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老板
他看起来有三四十岁,是个毫不起眼的中年男人。从韩国来中国有好多年,在大学城旁边开了一家咖啡厅和工作室,做着和咖啡相关的工作。
在学校对面的咖啡工作室兼职差不多一个月,去年也曾在那里兼职过,一年来这里没有太大的变化,人们还是安安静静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今天照常,一个人坐在桌前挑选咖啡豆,今天店里清闲一点。他拿了一个盘子坐在我对面也开始挑起咖啡豆来,虽然只要过来都会看见他,但我们其实没有说过什么话,除了每天他带着笑的早上好和辛苦啦。
和旁边的姐姐说起重庆的时候他问我,你是重庆的吗?我说不是,我是云南的。他用夹着韩国口音的普通话继续问,昆明吗?我继续回答,不是,是香格里拉。他停顿了一下,然后说啊!香格里拉啊。一脸满足的表情。后来他又陆续问了我关于名族啊,海拔啊,大理啊,丽江,香格里拉古城啊之类的问题,他对于中国的了解,比我想象中的多得多。
后来工作室里只剩下我们俩安静的挑咖啡豆的时候,他问我,你是学什么专业的啊。我说国贸。他问我,你知道你以后要做什么吗?以后要做什么啊,我也不知道以后会做什么工作,我淡淡的回答到。他继续说,不是工作,是你以后想做什么事情,工作只是生活的一种表现手段而已。当开始面对面的聊到这些只有在书本或是影片里才会出现的一本正经的句子时,我觉得有些尴尬,好在他的韩国口音让我对这种尴尬的感受减少了一些。
他继续问我,那你喜欢做什么。被突然这样问到,我脑子里突然也想不起来答案。脑子里开始胡乱的编辑答案。“旅行算吗?”“第一个,那第二个呢?”他继续提问。“看书?”我懦懦地答道。“第三个呢?”一连串的提问让我觉得有些不耐烦,却也为自己感到失望。最后我说了旅行,看书,画画,园艺和烘焙五个答案他才罢休。而我在脑子里想自己喜欢什么的时候,突然觉得有种失落的感觉。
后来他又和我说了一些你能做什么,你擅长什么之类的话。这些提问让我突然觉得我似乎什么都不确定,什么都不知道,觉得沮丧。
-你23岁了?
-没有呢,19,快20了。
-你不是大三了吗?
-嗯。
我想了想,说
-按韩国年龄算的话,已经21了。在韩国,人出生的时候已经有一岁了对吧。
-嗯。
他抬起头,像在思考什么,又说到“21岁啊,21岁,是我最迷茫的时候呢。那一年我自杀了。”
我惊吓地抬起头有尽量保持平静,也不敢去打探什么。他就像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一样,继续他的话题。“那个时候啊,觉得做什么都是没有用的,不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后来我去当兵了,服了两年半的兵役,出来以后还是找不到自己的价值,直到我去了一个教会,我才找到了自己。”他一口气说了很多,我只是安安静静的倾听着,有那么一瞬间我想哭。我感到他拿开了眼镜,但我没敢抬头看。
“我在中国遇到过很多迷茫的年轻人,你也一样对吧。”他说到。我点点头。
“我去过很多个国家,很多个地方,最后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并用尽全力去做好他,才会觉得满足,觉得幸福,拥有一种价值感。”他说了很多类似的话,最后他说“希望你也能找到。”
后来他去忙别的事情,我一个人坐在桌前想啊想,觉得难过。这个不起眼的韩国中年男人,他都经历过什么啊,他一定有很多很多故事吧,最后只剩下淡淡的一句“那年我自杀了”,然后继续做着温暖的工作,温柔的对待周围的人。觉得很感谢他。
吃过饭回学校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下着小雨。宿舍楼之间的路上有昏黄的路灯,人们打着伞来来去去,广播里放着陈鸿宇的《理想三旬》,大概是因为有小雨作介质,感觉这天傍晚广播里的声音特别有质感。走在下着小雨,昏黄的道路上。“就老去吧,孤独别醒来。”这样真好。
在学校对面的咖啡工作室兼职差不多一个月,去年也曾在那里兼职过,一年来这里没有太大的变化,人们还是安安静静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今天照常,一个人坐在桌前挑选咖啡豆,今天店里清闲一点。他拿了一个盘子坐在我对面也开始挑起咖啡豆来,虽然只要过来都会看见他,但我们其实没有说过什么话,除了每天他带着笑的早上好和辛苦啦。
和旁边的姐姐说起重庆的时候他问我,你是重庆的吗?我说不是,我是云南的。他用夹着韩国口音的普通话继续问,昆明吗?我继续回答,不是,是香格里拉。他停顿了一下,然后说啊!香格里拉啊。一脸满足的表情。后来他又陆续问了我关于名族啊,海拔啊,大理啊,丽江,香格里拉古城啊之类的问题,他对于中国的了解,比我想象中的多得多。
后来工作室里只剩下我们俩安静的挑咖啡豆的时候,他问我,你是学什么专业的啊。我说国贸。他问我,你知道你以后要做什么吗?以后要做什么啊,我也不知道以后会做什么工作,我淡淡的回答到。他继续说,不是工作,是你以后想做什么事情,工作只是生活的一种表现手段而已。当开始面对面的聊到这些只有在书本或是影片里才会出现的一本正经的句子时,我觉得有些尴尬,好在他的韩国口音让我对这种尴尬的感受减少了一些。
他继续问我,那你喜欢做什么。被突然这样问到,我脑子里突然也想不起来答案。脑子里开始胡乱的编辑答案。“旅行算吗?”“第一个,那第二个呢?”他继续提问。“看书?”我懦懦地答道。“第三个呢?”一连串的提问让我觉得有些不耐烦,却也为自己感到失望。最后我说了旅行,看书,画画,园艺和烘焙五个答案他才罢休。而我在脑子里想自己喜欢什么的时候,突然觉得有种失落的感觉。
后来他又和我说了一些你能做什么,你擅长什么之类的话。这些提问让我突然觉得我似乎什么都不确定,什么都不知道,觉得沮丧。
-你23岁了?
-没有呢,19,快20了。
-你不是大三了吗?
-嗯。
我想了想,说
-按韩国年龄算的话,已经21了。在韩国,人出生的时候已经有一岁了对吧。
-嗯。
他抬起头,像在思考什么,又说到“21岁啊,21岁,是我最迷茫的时候呢。那一年我自杀了。”
我惊吓地抬起头有尽量保持平静,也不敢去打探什么。他就像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一样,继续他的话题。“那个时候啊,觉得做什么都是没有用的,不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后来我去当兵了,服了两年半的兵役,出来以后还是找不到自己的价值,直到我去了一个教会,我才找到了自己。”他一口气说了很多,我只是安安静静的倾听着,有那么一瞬间我想哭。我感到他拿开了眼镜,但我没敢抬头看。
“我在中国遇到过很多迷茫的年轻人,你也一样对吧。”他说到。我点点头。
“我去过很多个国家,很多个地方,最后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并用尽全力去做好他,才会觉得满足,觉得幸福,拥有一种价值感。”他说了很多类似的话,最后他说“希望你也能找到。”
后来他去忙别的事情,我一个人坐在桌前想啊想,觉得难过。这个不起眼的韩国中年男人,他都经历过什么啊,他一定有很多很多故事吧,最后只剩下淡淡的一句“那年我自杀了”,然后继续做着温暖的工作,温柔的对待周围的人。觉得很感谢他。
吃过饭回学校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下着小雨。宿舍楼之间的路上有昏黄的路灯,人们打着伞来来去去,广播里放着陈鸿宇的《理想三旬》,大概是因为有小雨作介质,感觉这天傍晚广播里的声音特别有质感。走在下着小雨,昏黄的道路上。“就老去吧,孤独别醒来。”这样真好。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