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梦,人生几何
所录所载,妙肖不足奇,奇在全不着力而得妙肖;韶秀不足异,异哉韶秀之外竟似无物。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致,不见制作精致的痕迹。
—俞平伯
夜色,依旧。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灯光下行走的身影如此的孤单。从公司出来,我一如既往的沉醉在汪峰沙哑而又低沉的歌声中,品味着都市的繁华与没落。眼前,威海百货前热闹的夜市,依旧人声鼎沸。到威海也快一年了,朋友挺多,但知己以远在天涯,当烦躁的心灵寻找着诉说的归宿,而又有谁可以安抚这颗无法安放的灵魂。篮球场,星空下,如此的迷人。我可以尽情地挥洒汗水与青春,可当我大汗淋漓的望着篮筐,那分明是一个梦。
夜深沉,人已入梦。丑时,我挂掉电话,静静地倚在公寓的凭栏处,端详着这座早已沉睡的城市,一种莫名的悲伤涌上心头,近在咫尺,却又那样的模糊。一直以来,面对未知明天我都视如草芥,心想,也许一切早已上天注定吧!最近,却又惶惶不可终日,读书十余载,到头来却又是一场竹篮打水,一场空。浮生如梦,人生几何?匆匆一别,相见何年?
读完此书,一种无法言语的淡然在心底铺开。犹如随风荡漾的浮萍,在悄然而至的夜幕下悠闲地吐露一天的绿意。浩瀚无垠碧波万顷的太湖,叠石成山林木葱翠的沧浪亭,繁华热闹人来船往的万年桥,此时此刻,此景此忆,荡漾心头。都说古人迂腐,可眼前这位没落的官宦子弟,是如此的洒脱与不羁。无论生活朝着怎样的方向,总要一页页的翻过,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页的内容是什么;品味奢华或者粗茶淡饭,日子的乐趣还需自己一笔笔的描绘。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浮生,比如人一生短暂,犹如蜉蝣,朝生暮死。到老时回忆起来,却也不过是白驹过隙,黄粱一梦而已。李白的这首《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表露了诗仙放荡不羁和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他同样给与我们启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光阴不再,怎样过都是一辈子的回忆。
沈复,一个清代的文人,他所持有的人生观、思想观,是与社会大流所追求的功名利禄孑然迥异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描述的正是他所向往的生活。有着一片小田地,一处可供挡风遮雨的屋子,与妻子夫唱妇随,恬淡而安详的相伴一生。但读后令人感动的,除了这份中国特有的山水式淡泊的人生外,还有他与妻子芸之间,二十三年鹣鲽情深,耳厮鬓磨的婚姻生活。
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什么非常伟大的、催人泪下的故事,娓娓道来的,不过是夫妻间平淡而生动的一个个小细节,与芸之间互重互爱的一段段小回忆。但就是这样的贴近生活,朴实而温情的清丽文章,读后却口齿生香,余味未尽。林语堂先生评说:“芸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我想是的,她不是很美,沈复说她“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惟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但在他细腻的笔触下,她却是如此可爱而天真的女人。
古人云,“人非有品不能闲”。而《浮生六记》更在闲情之中浸染了艳情。写闲情,如月照苔石;写艳情,如雨落发梢。读完此时最大的收获,幽闲之情趣,明净之心境,如皎花照月,赫然心上。《浮生六记》其实是沈复自传,细腻地写了秘而不宣的闺房之乐,生死不渝的伉俪深情,还记载了浮生里种种悠闲的乐趣。何谓浮生六记:一闺房记乐,二闲情记趣,三坎坷记愁,四浪游记快,五中山记历,六养生记道。当然,书的后两卷是后人续写,今已不复存在。美好的东西总是残缺不全,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残缺之美吧。就如人生一样,一路走来总存在这样那样的遗憾,当我们回过头来细细品味,遗憾未尝不是一种完美。读大学的时候,总抱怨自己错过的东西太多,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不过,现在想想,那些记忆里散落的碎片,恰如秋天随风流浪的落叶,美不可言。
沈复说:“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浮生六记》的景物描写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心理, 心灵与自然和谐交融,有着“天人合一”的生命律动。沈复是优秀的画师,工于勾勒,他描写景物,不仅寓情其中、情景交融,而且意与境浑、物我一体。读他的作品,给人以浑然天成的感觉。犹如芙蓉出水,天然去雕饰。又恰似一块美玉,朴素无华却又熠熠生辉。
朱奇志:“衣冠子弟,不善生理,一路狼狈,幸而天可怜见,得遇曹翁,不至于客死他乡”。沈复,一介书生,虽有聪明富有情趣的芸娘,自己却无力保护心爱的女人,不善交际甚至是亲人,以至于连自己都被排挤出门,与芸娘四处漂泊,无所依靠,外出借钱,半路几乎丧命,幸得他人相救才得以苟活。 芸娘最终还是因穷困交加,生病而亡。沈复以“恩爱夫妻不到头”来做自我安慰。
芸之早夭,谁致之耶?大户人家,是非众多,此其一也;姑婆偏信,冷酷无情,此其二也;芸之情痴,多愁善感,此其三也;三白迂阔,不善生计,此其四也。果真如此?吾不得而知,但吾想恰如当今社会,寄生虫似的生活早晚会破灭。短暂的美好只是昙花一现,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就像鱼儿离开了水面,再活蹦乱跳也只是离开人世前的垂死挣扎。
珍惜现在,珍藏未来。珍惜每一个人,珍藏每一个故事;记住每一个欢笑的瞬间,留住每一次无助的背影。人生如梦,青春像一首老歌,再动听的旋律总有谢幕的时刻。我已二十有七,求学二十余载,至今一事无成,即无学富五车,也渐远才高八斗,每天浑浑噩噩,封闭于小我圈内,望洋兴叹。偶尔无病呻吟,声嘶力竭呐喊;偶尔故作深沉,自我陶醉。
苏诗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达不到先哲们的不羁,我可以有我的洒脱;没有沈复闲云野鹤般的幽情,我可以有“带月荷锄归”般的淡然。匆匆岁月,时光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属于你我的记忆。当沉睡的心灵不再,当往事以划过心头,手捧书香,远离这个闹市,还自己心灵一片净土。
—俞平伯
夜色,依旧。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灯光下行走的身影如此的孤单。从公司出来,我一如既往的沉醉在汪峰沙哑而又低沉的歌声中,品味着都市的繁华与没落。眼前,威海百货前热闹的夜市,依旧人声鼎沸。到威海也快一年了,朋友挺多,但知己以远在天涯,当烦躁的心灵寻找着诉说的归宿,而又有谁可以安抚这颗无法安放的灵魂。篮球场,星空下,如此的迷人。我可以尽情地挥洒汗水与青春,可当我大汗淋漓的望着篮筐,那分明是一个梦。
夜深沉,人已入梦。丑时,我挂掉电话,静静地倚在公寓的凭栏处,端详着这座早已沉睡的城市,一种莫名的悲伤涌上心头,近在咫尺,却又那样的模糊。一直以来,面对未知明天我都视如草芥,心想,也许一切早已上天注定吧!最近,却又惶惶不可终日,读书十余载,到头来却又是一场竹篮打水,一场空。浮生如梦,人生几何?匆匆一别,相见何年?
读完此书,一种无法言语的淡然在心底铺开。犹如随风荡漾的浮萍,在悄然而至的夜幕下悠闲地吐露一天的绿意。浩瀚无垠碧波万顷的太湖,叠石成山林木葱翠的沧浪亭,繁华热闹人来船往的万年桥,此时此刻,此景此忆,荡漾心头。都说古人迂腐,可眼前这位没落的官宦子弟,是如此的洒脱与不羁。无论生活朝着怎样的方向,总要一页页的翻过,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页的内容是什么;品味奢华或者粗茶淡饭,日子的乐趣还需自己一笔笔的描绘。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浮生,比如人一生短暂,犹如蜉蝣,朝生暮死。到老时回忆起来,却也不过是白驹过隙,黄粱一梦而已。李白的这首《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表露了诗仙放荡不羁和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他同样给与我们启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光阴不再,怎样过都是一辈子的回忆。
沈复,一个清代的文人,他所持有的人生观、思想观,是与社会大流所追求的功名利禄孑然迥异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描述的正是他所向往的生活。有着一片小田地,一处可供挡风遮雨的屋子,与妻子夫唱妇随,恬淡而安详的相伴一生。但读后令人感动的,除了这份中国特有的山水式淡泊的人生外,还有他与妻子芸之间,二十三年鹣鲽情深,耳厮鬓磨的婚姻生活。
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什么非常伟大的、催人泪下的故事,娓娓道来的,不过是夫妻间平淡而生动的一个个小细节,与芸之间互重互爱的一段段小回忆。但就是这样的贴近生活,朴实而温情的清丽文章,读后却口齿生香,余味未尽。林语堂先生评说:“芸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我想是的,她不是很美,沈复说她“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惟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但在他细腻的笔触下,她却是如此可爱而天真的女人。
古人云,“人非有品不能闲”。而《浮生六记》更在闲情之中浸染了艳情。写闲情,如月照苔石;写艳情,如雨落发梢。读完此时最大的收获,幽闲之情趣,明净之心境,如皎花照月,赫然心上。《浮生六记》其实是沈复自传,细腻地写了秘而不宣的闺房之乐,生死不渝的伉俪深情,还记载了浮生里种种悠闲的乐趣。何谓浮生六记:一闺房记乐,二闲情记趣,三坎坷记愁,四浪游记快,五中山记历,六养生记道。当然,书的后两卷是后人续写,今已不复存在。美好的东西总是残缺不全,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残缺之美吧。就如人生一样,一路走来总存在这样那样的遗憾,当我们回过头来细细品味,遗憾未尝不是一种完美。读大学的时候,总抱怨自己错过的东西太多,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不过,现在想想,那些记忆里散落的碎片,恰如秋天随风流浪的落叶,美不可言。
沈复说:“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浮生六记》的景物描写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心理, 心灵与自然和谐交融,有着“天人合一”的生命律动。沈复是优秀的画师,工于勾勒,他描写景物,不仅寓情其中、情景交融,而且意与境浑、物我一体。读他的作品,给人以浑然天成的感觉。犹如芙蓉出水,天然去雕饰。又恰似一块美玉,朴素无华却又熠熠生辉。
朱奇志:“衣冠子弟,不善生理,一路狼狈,幸而天可怜见,得遇曹翁,不至于客死他乡”。沈复,一介书生,虽有聪明富有情趣的芸娘,自己却无力保护心爱的女人,不善交际甚至是亲人,以至于连自己都被排挤出门,与芸娘四处漂泊,无所依靠,外出借钱,半路几乎丧命,幸得他人相救才得以苟活。 芸娘最终还是因穷困交加,生病而亡。沈复以“恩爱夫妻不到头”来做自我安慰。
芸之早夭,谁致之耶?大户人家,是非众多,此其一也;姑婆偏信,冷酷无情,此其二也;芸之情痴,多愁善感,此其三也;三白迂阔,不善生计,此其四也。果真如此?吾不得而知,但吾想恰如当今社会,寄生虫似的生活早晚会破灭。短暂的美好只是昙花一现,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就像鱼儿离开了水面,再活蹦乱跳也只是离开人世前的垂死挣扎。
珍惜现在,珍藏未来。珍惜每一个人,珍藏每一个故事;记住每一个欢笑的瞬间,留住每一次无助的背影。人生如梦,青春像一首老歌,再动听的旋律总有谢幕的时刻。我已二十有七,求学二十余载,至今一事无成,即无学富五车,也渐远才高八斗,每天浑浑噩噩,封闭于小我圈内,望洋兴叹。偶尔无病呻吟,声嘶力竭呐喊;偶尔故作深沉,自我陶醉。
苏诗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达不到先哲们的不羁,我可以有我的洒脱;没有沈复闲云野鹤般的幽情,我可以有“带月荷锄归”般的淡然。匆匆岁月,时光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属于你我的记忆。当沉睡的心灵不再,当往事以划过心头,手捧书香,远离这个闹市,还自己心灵一片净土。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