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
姥爷去世的时候,并不是那么安详,还略显痛苦。
姥爷在家里排行第二,很多朋友都喊姥爷二哥,姥爷的上面有一个姐姐,其他的都是弟弟,只有姥爷和最小的兄弟文化水平高些,上了中专学了会计。
以前曾当过兵,据说是炮兵。听妈妈说姥爷当兵期间和有九个结拜兄弟,姥爷是年龄最长的为大哥,因为在家排行第二,后来我认识的哪些小姥爷们都喊外公二哥。那个年代当兵是件很光荣的事情,也许是缘分,和外公那结拜的九人,退伍后都在我家所在的小镇工作。我很小的时候,听我妈说起过,他们结拜的十人三十周年的时候,还在外公家里举行了仪式,具体怎样妈妈也不清楚,只是说要喝血酒,整个仪式不让外人看的。
小时候男孩子玩的东西不多,弹弓是最常见的。恰巧我是弹弓玩的比较好的,姥爷有时闲来会和我说打弹弓怎样瞄准,当然他说的都是他当炮兵用的那些常识,我不屑于听这个,打弹弓只是靠感觉,而且效果还不错。
姥爷的朋友很多,经常有朋友到家里吃饭,印象中中午和晚上是都要喝酒的,有朋友在的时候是一定会醉的。喝醉了酒的姥爷多数时间是安安静静的去睡觉,偶尔也有不理智的时候,这个也只有姥姥能管。
记得有一次姥爷喝多了,和我开玩笑,不知道让我做什么我没做,姥爷抓住了我的手反手在背后,或许是因为喝多了,用多了力气,那时还是小孩子的我怎么都挣脱不了,后来见我大哭才放手。不知到当时哪里来的那么大气性,竟然生气的独自走回家,姥姥家到我家可是还有将近三公里呢,一路走还在一路的想,今后再也不去姥姥家了。小孩的脾气总是来的快去的也快,下个周末我又屁颠屁颠的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姥姥家。
曾经比较怕姥爷,经常周末的时候,会跟着爸爸妈妈去姥姥家。每次都很抵触,因为没有人在家做饭,只能在最后磨磨蹭蹭跟着去了。我想我怕的不是姥爷,而是一个喝醉的人。
我在上小学三年级之前,上学期间,中午都是到姥姥家吃饭的。小学一年级,我人生中第一次喝醉就是在那个时候。
除了喝酒姥爷的爱好就是种种花草了。姥爷家是平房,有个院子,院子里面是果树,樱桃、葡萄、无花果等,花草都在房顶上,为了浇水施肥方便,还找人做个个固定的铁梯子,每回过去姥姥家都能看到楼顶有花在开着,常年如此。
姥爷有四个子女,妈妈是老大、老二是舅舅、老三是小姨、老四是舅舅,一生脾气执拗,听不得别人一丁点劝,自己的事情重来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为此家里人没少生他的气,但也都理解。曾经有一段时间姥爷和小舅舅的关系很恶劣,但是有什么关系,毕竟有血缘关系在,一切都会过去的。
姥爷上班的时候每天都是骑以前的老式自行车,车子总是擦的很干净,这也许是当兵留下的习惯吧。姥爷是提前申请退休的,退休后的姥爷在家旁边开垦起了荒地种蔬菜,每天清闲自在。
姥姥是先于姥爷之前走的,小时候不懂的病有多严重,记得是脑梗和脑血栓之类的脑部疾病。
姥爷退休后在家,空闲时间多了。姥姥也去世了几年,家里人想着给姥爷找个老伴,前后张罗了好几个,都不太满意。后来姥爷干脆就拒绝了这个张罗,每天就在家里养花、种菜、逗猫遛狗。偶尔还去老战友哪里走动走动。那时候我已经在外地上学,也不在害怕去姥爷家,只是时间上也没那么多了。
在外地上学的第二年,姥爷中风了,幸好邻居发现的及时,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慢慢的修养了一段时间恢复了。姥爷是个脾气倔强而传统的人,因为我家离姥爷家比较近,我妈多次提到让姥爷到我家修养恢复,姥爷却怎样都不肯来。他也许想,嫁出去的闺女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自己有什么事情也不好麻烦人家。姥爷身体一直很好,每天早起锻炼,睡得也很早。我想中风的大部分原因是喝酒吧,酒精积累伤身导致的吧。
姥爷中风后身体明显不如从前,医生也建议不可以再喝酒了,多年养成的习惯,哪是说说那么简单的呢。一年多后,姥爷再次中风,这回是彻底的失去了自理生活的能力,大舅把姥爷接到乡下住了,农村地方大,环境好,只是交通不是很方便,前几年到也是相安无事。家里人每逢假日回去都会去看望。
姥爷再次中风后的几年都是在大舅家度过的,由大舅及舅妈照顾。前后有七八年的时间,大舅家条件也一般,我们这些亲人只能假日时间多去看望。这里面,我想小姨的内心是复杂的吧,早年间定居南方,一年最多也就回去两次,每次也就待十天半个月的样子,也许见证了那句话吧,见一面也就真的少一面了。
2014年12月底姥爷去世了,接到家里电话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太晚了没车,我只得请假座第二天一早的车赶回去,小姨也是赶一早的飞机回去。在老家的镇上我和小姨汇合一起赶回了乡里。
到大舅家屋里满满当当围了一圈人,姥爷在艰难的维持着呼吸,我和小姨跟他打招呼,已不能回应,但我分明看见了他眼角流出泪水。家人早已准备好一应丧葬物品,关于白事的规矩、禁忌村里的老人们最清楚。临近下午的三点的样子,姥爷的情况恶化了,状态类似只有进气没有出气。老人们建议先提前给穿好寿衣,家里人拿来了热水毛巾净身,我第一次遇见这种情况。寿衣穿好没多久,姥爷就离开了。
接着就是处理姥爷的后事,老家当地的习俗讲究去世三天入土为安,有政策规定要活化。一切办好之后,一切就都结束了。
一直都想关于姥爷写点什么,想想事情也没有特别之处,但是不说点什么又怕很快就会忘记,空闲时间,记下这些许回忆。还有很多的事情,我记忆的也很模糊了..........
姥爷在家里排行第二,很多朋友都喊姥爷二哥,姥爷的上面有一个姐姐,其他的都是弟弟,只有姥爷和最小的兄弟文化水平高些,上了中专学了会计。
以前曾当过兵,据说是炮兵。听妈妈说姥爷当兵期间和有九个结拜兄弟,姥爷是年龄最长的为大哥,因为在家排行第二,后来我认识的哪些小姥爷们都喊外公二哥。那个年代当兵是件很光荣的事情,也许是缘分,和外公那结拜的九人,退伍后都在我家所在的小镇工作。我很小的时候,听我妈说起过,他们结拜的十人三十周年的时候,还在外公家里举行了仪式,具体怎样妈妈也不清楚,只是说要喝血酒,整个仪式不让外人看的。
小时候男孩子玩的东西不多,弹弓是最常见的。恰巧我是弹弓玩的比较好的,姥爷有时闲来会和我说打弹弓怎样瞄准,当然他说的都是他当炮兵用的那些常识,我不屑于听这个,打弹弓只是靠感觉,而且效果还不错。
姥爷的朋友很多,经常有朋友到家里吃饭,印象中中午和晚上是都要喝酒的,有朋友在的时候是一定会醉的。喝醉了酒的姥爷多数时间是安安静静的去睡觉,偶尔也有不理智的时候,这个也只有姥姥能管。
记得有一次姥爷喝多了,和我开玩笑,不知道让我做什么我没做,姥爷抓住了我的手反手在背后,或许是因为喝多了,用多了力气,那时还是小孩子的我怎么都挣脱不了,后来见我大哭才放手。不知到当时哪里来的那么大气性,竟然生气的独自走回家,姥姥家到我家可是还有将近三公里呢,一路走还在一路的想,今后再也不去姥姥家了。小孩的脾气总是来的快去的也快,下个周末我又屁颠屁颠的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姥姥家。
曾经比较怕姥爷,经常周末的时候,会跟着爸爸妈妈去姥姥家。每次都很抵触,因为没有人在家做饭,只能在最后磨磨蹭蹭跟着去了。我想我怕的不是姥爷,而是一个喝醉的人。
我在上小学三年级之前,上学期间,中午都是到姥姥家吃饭的。小学一年级,我人生中第一次喝醉就是在那个时候。
除了喝酒姥爷的爱好就是种种花草了。姥爷家是平房,有个院子,院子里面是果树,樱桃、葡萄、无花果等,花草都在房顶上,为了浇水施肥方便,还找人做个个固定的铁梯子,每回过去姥姥家都能看到楼顶有花在开着,常年如此。
姥爷有四个子女,妈妈是老大、老二是舅舅、老三是小姨、老四是舅舅,一生脾气执拗,听不得别人一丁点劝,自己的事情重来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为此家里人没少生他的气,但也都理解。曾经有一段时间姥爷和小舅舅的关系很恶劣,但是有什么关系,毕竟有血缘关系在,一切都会过去的。
姥爷上班的时候每天都是骑以前的老式自行车,车子总是擦的很干净,这也许是当兵留下的习惯吧。姥爷是提前申请退休的,退休后的姥爷在家旁边开垦起了荒地种蔬菜,每天清闲自在。
姥姥是先于姥爷之前走的,小时候不懂的病有多严重,记得是脑梗和脑血栓之类的脑部疾病。
姥爷退休后在家,空闲时间多了。姥姥也去世了几年,家里人想着给姥爷找个老伴,前后张罗了好几个,都不太满意。后来姥爷干脆就拒绝了这个张罗,每天就在家里养花、种菜、逗猫遛狗。偶尔还去老战友哪里走动走动。那时候我已经在外地上学,也不在害怕去姥爷家,只是时间上也没那么多了。
在外地上学的第二年,姥爷中风了,幸好邻居发现的及时,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慢慢的修养了一段时间恢复了。姥爷是个脾气倔强而传统的人,因为我家离姥爷家比较近,我妈多次提到让姥爷到我家修养恢复,姥爷却怎样都不肯来。他也许想,嫁出去的闺女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自己有什么事情也不好麻烦人家。姥爷身体一直很好,每天早起锻炼,睡得也很早。我想中风的大部分原因是喝酒吧,酒精积累伤身导致的吧。
姥爷中风后身体明显不如从前,医生也建议不可以再喝酒了,多年养成的习惯,哪是说说那么简单的呢。一年多后,姥爷再次中风,这回是彻底的失去了自理生活的能力,大舅把姥爷接到乡下住了,农村地方大,环境好,只是交通不是很方便,前几年到也是相安无事。家里人每逢假日回去都会去看望。
姥爷再次中风后的几年都是在大舅家度过的,由大舅及舅妈照顾。前后有七八年的时间,大舅家条件也一般,我们这些亲人只能假日时间多去看望。这里面,我想小姨的内心是复杂的吧,早年间定居南方,一年最多也就回去两次,每次也就待十天半个月的样子,也许见证了那句话吧,见一面也就真的少一面了。
2014年12月底姥爷去世了,接到家里电话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太晚了没车,我只得请假座第二天一早的车赶回去,小姨也是赶一早的飞机回去。在老家的镇上我和小姨汇合一起赶回了乡里。
到大舅家屋里满满当当围了一圈人,姥爷在艰难的维持着呼吸,我和小姨跟他打招呼,已不能回应,但我分明看见了他眼角流出泪水。家人早已准备好一应丧葬物品,关于白事的规矩、禁忌村里的老人们最清楚。临近下午的三点的样子,姥爷的情况恶化了,状态类似只有进气没有出气。老人们建议先提前给穿好寿衣,家里人拿来了热水毛巾净身,我第一次遇见这种情况。寿衣穿好没多久,姥爷就离开了。
接着就是处理姥爷的后事,老家当地的习俗讲究去世三天入土为安,有政策规定要活化。一切办好之后,一切就都结束了。
一直都想关于姥爷写点什么,想想事情也没有特别之处,但是不说点什么又怕很快就会忘记,空闲时间,记下这些许回忆。还有很多的事情,我记忆的也很模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