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的3个发展阶段及学习要点
如今,PPT已经成为现代办公的必备工具,但如何快速高效地做好PPT呢?其实也是有技巧的。
首先谈一下PPT的定义,原意是powerpoint,也就是要点,由此可以看出其本质是要提炼精华,要精简,但要达到这一点却并非容易。
根据PPT呈现出来的效果,我将其分3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完成,就是将构思体现在PPT上,这个阶段难度不大,稍微会用软件的都可以完成,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把PPT变成Word,满屏都是文字,这在初期发生的比较多,只要培训软件应用和基本理念就可以改善。
第二阶段是整洁,也就是提高职业化,也是大多人需要修炼的。与第一阶段相比,这个阶段的页面文字比较少了,有图表、图片、动画的使用,但常见问题是--乱,就是内容多,乱糟糟。学习的核心知识点:亲齐比重,也就是《写个大家的设计书》,能够把这个概念领悟了,版面上的问题就基本就可以解决了,大部分工作上的需求都能满足,包括公文、邮件。
第二阶段要提升,首先要掌握软件的常规功能,比如文字图片的对齐、字体选择......核心理念是做减法,减少文字、配色、字体、动画.....总之,要将干扰因素都清理掉,保持一页只有一个主题,全部只有2-3种颜色、字体。对宣讲用的PPT,要根据宣讲次序做好动画(不要太复杂),如果是知识分享型,以阅读为主的,注意用色彩区别主次和从属关系。
这里面有很多小技巧,也是大家比较爱学的,比如可以用alt+F9调出对期线,这样每页都可以保持对齐,看上去很职业化。还可以用阴影设置,做出镂空、凸出效果,让版面立体化;还可以用形状组合将一张图片分割到不同形状中......但技巧是学不完的,最核心的还是在内容上,许多发布会,页面就只有几个关键字,或者图片,全靠演讲人讲解,这才是PPT最本质的体现。
第三阶段是美观,就是视觉化,这个阶段是将前一个阶段再进行提炼,把想表达的内容视觉化呈现出来。好比现在流行的信息图表,要展示人口增长,传统用数字,再进一步用图表--比如柱状图,而视觉化则将人的图标填充在图表内,形成人数的对比,效果一下大不同。
要提高视觉化,需要关注两方面技能,首先是提炼要点,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这个非常艰难,因为思维要从一个层次上升到另一个层次,需要很强的逻辑思考能力和相当程度的业务水平。逻辑思维方面,可以好好学习一下《金字塔原理》,虽然翻译的的确不好懂,但掌握核心心法“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纳分组,逐层递推”,然后大量练习,再找人反复指点就有成果。
呈现方面,除了掌握PPT外,最好再学习一些其他工具,比如AI,需要一点数据分析能力、美术设计能力,总之,难度越来越大。但大多数情况下,PPT版本升到2013、2016,熟悉多种功能技巧,问题也不很大。这方面可以参考的书有樱田润的《信息图表设计入门》,《图解力》,以及《不只是美》等等。
当然,这3个阶段未必有明确的划分标准,也未必一定要由1到2,再到3,因为学习是不断更迭的,甚至交织的,再加上审美不同,也很难有一个清晰的标准,但PPT作为呈现工具,核心还是在内容表达上,商务场合版面简洁即可,如果花太多时间在版面上真的是舍本逐末了。
首先谈一下PPT的定义,原意是powerpoint,也就是要点,由此可以看出其本质是要提炼精华,要精简,但要达到这一点却并非容易。
根据PPT呈现出来的效果,我将其分3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完成,就是将构思体现在PPT上,这个阶段难度不大,稍微会用软件的都可以完成,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把PPT变成Word,满屏都是文字,这在初期发生的比较多,只要培训软件应用和基本理念就可以改善。
第二阶段是整洁,也就是提高职业化,也是大多人需要修炼的。与第一阶段相比,这个阶段的页面文字比较少了,有图表、图片、动画的使用,但常见问题是--乱,就是内容多,乱糟糟。学习的核心知识点:亲齐比重,也就是《写个大家的设计书》,能够把这个概念领悟了,版面上的问题就基本就可以解决了,大部分工作上的需求都能满足,包括公文、邮件。
第二阶段要提升,首先要掌握软件的常规功能,比如文字图片的对齐、字体选择......核心理念是做减法,减少文字、配色、字体、动画.....总之,要将干扰因素都清理掉,保持一页只有一个主题,全部只有2-3种颜色、字体。对宣讲用的PPT,要根据宣讲次序做好动画(不要太复杂),如果是知识分享型,以阅读为主的,注意用色彩区别主次和从属关系。
这里面有很多小技巧,也是大家比较爱学的,比如可以用alt+F9调出对期线,这样每页都可以保持对齐,看上去很职业化。还可以用阴影设置,做出镂空、凸出效果,让版面立体化;还可以用形状组合将一张图片分割到不同形状中......但技巧是学不完的,最核心的还是在内容上,许多发布会,页面就只有几个关键字,或者图片,全靠演讲人讲解,这才是PPT最本质的体现。
第三阶段是美观,就是视觉化,这个阶段是将前一个阶段再进行提炼,把想表达的内容视觉化呈现出来。好比现在流行的信息图表,要展示人口增长,传统用数字,再进一步用图表--比如柱状图,而视觉化则将人的图标填充在图表内,形成人数的对比,效果一下大不同。
要提高视觉化,需要关注两方面技能,首先是提炼要点,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这个非常艰难,因为思维要从一个层次上升到另一个层次,需要很强的逻辑思考能力和相当程度的业务水平。逻辑思维方面,可以好好学习一下《金字塔原理》,虽然翻译的的确不好懂,但掌握核心心法“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纳分组,逐层递推”,然后大量练习,再找人反复指点就有成果。
呈现方面,除了掌握PPT外,最好再学习一些其他工具,比如AI,需要一点数据分析能力、美术设计能力,总之,难度越来越大。但大多数情况下,PPT版本升到2013、2016,熟悉多种功能技巧,问题也不很大。这方面可以参考的书有樱田润的《信息图表设计入门》,《图解力》,以及《不只是美》等等。
当然,这3个阶段未必有明确的划分标准,也未必一定要由1到2,再到3,因为学习是不断更迭的,甚至交织的,再加上审美不同,也很难有一个清晰的标准,但PPT作为呈现工具,核心还是在内容表达上,商务场合版面简洁即可,如果花太多时间在版面上真的是舍本逐末了。
-
长尧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0-12 10: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