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乐趣
对于那些赫赫生辉的人物
我们尽量避免去评价活着的人
一是只有人死后,世上的其他人才会作出中肯的评价
二是,他还活着
指不定上一秒还赫赫生辉,下一秒就声名狼藉。
所以,王小波死了。
死于1997年4月11日,心脏病突发,如他小说里般怪诞荒谬。王小波的死,也像他的小说,会从七八十年代忽然写回唐朝的宣阳坊。然后某一天,他自己也忽然从这个人世间消失了,或许是去了他最喜欢的唐朝。
李银河在佛山陵园上,找了一块一人高的大石头,让工匠在中间凿了一个洞,然后将骨灰放入,就是一个坟墓。
整个坟墓只花了六千块钱,按照1997年的物价,六千粗略的能换成这个新世纪的10000多块钱。
可以在云龙湖附近的住宅楼买下1平方。
在这个年代有人用情感写作,有人用政治写作,有人用肉体写作,还有人用无知写作。但在王小波看来,用思维写作才最有趣,所以对他而言,最痛苦莫过于扼杀这种有趣了。
在当知青下乡插队的时候,王小波似乎预感到自己蓬乱的头发将被一根根揪掉,然后被人强硬的戴上假发,自己泛黄的牙齿将被一个个敲掉,然后被胡乱塞进一副牙套。
没有什么比不能阐述自己的道理、不能展露自己的形象更加糟糕了,所以聪明的王小波躲避进精神家园的牛棚里,依偎在皮软而糙实的牛肚子下,任凭由刚从锅炉里提炼出的铁锤敲打,仍无所畏惧。
李银河曾这样形容自己的丈夫,说他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面那个天真烂漫嘴无遮拦的孩子,他就在那个无比庄重却又无比滑稽的场合喊了那么一嗓子,使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继而露出会心的微笑。后来,这批人把这个孩子当成宠儿,并且把他当成了他们互相认出对方的接头暗号。
王小波生前不止一次说过,自己不过是在讲述常识。而现在,很多人不止一次的说他写的就是真理。王小波生前最看好自己的小说,可笑的是死后遭疯狂追捧的却是杂文。
叔本华曾说:“当我们阅读时,我们是在用别人的思想去思考。”
所以,狂热的小波粉们。你们阅读他杂文的时候,是在用他的思想去思考,还是在用别人的热捧去跟随?
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
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我们尽量避免去评价活着的人
一是只有人死后,世上的其他人才会作出中肯的评价
二是,他还活着
指不定上一秒还赫赫生辉,下一秒就声名狼藉。
所以,王小波死了。
死于1997年4月11日,心脏病突发,如他小说里般怪诞荒谬。王小波的死,也像他的小说,会从七八十年代忽然写回唐朝的宣阳坊。然后某一天,他自己也忽然从这个人世间消失了,或许是去了他最喜欢的唐朝。
李银河在佛山陵园上,找了一块一人高的大石头,让工匠在中间凿了一个洞,然后将骨灰放入,就是一个坟墓。
整个坟墓只花了六千块钱,按照1997年的物价,六千粗略的能换成这个新世纪的10000多块钱。
可以在云龙湖附近的住宅楼买下1平方。
在这个年代有人用情感写作,有人用政治写作,有人用肉体写作,还有人用无知写作。但在王小波看来,用思维写作才最有趣,所以对他而言,最痛苦莫过于扼杀这种有趣了。
在当知青下乡插队的时候,王小波似乎预感到自己蓬乱的头发将被一根根揪掉,然后被人强硬的戴上假发,自己泛黄的牙齿将被一个个敲掉,然后被胡乱塞进一副牙套。
没有什么比不能阐述自己的道理、不能展露自己的形象更加糟糕了,所以聪明的王小波躲避进精神家园的牛棚里,依偎在皮软而糙实的牛肚子下,任凭由刚从锅炉里提炼出的铁锤敲打,仍无所畏惧。
李银河曾这样形容自己的丈夫,说他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面那个天真烂漫嘴无遮拦的孩子,他就在那个无比庄重却又无比滑稽的场合喊了那么一嗓子,使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继而露出会心的微笑。后来,这批人把这个孩子当成宠儿,并且把他当成了他们互相认出对方的接头暗号。
王小波生前不止一次说过,自己不过是在讲述常识。而现在,很多人不止一次的说他写的就是真理。王小波生前最看好自己的小说,可笑的是死后遭疯狂追捧的却是杂文。
叔本华曾说:“当我们阅读时,我们是在用别人的思想去思考。”
所以,狂热的小波粉们。你们阅读他杂文的时候,是在用他的思想去思考,还是在用别人的热捧去跟随?
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
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
妙妙安meow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12 09:4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