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界
![]() |
正在热映的美剧《西部世界》为观众架构这样一个世界观:在遥远的未来,一座巨型高科技成人乐园建成,那里的(伪)人类(实际上是机器人)只是游戏设置的一部分,其存在只是提供给外来的真实人类游客以杀戮与性欲的满足。
不可否认,该剧将人类世界游戏化与娱乐至死的态度更加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尽管这是一部根据1973年电影版改编而来的剧集,但却比原版有着更大的影响力,而这也得益于时代与科技的巨大发展与进步。
一定程度上而言,西部世界的设定只是人类游戏欲望的延伸与更大程度的满足。只不过,在西部世界当中,人这一游戏主导者与被游戏者之间的差异化被渐渐缩小。近似于给观众一种同类相杀与屠戮的丑恶景观,同时在细思极恐的剧情设置下又会带给观众以深深的思考:我是真实的吗?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 |
《西部世界》的故事发展似乎可以预见得到,随着剧情推进,这些被设计成游戏一部分的(伪)人类将渐渐获得意识并开始觉醒,并逐渐走向革命对抗游戏设计者(真实人类)的道路。怎么样,一切的一起是不是都觉得似曾相识。毕竟关于人工智能觉醒的电影已经有过不少,比如《我,机器人》、《终结者》系列等等。
其实,从大范围来说,《西部世界》的格局远不仅仅局限与探讨科技与人类发展这一小问题,它更是一部极具野心的反乌托邦题材的电影。除了科技人性之外,在这部剧集中,还隐隐潜藏着诸如集权、专制、去个人中心、统一化等等诸多元素。
而由此我们可以延展出目前影视剧中一个重要电影类型——反乌托邦电影。
关于“乌托邦”,相信不少人都不陌生,初中政治应该就有提及,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简言之,乌托邦是一个美好的地方,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
而反乌托邦,顾名思义,就是与乌托邦相对的,指充满丑恶与不幸之地。反乌托邦是一种文学体裁和流派,其反映的是反面的理想社会。在这种社会中,科技高度发展,物质文明泛滥,人们精神极度空虚,人的个性被逐渐剥夺,专制主义横行。反乌托邦电影则是这一题材的影像化表达。
反乌托邦主义的代表作有英国赫胥黎的著作《美丽新世界》,英国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和《 一九八四 》,俄国扎米亚京的《我们》。 而就世界影响力而言,《美丽新世界》绝对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可以说,随后的反乌托邦题材的小说以及影视作品,或多或少总是受到《美丽新世界》的影响并从中获取灵感。
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西部世界》中,安东尼·霍普斯金饰演的真实人类(造物主)在剧中名为福特。而在《美丽新世界》中,故事设定的时间是公元26世纪左右,那时人类已经把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尊为神明。这两点绝非巧合,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此外,《美丽新世界》当中人类科技水平极度发达,《西部世界》中的世界也是如此。人类甚至可以通过科技建造出可以与人类社会相匹敌的游戏世界并制造出与游戏相匹配的机器人。如若不是通过特殊手段,简直难以区分。
更不要说更为重要的阶级设置了。在《西部世界》中,根据觉醒和开化程度分为真实人类/造物主(福特)> 觉醒的高级HOST(觉醒的黑衣男)>高级HOST(游乐园管理高层/工作人员/游客/) > 觉醒的中级HOST(女主/女主爹/黑妓/) > 低级未觉醒HOST(供高级HOST娱乐的小镇居民)5个等级(By 豆瓣大花鱼)。
而在《美丽新世界》中,城市人在出生之前,就已被划分为“阿尔法(α)”、“贝塔(β)”、“伽玛(γ)”、“德尔塔(δ)”、“厄普西隆(ε)”五种“种姓”或社会阶层。其中,阿尔法和贝塔最高级,将来是领导和控制各个阶层的大人物;伽马是普通阶层,相当于平民;德尔塔和厄普西隆最低贱,只能做普通的体力劳动,而且智力低下。说点题外话,另一部反乌托邦电影《分歧者》的劳动分工设定,自然也是从《美丽新世界》中得到的灵感。在那部电影中,新世界的创始者为了谋求永久的和平,将幸存者们分成了无私派、诚实派、无畏派、友好派和博学派,同时社会根据各个派别的特性,分工协作。
阶层的划分,带来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专制主义的产生。在《美丽新世界》中是处于阿尔法与贝塔这样的专制独裁,而在《西部世界》中则是造物主与游戏设计者。一切文学与电影都强调冲突,而在反乌托邦类型中,专制永远是不可调节的矛盾,也是导致故事情节发展的导火线与引爆点。
《美丽新世界》中还强调人类欲望的满足,不仅满足丰富的物质生活欲望,而且满足玩耍游戏的欲望,这其实不就是《西部世界》中最基本的游戏设置目的。
《美丽新世界》中,那些非阿尔法或贝塔的受精卵在发育成为胚胎之前就会被一种叫“波坎诺夫斯基程序”的方法进行尽可能大规模的复制,这又和《西部世界》中机器人的反复催眠重启有着近乎相同的作用。
《美丽新世界》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个性的丧失,在那里,人都成为统一化、流水化的产物,强调共通性,磨灭个人主义特色。《西部世界》中那些批量而来,流水化生产出来供人类把玩的机器人似乎又是对此的又一强有力注解。在剧中,人的“人”性被机械剥夺殆尽,处于一种被谎言包裹的“楚门的世界”中。
![]() |
其实在《美丽新世界》中还隐藏着一个元素,那就是变量,其实是一种希望的可能性,代表着意识的觉醒和个人主义的萌芽,代表着对其身处世界的怀疑,也代表着一种对专制主义的反抗。而这是所有反乌托邦电影中所要展示给观众的终极主题:强调个人主义,追求个性解放,对抗体制中不文明的一切。
![]() |
《美丽新世界》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它对反乌托邦文学与影视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身处的世界也有着永不过时的意义,就像《娱乐至死》作者尼尔·波兹曼在书中所述的那样,在《1984》中,人们被对痛苦的恐惧所控制;《美丽新世界》中,人们则被对快乐的盲目追逐所控制。
其实,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那些东西。
方枪枪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故乡的野菜
- 下班后 (1人喜欢)
- 中年人的朋友圈死在三十岁前夜 (2人喜欢)
- 情人节就像一盒过期的巧克力 (9人喜欢)
- 致三岁反骨仔的新年家书 (2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