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这个世界,让给你鄙视的人
转
每次提到小戴,同事们都会说:“对,就是那个刺头。”
其实小戴是个文质彬彬的小伙子,对人和善有礼,之所以被称为刺头,大抵是因为曾经的一件小事。
记得那次我吃完午饭回办公室,碰上几个同事正眉飞色舞地聊八卦——
“看来小戴是要吃不了兜着走喽。”
“果然是年轻,沉不住气啊!”
“是啊,说一句‘您说的对,我回去就改’有这么难吗?”
于是我才知道,原来小戴在之前项目验收的时候,叫板了一位评审专家。
项目验收在我们单位本是走个过场。负责人把材料整理好,耐心听完现场专家的点评,同意按专家意见进行修改,这事就算顺利通过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至于验收结束后会不会整改,至今尚未有人关注。
谁也没想到,就这么一件例行公事的程序性工作,小戴竟然较真了。
跟小戴起争执的专家是兄弟单位的领导。请这位专家来参与验收,与其说是让他对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不如说是为了维系两家单位的关系:一来显得其地位重要,二来还可以光明正大地发些评审费,虽然这位领导的专业根本不是这个领域。
同事说,没想到,小戴这孩子不懂事,专家就让他把报告的一个章节调整一下,他非说不合适,一来一去争论了半天,把人家专家憋得满脸通红。
“缺根筋啊。”一位同事指指脑袋说。几个人相视而笑,一副心照不宣的得意模样。
02
我不由想到了读研时,在网上看到的一篇关于论文答辩的帖子。
帖子说,一位博士参加答辩,因为没有接受某位答辩教授提出的建议,惹火了教授。最后,那个教授当场怒气冲冲地把论文往桌子上一摔,用轻蔑的语气说:“你这破论文根本就是乱七八糟、逻辑混乱,我连看都看不懂!”
没想到,博士生也不甘示弱:“那可不是,我花了三年才写出来的论文,你才翻了半个钟头,能看懂才怪呢。”
我顿时觉得很励志。
想起自己答辩的前一天,和导师走在校园里,最后一次探讨论文中的几个小细节。我问她:“假如明天有老师提出了我不认同的观点,是应该装作虚心接受呢,还是争论到底?”
我本以为导师会因为顾及我的毕业,说一些类似“你听着就行,别和老师吵架”的话,但她没有。她说:“这是你自己辛苦写出来的论文,你都不替它辩论,谁又会替你争取呢?”
虽然她的语气很平淡,但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
03
读本科的时候,有一年,我因为奖学金的事情,和辅导员混战了一场。
那次也是巧合,我和我们院另外一个姑娘的分数一模一样,但一等奖学金的名额只有一个,辅导员把这个名额给了那个姑娘。他并没有告知我,或许觉得根本没必要和我一个学生解释。
我决定去找辅导员理论的时候,有个学长劝我算了。他说,结果都出来了,再去争取也未必能改变什么,反倒还会和辅导员闹翻脸,万一他记恨在心,做点手脚影响了你毕业,可就得不偿失了;如果你不去闹,权当没有这回事,没准他心里还会觉得有点亏欠,说不定下次会在别的地方补偿你。
当然我还是跑去理论了。学长摇摇头:你到底图个啥啊?我说,就图这一口气。
面对来势汹汹的我,辅导员对我先是好言相劝,看我不动摇,就开始破口大骂,说我心胸狭隘、睚眦必报、没有集体荣誉感。
我说,其实你都已经决定把这个奖学金给她了,按理说我是没有必要再来和你反映,但我还是来了,就是为了表示尊重你。现在,你既然不能公平处理,那我就去找上面反映。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我应该还不知道“上面”具体是谁。不过就是下定了决心要死撑到底,决不放弃。
04
现在,来说说这几件事情的后续。
小戴后来辞职去了另一家单位。当然,这个决定和之前的刺头事件应该没有直接关系,他只说自己更想在象牙塔中老老实实做科研,不想卷进过多的人际纠纷。再往后的事情我没有打听,只是偶尔会听当初那些自以为聪明的同事提起,他们说:“还是小戴看得明白,我们单位就是水太深,没办法啊。”
我的论文答辩很顺利。几位答辩老师就事论事,没有谁因为一言不合就故意刁难,我事先酝酿的鸡血并没有派上用场,这应该是最好的结局。虽然时至今日,我依旧做好了为正确的立场随时反权威的准备。
至于因为奖学金而得罪了辅导员的事,后续也算是意料之中。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固执给了他压力,最终他还是把一等奖学金的名额调剂给了别的年级,而把我和那个女生一起评为二等。当然,在随后的大学生涯里,但凡没有客观衡量标准的荣誉,即便我表现再好,也只能理所当然地靠边站了。不过我并没有因此后悔过,因为我知道,如果那次我默默忍了,恐怕永远也不会原谅自己。
05
其实我最想说的,不是坐拥权力的人,也不是抗争者,而是那些自以为兼具智慧和情商的围观者。
面对不公正,他们不支持受害者,甚至还用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嘲笑别人的坚持,以为自己意味深长的沉默最高明。
在他们看来,别人有原则,就是年轻不懂事,就是固执较真,就是不合时宜就是傻。
他们摆出一副智者的姿态,以为自己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模样。
可是说到底,就算你看得再通透,再精于世故,这个世界,也不会因为你的沉默迎合,而产生什么积极的改变。
我想和不愿意放弃这个世界、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你们分享一段话:“即使我很难赢你们,我也不愿对你们说那些你们喜欢听的话。我不狂妄,也不屈从,不做也不说那些不符合人类理性、而你们习惯从别人那里听到的话。我认为,我不应该因为危险而做自由人不该做的事。”
所以,你愿意把这个世界让给你所鄙视的人吗?■
每次提到小戴,同事们都会说:“对,就是那个刺头。”
其实小戴是个文质彬彬的小伙子,对人和善有礼,之所以被称为刺头,大抵是因为曾经的一件小事。
记得那次我吃完午饭回办公室,碰上几个同事正眉飞色舞地聊八卦——
“看来小戴是要吃不了兜着走喽。”
“果然是年轻,沉不住气啊!”
“是啊,说一句‘您说的对,我回去就改’有这么难吗?”
于是我才知道,原来小戴在之前项目验收的时候,叫板了一位评审专家。
项目验收在我们单位本是走个过场。负责人把材料整理好,耐心听完现场专家的点评,同意按专家意见进行修改,这事就算顺利通过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至于验收结束后会不会整改,至今尚未有人关注。
谁也没想到,就这么一件例行公事的程序性工作,小戴竟然较真了。
跟小戴起争执的专家是兄弟单位的领导。请这位专家来参与验收,与其说是让他对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不如说是为了维系两家单位的关系:一来显得其地位重要,二来还可以光明正大地发些评审费,虽然这位领导的专业根本不是这个领域。
同事说,没想到,小戴这孩子不懂事,专家就让他把报告的一个章节调整一下,他非说不合适,一来一去争论了半天,把人家专家憋得满脸通红。
“缺根筋啊。”一位同事指指脑袋说。几个人相视而笑,一副心照不宣的得意模样。
02
我不由想到了读研时,在网上看到的一篇关于论文答辩的帖子。
帖子说,一位博士参加答辩,因为没有接受某位答辩教授提出的建议,惹火了教授。最后,那个教授当场怒气冲冲地把论文往桌子上一摔,用轻蔑的语气说:“你这破论文根本就是乱七八糟、逻辑混乱,我连看都看不懂!”
没想到,博士生也不甘示弱:“那可不是,我花了三年才写出来的论文,你才翻了半个钟头,能看懂才怪呢。”
我顿时觉得很励志。
想起自己答辩的前一天,和导师走在校园里,最后一次探讨论文中的几个小细节。我问她:“假如明天有老师提出了我不认同的观点,是应该装作虚心接受呢,还是争论到底?”
我本以为导师会因为顾及我的毕业,说一些类似“你听着就行,别和老师吵架”的话,但她没有。她说:“这是你自己辛苦写出来的论文,你都不替它辩论,谁又会替你争取呢?”
虽然她的语气很平淡,但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
03
读本科的时候,有一年,我因为奖学金的事情,和辅导员混战了一场。
那次也是巧合,我和我们院另外一个姑娘的分数一模一样,但一等奖学金的名额只有一个,辅导员把这个名额给了那个姑娘。他并没有告知我,或许觉得根本没必要和我一个学生解释。
我决定去找辅导员理论的时候,有个学长劝我算了。他说,结果都出来了,再去争取也未必能改变什么,反倒还会和辅导员闹翻脸,万一他记恨在心,做点手脚影响了你毕业,可就得不偿失了;如果你不去闹,权当没有这回事,没准他心里还会觉得有点亏欠,说不定下次会在别的地方补偿你。
当然我还是跑去理论了。学长摇摇头:你到底图个啥啊?我说,就图这一口气。
面对来势汹汹的我,辅导员对我先是好言相劝,看我不动摇,就开始破口大骂,说我心胸狭隘、睚眦必报、没有集体荣誉感。
我说,其实你都已经决定把这个奖学金给她了,按理说我是没有必要再来和你反映,但我还是来了,就是为了表示尊重你。现在,你既然不能公平处理,那我就去找上面反映。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我应该还不知道“上面”具体是谁。不过就是下定了决心要死撑到底,决不放弃。
04
现在,来说说这几件事情的后续。
小戴后来辞职去了另一家单位。当然,这个决定和之前的刺头事件应该没有直接关系,他只说自己更想在象牙塔中老老实实做科研,不想卷进过多的人际纠纷。再往后的事情我没有打听,只是偶尔会听当初那些自以为聪明的同事提起,他们说:“还是小戴看得明白,我们单位就是水太深,没办法啊。”
我的论文答辩很顺利。几位答辩老师就事论事,没有谁因为一言不合就故意刁难,我事先酝酿的鸡血并没有派上用场,这应该是最好的结局。虽然时至今日,我依旧做好了为正确的立场随时反权威的准备。
至于因为奖学金而得罪了辅导员的事,后续也算是意料之中。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固执给了他压力,最终他还是把一等奖学金的名额调剂给了别的年级,而把我和那个女生一起评为二等。当然,在随后的大学生涯里,但凡没有客观衡量标准的荣誉,即便我表现再好,也只能理所当然地靠边站了。不过我并没有因此后悔过,因为我知道,如果那次我默默忍了,恐怕永远也不会原谅自己。
05
其实我最想说的,不是坐拥权力的人,也不是抗争者,而是那些自以为兼具智慧和情商的围观者。
面对不公正,他们不支持受害者,甚至还用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嘲笑别人的坚持,以为自己意味深长的沉默最高明。
在他们看来,别人有原则,就是年轻不懂事,就是固执较真,就是不合时宜就是傻。
他们摆出一副智者的姿态,以为自己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模样。
可是说到底,就算你看得再通透,再精于世故,这个世界,也不会因为你的沉默迎合,而产生什么积极的改变。
我想和不愿意放弃这个世界、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你们分享一段话:“即使我很难赢你们,我也不愿对你们说那些你们喜欢听的话。我不狂妄,也不屈从,不做也不说那些不符合人类理性、而你们习惯从别人那里听到的话。我认为,我不应该因为危险而做自由人不该做的事。”
所以,你愿意把这个世界让给你所鄙视的人吗?■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