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城市的黄昏与马路的悲伤
我最近十年的时间都在南京生活与奔波,在食得更多这里的烟火之后,也敢妄称自己是“老南京”。
南京人爱叫自己“大萝卜”, 明人顾起元《客座赘语》说:“南都风尚,最为醇厚”,是用来形容这里为人秉性敦厚耿直,与近邻的苏州、扬州的江南温婉不同,多数南京人讲话大开大合,遇到不平事总会跳将起来开骂,地处长江之南却是有北方的遗风。谈及南京的饮食文化,在交通肆意发展的年代,道地的南京味道已经被南来北往的气味所冲散变淡,原本是与吴地口味一致,讲求甜鲜寡淡,如今街头的绿柳居、刘长兴这类老馆子里面的卤面仍然夹杂甜口与咸味,这是众多北方客所不能容忍的。至于鸭血粉丝汤与盐水鸭,则准确地反应了南京人吃鸭的精神,通体都可食,后者盐水鸭在当地人的餐桌上的出镜率相对低一些,寻常巷陌长长队伍队伍排的都是烤鸭店,异于北京烤鸭带着宫廷气,讲求外脆里嫩,食用讲究,南京烤鸭则随便许多,提前烤好的鸭子横躺在透明柜台的托盘中,卖家随意拽出一只在木墩上砍成两半,抓起旁边装好的卤水就算完成了一次售卖行为。随意的一包卤子可是南京烤鸭成与否的关键,好的卤子咸中带甜,浇在热乎的烤鸭上,便完成了一次对粗糙鸭肉的味蕾救赎。
我最爱的还是鸭血粉丝汤。南京气候怪异,阴冷的冬天没有鸭血粉丝汤最难将息。上好的老鸭粉丝汤雪白的汤汁泛一点鸭腥味,却能提起人地胃口,提前切就的鸭肝、鸭肠与鸭肫浮在上面,将吸饱了汁水的鸭血与豆腐泡压在碗底,撒上香菜。鸭德堡里面态度有些傲慢的阿姨会问一句:阿要辣油啊?无论怎样,一碗翻腾着南京味儿的鸭血粉丝汤就出锅了。
离开南京,最想念的莫不过一碗鸭血粉丝汤,搭上一笼蒸饺的那种饱腹感。
有段时间我坐地铁下班,尚早的时候从仙鹤门上次便看见公司方向的云彩斑斓,上车之后也不玩手机,一路看过去,一直到马群站,整列车沉入地下进入黑暗,我便开始听歌,12分钟后,车子行至明故宫,出来便是午朝门公园,这个时候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法国梧桐偌大的树冠遮盖下的路灯发出氤氲的黄光,我走到要换成公交的路口等待红绿灯的时候,耳机刚好就能传来洪启的《城市黄昏》,几乎每次都是——
这个城市,它已经堕落,
因为它已经接近了一天的黄昏。
那无数的车,无数的人,
无数的小妹妹在晃动着灯
转过角就是站台,盯着公交车要到来的方向,黄昏在背后,城市中心也在背后,17路的远光灯闪过眼际的时候,这首歌就不疾不徐地唱完,整个城市的黄昏便结束了,南京堕入黑夜。
南京人爱叫自己“大萝卜”, 明人顾起元《客座赘语》说:“南都风尚,最为醇厚”,是用来形容这里为人秉性敦厚耿直,与近邻的苏州、扬州的江南温婉不同,多数南京人讲话大开大合,遇到不平事总会跳将起来开骂,地处长江之南却是有北方的遗风。谈及南京的饮食文化,在交通肆意发展的年代,道地的南京味道已经被南来北往的气味所冲散变淡,原本是与吴地口味一致,讲求甜鲜寡淡,如今街头的绿柳居、刘长兴这类老馆子里面的卤面仍然夹杂甜口与咸味,这是众多北方客所不能容忍的。至于鸭血粉丝汤与盐水鸭,则准确地反应了南京人吃鸭的精神,通体都可食,后者盐水鸭在当地人的餐桌上的出镜率相对低一些,寻常巷陌长长队伍队伍排的都是烤鸭店,异于北京烤鸭带着宫廷气,讲求外脆里嫩,食用讲究,南京烤鸭则随便许多,提前烤好的鸭子横躺在透明柜台的托盘中,卖家随意拽出一只在木墩上砍成两半,抓起旁边装好的卤水就算完成了一次售卖行为。随意的一包卤子可是南京烤鸭成与否的关键,好的卤子咸中带甜,浇在热乎的烤鸭上,便完成了一次对粗糙鸭肉的味蕾救赎。
我最爱的还是鸭血粉丝汤。南京气候怪异,阴冷的冬天没有鸭血粉丝汤最难将息。上好的老鸭粉丝汤雪白的汤汁泛一点鸭腥味,却能提起人地胃口,提前切就的鸭肝、鸭肠与鸭肫浮在上面,将吸饱了汁水的鸭血与豆腐泡压在碗底,撒上香菜。鸭德堡里面态度有些傲慢的阿姨会问一句:阿要辣油啊?无论怎样,一碗翻腾着南京味儿的鸭血粉丝汤就出锅了。
离开南京,最想念的莫不过一碗鸭血粉丝汤,搭上一笼蒸饺的那种饱腹感。
有段时间我坐地铁下班,尚早的时候从仙鹤门上次便看见公司方向的云彩斑斓,上车之后也不玩手机,一路看过去,一直到马群站,整列车沉入地下进入黑暗,我便开始听歌,12分钟后,车子行至明故宫,出来便是午朝门公园,这个时候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法国梧桐偌大的树冠遮盖下的路灯发出氤氲的黄光,我走到要换成公交的路口等待红绿灯的时候,耳机刚好就能传来洪启的《城市黄昏》,几乎每次都是——
这个城市,它已经堕落,
因为它已经接近了一天的黄昏。
那无数的车,无数的人,
无数的小妹妹在晃动着灯
转过角就是站台,盯着公交车要到来的方向,黄昏在背后,城市中心也在背后,17路的远光灯闪过眼际的时候,这首歌就不疾不徐地唱完,整个城市的黄昏便结束了,南京堕入黑夜。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