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只有最好的当下》
![]() |
某个夜晚,拍摄于窗外 |
文/姑苏乐年
连续好几个晚上,做了一些美妙万分的梦,醒来后,不太想面对这个平庸的当下。打开博客主页,看着上篇文章的标题出神,暂停呆看了半分钟,这里也算是我中心默默惦念的角落。无数个温暖的瞬间在脑海中一一闪过,时而感慨,然而依旧要继续感慨。
突然想到一句话:““你只是一个橘子,走多远,过多久都会是一个橘子,不会变成苹果。”大侠式的鼓励,永远带着慰藉的安心。”也想到了所有的稳定都是相对的,就像所有的长久都不过是劫后余生而已。
工作以后很多人都会感慨:“越来越难找到能随便说说话的人了”。那些与工作无关的、与自己有关的闲谈,越来越少有机会说出口。至于那些负面的情绪、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者关于人生的感悟——小时候最喜欢倾诉的那些东西——都似乎变得难以启齿,不知道是温柔了岁月,还是惊艳了时光。但大多时候我们并非愿意暴露自己,而是会去想这种暴露可能会造成的影响,会不会让人觉得尴尬,即便我们并不惧怕他人看到自己,却会担心他们是否真的愿意了解我们。
在大学时,去了BJ4很多次,开始怀着复杂跟虔诚的文艺的向往,毕业工作后,纯粹的对梦想跟虚荣的向往,还有一次步入另一个不属于我的“上流”世界。所以自毕业后,对所谓对爱着许多“兴趣”的自己倍感失望,也早已经过、离别了刻意追求文艺的阶段。可能跟自己的选择有关,亦可能自己本就不属于那种生活。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的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这既是难题,也是机会。难题意味着我们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承担自己选择的痛苦,机会意味着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和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当我们能够不逃避选择,为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生活完全负责时,或许,我们会变成一个自由的人。这就是我一直在告诉自己,想要做一个自由而无用的人,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理解“自由”跟“无用”这两个词,我所理解的是,知道自己“无用”,知道自己不被世俗理解,却依然能以此自豪,因为我觉得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能安心于“无用”的人,也已经不多了。“自由”是思想与学术,甚至生活观念,能在无边的是空中恣意游走;“无用”则是对身边现实功利的有意疏离。所以,我一直想做一个自由而无用的人,想拥有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时间于我,是大步奔跑的白马,往往总觉得时间还有很多,然而,时间往往就在“总觉得”中越来越少,现在回过头去看,很多时刻,想回到大学的校园,但更多的现在只剩下怀念。可能这种怀念来自于内心深处对朋友的不舍,也可能来自于对当下生活的不满足,所以开始向往、怀念,不管怎样,我已经走了很久很久,回过头去看的时候,还是忙碌,充实的自己,我心甚慰。有时候又觉得好像每个人都一直生活在时空片段的连续中,在这样的片段中,我们努力去纪念,即将成为过去的此刻,而这里我所写的此刻,就是当下。很微妙,可是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这种感觉就好像是,本当作为时空的一部分的我,却并没有随着时光的长河前行,而是静止停驻在了这一刻,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片段如水一般流走。我清楚地知道它一定会流走,再也不会回头,而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不要忘记,不要忘记。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一定会开始忘记,忘记这一刻有多么值得被记忆;也清楚地知道我一定会在未来想念,想念这无法回头的过去,就是当下。
成长,就是回不到过去。
这种莫名无数个瞬间让人有想流泪的冲动,就好像从起初就预见了末后,看到了一切都留不住,预见了一切都会过去一样的失落。
坦白说,在步入工作以后,我也对自己还算比较满意,努力做好自己,时刻保持一颗清明的心,在初入公司的时候,也能够平等的去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自己也在努力转变角色,尽快融入公司这个大家庭。这段时间对我来说有点漫长,因为军训、培训、拓展训练、考试、举办活动种种经历了很多,而且是在一个新的环境里,一群新的同事。
以前看到一个提问:“我是个喜欢努力和上进的人,但是我很害怕别人知道我在努力”。看到后我第一感想到的是为什么要偷偷地努力,为什么不能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努力呢,为什么努力不能光明正大,明目张胆呢。是在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才想到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多半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关注、羡慕、认可与崇拜。在我们的社会价值观中,往往很多人虽然认可一个人的努力,但更偏爱一个人的聪明,比如很多父母、老师都更喜欢聪明的孩子。如果一个人不怎么学,却能考高分,就会给人聪明的感觉。因此很多孩子在中学时代假装不努力其实是内化了大人的价值观,希望自己获得“聪明”的赞赏,一旦获得,他往往也容易陶醉于或者依赖于这种“聪明”的赞赏,好像手握魔法一样,其实,我们都想做一个聪明的人。
在身边,我也能看到同等级不同等级的许多同学,因为毕业而困顿迷茫,因为毕业而踌躇满志,因为毕业而不在自己。在往日的聊天中,毕业的同学都会说,就业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同样,我也是其中之一,因为临近毕业那会大多都还怕找不到心仪的工作,这是普遍存在问题,但我想说,这也是时间的问题。说说自己,在毕业前毕业后,我觉得我都很少会去想“找不到工作”这类问题,也可能是我自己性格使然,不太爱关心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却能在自己想象的空间中纠结很久,其实,现在想想这也不算什么坏事,我记得当初我们学校好几次大型招聘会,规模挺大,很多企业来招聘,同学们都纷纷争先恐后地去了,而我没有去,这是真实的。我只记得,毕业那段时间不是在喝酒就还是在喝酒,我觉得,那段时间喝酒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对大学四年的表达方式吧。但生活很迅速,关于工作,我有做出选择的权利,我选择了当时觉得自己喜欢的工作,就是现在我从事的工作。
我不知道我这样说对不对,我觉得努力的人不需要为了一份工作而表情狰狞的拼尽全力,只需要发挥平时的自己,做出选择就可以了。所以,后来的交往中我实在不喜欢那些在讨论现实问题时动辄谈将来的人,我觉得往往是无法解释或无能力解决现实问题抛个将来来转移问题而已。
工作后,在向前奔跑,眼里只有前方的路程,一直在丢弃东西。一方面丢弃了稚嫩丢弃了无知丢弃了痴心妄想;另一方面又丢失了纯粹丢失了单纯丢失了天真浪漫。以前我总在文章中写“岁月如歌,华光如梦”,现在去看这四个字的话,那时候也只是为了装文艺写写而已,其实并不懂。后来,也曾为了领导的一声赞美而夜以继日,也曾为了工作中一点小小的事情而妥协自己,许多问题,也在参加工作一段时间后懂得了。
看过一本书,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内心有两个自我;一个我健康积极向上,不断自我完善成长,代表生存与发展;另一个我邪恶堕落病态,能量逐渐消耗,最终走向灭亡。”爱和成长的意愿意味着承担更大的责任。
以前,以为大人所说的“要好好读书”之类的话,仿佛其结果是能够持续很长时间,甚至是一辈子的。但是当你踏进互联网的世界你会发现,其实所谓的成败输赢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其实生活亦是如此。好比脸书和推特要阵亡了,新浪过了盛期,腾讯输了微博,又赢在了微信,所以真的没什么真正的输赢啊,都只是暂时的。
工作后一个成长是:“局部最优不等于全局最优;永远不要低估你身边人背后的实力;这种“我要很努力”的话应该跟自己多说几遍。 ”
关于生活,可以说当下是不算好也不算坏的生活。已经发生的,我都能欣然接受,我也正在前往,努力去改变以及期待新的发生、遇见。总之,是在自己预期的轨道上,往更好的方向去,不再抱怨,消极,感性。我很满足,也很珍惜,当下眼前的一切。
我的名字,平凡如我,常常被人忘记;你也如此,路人甲乙,在别人的眼里;但在彼此的心里面,你温柔,我勇敢;遥远的未来就像近在眼前;滴滴答答,时钟向前,我们离开原地;一年四季,养家糊口,并非说说而已;忙忙碌碌,渐渐习惯,生活得不容易;来不及发现,有些事被代替;像今天,还重复着昨天;就这样,我们变了模样;看着我,你还一如当初;我就想,走了三百里路;人来人往,这真让我难过。--------李健《一句顶一万句》
很喜欢这首歌,值得记录,值得珍藏,李健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人很多惊喜。
我曾经所期盼的美好未来,不管来不来,我都不再害怕。因为,我更喜欢此刻,我眼前的一切。
全然坦荡,充分自由,勇敢,诚恳,相信爱,一直明白自己。此时、此地的当下,在未来,只有最好的当下。
在未来,期待再次与自己的久别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