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想说太多的斯里兰卡
![]() |
印度洋上的日出 |
斯里兰卡一直在我的list中。没想太多,几个月前,订好了杭州-成都-科伦坡的往返机票。
之后略有后悔——面对这样一个只需获得电子签即可过关的国家,我总担心在国庆这样的日子里,会遇见太多国人。
毕竟,中国人早已占领世界了。
这是个公共交通非常落后的国家,这让我决定全程包车。
司机叫Dammika,从科伦坡机场开始,与我们一起转悠了小半个斯里兰卡;每天负责把我们运来运去,最终回到机场,大家友好地说再见。
在长达九天的日子里,我了解到,Dammika与我同岁,未婚。满头喷着硬邦邦的发胶,好像一直不洗头的样子。可能是人种的原因,我对他始终有一种恐惧:眼睛红红的,爆出的,皮肤又是黑到与非洲兄弟不相上下的;隐隐露出浓密的胸毛,说英文时可怕的口音……每天与他交流都让我心中充满阴影。
如今他时不时给我发wechat,用一种只能猜测的英文拼写方式,而且与语法扯不上任何关系。
![]() |
我们的司机Dammika |
这一次出行,大多落脚点都称不上城市,他们是一个镇,又也许是一个村;几乎只有一条大路连接着头尾,晚上道路昏暗,让人无心出行。只有康提和加勒,看起来还有点热闹、有点商业的样子。
想来想去,我把它们分为几个片段:
@佛牙寺
斯里兰卡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许多的习俗都与佛教有关。在街头巷尾,时不时就能见到供奉着的佛台;在特定的日子,还会播放佛经及歌曲,整座城市都沉浸在大喇叭的轰鸣中。
佛牙寺是康提城的象征,庙里安放着斯里兰卡最重要的佛教圣物——佛祖释迦牟尼的牙舍利。因此总有一众信徒,手捧圣洁的莲花,前来朝圣。
![]() |
洁白的佛牙寺 |
![]() |
殿堂内充斥着莲花的清香 |
@大象和动物
我们有两次与动物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大象孤儿院,以及乌达瓦拉维。
佩拉尼亚大象孤儿院就在尼甘布前往康提的途中,已俨然变成了一枚商业景点。
在这里,掏钱,看大象洗澡,看大象收队。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再花点钱与大象合影,不过我也因此清晰地听到一位外国孩子害怕得哇哇大哭的声音。
![]() |
正在“表演”洗澡的大象们 |
乌达瓦拉维国家公园则是充满惊喜的。毕竟没去过非洲,所以我等尚未见过世面的游客坐在殿巴颠巴的敞篷吉普车里,一路驰骋着大呼小叫。
自由生长的野象,与坐在吉普车里的人类,面对面距离不过五米,却见野象悠然自得地玩起了杂耍,等自嗨够了,才踱步钻进了丛林。这一刻画面是十分和谐的,不知道是人在看象,还是象在逗人。
再以及,在似乎被太阳晒干了的土地上,鸟儿,孔雀,被啃剩下的牛骨,快速蹿过沙土地的蛇……即使没能去成Yala看豹子,也已经很满足了。
![]() |
初升的阳光下,这片土地是极美的 |
![]() |
大象与吉普车队的亲密接触 |
@一次四小时的徒步
落脚在努沃勒埃里耶这个高山小镇,为的就是去一小时车程外的霍顿平原国家公园徒步。努沃勒埃里耶的气温很低,在这个季节、这个纬度,早晚也只有十来度。
霍顿平原国家公园,海拔2200米,步道9.5公里,需徒步整四小时。对我来说,不就是翻山越岭嘛,好歹是景区,能险恶到啥程度,小case。
全程的自然景观变化很多,有乱石道,有山崖,有平原,也有丛林;温差也极大,从最初的10度出头,到最后的太阳直射——也就是说,一开始必须保暖,到最后必须防晒。
![]() |
![]() |
![]() |
穿过草地和丛林,看见水鹿和叶猴,见证世界尽头的求婚一次,带回伴随全程的尘土一身。出门时遇到一位67岁的北京大爷,坚持走完全程,感到由衷佩服。
![]() |
世界尽头World's End的一对情侣 |
@高山&海边小火车
斯里兰卡最出名的,除了红茶,应该就是小火车了。
各种攻略对于小火车的描述是很动人的,什么最美高山小火车,最美海上小火车,千与千寻里的小火车,等等。然而现实总是残酷——老旧,颠簸,充斥着孜然味儿的周遭,这些才是真实的关键词。
从努沃勒埃里耶到埃拉的高山小火车,需要先从努沃勒埃里耶行车约20分钟到Nanu Oya站,因为努沃勒埃里耶并没有火车站。
我们坐的这趟是慢车,比想象中更慢一点,也更难熬一点。车一来,大家就跐溜“爬”上去了——是的,是爬上去的,车厢很高,楼梯是垂直的。何况,一开始还出现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延误。游客们在车厢里呆坐着,也没有人来告知为什么还不开车,心塞得很。
![]() |
至于说好的茶园美景,只能说,趴在窗口吹风的感觉还不错。
停了无数个站头,遇见无数讨食的野狗,身边挤过无数为拍一张挂火车照片而凹来凹去的国人,终于抵达终点站Ella小镇。同是四小时,感觉比前一日的徒步还累一些。
![]() |
在林间穿行的高山小火车 |
既然已经坐了高山火车,也不能错过海上火车。
实际上,海上小火车最主要的沿海部分,只需要从蒙特拉维尼亚坐到科伦坡即可,也就是最后大约半小时之内的事儿。但大部分旅行者还是会选择直接从加勒坐过去。
也许正因如此,尽管一路上都能隐约看见几百米开外的海岸线,但一直期待着最后的海边行驶。只不过,迎接我们的没有沙滩,只有乱石和草堆。
有些事,经历过就满足了。
![]() |
加勒至科伦坡的小火车,比之前的高山小火车挤得多,也晃悠得多 |
![]() |
海边小火车外一瞥 |
@比想象中更热情的小盆友
斯里兰卡的孩子们一直都是以热情著称。兰卡的微笑嘛。以至于大部分斯里兰卡游记的头图,都是当地孩子们的笑脸。
那么孩子们究竟有多热情呢?
霍顿平原,徒步四小时后,正如丧尸般向出口走去时,迎面遇到一队当地学生。老远看到你就和你say hello,还非要和你击掌give you five。小小年纪告诉你很beautiful,那我只能说谢谢你也很handsome。
女孩都超甜美,男孩都很杀马特,请告诉我,你们都是在哪里学到这样浮夸的表情的?
![]() |
![]() |
Ella车站,是的,就是那个在火车上挨过四个小时后抵达的Ella小镇。大概摇晃太久,下车时神情有些恍惚。
成年人看到游客,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只有孩子们,娇羞的脸,却抑制不住兴奋。
![]() |
在Udawalawe,我们住进了一家“后不着店,满眼都是村”的旅店。是的,在经过细窄的村道后,一名男子站在两幢小屋前等我们。我正寻思着reception在哪,这位大哥热情地说自己就是老板,整个民宿只有这两间小屋。
“这边住着我的侄子,那边是我的叔叔。我自己的家?就在一百米开外。”他告诉我。
于是当天晚上还是挺担心被拐卖了的。
入住后沿着村道走了走,路边的小孩儿主动向我们打招呼。走过去,say hello;走回来,又say hello。然后来来回回,互相hello着,心想着——还是举起相机来结束这样的机械式往来吧。
![]() |
@彩色的加勒
加勒Galle曾经是斯里兰卡南部鲁呼纳王国的首都。它出名并不是由于海滩,而是荷兰人在此建立的城堡,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 |
加勒灯塔 |
比起在斯里兰卡的这些天呆的地方,加勒古城终于像个城了。可以抬脚到处转悠,可以在早间遇见晨跑的居民,以及找到还不错的餐馆补偿已经饱受摧残的味蕾。
有那么一点点像是斯里兰卡版的鼓浪屿。当然,这里清静得多。
![]() |
![]() |
![]() |
![]() |
斯里兰卡好玩吗?
我从不用好不好玩来评价一个地方。只是在本次旅途才启动不久的某一天,我通过微信告诉朋友,我的心境好像已经不适合这样的东南亚了。
我曾在越南和柬埔寨有过类似的经历:住宿不尽如人意,吃食也勉勉强强。但以前的我是乐此不疲的,并未感受到任何心情上的低潮。然而这次在斯里兰卡,我好像没法被眼前的东西激起兴趣。
这是否表示我的心态已经不再年轻了?我依然可以接受旅途中的一切,只不过不想花费太多精力在日常琐事上。比如我希望出门就能找到可以果腹的餐厅,在booking上分分钟选定心仪的酒店。而事实是,我光是挑选住处就心力交瘁——对于“颜控”的我来说,斯里兰卡太多酒店及旅舍实在无法合我眼缘。
我甚至在好心人的提醒下,第一次在出行时带上了泡面和藕粉。这在此行起到了极大作用,尤其是在那些不敢外出的夜里。
最后是此行很喜欢的照片之一,摄于日出时分的加勒灯塔旁。
有朋友说,这色调简直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