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读书会的一点感受
我从小以为自己能说会道。生长在教师之家加上小时候评书联播听多了,好像总有很多话要将而且人越多越讲的欢。说起来public speaking的经历应该符合10000小时理论里讲的,也没什么玄机,一些天赋,一些马太效应致使得到更多的机会,很多很多次“练习”,参加演讲辩论讲故事主持人比赛,当广播员,以及当老师讲课至今,加一加算一算中文英文的讲台经历也有5年了。好像什么东西花时间就会什么方面强,一般都不会错。
近期参见了两次UCLA中国学生组织的读书会,有了些新的感悟。比如,即便是自己认为有天赋、有积累的东西,也是不能依靠吃老本的。第一次分享了《growth mindset》这本我到处给人推荐又反复回顾过的书,因为不知具体形式也没有预期,想着应该就是个较为casual的交流,于是也没有记笔记或提纲就跑去说了。说的时候有吃力感,自己的想法和作者的干点混在一起,主要观点也不确定表述完整了就跑到下一个观点---回到家以后我在想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起个引子吊起胃口然后让大家赶紧去读这本书吗?不对。应该是在30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把原书的重要观点、信息带给大家。为什么别人要care你怎么觉得呢?你的视角其实通过你平实地选择讲什么、不讲什么就已经传递给大家了。你并不是来启民智的,你是来做讲述者的。
第二,这种讲述中,大家最看重的是“信息量”。 如果你说了很多,别人都没有搞清楚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你就没有成功。所以你不需要很生动,不需要很有趣---当然生动和有趣都是加分项,然而核心的是信息量。你是在卖书吗?显然不是。你是在展现大V的观点吗?显然不是。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清晰、高效地传递信息。
而下一步要升级的是有趣。信息量+有趣应该是无敌的。同样适用于现在所有的知识分享。
罗辑思维最新一期《老办法抓不住新机会》讲“知识供应商”会有很大的市场。而我想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清晰的描述力+足够的信息量+一点点有趣---足以出众。音频、文字、视频版的知识供应皆是如此。
Again, 没有什么是老天赏饭一辈子用不完的,二更有趣的是怀着“growth mindset"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我想,这需要一个人对世界充满无限的爱意。
近期参见了两次UCLA中国学生组织的读书会,有了些新的感悟。比如,即便是自己认为有天赋、有积累的东西,也是不能依靠吃老本的。第一次分享了《growth mindset》这本我到处给人推荐又反复回顾过的书,因为不知具体形式也没有预期,想着应该就是个较为casual的交流,于是也没有记笔记或提纲就跑去说了。说的时候有吃力感,自己的想法和作者的干点混在一起,主要观点也不确定表述完整了就跑到下一个观点---回到家以后我在想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起个引子吊起胃口然后让大家赶紧去读这本书吗?不对。应该是在30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把原书的重要观点、信息带给大家。为什么别人要care你怎么觉得呢?你的视角其实通过你平实地选择讲什么、不讲什么就已经传递给大家了。你并不是来启民智的,你是来做讲述者的。
第二,这种讲述中,大家最看重的是“信息量”。 如果你说了很多,别人都没有搞清楚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你就没有成功。所以你不需要很生动,不需要很有趣---当然生动和有趣都是加分项,然而核心的是信息量。你是在卖书吗?显然不是。你是在展现大V的观点吗?显然不是。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清晰、高效地传递信息。
而下一步要升级的是有趣。信息量+有趣应该是无敌的。同样适用于现在所有的知识分享。
罗辑思维最新一期《老办法抓不住新机会》讲“知识供应商”会有很大的市场。而我想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清晰的描述力+足够的信息量+一点点有趣---足以出众。音频、文字、视频版的知识供应皆是如此。
Again, 没有什么是老天赏饭一辈子用不完的,二更有趣的是怀着“growth mindset"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我想,这需要一个人对世界充满无限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