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拉康重读弗洛伊德的读书笔记1《论治疗的困难》
(在自已做分析五年之后,在深深体验过弗洛伊德的发现之后,在临床中面对来访者的鲜活无意识从困顿、深陷到渐渐能理解和处理深切关怀与淡然悬置的关系之后,在我们一群伙伴以每周百页的速度快速享乐过弗洛伊德精神大餐之后,我决定再次和成都精神分析中心重庆拉康小组的伙伴一起,重读弗洛伊德,这一次,是缓慢的深深的浸泡,是让自已完全地与那些字句相遇,不论遇到什么,且都记在这里)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导论》开篇就提出,我们对神经症患者进行精神分析治疗时,我们不象其他的医疗方法,通常会掩饰它的不利,尽量让病人相信这种治疗的疗效,相反,我们向患者指出这种方法的困难,我们告诉患者这种方法疗程长、它还需要患者的努力 和奉献;而对于它的疗效,我们告诉患者我们不能确定,这依赖于患者自已的行为,他的理解、他的适应性和他的忍耐力。
可是为什么呢,为什么精神分析的治疗是如此的困难?
弗洛伊德在这篇文章里强调的人们接受精神分析这样的治疗方法困难有三,第一个困难是精神分析是一项建立在体验之上的学科,教学和训练只能通过亲身经历精神分析才能有真切的感受,对于不能亲眼实证的,在无形的语言层面工作的”巫术“人们普遍不能信任,”只通过谈话就能治疗疾病“?二是精神分析需要病人自已对自已的精神生活承担起责任来达到治疗的目标,而事实上,弗洛伊德说,由于教育的缺陷,每个走进咨询室的病人,都是一个对自已的心理方式的运作十分陌生的人。用来访者的话说,我自已要是搞懂了,我还来找你干什么?我来找你,你说要我自已对治疗负起责任?三是精神分析将立足点建立在潜意识和性的本能冲动之上,因为这两个主题的存在已经”触怒了全世界"的理性、道德、美育,激起人们的反感,所以想要让人们接受建立在潜意识这样不受自已控制的东西以及性冲动这样难人启齿的东西之上的学问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是的,治疗是非常困难的,而弗洛伊德所说的这三条理由,是对于进入精神分析的困难的描述,无论你是作为一个治疗师进入,还是作为一个病人选择进入,要突破这样一些观点的阻碍都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假如用拉康的三界的视角,我们还可以看到更多更为根本的治疗困难:
从实在界的角度而言:实在界,在拉康那里,是一个你知道它存在却不能触及,你可以感知却不能实证的存在。人的身体、大脑对人类而言就是这样的神秘的、实在的存在,似乎有脑科学研究说,一个孩子最初的大脑结构是全能的,是充满各种可能的,在被养育的过程中,孩子的脑神经会经由一些刺激而建立起联结,同样的刺激越多,重复的频率越高,神经的联结越是紧密,于是形成一个孩子的独特的人格结构、性格特征,说起来,就象是一个程序已经形成,一个模具已经成形。 所以说,一个病人的症状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个症状,更是在和养育者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神经结构的方式,某种意义上,带着症状的病人就是一个具体的生命形态的存在。现在要将这个病人“治好”,也就是说你要改变或者再造他的神经结构,要将他在前期生命过程中投注那些模具的能量卸载,然后再换上新的模具,这是一个生命再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如何能够简单!
从想象界的角度而言:想象界联系着丰富的情感和情绪,人生病了,起症状了,一定是爱恨情仇把人给淹没了,当人沉浸在这样的爱恨情仇之中,是缺乏理性难以自拔的,治疗的过程就是让人的理性不断增长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智化的过程,但正如弗洛伊德所说,”那些最隐秘的精神生活,作为一个社会上独立的个人,他必须对他人有所隐瞒。不仅仅如此,作为“一个纯一的人格,有些东西连他自已也不愿承认”。治疗的过程是一个需要面对和接纳自已的情绪的过程,且不说情绪是变化莫测,丰富模糊的,本身难以用语言捕捉和描述,即使能够捕捉和描述,但要面对势必得有勇气重温那些痛苦,是的,治疗必须从重温那些痛苦开始,这个究竟有多难?想想都痛得厉害!不,其实这并不是治疗的真正困难,治疗的真正困难其实在于对爱恨情仇的始作俑者拉康称之为欲望的动因的小他者a的捕捉。这是一个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拉康只能将其命名为小写的a,一个异于主体自身的,但又在主体的欲望辩证法、欲望的机器之上起着发动机一样作用的东西,它就深深地隐藏病人的爱恨情仇之中,治疗师的任务是帮助病人看到它、认识它,以便当它再一次发动的时候能够识别它,然而这个过程只能通过病人和治疗师之间的话语来完成,病人和治疗师就处在这样封闭的二元关系之中,二元关系本身就是拉康所说的想象界的关系,是充满了情绪的张力的,治疗师不仅要把自已借给病人以便让他充当那个容器,调动起过往的那些陈旧的被人遗忘的情感,而且自已还要能置身之外,不能陷进想象的关系的陷阱,对于不仅仅是治疗师,还是一个普通的人,也一样受制于客体小a,一样能生起爱恨情仇的治疗师而言,这又何其难也!不说其他,要一个治疗师放弃自已作为一个有所作为、无所不知的“拯救者”的自我形象,牢牢守住无为的位置,引导却不干预来访者自已的生命智慧和能量该有多难!
从象征界的角度而言: 象征关系是一个人同法则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个人的父母,宗教,国家所制定的,象征关系也可以被认作是人们去处理理想的方法。拉康说,治疗的真正目标去澄清和修改分析者的象征关系(拉康并不把病人称之为病人,因为在拉康派的治疗中,病人真正已承担起自已的责任,他才是那个在分析的人!),去修改分析者相对于大他者(父母、法则,社会理想)所采取的立场。事实求是的讲,能真正弄懂并看到象征关系的治疗师已经廖廖了!看都看不懂,以其昏昏治其昭昭,治疗难道还不困难吗?从来访者角度而言,精神结构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极复杂,究其根本就是处理好和这个小他者a和大他者的关系,拉康说象征关系中已包含了全部的冲突,最根本的冲突就是来访者不愿意牺牲自已的享乐满足大他者的欲望。如果一个人和大他者的关系中很和谐的安置 了自已,那他是不会生病的,之所以生病,就是因为他找到了这样的一种办法来对抗大他者的欲望,所以症状本质并非症状,而是一种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来访者来治疗,是意识层面地想要好,但是在象征层面上,他是享乐着自已的症状的,他并不真正的想要好起来,对于一个不想要好起来的人,要治疗好,是不是很困难呢。所以,弗洛伊德告诉病人,精神分析治疗非常的困难,那是说的大实话,但拉康告诉分析者,精神分析治疗非常的困难,你想清楚了再开始,那就多了一层狡狯,一方面,接纳和承认了你不想好的欲望,另外,也种下一个欲望的陷阱:作为大他者的治疗师明确告诉你,治疗很难,你请回吧,别来了,你是要站在反对他的立场开始呢,还是要赞成他的立场不做治疗了?正是在这疑惑之间,欲望的大门已经开启,而立足于冲动和享乐的治疗正是拉康为痛苦的欲望的主体开启的一条新的希望之路。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导论》开篇就提出,我们对神经症患者进行精神分析治疗时,我们不象其他的医疗方法,通常会掩饰它的不利,尽量让病人相信这种治疗的疗效,相反,我们向患者指出这种方法的困难,我们告诉患者这种方法疗程长、它还需要患者的努力 和奉献;而对于它的疗效,我们告诉患者我们不能确定,这依赖于患者自已的行为,他的理解、他的适应性和他的忍耐力。
可是为什么呢,为什么精神分析的治疗是如此的困难?
弗洛伊德在这篇文章里强调的人们接受精神分析这样的治疗方法困难有三,第一个困难是精神分析是一项建立在体验之上的学科,教学和训练只能通过亲身经历精神分析才能有真切的感受,对于不能亲眼实证的,在无形的语言层面工作的”巫术“人们普遍不能信任,”只通过谈话就能治疗疾病“?二是精神分析需要病人自已对自已的精神生活承担起责任来达到治疗的目标,而事实上,弗洛伊德说,由于教育的缺陷,每个走进咨询室的病人,都是一个对自已的心理方式的运作十分陌生的人。用来访者的话说,我自已要是搞懂了,我还来找你干什么?我来找你,你说要我自已对治疗负起责任?三是精神分析将立足点建立在潜意识和性的本能冲动之上,因为这两个主题的存在已经”触怒了全世界"的理性、道德、美育,激起人们的反感,所以想要让人们接受建立在潜意识这样不受自已控制的东西以及性冲动这样难人启齿的东西之上的学问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是的,治疗是非常困难的,而弗洛伊德所说的这三条理由,是对于进入精神分析的困难的描述,无论你是作为一个治疗师进入,还是作为一个病人选择进入,要突破这样一些观点的阻碍都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假如用拉康的三界的视角,我们还可以看到更多更为根本的治疗困难:
从实在界的角度而言:实在界,在拉康那里,是一个你知道它存在却不能触及,你可以感知却不能实证的存在。人的身体、大脑对人类而言就是这样的神秘的、实在的存在,似乎有脑科学研究说,一个孩子最初的大脑结构是全能的,是充满各种可能的,在被养育的过程中,孩子的脑神经会经由一些刺激而建立起联结,同样的刺激越多,重复的频率越高,神经的联结越是紧密,于是形成一个孩子的独特的人格结构、性格特征,说起来,就象是一个程序已经形成,一个模具已经成形。 所以说,一个病人的症状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个症状,更是在和养育者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神经结构的方式,某种意义上,带着症状的病人就是一个具体的生命形态的存在。现在要将这个病人“治好”,也就是说你要改变或者再造他的神经结构,要将他在前期生命过程中投注那些模具的能量卸载,然后再换上新的模具,这是一个生命再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如何能够简单!
从想象界的角度而言:想象界联系着丰富的情感和情绪,人生病了,起症状了,一定是爱恨情仇把人给淹没了,当人沉浸在这样的爱恨情仇之中,是缺乏理性难以自拔的,治疗的过程就是让人的理性不断增长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智化的过程,但正如弗洛伊德所说,”那些最隐秘的精神生活,作为一个社会上独立的个人,他必须对他人有所隐瞒。不仅仅如此,作为“一个纯一的人格,有些东西连他自已也不愿承认”。治疗的过程是一个需要面对和接纳自已的情绪的过程,且不说情绪是变化莫测,丰富模糊的,本身难以用语言捕捉和描述,即使能够捕捉和描述,但要面对势必得有勇气重温那些痛苦,是的,治疗必须从重温那些痛苦开始,这个究竟有多难?想想都痛得厉害!不,其实这并不是治疗的真正困难,治疗的真正困难其实在于对爱恨情仇的始作俑者拉康称之为欲望的动因的小他者a的捕捉。这是一个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拉康只能将其命名为小写的a,一个异于主体自身的,但又在主体的欲望辩证法、欲望的机器之上起着发动机一样作用的东西,它就深深地隐藏病人的爱恨情仇之中,治疗师的任务是帮助病人看到它、认识它,以便当它再一次发动的时候能够识别它,然而这个过程只能通过病人和治疗师之间的话语来完成,病人和治疗师就处在这样封闭的二元关系之中,二元关系本身就是拉康所说的想象界的关系,是充满了情绪的张力的,治疗师不仅要把自已借给病人以便让他充当那个容器,调动起过往的那些陈旧的被人遗忘的情感,而且自已还要能置身之外,不能陷进想象的关系的陷阱,对于不仅仅是治疗师,还是一个普通的人,也一样受制于客体小a,一样能生起爱恨情仇的治疗师而言,这又何其难也!不说其他,要一个治疗师放弃自已作为一个有所作为、无所不知的“拯救者”的自我形象,牢牢守住无为的位置,引导却不干预来访者自已的生命智慧和能量该有多难!
从象征界的角度而言: 象征关系是一个人同法则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个人的父母,宗教,国家所制定的,象征关系也可以被认作是人们去处理理想的方法。拉康说,治疗的真正目标去澄清和修改分析者的象征关系(拉康并不把病人称之为病人,因为在拉康派的治疗中,病人真正已承担起自已的责任,他才是那个在分析的人!),去修改分析者相对于大他者(父母、法则,社会理想)所采取的立场。事实求是的讲,能真正弄懂并看到象征关系的治疗师已经廖廖了!看都看不懂,以其昏昏治其昭昭,治疗难道还不困难吗?从来访者角度而言,精神结构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极复杂,究其根本就是处理好和这个小他者a和大他者的关系,拉康说象征关系中已包含了全部的冲突,最根本的冲突就是来访者不愿意牺牲自已的享乐满足大他者的欲望。如果一个人和大他者的关系中很和谐的安置 了自已,那他是不会生病的,之所以生病,就是因为他找到了这样的一种办法来对抗大他者的欲望,所以症状本质并非症状,而是一种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来访者来治疗,是意识层面地想要好,但是在象征层面上,他是享乐着自已的症状的,他并不真正的想要好起来,对于一个不想要好起来的人,要治疗好,是不是很困难呢。所以,弗洛伊德告诉病人,精神分析治疗非常的困难,那是说的大实话,但拉康告诉分析者,精神分析治疗非常的困难,你想清楚了再开始,那就多了一层狡狯,一方面,接纳和承认了你不想好的欲望,另外,也种下一个欲望的陷阱:作为大他者的治疗师明确告诉你,治疗很难,你请回吧,别来了,你是要站在反对他的立场开始呢,还是要赞成他的立场不做治疗了?正是在这疑惑之间,欲望的大门已经开启,而立足于冲动和享乐的治疗正是拉康为痛苦的欲望的主体开启的一条新的希望之路。
-
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1-27 03: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