子,看以后和七婶的生活还怎么过。我跟她说过这么做或许不太合适,可她还是按着自己的想法来了。”母亲对丫丫的这种做法表示不理解。
“毕竟是人家自己的房子,我们管不了那么多。她那么做,肯定有自己的原因,你别操心那么多了。”我口头上这么劝解母亲,可心里矫情的话不太说得出来。
人心里总会有一份执着。不管你是执着于什么,或许在外人看来是多么地可笑以及不被理解,可总也放不下的那一份执着。这份执着对丫丫来说或许就是这栋房子。把房子修得比丈夫在世时更好,更阔气,让人们通过房子知道即使丈夫过世,她,一个女人,也能把家像模像样地经营下去。这样她才能挺起腰杆从巷中哒哒哒地走过,才能作为一个女人不被这个世道所欺,才能更有活下去的希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