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错误模式中不能自拔
![]() |
![]() |
[亢老师观察说]
你在错误模式中不能自拔
今天家长邀请我探讨孩子教育问题,问我,亢老师,您说的话,我也说过啊!为什么孩子听不进去呢?您说的方法,我也尝试过啊,为什么孩子还不改变呢?孩子为什么不能做这个?为什么不能做那个?这是为什么呢?(眉头皱成一团,空气中都是焦虑)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探讨一下孩子成长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大,我们来做一个比方。把每一个孩子当成一粒种子,种植在土地中。首先,每一粒种子都是不同的,就算是品种一样,也会长出不一样的枝桠。其次,不同的种子,有不同的花期,也就是说,果实的时期也不同,最后,需要的灌溉方式和滋养方式也会不尽相同。你的孩子,不是你,也不是别人家的孩子。这颗种子,如果想生长的好。必须得有根系来汲取营养。首先,孩子生长主要的根系源于“原生家庭”其中父母将是孩子主要的“根”然后是“老师(学校教育)”再有社会教育(朋友、敌人、同事、领导、陌生人等)当父母这根主要根系足够强壮,那么孩子就能够汲取到来自原生家庭的营养和源源不断的力量。无论别的根系多不稳定,我都有“主根系”来支撑,都可以很茁壮。那么如果当父母这主根系输入的不是营养,而是质疑、否定、呵斥、责难、失望......呢?这个主根系就会慢慢发黑,慢慢腐烂,慢慢脱离。生命力弱的种子会枯萎,生命未曾绽放就已经结束。生命力顽强的种子,逐渐转移根系,他会选择再发展一个其他的主根系,比如导师,比如朋友,比如贵人,甚至自己!那么这个种子,仍旧在生长,只不过,不够“标准”如沙漠中的胡杨,如悬崖边的雪莲,如石缝里的山花。他们另类,又独具风景。生命是很顽强而伟大的,作为人的我们,很多人难以体会一颗种子厚积薄发的等待和破土而出的力量。很多人也无法感知生命的神奇,温室玫瑰自有它的娇贵和妩媚,沙漠之花也天生有它的孤寂和深沉之美。如果你能够敬畏生命,那么你也就会尊重生命。如果你开始尊重生命,那么,你也就会开始尊重孩子。
咱们来想象一个场景:
两个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第一个孩子小t,在奔跑的时候,后面来自家庭的呐喊:小t你最棒,小t加油,小t你没问题肯定能行!第二个孩子小x,在奔跑的时候,后面家里呼声:小x往左边跑,左边有“名”(给我面子)小x快点跑,前面有“利”(给我钱)小x你怎么跑这么慢?(给我丢人)可想而知,小t在奔跑的时候,第一有方向,因为她在为自己奔跑,为自己生命的绽放而努力。第二有力量,因为她自己和家庭都在给予她正影响,也就是前进的动力。第三心态悠扬,因为她不用消耗能量来应对负面情绪。而小x呢,第一没有方向,不知道哪里才是自己该抵达的目的地。第二犹豫不前,瞻前顾后,多重考虑。第三疲惫焦虑,除了自己奔跑和成长的疲惫和煎熬,还要承担家庭的负能量。自我消耗着,也被家人消耗着。
那么您觉得,谁会跑的远,跑的快,跑的好呢?
原生家庭就像孩子的“根”,家长输入什么能量,就会有什么发展方向。家长如果输入的是负面、否定和质疑,那么,长出的孩子也充满迷茫。
回到家长的问题,为什么呢?我认为:
一、没有尊重孩子生命中的成长。
总是很多家长想让孩子长成自己期望的那样,不惜大刀阔斧的“修剪、切割” 。把孩子成长的权利剥夺,代替孩子成长。导致很多孩子该成长的时候在停滞,坐等“妈妈/爸爸”帮我成长。长此以往,成长就成了父母的事,不是孩子的了。而且父母做了很多,吃力还不讨好。因为父母剥夺了孩子成长的主人翁角色,做了本该孩子做的事,侵犯连孩子的权利。
二、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在恶性循环。
家长首先心理上对孩子不认同,其次产生思维模式上的判断甚至下定义(孩子没救了),然后产生行为模式上的所谓方法(我得救他),最后,导致不良结果的恶性循环(我救不了他,他也不让我救)。家长有自己生命的负累,还背负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最后特别累而且收效甚微,然后开始质疑孩子,质疑自己,进而陷入错误模式种不能自拔。
成长和改变都是由内而外的力量。如同种子破土,鸟儿破壳一样。外在的所谓“助成长”不一定适合孩子,但很多家长仍旧固执的坚持!想拿住孩子,后来反被孩子拿住。很多家长看书、学习、请教专家,用各种方式调整,期望好转。但是家长的感觉没变,认知没变,思维模式没变,行为模式也就没变,结果当然没变。甚至,一直在轮回,不能自拔。
三、家长自身就没有改变的充足力量
很多家长觉得,只要孩子这点改变或者那点改变一切就好了。事实上真是如此吗?很多家长在尝试新理念的时候,往往站在门外向里看,然后想,真是这样吗?管用吗?不见得吧?始终是观望而不是有建设性的行动或者就算由行动也很少坚持,在改变的路上就半途而废了。因为,改变,不是简单的事。不止是孩子,对于大人也如此。很多思维和行为模式存在定然有存在的惯性。改变,意味着未知和挑战。所以常有家长反映:书我看了,没用,习我学了,也没用。然后由陷入纠结和焦躁中,情绪起伏不定,处事也正负两极。其实就是你学了很多,你改变的很少。
我在2012年咨询中,有一位姓薄的爸爸我至今记忆犹新。这位爸爸非常朴实憨厚,没有太多文化,跟孩子相处简单粗暴。我咨询完后,清楚的记得,这位可爱的父亲说:亢老师,您慢点说,我记下来,回头背背,说给孩子听。然后,他就真的拿起笔来一句一句的记录我的话,非常认真,生怕落下哪个词儿,连语气词儿都记下来。其实,当时我眼中是含着泪的我忍着没流出来。为这位父亲深沉的父爱动容和震撼!
父母之爱子,真的可以为了孩子做很多,而且那么谦卑。当然,父母之爱子,也需为其计深远。想想,作为父母,留给子女的最有价值的不应是物质财富。而是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教会孩子幸福的能力。让孩子在多年后,虽然没有父母在身边,依旧可以获得幸福,笑对人生。
您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您和爱人不在孩子身边的话,孩子现在的成长,您放心吗?您能为孩子的成长做些什么?哪些是我能做的?哪些是要还给孩子做?
感谢家长的信任,邀请我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也给我很多启发。祝福我所遇到的每组家庭,都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绽放生命。祝福孩子们都可以获得生命幸福的能力。[亢老师观察说]与您共成长!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