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作曲、右手设计│KIM HIORTHØY (上)
![]() |
Kim Hiorthøy,这位曾经两度出现于设计杂志书籍XFUNS与“如何成为顶尖设计师”的挪威设计师,长久以来一直是自己心仪的北欧艺术家。一九七三年三月27日出生于挪威特隆罕姆(Trondheim);九一至九六年就读于当地的艺术学院,其间他也曾赴纽约攻读一年的电影概念,并担任过电影助理的职务。
回到奥斯陆后,Kim Hiorthøy成为一名自由设计师,一边工作一边继续攻读短期艺术史的课程。九九年他也曾到丹麦哥本哈根去工作,并以Åsa & Kim名义在当地发表个人最早的音乐作品“V.A─Xart Hybrid”。或许这是Kim Hiorthøy日后帮同乡重金属乐队Motorpsycho等人设计唱片封面的缘故,埋下了日后他为Rune Grammofon、Samlltown Supersound音乐厂牌工作的因子;偶然作起音乐,Kim Hiorthøy也因为在Samlltown Supersound底下发行过数张出色的IDM、Downtempo与Electronic唱片,因而被冠上北欧Aphex Twin的美誉。
他那“入世”的哲学态度,或许正是日后以左手作曲、右手设计的自然发展。身兼设计师、插画家、音乐家与电影导演,Kim Hiorthøy非一般所形容“什么都涉猎、没一样精通”的那种人,他更像是一名全方位的艺术家(Polyartist);最近一部作品“Alt Fins/全部ある”便是由日本Afterhours为他编撰整理发行的全插画图片集。
该怎么形容自己有多么喜爱Kim Hiorthøy的作品呢?首先得从自己购买的第一张Rune Grammofon唱片说起。二OO一年我购买了第一张Rune Grammofon的唱片,来自Tore Elgarøy的专辑“The Sound Of The Sun”。一开始并没特别留意唱片封套设计这件事,只觉得Rune Grammofon比ECM的音乐来的有趣。
![]() |
喜欢它的唱片包装与简单特殊的设计概念,音乐本身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当陆陆续续添购了Supersilent、Alog、Spunk与Phonophani等人的唱片后,方才发觉原来设计皆出自一人之手。当时的网路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可以获得的知识与资讯相对来的贫瘠;一直到二OO四年设计杂志XFUNS发表了一期“音乐+视觉”的专题之后,才隐约了解Kim Hiorthøy正是Rune Grammofon厂牌那一位充满丰富视觉图像的幕后创意黑手。而期间自己亦购买了Kim Hiorthøy的第二张唱片“Melke”,犹记得当年阅读国外乐评时,Kim Hiorthøy的名字多半被拿来和Aphex Twin作比较,日后还有Four Tet等名字也就不令人觉得意外了。
后来自己在诚品买下第一本Kim Hiorthøy的书籍“Tree Weekend”,很快地被他那充满拼贴、插画素描与粗陋摄影风格给吸引。“要做一样事之前,对它知道愈少愈好,这样才不会受到要『证明』什么的约束;同时不论你做什么都该抱持尽量开放的态度,应该去除专业性的限制。”这是Kim Hiorthøy在二OO四年的“The Milk Factory”作品里所做的陈述。合理的证明Kim Hiorthøy与北欧人对事物所抱持的乐观与开放的态度,通常也能令他们自身的作品风格更加开阔与自由延伸。
后来自己几乎不愿放过任何有关Kim Hiorthøy的作品,即使不是完全喜爱的Rune Grammofon厂牌全数唱片发行。若是想一窥Kim Hiorthøy的音乐创作,就得从Samlltown Supersound这个厂牌着手。Samlltown Supersound和Rune Grammofon几乎是挪威首都奥斯陆最火红的两个音乐品牌,而他们其中的关联就来自于Kim Hiorthøy。
![]() |
当初Joakim Haugland成立Samlltown Supersound时就主动找来Kim Hiorthøy合作,不单是唱片封套的设计,Joakim也给予Kim Hiorthøy音乐创作上很大的发挥空间。Kim Hiorthøy的音乐偏好田野录音与人声的混合采样;自嘲是“原音噪音音乐”,Kim Hiorthøy经常在家里创作音乐时,会把一些不该出现的声音、包括人声等等加入自己的音乐里头。他认为一般人也是边听音乐一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也许你在创作时也会放上你喜欢的音乐,于是他习惯性地把人声对话变成自己音乐里最有趣的素材。从首张专辑“Hei”到“Melke”,Kim Hiorthøy的音乐里同时也拥有一些IDM、Downtempo、Leftfield与Hip-Hop的电子音乐元素。不受限的制作下,“Hei”这张于哥本哈根时期所录制的唱片里,全都是生硬鼓机节拍与混合人声的天马行空之举;特别是一首"Hip Hop Is A Way Of Life",自己非常喜爱。“Melke”有点像是一张合辑,把他从二OOO至二OO二年于哥本哈根、奥斯陆两地的录音作品,包含几个Remix版本一并收录;当中就有许多较贴近Leftfield与Drum n Bass的音乐剪影。
诸如"Ting Som Virker"这类以人声念白为主导的田野录音作品,就相当讨喜有趣。难得一见的Jaga Jazzist浩室混音作品"Going Down"与Monopot乐团的"Sane"也为“Melke”这张唱片增色不少。其后发表的“For The Ladies”是一张以田野录音为蓝本的创作;而“Hopeness EP”则是透过Audio Virus协助完成IDM与Downtempo音乐,仍不改夹杂人声念白与近似玩具键琴的秀丽音色伴奏。“Live Shet”则是取自Kim Hiorthøy往返于巴塞隆纳、卑尔根、柏林、布鲁塞尔、芝加哥、哥本哈根、伦敦、纽约、诺曼第、奥斯陆、罗马、旧金山等地现场演出的Live集锦,是一张拥有跳舞节拍的有趣音乐作品。O五、O六年间忙碌于厂牌巡演及个展演出的Kim Hiorthøy仅仅发表过两张IDM单曲“This Record Can Not Set Me On Fire”与“I'm This I'm That”;下一步Kim Hiorthøy还会有什么惊人之举,就请各位拭目以待。
-
Kkkyl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8 00:24:14
-
十年青铜如约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5 14:01:26
-
Yvettefi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1-06 15: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