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故里游
从南昌西站出发,驱车两个多小时到达修水。修水非常偏僻,在江西西北部,与湖南、湖北交界,秋收起义在此打响,就是因为三省交界,通常也是三不管之地,容易成功。沿路都是山,没有村庄城市,一路上车辆极其稀少,穿山隧道特多,有一个印象很深,长达五公里,在里面耳朵有明显反应。
双井村离县城仅有六七公里,乘坐现代交通工具,非常方便。从县城的大路下到小路,沿着修河,在山上开了一条路,风景绝佳,堪比富春江而小型者。将至双井村,路右边一石上有黄庭坚所题“双井”二字,此处下临明月湾,隔水相望,即是双井村主体部分,也是黄庭坚故居所在。故居是新建的,占地不大,陈设亦不多,但空空荡荡,我们一行是唯一的游客。故居西面,是高峰书院,因其背后的杭山,为四周最高峰。传说为黄庭坚在此开蒙,今为双井村小学,我们进去时,正是下课,同学们都在院里玩耍,闹声喧天。
沿路西行,遇小路向南拐,约百米,一片茶园之中,就是山谷墓园。中间一道,直通山谷墓,两旁密植高木,使得整个墓园幽闭阴森,墓及墓碑刚修不久,细看却发现,墓碑是民国的,不过上面已被砸烂,重用水泥补完。墓上陈列着各式鲜花,还有一些酒瓶和燃尽的烛迹。我在此拜了拜,大家合了影,就离开了。
黄庭坚纪念馆在县城里,老城区,过了一座桥,依着山崖而建,那是旧馆,新馆在隔壁,也相通。参观了新馆,县里特意派了讲解员,很周到。纪念馆除了常规的陈设,真有两件与黄庭坚相关的物件:一是岸边三棵重阳木,传说为山谷手植,但其中一棵因靠水太近,根腐而死;另一个是他手书的佛字,据说此处原为渡头,但地处转角,风高水急时常坏人命,山谷在崖壁上书此一人大的佛字,配上两行咒语,从此即使恶天气也无坏人性命事发生。大概是山谷信佛,愿力所致。
回来两天,略感疲惫,本无意作游记。但忽然想到一个要紧的问题。在黄庭坚故居和纪念馆内外,都种满了桂花,这几天也正是桂花盛开的时节,所以满地香气。传说山谷闻木樨香悟道,我原以为这是馆方为此特意所种,深表赞赏。刚才却想到,根本不是这样,是我颠倒了因果。修水大街小巷遍布桂花,满城甜香。县图书馆内的桂花树枝干树盖巨大,应有三四十年了。而黄庭坚闻木樨香悟道,证明在他之前此地就有木樨了。所以应该是修水有种木樨的习惯,而不是专门为了黄庭坚而种。文史考证中,因果先后关系也应如此慎重,轻易就会颠倒。
双井村离县城仅有六七公里,乘坐现代交通工具,非常方便。从县城的大路下到小路,沿着修河,在山上开了一条路,风景绝佳,堪比富春江而小型者。将至双井村,路右边一石上有黄庭坚所题“双井”二字,此处下临明月湾,隔水相望,即是双井村主体部分,也是黄庭坚故居所在。故居是新建的,占地不大,陈设亦不多,但空空荡荡,我们一行是唯一的游客。故居西面,是高峰书院,因其背后的杭山,为四周最高峰。传说为黄庭坚在此开蒙,今为双井村小学,我们进去时,正是下课,同学们都在院里玩耍,闹声喧天。
![]() |
黄庭坚故居 |
![]() |
明月湾,略有弯月之形 |
沿路西行,遇小路向南拐,约百米,一片茶园之中,就是山谷墓园。中间一道,直通山谷墓,两旁密植高木,使得整个墓园幽闭阴森,墓及墓碑刚修不久,细看却发现,墓碑是民国的,不过上面已被砸烂,重用水泥补完。墓上陈列着各式鲜花,还有一些酒瓶和燃尽的烛迹。我在此拜了拜,大家合了影,就离开了。
黄庭坚纪念馆在县城里,老城区,过了一座桥,依着山崖而建,那是旧馆,新馆在隔壁,也相通。参观了新馆,县里特意派了讲解员,很周到。纪念馆除了常规的陈设,真有两件与黄庭坚相关的物件:一是岸边三棵重阳木,传说为山谷手植,但其中一棵因靠水太近,根腐而死;另一个是他手书的佛字,据说此处原为渡头,但地处转角,风高水急时常坏人命,山谷在崖壁上书此一人大的佛字,配上两行咒语,从此即使恶天气也无坏人性命事发生。大概是山谷信佛,愿力所致。
回来两天,略感疲惫,本无意作游记。但忽然想到一个要紧的问题。在黄庭坚故居和纪念馆内外,都种满了桂花,这几天也正是桂花盛开的时节,所以满地香气。传说山谷闻木樨香悟道,我原以为这是馆方为此特意所种,深表赞赏。刚才却想到,根本不是这样,是我颠倒了因果。修水大街小巷遍布桂花,满城甜香。县图书馆内的桂花树枝干树盖巨大,应有三四十年了。而黄庭坚闻木樨香悟道,证明在他之前此地就有木樨了。所以应该是修水有种木樨的习惯,而不是专门为了黄庭坚而种。文史考证中,因果先后关系也应如此慎重,轻易就会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