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黄家驹
今年的中国好声音,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肤白貌美的陈冰,亦不是一开始就露出冠军相的张碧晨,更不是被很多人神化了的帕尔哈提。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在好声音的舞台上第一次唱粤语歌而引得四位导师转身的陈乐基,一首《月半小夜曲》唱的深情而婉转,让人心动不已。
喜欢陈乐基不仅仅他歌唱得好,更重要的是在他身上我仿佛看见了Beyond的影子。对于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Beyond是青春时代不可或缺亦无法绕过的一个符号。很难想象我这个年纪的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听过Beyond的歌,没有喜欢过Beyond的歌。初、高中的时候,网络还没有很发达,听磁带听CD是获取音乐的最主要的形式。那个时候,盗版磁带盗版光碟泛滥,每个小店、每个小摊都会在最显眼的位置摆上Beyond的专辑。有线电视还没有普及,我们家的那台小电视机每到下午六点左右,县电视台的点歌台总会一首一首播放Beyond的歌曲,百听不厌。小小年纪的我不懂粤语,听不懂歌词里面的意思,还不能分辨歌词的好坏,亦不能听出歌曲里面的喜怒哀乐,仅仅是觉得旋律好听而已。但就是在这种“盲听”的状态下,愣是学会了几首粤语歌,还能装模作样的跟唱。至今偶尔去K歌,不点几首Beyond的歌,真会感觉少了点什么。
第一次听Beyond的歌大约是刚上初中,听的第一首歌是《长城》。奇怪的名字,奇怪的旋律,立马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而那个时候家驹已去世多年,Beyond乐队也已解散。但是,喜欢他们的歌迷并没有因为家驹的离去、乐队的解散而少很多。相反,在我上初中的那个年代,正是Beyond乐队在我们那个小镇特别火的时候。彼时,我还没有听过周杰伦,平日里最喜欢的就是拿着破旧的录音机放着盗版的Beyond磁带,边听歌边跟唱还要分出心思来写作业。
很多人评价Beyond都少不了提到一句被说烂了的话:他们是香港殿堂级的摇滚乐队。对于学音乐的同学尤其是学吉他的人来说,他们的歌曲更是被作为吉他入门必学曲。而当年因为听Beyond的歌,好多“热血青年”走上了学音乐的道路。早年看他们的演唱会,四个人旁若无人在台上演奏自己创作的歌曲的时候,真是帅气逼人。
很多年后,我才明白当年喜欢过的Beyond的歌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不仅仅是一首歌,更重要的是歌曲所传递的正能量。从歌颂母爱的《真的爱你》,到反对种族歧视的《光辉岁月》;从描写乐队发展艰辛历程的《海阔天空》,到批评香港娱乐圈浮华作风的《俾面派对》。这些歌娓娓唱来,首首深入人心。
而现在的整个华语乐坛一年也出不了几首旋律好听、歌词写得又好的歌,而就算是有,也无非就是卿卿我我的情歌。更糟糕的是,传唱度比较好、比较火的往往都是一些难听到令人发指的“神曲”。
前几天,班里的一个小男生推荐给我一首秒杀《小苹果》的“神曲”------《我的滑板鞋》,果然是“听君歌一曲,心里特委屈”。这哪是什么歌,这又哪算得上是“神曲”?如果这样的歌也能算音乐,这样的口水歌也能算“神曲”,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所以,有时候不更新IPOD里面的歌单并不是我很懒,喜欢听老歌也并不是我很怀旧,而是放眼整个音乐圈确实没有多少好听又有“营养”的好歌啊。就连我最最喜欢的周杰伦最近几年也没有什么好作品问事。偶尔得知他的消息,也无非是传闻他要结婚之类的八卦。
快节奏的时代,听歌需要看心情。往往听到一首歌,十秒钟就可以决定需不需要再继续往下听。这样的好处是避免了听到“烂歌”,但也极有可能会漏掉一些好听的歌曲。所以,很多时候在抱怨自己为什么找不到一首喜欢的歌的时候,就特别怀念过去用录音机听歌,一盘磁带翻来覆去听几十遍也不会厌烦。什么时候,会遇见一张质量赶超周杰伦的《七里香》的专辑,能让我把里面的每一首歌都听到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哪怕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专辑里面的歌首首都是我的爱?
老实说,这个真的,有点难。
话题再回到陈乐基身上,在汪峰组淘汰赛上,他跟张心杰同台PK唱《光辉岁月》,虽然所有人都说汪峰明显偏心张心杰。但结果对我来说无差别,至少在我心里,这首歌已经是NO.1了。跟黄家驹一样,陈乐基自己也有一个乐队----“杀手锏”乐队。跟Beyond一样,他的弟弟担任乐队的贝斯手。很多人在熟悉陈乐基之后会习惯性的拿这个乐队跟Beyond相比,但是我记得陈乐基说的一句话,很让人心酸:“这个世界已经有一个Beyond,我们不能效仿他们。每一个玩乐队的人,都应该以超越经典为目标,因为我们也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人想超越的人”。
是啊,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一个也只能有一个Beyond。在这个讲究个性的年代,模仿别人永无出头路。就像《老男孩-猛龙过江》里面,马璐对肖大宝说: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黄家驹的。《我是歌手》第一季,黄贯中参赛。第一次露面唱《海阔天空》,电视这边的我听得泪流满面。 Beyond已经不在 好多年,但是听到这些熟悉的歌曲还是会心潮澎湃。老实说,这难道不是真爱?但看到电视里已经露出老态的黄贯中心里还是止不住的难过,Beyond解散多年,乐队仅剩的这三个人这些年的表现却真是一个比一个差劲。时不时的拿着Beyond当噱头来吸引人们的注意,老实说这样真的好吗?
Beyond没了,何不就让它留在我们美好的记忆中,留在那些经典歌曲中,留在我们对它的深深怀念和敬重中。何况,没了Beyond,我们还有五月天;没了黄家驹,香港乐坛好歹还有个撑门面的陈奕迅。对于我,我还有最爱的周杰伦。再不济,能说能唱又能演戏的筷子兄弟偶尔也能唱出让人泪流满面的好歌。
喜欢陈乐基不仅仅他歌唱得好,更重要的是在他身上我仿佛看见了Beyond的影子。对于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Beyond是青春时代不可或缺亦无法绕过的一个符号。很难想象我这个年纪的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听过Beyond的歌,没有喜欢过Beyond的歌。初、高中的时候,网络还没有很发达,听磁带听CD是获取音乐的最主要的形式。那个时候,盗版磁带盗版光碟泛滥,每个小店、每个小摊都会在最显眼的位置摆上Beyond的专辑。有线电视还没有普及,我们家的那台小电视机每到下午六点左右,县电视台的点歌台总会一首一首播放Beyond的歌曲,百听不厌。小小年纪的我不懂粤语,听不懂歌词里面的意思,还不能分辨歌词的好坏,亦不能听出歌曲里面的喜怒哀乐,仅仅是觉得旋律好听而已。但就是在这种“盲听”的状态下,愣是学会了几首粤语歌,还能装模作样的跟唱。至今偶尔去K歌,不点几首Beyond的歌,真会感觉少了点什么。
第一次听Beyond的歌大约是刚上初中,听的第一首歌是《长城》。奇怪的名字,奇怪的旋律,立马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而那个时候家驹已去世多年,Beyond乐队也已解散。但是,喜欢他们的歌迷并没有因为家驹的离去、乐队的解散而少很多。相反,在我上初中的那个年代,正是Beyond乐队在我们那个小镇特别火的时候。彼时,我还没有听过周杰伦,平日里最喜欢的就是拿着破旧的录音机放着盗版的Beyond磁带,边听歌边跟唱还要分出心思来写作业。
很多人评价Beyond都少不了提到一句被说烂了的话:他们是香港殿堂级的摇滚乐队。对于学音乐的同学尤其是学吉他的人来说,他们的歌曲更是被作为吉他入门必学曲。而当年因为听Beyond的歌,好多“热血青年”走上了学音乐的道路。早年看他们的演唱会,四个人旁若无人在台上演奏自己创作的歌曲的时候,真是帅气逼人。
很多年后,我才明白当年喜欢过的Beyond的歌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不仅仅是一首歌,更重要的是歌曲所传递的正能量。从歌颂母爱的《真的爱你》,到反对种族歧视的《光辉岁月》;从描写乐队发展艰辛历程的《海阔天空》,到批评香港娱乐圈浮华作风的《俾面派对》。这些歌娓娓唱来,首首深入人心。
而现在的整个华语乐坛一年也出不了几首旋律好听、歌词写得又好的歌,而就算是有,也无非就是卿卿我我的情歌。更糟糕的是,传唱度比较好、比较火的往往都是一些难听到令人发指的“神曲”。
前几天,班里的一个小男生推荐给我一首秒杀《小苹果》的“神曲”------《我的滑板鞋》,果然是“听君歌一曲,心里特委屈”。这哪是什么歌,这又哪算得上是“神曲”?如果这样的歌也能算音乐,这样的口水歌也能算“神曲”,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所以,有时候不更新IPOD里面的歌单并不是我很懒,喜欢听老歌也并不是我很怀旧,而是放眼整个音乐圈确实没有多少好听又有“营养”的好歌啊。就连我最最喜欢的周杰伦最近几年也没有什么好作品问事。偶尔得知他的消息,也无非是传闻他要结婚之类的八卦。
快节奏的时代,听歌需要看心情。往往听到一首歌,十秒钟就可以决定需不需要再继续往下听。这样的好处是避免了听到“烂歌”,但也极有可能会漏掉一些好听的歌曲。所以,很多时候在抱怨自己为什么找不到一首喜欢的歌的时候,就特别怀念过去用录音机听歌,一盘磁带翻来覆去听几十遍也不会厌烦。什么时候,会遇见一张质量赶超周杰伦的《七里香》的专辑,能让我把里面的每一首歌都听到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哪怕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专辑里面的歌首首都是我的爱?
老实说,这个真的,有点难。
话题再回到陈乐基身上,在汪峰组淘汰赛上,他跟张心杰同台PK唱《光辉岁月》,虽然所有人都说汪峰明显偏心张心杰。但结果对我来说无差别,至少在我心里,这首歌已经是NO.1了。跟黄家驹一样,陈乐基自己也有一个乐队----“杀手锏”乐队。跟Beyond一样,他的弟弟担任乐队的贝斯手。很多人在熟悉陈乐基之后会习惯性的拿这个乐队跟Beyond相比,但是我记得陈乐基说的一句话,很让人心酸:“这个世界已经有一个Beyond,我们不能效仿他们。每一个玩乐队的人,都应该以超越经典为目标,因为我们也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人想超越的人”。
是啊,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一个也只能有一个Beyond。在这个讲究个性的年代,模仿别人永无出头路。就像《老男孩-猛龙过江》里面,马璐对肖大宝说: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黄家驹的。《我是歌手》第一季,黄贯中参赛。第一次露面唱《海阔天空》,电视这边的我听得泪流满面。 Beyond已经不在 好多年,但是听到这些熟悉的歌曲还是会心潮澎湃。老实说,这难道不是真爱?但看到电视里已经露出老态的黄贯中心里还是止不住的难过,Beyond解散多年,乐队仅剩的这三个人这些年的表现却真是一个比一个差劲。时不时的拿着Beyond当噱头来吸引人们的注意,老实说这样真的好吗?
Beyond没了,何不就让它留在我们美好的记忆中,留在那些经典歌曲中,留在我们对它的深深怀念和敬重中。何况,没了Beyond,我们还有五月天;没了黄家驹,香港乐坛好歹还有个撑门面的陈奕迅。对于我,我还有最爱的周杰伦。再不济,能说能唱又能演戏的筷子兄弟偶尔也能唱出让人泪流满面的好歌。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