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来的湖南游--在你的陪伴中感受它的美好
十一,一个国人放假,全体旅游的季节,一个需要勇气出门的日子,一个走哪哪堵,去哪哪人多的时候。
十一,我勇敢的出门的了。
从北京开车到湖南,1600多公里,整整开了20个小时,我们在不收高速费之前出了门,但是依旧在路上堵了三个多小时。
较于之前的游记,这次没有TIPS,因为是在国内,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吃的东西也都是当地朋友带着去的,没有什么名字,都是当地人平时吃的家常菜和饭店。
天气很给力,头十一,湖南降温的厉害,小伙伴提醒我们要带厚一点的衣服,结果到了当地那几天,万里晴空,还有太阳暴晒的日子,有点小惊喜,不过晚上开车的时候还是很冷的,又不敢开暖风,怕暖和了容易犯困,捂得严严实实的。
湖南的天气很潮湿,早上开车的时候,路两边都是水汽,像雾一样,朦朦胧胧的覆盖着路两旁的竹林,树木,还有大片的荷塘,凋零的荷叶,看似衰败,但是下面孕育着丰富的莲藕,是另外一种新鲜的生命在延续。滋润潮湿的空气,让整个人都被滋养着,皮肤也变得水润,状态很好,尽管吃了很多辣的东西,但也没有起痘。让我心情大好,尽管不太能吃辣,但是也努力不放弃任何一样美味。
湖南有丰富的食物资源,餐桌上的菜多种多样,味道也是不一般。第一顿,赶上小伙伴爸爸生日,跟着一起吃了当地的私家菜。总结,湖南人吃饭真的快!按照北京的速度,酒还没喝一半,很多人都吃完下桌了,害的我们好着急的匆匆结束。
当地的莲藕,让我印象深刻,炖的糯糯的排骨莲藕,入口软烂,丝拉得很长,沁满了排骨的肉香。
下饭菜,看似就是一堆碎碎的菜干炒在一起,拌饭味道真是很下饭。
每道菜都不是太重的口味,确是很有滋味,是滋润的气候给了食物提前下了一点点底味。
一大早,我们开车来到益阳的老城,来吃地道的热干面,这里的热干面水分多一点,面很劲道,辣辣的很香,配上当地的卤味豆干,回味。饭后一份熬得浓浓的沙沙的绿豆沙,绝对是必须的,不是机器打的,也不是高压锅压出来的,而是小火慢炖,等待着时间熬出来的。味道充满了满满的时间精华。
益阳还有特色的津市牛肉粉,味道不如面的味道讨喜,也许是我们吃的那家店不够地道,街边有小店是吃牛肉粉的,很多。
来湖南不吃臭豆腐实在是不可能的,不过为什么当地的臭豆腐一点都不臭呢!
嫩嫩的豆腐炸的外面焦焦脆脆的,沾上汁,满口汁水还很香,外焦里嫩,满口汁水,吃不够,不过只有当地的小店里的才是最美味的,我们是湖南小朋友介绍去的店,所以当地人也是排队等着吃这一口。地道。
下午开车一小时到了长沙。因为是临时定的计划,所以也没有做攻略,只是简单看了一眼,看到很多长沙的吃店,但是总觉得是游客留言,所以去的兴趣也不是很大,但是后来想想湖南的食物都很美味,估计游客推荐的也不会差到哪里。
来湖南也是必须追随,毛主席的脚步。湖南第一师范,因为毛主席的原因,成了重要景点,古朴的教学楼,充满了年代感,却像时间平行一样,我们也得以见证毛主席,学习,生活的地方。
因为是节假日,车是不能开到橘子洲公园里面的,只能在周边停好再上桥。往返一共六公里,实在是生生的走出来的,打算排队做电瓶车,结果也要半个多小时,所以决定索性走一走。
黄昏的江边还是很美的,中心的公园,游客,当地人,一同享受悠闲地下午时光,天空中的云被夕阳衬出红色的裙边,十分美丽。
到了橘子洲头,天已经黑了,看了橘色的灯光,照应着毛主席的雕像,真的很震撼,这个中国最伟大的领袖,给我们的生活创造的是神话。
买了电瓶车的票,却找不到队尾 ,绕了几圈,还没有到,我已经没有了耐心,把票卖个别人,走回去。
其实开始很像尝试一下火宫殿,但是之前看了评价,都说贵且味道不好,所以犹豫,而郭哥则是特别不喜欢去景点餐厅的,他更愿意的是找小店吃,而且每次味道也都是让我欣喜的。来的时候说酒店门口的有很多烧烤店,应该会不错,结果夜晚的那里,是大排档一条街。让我惊讶。
第一次吃了烤鸡腿,香嫩无比,一点都不柴。茄子也是多汁软嫩,非常入味。
不爱吃菜的郭哥,对我要的一盘素炒青菜上了瘾,吃了好几口。
找了一家当地的糖油粑粑,繁华的街市,一个小小破破的门脸,却有很多人等待那一口甜蜜的问候。糖油粑粑,被炸的香浓软糯,甜如蜜,却不粘牙。爱吃甜的人,绝对不能错过,也因为只吃了一份,没有和别的地方会对你对比,总觉得还是很地道的,看着简简单单,不知道背后需要多少不为人知的坚持,就是单单一颗,却让人心醉.
爬山,对于休闲游的我们,实在不合适,去了东门,可是缆车排队买票长不见尾,上车长不见尾,刚上山走了几百米,就下山了。
开车到南门,走到岳麓书院,观摩这个千年学院。
岳麓山南门脚下就是湖南大学,离得非常近。
回到益阳,小伙伴请我们吃了当地的小龙虾,虽说已经过了小龙虾的季节,吃虾的很少了,但是湖南的龙虾比北京的要好吃太多了,不管是食材还是味道。
湖南当地的小龙虾虾线是给去掉的,很干净,虾头也是可以吃的,里面有丰富的虾膏,味道很厚重,鲜美,非常有味道,辣,但是很香,辣的不上口。还有虾尾,小小的更入味。
市场买的大闸蟹,直接清蒸,满满的蟹黄,手上的也要嗦干净,要不就是浪费。
南方不吃凉菜和生菜,当地的皮蛋是热着吃的,配着辣椒,拌在一起。
当地特色小吃,蒿子粑粑,软软糯糯的,外面被煎的焦软,一种淡淡的青草香。
当地有很多私家菜,是在公寓楼里面的一间屋子里,地方很小,只有几间屋子,也没有什么招牌,全靠大家口口相传,味道自然也是鼎好的。
当地的手工粉丝,粗一点,但是非常劲道,只是用简单的调料炒一下就非常入味。
湖南的腊肉也是必须要尝试的。
当地有一种食物叫猫鱼,其实就是酱豆腐,但是跟北京的不同的是,也有一点辣,不过更加软嫩,咸香一点。
素炒的茭白,非常下饭。
早上新鲜宰杀青蛙,比牛蛙肉更少,也因为鲜活,而更入味,有点辣辣的,十分馋人。
好吃的太多了,因为没有照片,所以也都记不住了。
周立波的故居,孤零零的伫立在一片茂密的竹林旁,优秀的人住的地方风水都很好吧,房屋前是一片宁静的荷塘,背后的竹林郁郁葱葱,给了他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旁边的周立波小路应该是为了商业化而建立的,一家奶奶爷爷开的小店,人很多,都来喝擂茶。
擂茶是桃花江的特产,那里胜出美女,姑娘们也都喝这滋补佳品,老人不会一下子做出很多,而是来人既现做,保证了食物的新鲜与美味,先把茶叶和姜丝用擂钵捣碎,再加入芝麻和花生继续捣,快完成后加入水,变得浓稠丝滑。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费力又繁琐。力道和手法需要完美的配合。要不就和我一样,两三下就累的手酸,速度还不如爷爷的五分之一快。
当地人很多都外出打工,只留下家里老人经营特色小店,看似孤苦悲凉,但来来往往的游客又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些光彩,减少这种相依的寂寞。门口晾晒的枣子和辣椒制作的小零食,老人也不管,只是放在那里,来店里喝茶的顾客也是随意撕下一点品尝。
四块钱一碗,捣一次也就只能冲三四碗,人多了,还要再继续。尽管又费时又费力,他们仍拒绝使用研磨机这些机械化设施,因为那样出来的食物远不如手工来的充满幸福的滋味。
擂茶被宣扬到很多地方,每个地方的制作手法也略有不同,有加野菜的,还有加绿豆等其他豆类的。
一份研磨好的擂茶,放到碗里,用凉水冲开,可是是甜的,可以是咸的,可以加花生和芝麻,也可以加上炒米,香香脆脆,炎热的夏天气喝上一碗,又消暑,又管饱,还可以滋补一番。无限感慨湖南人的美食生活。
推荐当地的特产,可以带回家送人的。
宏记鸭霸王,老城,益阳一桥的附近,排队的都是当地人,可以真空压缩打包,里面的鸡爪还有鸭架很不错,鸭架非常入味,有微辣和辣口味,辣的真的很辣啊,相对来说鸡爪更适合我,微辣,入味,香。
手工绿豆糕,不是旅游景点那种面糊糊的绿豆糕,很湿,很香,入口细腻。
湖南人真的很爱吃绿豆制品啊,烧烤大排档都有绿豆沙。
另外就是湖南的橘子,皮薄,肉厚,水分大,还很甜,不会很酸。橘子洲头都是橘子树,不过 橘子已经看不见了。不知道是员工摘的还是游客摘的。
如果开车方便的话,湖南周边荷塘的莲藕也是一个好东西,沾带着泥巴,却是新鲜采捞。炖一碗排骨莲藕汤,就是享受啊。
谢谢你耐心看完这篇,没有攻略的游记,希望你的生活甜如蜜。
十一,我勇敢的出门的了。
从北京开车到湖南,1600多公里,整整开了20个小时,我们在不收高速费之前出了门,但是依旧在路上堵了三个多小时。
较于之前的游记,这次没有TIPS,因为是在国内,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吃的东西也都是当地朋友带着去的,没有什么名字,都是当地人平时吃的家常菜和饭店。
天气很给力,头十一,湖南降温的厉害,小伙伴提醒我们要带厚一点的衣服,结果到了当地那几天,万里晴空,还有太阳暴晒的日子,有点小惊喜,不过晚上开车的时候还是很冷的,又不敢开暖风,怕暖和了容易犯困,捂得严严实实的。
湖南的天气很潮湿,早上开车的时候,路两边都是水汽,像雾一样,朦朦胧胧的覆盖着路两旁的竹林,树木,还有大片的荷塘,凋零的荷叶,看似衰败,但是下面孕育着丰富的莲藕,是另外一种新鲜的生命在延续。滋润潮湿的空气,让整个人都被滋养着,皮肤也变得水润,状态很好,尽管吃了很多辣的东西,但也没有起痘。让我心情大好,尽管不太能吃辣,但是也努力不放弃任何一样美味。
湖南有丰富的食物资源,餐桌上的菜多种多样,味道也是不一般。第一顿,赶上小伙伴爸爸生日,跟着一起吃了当地的私家菜。总结,湖南人吃饭真的快!按照北京的速度,酒还没喝一半,很多人都吃完下桌了,害的我们好着急的匆匆结束。
当地的莲藕,让我印象深刻,炖的糯糯的排骨莲藕,入口软烂,丝拉得很长,沁满了排骨的肉香。
下饭菜,看似就是一堆碎碎的菜干炒在一起,拌饭味道真是很下饭。
每道菜都不是太重的口味,确是很有滋味,是滋润的气候给了食物提前下了一点点底味。
一大早,我们开车来到益阳的老城,来吃地道的热干面,这里的热干面水分多一点,面很劲道,辣辣的很香,配上当地的卤味豆干,回味。饭后一份熬得浓浓的沙沙的绿豆沙,绝对是必须的,不是机器打的,也不是高压锅压出来的,而是小火慢炖,等待着时间熬出来的。味道充满了满满的时间精华。
益阳还有特色的津市牛肉粉,味道不如面的味道讨喜,也许是我们吃的那家店不够地道,街边有小店是吃牛肉粉的,很多。
![]() |
来湖南不吃臭豆腐实在是不可能的,不过为什么当地的臭豆腐一点都不臭呢!
嫩嫩的豆腐炸的外面焦焦脆脆的,沾上汁,满口汁水还很香,外焦里嫩,满口汁水,吃不够,不过只有当地的小店里的才是最美味的,我们是湖南小朋友介绍去的店,所以当地人也是排队等着吃这一口。地道。
![]() |
下午开车一小时到了长沙。因为是临时定的计划,所以也没有做攻略,只是简单看了一眼,看到很多长沙的吃店,但是总觉得是游客留言,所以去的兴趣也不是很大,但是后来想想湖南的食物都很美味,估计游客推荐的也不会差到哪里。
来湖南也是必须追随,毛主席的脚步。湖南第一师范,因为毛主席的原因,成了重要景点,古朴的教学楼,充满了年代感,却像时间平行一样,我们也得以见证毛主席,学习,生活的地方。
![]() |
![]() |
![]() |
因为是节假日,车是不能开到橘子洲公园里面的,只能在周边停好再上桥。往返一共六公里,实在是生生的走出来的,打算排队做电瓶车,结果也要半个多小时,所以决定索性走一走。
黄昏的江边还是很美的,中心的公园,游客,当地人,一同享受悠闲地下午时光,天空中的云被夕阳衬出红色的裙边,十分美丽。
到了橘子洲头,天已经黑了,看了橘色的灯光,照应着毛主席的雕像,真的很震撼,这个中国最伟大的领袖,给我们的生活创造的是神话。
买了电瓶车的票,却找不到队尾 ,绕了几圈,还没有到,我已经没有了耐心,把票卖个别人,走回去。
![]() |
![]() |
![]() |
![]() |
其实开始很像尝试一下火宫殿,但是之前看了评价,都说贵且味道不好,所以犹豫,而郭哥则是特别不喜欢去景点餐厅的,他更愿意的是找小店吃,而且每次味道也都是让我欣喜的。来的时候说酒店门口的有很多烧烤店,应该会不错,结果夜晚的那里,是大排档一条街。让我惊讶。
第一次吃了烤鸡腿,香嫩无比,一点都不柴。茄子也是多汁软嫩,非常入味。
不爱吃菜的郭哥,对我要的一盘素炒青菜上了瘾,吃了好几口。
找了一家当地的糖油粑粑,繁华的街市,一个小小破破的门脸,却有很多人等待那一口甜蜜的问候。糖油粑粑,被炸的香浓软糯,甜如蜜,却不粘牙。爱吃甜的人,绝对不能错过,也因为只吃了一份,没有和别的地方会对你对比,总觉得还是很地道的,看着简简单单,不知道背后需要多少不为人知的坚持,就是单单一颗,却让人心醉.
![]() |
爬山,对于休闲游的我们,实在不合适,去了东门,可是缆车排队买票长不见尾,上车长不见尾,刚上山走了几百米,就下山了。
开车到南门,走到岳麓书院,观摩这个千年学院。
岳麓山南门脚下就是湖南大学,离得非常近。
![]() |
![]() |
![]() |
![]() |
![]() |
![]() |
回到益阳,小伙伴请我们吃了当地的小龙虾,虽说已经过了小龙虾的季节,吃虾的很少了,但是湖南的龙虾比北京的要好吃太多了,不管是食材还是味道。
湖南当地的小龙虾虾线是给去掉的,很干净,虾头也是可以吃的,里面有丰富的虾膏,味道很厚重,鲜美,非常有味道,辣,但是很香,辣的不上口。还有虾尾,小小的更入味。
市场买的大闸蟹,直接清蒸,满满的蟹黄,手上的也要嗦干净,要不就是浪费。
南方不吃凉菜和生菜,当地的皮蛋是热着吃的,配着辣椒,拌在一起。
当地特色小吃,蒿子粑粑,软软糯糯的,外面被煎的焦软,一种淡淡的青草香。
![]() |
当地有很多私家菜,是在公寓楼里面的一间屋子里,地方很小,只有几间屋子,也没有什么招牌,全靠大家口口相传,味道自然也是鼎好的。
当地的手工粉丝,粗一点,但是非常劲道,只是用简单的调料炒一下就非常入味。
湖南的腊肉也是必须要尝试的。
当地有一种食物叫猫鱼,其实就是酱豆腐,但是跟北京的不同的是,也有一点辣,不过更加软嫩,咸香一点。
素炒的茭白,非常下饭。
早上新鲜宰杀青蛙,比牛蛙肉更少,也因为鲜活,而更入味,有点辣辣的,十分馋人。
好吃的太多了,因为没有照片,所以也都记不住了。
![]() |
![]() |
![]() |
周立波的故居,孤零零的伫立在一片茂密的竹林旁,优秀的人住的地方风水都很好吧,房屋前是一片宁静的荷塘,背后的竹林郁郁葱葱,给了他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旁边的周立波小路应该是为了商业化而建立的,一家奶奶爷爷开的小店,人很多,都来喝擂茶。
擂茶是桃花江的特产,那里胜出美女,姑娘们也都喝这滋补佳品,老人不会一下子做出很多,而是来人既现做,保证了食物的新鲜与美味,先把茶叶和姜丝用擂钵捣碎,再加入芝麻和花生继续捣,快完成后加入水,变得浓稠丝滑。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费力又繁琐。力道和手法需要完美的配合。要不就和我一样,两三下就累的手酸,速度还不如爷爷的五分之一快。
当地人很多都外出打工,只留下家里老人经营特色小店,看似孤苦悲凉,但来来往往的游客又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些光彩,减少这种相依的寂寞。门口晾晒的枣子和辣椒制作的小零食,老人也不管,只是放在那里,来店里喝茶的顾客也是随意撕下一点品尝。
四块钱一碗,捣一次也就只能冲三四碗,人多了,还要再继续。尽管又费时又费力,他们仍拒绝使用研磨机这些机械化设施,因为那样出来的食物远不如手工来的充满幸福的滋味。
擂茶被宣扬到很多地方,每个地方的制作手法也略有不同,有加野菜的,还有加绿豆等其他豆类的。
一份研磨好的擂茶,放到碗里,用凉水冲开,可是是甜的,可以是咸的,可以加花生和芝麻,也可以加上炒米,香香脆脆,炎热的夏天气喝上一碗,又消暑,又管饱,还可以滋补一番。无限感慨湖南人的美食生活。
![]() |
![]() |
推荐当地的特产,可以带回家送人的。
宏记鸭霸王,老城,益阳一桥的附近,排队的都是当地人,可以真空压缩打包,里面的鸡爪还有鸭架很不错,鸭架非常入味,有微辣和辣口味,辣的真的很辣啊,相对来说鸡爪更适合我,微辣,入味,香。
手工绿豆糕,不是旅游景点那种面糊糊的绿豆糕,很湿,很香,入口细腻。
湖南人真的很爱吃绿豆制品啊,烧烤大排档都有绿豆沙。
另外就是湖南的橘子,皮薄,肉厚,水分大,还很甜,不会很酸。橘子洲头都是橘子树,不过 橘子已经看不见了。不知道是员工摘的还是游客摘的。
如果开车方便的话,湖南周边荷塘的莲藕也是一个好东西,沾带着泥巴,却是新鲜采捞。炖一碗排骨莲藕汤,就是享受啊。
谢谢你耐心看完这篇,没有攻略的游记,希望你的生活甜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