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岛英树
中岛英树
艺术指导、平面设计师
中岛英树在清水正己设计公司及Rockin' On工作后,于1995设立中岛英树设计公司。
1999年,出版作品集《再生》。
自1999年开始,与坂本龙一,Shigeo Goto及Norika Sora一起成立“代码”组合。
所获奖项包括:艺术指导俱乐部5项金奖与7项银奖 (1995-2000),1999年东京艺术指导俱乐部奖,2000年第19届布尔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书籍类优秀设计奖,2001年芝加哥雅典娜优秀设计奖。
主要展览包括:1994年“东京视觉 Groove / PARCO”组合展,1998年“日本平面设计展 / 巴黎”、“SEIKO's NEATNIK”艺术展,2000年GGG艺廊“平面设计浪潮5”,2001年“竹尾纸展2001”、“平面 / 巴黎”、“TypoJanchi / 汉城”、“032c's 追求与你相伴 伦敦 / 柏林”展。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 AGI东京艺术指导俱乐部会员
HIDEKI NAKAJIMA Art Director / Graphic Designer
After working at Masami Shimizu Design Office and Rockin' on, established Nakajima Design in 1995.
In 1999, published works anthology "Revival."
Since 1999, participates in a unit called "code" with Ryuichi Sakamoto, Shigeo Goto and Norika Sora.
Prizes to date include: The Art Directors Club Awards (5 Gold,7 Silver,1995-2000),Tokyo ADC Award in 1999, and the Best Design in the Category of Books at the 19th International Biennale of Graphic Design Brno in 2000, the Chicago Athenaeum's Good Design Award in 2001.
Major group exhibitions include "Tokyo Visual Groove / PARCO" in 1994, "Japan Graphic Design Exhibition / Paris," Art Exhibition for "SEIKO's NEATNIK" in 1998, "Graphic Wave 5" at ggg (Ginza Graphic Gallery) in 2000, "Takeo Paper Show 2001," "Graphisme (s) / Paris," "TypoJanchi / Seoul," "032c's The Searching Stays with You / Berlin, London" in 2001.
Member of AGI (Alliance Graphique Internationale),
The Art Directors Club, Tokyo ADC.
日本音乐家坂本龙一评价说:“中岛英树的设计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处于规则的边缘,有时还越过了边缘。他的设计和我的音乐具有相同的意义。”
中岛英树现在这种疯狂的工作步调始于1989年《CUT》杂志创刊的时候。当时他是Masami Shimizu (新杂志的艺术指导及日本的广告大师) 的助理。除了《CUT》杂志外,中岛英树还在其它的工作项目上努力拼博:如海报、目录广告等等。
在投入《CUT》出版的三年后,中岛英树加入了这本杂志的出版社Rockin' On,担任《CUT》的艺术指导。与此同时,他还成为一系列独立的月刊杂志的艺术指导,并且从事设计CD封套、书籍等其它业务。他以某种方式将这些业务都掌控得很好。
然后,好象他的工作还不够多似的,中岛英树在去年离开Rockin' On自己单干后,他的工作量将近增加了一倍。因此,多年来中岛英树从未拥有一个真正值得一谈的假期。甚至在去纽约出席艺术指导俱乐部的颁奖仪式也在四天后,他就回到东京继续工作。
中岛英树和我一样出生于1961年。我们都是听着摇滚音乐、看着外国电影长大,而且无疑是日本人中首先将个人需求置于优先位置的最早一代。中岛英树以对工作的狂热而出名,与早一代的工作狂有着本质的不同。上一代人是为公司、家庭、金钱或名誉而疯狂工作,中岛英树埋头工作则是为了一个更抽象的目标:“设计”。中岛英树并不是那种长时间专心劳作于一件工作的人,他以那种短跑选手般的勇猛冲劲同时追逐几个不同的目标。例如在为《CUT》设计一个版面时,他当场就在初步讨论会上提出关键的图案。他训练自己这样“赛跑”已有多年,而正是由于这种冲劲儿使他能胜任目前如此大量的工作。
从一开始,我们出版《CUT》的最高目标就是创造出一本和世界一流出版物相媲美的具有视觉吸引力的杂志。尽管表面看来市面上数之不尽的出版品已泛滥成灾,但日本缺少真正美丽的杂志,我们渴望为改变这种令人惊讶的现状做点事情。要扭转这种情况仅仅做到外表美观还不够,杂志还必须能销售出去。
中岛英树在编辑设计上的高明之处由两种基本做法构成。他先试着明确适合《CUT》的文章的独特性,然后考虑如何将这种独特性在杂志的页面中最佳地表达出来。只有这时他才准备着手进行设计。
中岛英树的设计信条是使文章易于阅读,图片具有震憾力且简洁直接。其目的不是为了娱乐而是要将每篇文章的效果加强到最大。他在每个标题页上选用的字体总是试图反映出杂志读者的特点。中岛英树设计风格的另一个特点是他并不专注于每一页的设计,而将杂志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
他在杂志封面中寻求一种连续且有条理的流畅性 — 它为杂志提供了一种不断变换的刺激视觉的华丽外衣。中岛英树在这方面表现出同时作为艺术指导和编辑的思维方式。中岛英树常说:“通过音乐沟通是最快的,视觉沟通次之。”现在他本人正从《CUT》杂志的每页页面中通过设计与全世界的人们沟通。
即便如此,中岛英树今夜又会工作至明天凌晨。原因何在?首先,因为他对更好的设计的追求永远没有尽头,其次,他对设计有种无可形容的狂热。任何曾经看过中岛英树的手臂的人都会立即了解这一点,在他的手臂上纹了一个简单的词语:“设计”— 一个无法抹去的爱的宣言。
肯·莎多
去年我和马尔科姆·格勒特一起参加一个在汉城举办的设计研讨会。我们的演讲得到了观众 (有南韩的学生、在校或已工作的设计师) 礼貌的掌声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特别优秀,只是韩国人民过于有教养和讲究礼节,不会做出任何不礼貌的事)。
研讨会的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发言者是日本平面设计师中岛英树。他以可媲美著名歌舞伎演员的戏剧性姿态请求关掉会场的灯光。在微弱的光线中,他举起一本书,书脊上闪烁着超自然的光芒 (它是用一种会发光的油墨印刷的)。一阵狂热的欢呼在会场上爆发出来,我和马尔科姆意识到我们己被抢光了镜头。
但是中岛英树并不是那种爱在设计研讨会上卖弄的人,他的个性与他的作品相似:适度、自省且训练有素。问一问日本的年轻设计师,你马上就会知道他受尊重的程度。他们谈起他时的神情都带着一种不自觉的敬畏,这很自然,因为他是一位非同寻常的梦幻般的设计师:一位平面设计界的禅宗大师。
中岛英树是个和服裁缝的儿子,生长环境被传统日本设计图案所包围:这些图案启蒙了他对设计和图案的最初感知。作为一个男孩子,他喜欢“呆在家里画画”,而正是在这里,在家里的电视机前,他的视觉艺术发展历程受到了第二次重大影响:外国动画片中的超级英雄 — 超人。
超人外表设计的灵感来自俄罗斯先锋派艺术。这个节目是由Eiji Tsuburaya创办的公司制作的,他是早期Godzilla电影的幕后特技大师。这个与怪兽战斗的动画形象在日本流行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中岛英树以钟爱的口气谈起超人“金属质感的外表与色彩”,以及这对他早期美学观点形成的影响。
逛唱片商店在中岛英树的设计教育中也起了关键的作用。正是在唱片架上他发现了生命中第三个重大的视觉影响力:彼得·沙维莱。当中岛英树看到沙维莱著名的OMD啤形封面时,他产生了某种顿悟。“‘影响’这个词还不足以形容我在那一刻的感觉,它是我整个一生中最富戏剧性的一件事,由此改变了我的一生。”
沙维莱对中岛英树发挥着一种持续的魔咒般的影响,这位日本设计师用为坂本龙一设计的两个唱片封套 (管弦乐队演奏和无题01的丛林生活混音) 作为向这位英国设计师致敬的作品,仅仅在此时,这种魔咒才被打破。从这些唱片封套上你可以看出正是东西方的融合交汇使得中岛英树的作品如此具吸引力。他的平面表达是明显的日式风格,但同样明显的是其中也含有西方因素 。
中岛英树认识到并且接受这种关系:“我认为我的设计作品会被认为是一种西方艺术。”他争论道,“我不愿与日本的东方特点相比较,即便外国人察觉到日本传统对我的作品的影响。这就好像一个日本时装设计师在他的巴黎专辑中采用了和服图案一样,会扰乱规则。”
对于日本的文化和设计潮流,英国设计师哈尔·乌德尔是位目光敏锐的观察者 (他有个日本妻子并定期访问日本)。“以欧洲人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朴素谦虚的一面,反映出对日本传统与天性的尊重和理解;另一个是高度发展的,正对着你的一面,其核心是受西方启发而来的工业技术和流行文化。”他说道:“但是,日本思考方式的精髓正是存在于这两方面的交汇融合及重新阐释之处。”
中岛英树坦率地表明这种情况是源于他对西方平面设计的兴趣:“虽然许多我这一代的日本设计师都受到日本广告设计师的影响,我却对英国设计情有独钟,而且认为它是世界上最高层次的设计。”然而他同意简约主义是他作品中最显著的日本特色。你可以一再在他为坂本龙一 (一位具有明显的简约主义倾向的作曲家) 所设计的作品中发现这一点。
中岛英树在西方以其为坂本龙一设计的作品知名。他为这位伟大的日本作曲家及演奏家所设计的CD封套是音乐家和设计师合作的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这两人之间的特殊关系由一件简单美丽的作品 —“生命样本”CD封套盒上可见一斑。
与音乐家坂本龙一的合作关系是中岛英树美学生活的中心。如他所说:“我首次与坂本龙一合作是为了他的摄影集N/Y (是/不是)。从那以后我就为他设计唱片封套。我还必须提到坂本龙一的创作指导Norika Sora,所有的工作都是由我们三人合作完成的。我们都爱好简约主义,并且渴望除去位于音乐与设计之间的障碍。”
这三人正计划着更进一步的创作合作,并且Shigeo Goto也加入进来,他们成立了一个名为“代码”的团体。目前他们正筹备将在日本Shibuya的一个艺廊举办的展览。这个团体还计划招揽具有相同理念的西方设计师加入。
但中岛英树擅长的并不仅是封套设计,他为《CUT》杂志所做的设计是追踪他工作中对西方设计的敏感度的最好的工具:包豪斯字体;好莱坞电影字体;用木头、丙烯酸树脂和金属造的字体。这种在最高原则指导下的大胆的杂志设计被收录到《再生》一书中,书中将57种这些由中岛英树“指导”的字体设计收集在一起。
相较于其它媒体,中岛英树似乎不大愿意将互联网作为一种设计媒体,他说:“我在使用网络方面有困难。”他也不使用电脑 (“我的助手在我手绘的灵感基础上用电脑完成我的作品”),但他对电影摄制充满热情,并曾制作几个音乐录像和商业片。
许多英国平面设计师尊崇日本的平面设计风格,但这在中岛英树看来很不健康:“现在在东京平面设计正日益普及,而且有很多设计师在赶超前辈。”然而以他的观点来看这并没有导致产生出有意义且有活力的设计:“广告设计是日本设计的主流。
我不明白为什么,但平面设计被认为是较低一等。以我的作品来说,在外国受到的重视比在日本本土要多。我想也许有一个像汇率一样的设计指数,如果国内有十位伟大的设计师就可以提高这个设计指数,我不想是提高设计指数的一位,但我乐于为之作出贡献。”
观看这里的作品,你会发现他已经为此作出贡献,而如果要评出日本“十大设计师”,那么中岛英树肯定是其中一位。
安德里安 (文/王序)
艺术指导、平面设计师
中岛英树在清水正己设计公司及Rockin' On工作后,于1995设立中岛英树设计公司。
1999年,出版作品集《再生》。
自1999年开始,与坂本龙一,Shigeo Goto及Norika Sora一起成立“代码”组合。
所获奖项包括:艺术指导俱乐部5项金奖与7项银奖 (1995-2000),1999年东京艺术指导俱乐部奖,2000年第19届布尔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书籍类优秀设计奖,2001年芝加哥雅典娜优秀设计奖。
主要展览包括:1994年“东京视觉 Groove / PARCO”组合展,1998年“日本平面设计展 / 巴黎”、“SEIKO's NEATNIK”艺术展,2000年GGG艺廊“平面设计浪潮5”,2001年“竹尾纸展2001”、“平面 / 巴黎”、“TypoJanchi / 汉城”、“032c's 追求与你相伴 伦敦 / 柏林”展。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 AGI东京艺术指导俱乐部会员
HIDEKI NAKAJIMA Art Director / Graphic Designer
After working at Masami Shimizu Design Office and Rockin' on, established Nakajima Design in 1995.
In 1999, published works anthology "Revival."
Since 1999, participates in a unit called "code" with Ryuichi Sakamoto, Shigeo Goto and Norika Sora.
Prizes to date include: The Art Directors Club Awards (5 Gold,7 Silver,1995-2000),Tokyo ADC Award in 1999, and the Best Design in the Category of Books at the 19th International Biennale of Graphic Design Brno in 2000, the Chicago Athenaeum's Good Design Award in 2001.
Major group exhibitions include "Tokyo Visual Groove / PARCO" in 1994, "Japan Graphic Design Exhibition / Paris," Art Exhibition for "SEIKO's NEATNIK" in 1998, "Graphic Wave 5" at ggg (Ginza Graphic Gallery) in 2000, "Takeo Paper Show 2001," "Graphisme (s) / Paris," "TypoJanchi / Seoul," "032c's The Searching Stays with You / Berlin, London" in 2001.
Member of AGI (Alliance Graphique Internationale),
The Art Directors Club, Tokyo ADC.
日本音乐家坂本龙一评价说:“中岛英树的设计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处于规则的边缘,有时还越过了边缘。他的设计和我的音乐具有相同的意义。”
中岛英树现在这种疯狂的工作步调始于1989年《CUT》杂志创刊的时候。当时他是Masami Shimizu (新杂志的艺术指导及日本的广告大师) 的助理。除了《CUT》杂志外,中岛英树还在其它的工作项目上努力拼博:如海报、目录广告等等。
在投入《CUT》出版的三年后,中岛英树加入了这本杂志的出版社Rockin' On,担任《CUT》的艺术指导。与此同时,他还成为一系列独立的月刊杂志的艺术指导,并且从事设计CD封套、书籍等其它业务。他以某种方式将这些业务都掌控得很好。
然后,好象他的工作还不够多似的,中岛英树在去年离开Rockin' On自己单干后,他的工作量将近增加了一倍。因此,多年来中岛英树从未拥有一个真正值得一谈的假期。甚至在去纽约出席艺术指导俱乐部的颁奖仪式也在四天后,他就回到东京继续工作。
中岛英树和我一样出生于1961年。我们都是听着摇滚音乐、看着外国电影长大,而且无疑是日本人中首先将个人需求置于优先位置的最早一代。中岛英树以对工作的狂热而出名,与早一代的工作狂有着本质的不同。上一代人是为公司、家庭、金钱或名誉而疯狂工作,中岛英树埋头工作则是为了一个更抽象的目标:“设计”。中岛英树并不是那种长时间专心劳作于一件工作的人,他以那种短跑选手般的勇猛冲劲同时追逐几个不同的目标。例如在为《CUT》设计一个版面时,他当场就在初步讨论会上提出关键的图案。他训练自己这样“赛跑”已有多年,而正是由于这种冲劲儿使他能胜任目前如此大量的工作。
从一开始,我们出版《CUT》的最高目标就是创造出一本和世界一流出版物相媲美的具有视觉吸引力的杂志。尽管表面看来市面上数之不尽的出版品已泛滥成灾,但日本缺少真正美丽的杂志,我们渴望为改变这种令人惊讶的现状做点事情。要扭转这种情况仅仅做到外表美观还不够,杂志还必须能销售出去。
中岛英树在编辑设计上的高明之处由两种基本做法构成。他先试着明确适合《CUT》的文章的独特性,然后考虑如何将这种独特性在杂志的页面中最佳地表达出来。只有这时他才准备着手进行设计。
中岛英树的设计信条是使文章易于阅读,图片具有震憾力且简洁直接。其目的不是为了娱乐而是要将每篇文章的效果加强到最大。他在每个标题页上选用的字体总是试图反映出杂志读者的特点。中岛英树设计风格的另一个特点是他并不专注于每一页的设计,而将杂志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
他在杂志封面中寻求一种连续且有条理的流畅性 — 它为杂志提供了一种不断变换的刺激视觉的华丽外衣。中岛英树在这方面表现出同时作为艺术指导和编辑的思维方式。中岛英树常说:“通过音乐沟通是最快的,视觉沟通次之。”现在他本人正从《CUT》杂志的每页页面中通过设计与全世界的人们沟通。
即便如此,中岛英树今夜又会工作至明天凌晨。原因何在?首先,因为他对更好的设计的追求永远没有尽头,其次,他对设计有种无可形容的狂热。任何曾经看过中岛英树的手臂的人都会立即了解这一点,在他的手臂上纹了一个简单的词语:“设计”— 一个无法抹去的爱的宣言。
肯·莎多
去年我和马尔科姆·格勒特一起参加一个在汉城举办的设计研讨会。我们的演讲得到了观众 (有南韩的学生、在校或已工作的设计师) 礼貌的掌声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特别优秀,只是韩国人民过于有教养和讲究礼节,不会做出任何不礼貌的事)。
研讨会的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发言者是日本平面设计师中岛英树。他以可媲美著名歌舞伎演员的戏剧性姿态请求关掉会场的灯光。在微弱的光线中,他举起一本书,书脊上闪烁着超自然的光芒 (它是用一种会发光的油墨印刷的)。一阵狂热的欢呼在会场上爆发出来,我和马尔科姆意识到我们己被抢光了镜头。
但是中岛英树并不是那种爱在设计研讨会上卖弄的人,他的个性与他的作品相似:适度、自省且训练有素。问一问日本的年轻设计师,你马上就会知道他受尊重的程度。他们谈起他时的神情都带着一种不自觉的敬畏,这很自然,因为他是一位非同寻常的梦幻般的设计师:一位平面设计界的禅宗大师。
中岛英树是个和服裁缝的儿子,生长环境被传统日本设计图案所包围:这些图案启蒙了他对设计和图案的最初感知。作为一个男孩子,他喜欢“呆在家里画画”,而正是在这里,在家里的电视机前,他的视觉艺术发展历程受到了第二次重大影响:外国动画片中的超级英雄 — 超人。
超人外表设计的灵感来自俄罗斯先锋派艺术。这个节目是由Eiji Tsuburaya创办的公司制作的,他是早期Godzilla电影的幕后特技大师。这个与怪兽战斗的动画形象在日本流行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中岛英树以钟爱的口气谈起超人“金属质感的外表与色彩”,以及这对他早期美学观点形成的影响。
逛唱片商店在中岛英树的设计教育中也起了关键的作用。正是在唱片架上他发现了生命中第三个重大的视觉影响力:彼得·沙维莱。当中岛英树看到沙维莱著名的OMD啤形封面时,他产生了某种顿悟。“‘影响’这个词还不足以形容我在那一刻的感觉,它是我整个一生中最富戏剧性的一件事,由此改变了我的一生。”
沙维莱对中岛英树发挥着一种持续的魔咒般的影响,这位日本设计师用为坂本龙一设计的两个唱片封套 (管弦乐队演奏和无题01的丛林生活混音) 作为向这位英国设计师致敬的作品,仅仅在此时,这种魔咒才被打破。从这些唱片封套上你可以看出正是东西方的融合交汇使得中岛英树的作品如此具吸引力。他的平面表达是明显的日式风格,但同样明显的是其中也含有西方因素 。
中岛英树认识到并且接受这种关系:“我认为我的设计作品会被认为是一种西方艺术。”他争论道,“我不愿与日本的东方特点相比较,即便外国人察觉到日本传统对我的作品的影响。这就好像一个日本时装设计师在他的巴黎专辑中采用了和服图案一样,会扰乱规则。”
对于日本的文化和设计潮流,英国设计师哈尔·乌德尔是位目光敏锐的观察者 (他有个日本妻子并定期访问日本)。“以欧洲人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朴素谦虚的一面,反映出对日本传统与天性的尊重和理解;另一个是高度发展的,正对着你的一面,其核心是受西方启发而来的工业技术和流行文化。”他说道:“但是,日本思考方式的精髓正是存在于这两方面的交汇融合及重新阐释之处。”
中岛英树坦率地表明这种情况是源于他对西方平面设计的兴趣:“虽然许多我这一代的日本设计师都受到日本广告设计师的影响,我却对英国设计情有独钟,而且认为它是世界上最高层次的设计。”然而他同意简约主义是他作品中最显著的日本特色。你可以一再在他为坂本龙一 (一位具有明显的简约主义倾向的作曲家) 所设计的作品中发现这一点。
中岛英树在西方以其为坂本龙一设计的作品知名。他为这位伟大的日本作曲家及演奏家所设计的CD封套是音乐家和设计师合作的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这两人之间的特殊关系由一件简单美丽的作品 —“生命样本”CD封套盒上可见一斑。
与音乐家坂本龙一的合作关系是中岛英树美学生活的中心。如他所说:“我首次与坂本龙一合作是为了他的摄影集N/Y (是/不是)。从那以后我就为他设计唱片封套。我还必须提到坂本龙一的创作指导Norika Sora,所有的工作都是由我们三人合作完成的。我们都爱好简约主义,并且渴望除去位于音乐与设计之间的障碍。”
这三人正计划着更进一步的创作合作,并且Shigeo Goto也加入进来,他们成立了一个名为“代码”的团体。目前他们正筹备将在日本Shibuya的一个艺廊举办的展览。这个团体还计划招揽具有相同理念的西方设计师加入。
但中岛英树擅长的并不仅是封套设计,他为《CUT》杂志所做的设计是追踪他工作中对西方设计的敏感度的最好的工具:包豪斯字体;好莱坞电影字体;用木头、丙烯酸树脂和金属造的字体。这种在最高原则指导下的大胆的杂志设计被收录到《再生》一书中,书中将57种这些由中岛英树“指导”的字体设计收集在一起。
相较于其它媒体,中岛英树似乎不大愿意将互联网作为一种设计媒体,他说:“我在使用网络方面有困难。”他也不使用电脑 (“我的助手在我手绘的灵感基础上用电脑完成我的作品”),但他对电影摄制充满热情,并曾制作几个音乐录像和商业片。
许多英国平面设计师尊崇日本的平面设计风格,但这在中岛英树看来很不健康:“现在在东京平面设计正日益普及,而且有很多设计师在赶超前辈。”然而以他的观点来看这并没有导致产生出有意义且有活力的设计:“广告设计是日本设计的主流。
我不明白为什么,但平面设计被认为是较低一等。以我的作品来说,在外国受到的重视比在日本本土要多。我想也许有一个像汇率一样的设计指数,如果国内有十位伟大的设计师就可以提高这个设计指数,我不想是提高设计指数的一位,但我乐于为之作出贡献。”
观看这里的作品,你会发现他已经为此作出贡献,而如果要评出日本“十大设计师”,那么中岛英树肯定是其中一位。
安德里安 (文/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