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画卦象(随)

“随”,追随。看卦画:笼头、鼻环。俗话“牵牛鼻子”,一顺百顺,找到能够把事办顺、把事办成的关键,也叫做理顺机制。 本卦爻辞是说漫山遍野抓壮丁,壮丁齐了,不过是捆着来的。联想现实生活,成大事必有追随者,人各有所需,或爱或恨、或井或困,或利或义,或显或隐,总之需要一个游戏规则,追随者则盘算跟着谁干。当彼此不谐时:抓起来捆上。带上笼头的牛马因为疼所以听话。狭义的管理机制常被理解为奖惩,何尝不是笼头,唐僧还不是靠紧箍咒才让猴子听话。 那彼此间的信任呢?情谊呢?老子有一段名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如果紧箍不是猴子心甘情愿带上的,迟早有一天再闹一次天宫就是。老子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是给如来、观音的忠告。“情”、“义”、“利”分别从三个不同层面建立起管理机制,如果彼此协调,才有真心实意的“随”;如彼此冲突,就是“蛊”。 泽雷随,泽随雷动,这是牛发出的低吼。你让牛犁地干活,也要点牛道精神吧。对牛好不好,真好假好,牛知道,牛都知道。 少女居上,长男居下。病态的追随怎么可能长久。 ***说明*** 1、“随”卦讲追随。“追随”二字有时是指某个人或某个组织,但也可以指某种思想,某种信仰,某种值得坚持一生的信念。我应该追随谁?什么组织或信仰值得追随?修齐治平,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追随者和设计者的角色。“家长”就是“理想”家庭的设计者;各个单位的“创始人”和“管理者”就是“理想”单位的设计者;往大里说,治国平天下难道不是在设计“理想”之邦的规则吗? 2、贯穿本书的一个核心话题就是构建理想社会组织。在《序》中就介绍了乾卦是一首向往自由,向往理想之邦的古歌;而坤卦则是一首对义士的颂歌。《乾》浪漫风趣,字里行间,倜傥不羁;《坤》则充满战斗气息,每一个字都如战鼓般激荡着胸襟。理想之邦,从不是别人的恩赐,只能依靠我们自己。不怕牺牲,艰苦奋斗,追求理想,实现自由,心中有信、知行合一的“龙马精神”贯穿于整部《易经》。 3、“观”卦代表破除迷惘的“入口”。理解“观”,学会“观”,这是修齐治平的前提,只有洞察了万物皆象的本质,才能明了“盲人摸象”的寓意——除了象和自由意志,我们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那我们有何资格自以为是?有何资格好为人师?有何资格比他人享受更为特殊之待遇?所谓生死、聚散、盛衰、荣辱、兴废、得失、吉凶、祸福,始终不过是我们眼中的象而已。把这些妄想去掉,也就是放下对无妄之喜的奢求,也放下对无妄之灾的恐惧,打开“心眼”,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4、“大畜”卦代表追求理想的“目标”。让自己的灵魂健全独立、自由美好才是真正的幸福、最大的财富。看破生死,便知“死而不亡者寿”;看破聚散,便知“同人即是大有”。 5、“震”、“艮”、“巽”、“兑”是培育理想人格的四种“特质”,换成今天的语言,刚健、谦节、巽顺和欢乐,对应的四种优秀品德“勇”、“止”、“智”、“悦”。 6、“中孚”、“小过”二卦代表对中庸之道的“信仰”,健全的灵魂不是人格特质的堆砌,而是自由意志的选择。什么是自由?什么是自由的意志?通过“观”,发现我心原本光明,与生俱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光明璀璨的宝珠,万物皆备于我,发明本心就是自由,知行合一就是自由意志。世上诱惑无处不在,可却没有任何诱惑强大到改变你的本心。心中有信,不偏不倚便是中庸。 7、“未济”、“既济”两卦代表所谓的“成功”。正因为观破盛衰、荣辱、兴废、得失、吉凶、祸福等虚妄,才深刻体会到“未济”、“既济”的深远寓意。所谓名垂青史、十全十美、为所欲为、一劳永逸,那不过是自欺欺人。当下就是永久,我们经历的永远是此时此刻,我们的父母前辈如是,我们的后辈子孙亦如是。当下的“我”顶天立地,便是“既济”;当下的我有了过失,便是“未济”,恪守中孚,以求改过。哪里有什么可以炫耀的成功,无非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个“当下”。 8、那还有必要探讨理想社会组织模型吗?当然有必要。理想社会不存在于未来,而就在当下。信,就去做,这就是知行合一。你心中光明,自然要沿着“爱人如己”之路前行。探讨理想社会模型,也是在实践“爱人如己”的信仰。唯一需要强调的:启蒙运动教会我们不再盲目迷信于任何“天经地义”,更不要狂妄到“我即真理”的自以为是。这同样是“毋自欺,必慎独”所传承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每一代践行“爱人如己”的义士都会给出属于他们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