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咹子茶坊】秋雨湿凉,一盏柑普茶暖胃亦暖心。
还没反应过来,柑普茶就如雨后春笋一般火爆了我的朋友圈,让我有些措手不及。
某天,男票一脸认真的问我:“难道你不写点什么关于柑普茶的文章?”“哪怕蹭蹭热点也好啊,这不是你们自媒体经常做的事儿吗?”
我:“…………”
并不是我不想写,只是在心底里觉得它是一种隐秘的存在,是属于我们这个小圈子里面的宝贝,不适合公之于众,让它呈现于世人面前遭受很多莫明奇妙的议论。
就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是一个特别小气的人,会固执的坚守自己觉得是美好的东西,并且一直相信这样的美好会永恒,所以总是不愿意分享,不愿意去看它沾染点点的凡尘俗世情愫纷扰,怕被玷污变味。
而且我自知我并不是茶人,亦不能以茶人自居。如果硬要给自己划定一个位置的话,只能是“一脚门内,一脚门外”的爱茶人。茶龄尚短,资历尚浅,更容不得自己去放肆。
写到这里突然就想起来好姐妹小玉跟我说的那句话:“你越深入的接触茶,你就越不敢去讲茶。”
算起来,我喝柑普茶已经两年多了,那时候并没有现在如此火爆的市场行情。第一次听说这个茶的是在我们文玩的群里,一位玩串儿的广东姐姐听说我喜欢喝茶但是肠胃又不好的时候送了我一包。当时她告诉我说这是她和她老公试了几十种茶,试了几十上百次炉才制作出来的,所以是完全可以放心喝的自家手工茶。
用“惊艳”这两个字来形容收到茶并且拆开包装时候的第一感觉一点都不过分。我是个嗅觉敏锐且崇尚气味的人,会因为气味而对某个东西产生莫名的好感。而柑普茶综合了芸香科植物所特有的辛香和勐海的宫廷普洱温柔内敛的茶香,通过了一段时间的陈放之后所散发出来的是一种被阳光晒到出油般特有的味道,香甜不失醇厚,甘冽中透着时光的陈香。
第一次遇见便心生欢喜,并延续至今。
我不知道市场上卖的所谓“橘普”所谓“陈皮普洱”所谓“白茶柑普”会有怎样的口感和香气,虽然朋友圈很多类似的段子或者图片。我所一直坚信的是一款好茶的珍贵,在于原材的顺时而生,别的都代替不了,也无法代替。
因为柑普茶跟姐姐姐夫结缘,慢慢的聊得多了之后就有了一个我们自己内部的茶友小圈子。每次在微信小群里面聊到柑普茶的时候,平时看起来沉默寡言的姐夫都会跳出来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从柑橘的种植和茶底的选择,从口感到汤色,他都会仔细的分析和讲解。我们私下里笑称这样的时候为“超哥卖茶,越卖越夸”。姐夫单名一个超字,我们都喜欢称他为超哥。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陈皮性温和,味辛、苦;入脾经、肺经。有行气健脾、降逆止呕、调中开胃、燥湿化痰等等功效。而柑皮煮茶,早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就显山露水。李时珍也曾明确指出:今天下多以广中来者为胜,江西者次之。故有“广皮”、 “广柑皮”、 “广陈皮”、“新会皮”诸名,药典所载“广陈皮”实指正宗“新会陈皮”,为最名贵的佳品。
我一直固执觉得一定要用广东新会产的柑皮做的柑普才能被称之为柑普。在融合了青柑的清香,普洱的醇厚之后,新会柑普如伯牙遇子期,果香与茶香交织,从此高山流水,世人好饮。
男票是学中医的,现在在出版社做医书的编审。写推送的时候为了求证而特意的又央他帮我整理一些医书典籍上面关于新会陈皮的记载条目。
片刻,文档发过来。打开第一条就是《本草纲目》:“橘皮,其味属辛、苦、温,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写,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攝气之籥,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又曰:橘皮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和,化痰治嗽,顺气理中,调脾快膈,通五淋,疗酒病,其功当在诸药之上。
男票发完了文档之后过了会儿在QQ上问我:“你的推送只给介绍陈皮不介绍茶底吗?”然后他又说:“其实熟普也是有很多的益处的,我把资料一起给你。”说完,我这边跳出接收新文件的提示。
众所周知柑普在制作好了果皮之后紧接着的工序就是填茶。经过各种比较和试炉品尝,我所喝的这款柑普茶的茶底选用的是勐海的宫廷熟普。
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具有明显的减肥降脂、防治动脉硬化的功效;“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刮肠通泄。”而且茶性温和养胃,久喝并不影响睡眠和肠胃,亦有利尿通便解毒的作用。
熟悉茶的朋友都知道只有6年及以上的茶才能被称之为“宫廷普洱”。产自于勐海茶山的宫廷普洱叶小而香高基本是嫩芽,滋味醇厚内敛。与新会柑皮两者交汇后,先置于阴凉通风处微微晾干再置入炼炉低温烘干,慢慢融合出其独特的甘醇果味。
近日秋雨越发密集而冰冷。气温骤降之后的夜晚,吃过饭,两个人坐于桌前喝茶聊天。暖胃暖心,二者相融,仿佛与睿者长谈过后,扬了长,避了短,心静是真。
一款好茶的珍贵,在于原材的顺时而生。果实随季节生长,人们看季节变化而饮茶,柑普的茶香果香,平分秋色,也相濡以沫,醇味在舌尖,清香上心头,味道演变,归绚丽于平淡,百转之后见真善。
某天,男票一脸认真的问我:“难道你不写点什么关于柑普茶的文章?”“哪怕蹭蹭热点也好啊,这不是你们自媒体经常做的事儿吗?”
我:“…………”
![]() |
并不是我不想写,只是在心底里觉得它是一种隐秘的存在,是属于我们这个小圈子里面的宝贝,不适合公之于众,让它呈现于世人面前遭受很多莫明奇妙的议论。
就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是一个特别小气的人,会固执的坚守自己觉得是美好的东西,并且一直相信这样的美好会永恒,所以总是不愿意分享,不愿意去看它沾染点点的凡尘俗世情愫纷扰,怕被玷污变味。
而且我自知我并不是茶人,亦不能以茶人自居。如果硬要给自己划定一个位置的话,只能是“一脚门内,一脚门外”的爱茶人。茶龄尚短,资历尚浅,更容不得自己去放肆。
写到这里突然就想起来好姐妹小玉跟我说的那句话:“你越深入的接触茶,你就越不敢去讲茶。”
![]() |
算起来,我喝柑普茶已经两年多了,那时候并没有现在如此火爆的市场行情。第一次听说这个茶的是在我们文玩的群里,一位玩串儿的广东姐姐听说我喜欢喝茶但是肠胃又不好的时候送了我一包。当时她告诉我说这是她和她老公试了几十种茶,试了几十上百次炉才制作出来的,所以是完全可以放心喝的自家手工茶。
用“惊艳”这两个字来形容收到茶并且拆开包装时候的第一感觉一点都不过分。我是个嗅觉敏锐且崇尚气味的人,会因为气味而对某个东西产生莫名的好感。而柑普茶综合了芸香科植物所特有的辛香和勐海的宫廷普洱温柔内敛的茶香,通过了一段时间的陈放之后所散发出来的是一种被阳光晒到出油般特有的味道,香甜不失醇厚,甘冽中透着时光的陈香。
第一次遇见便心生欢喜,并延续至今。
![]() |
我不知道市场上卖的所谓“橘普”所谓“陈皮普洱”所谓“白茶柑普”会有怎样的口感和香气,虽然朋友圈很多类似的段子或者图片。我所一直坚信的是一款好茶的珍贵,在于原材的顺时而生,别的都代替不了,也无法代替。
因为柑普茶跟姐姐姐夫结缘,慢慢的聊得多了之后就有了一个我们自己内部的茶友小圈子。每次在微信小群里面聊到柑普茶的时候,平时看起来沉默寡言的姐夫都会跳出来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从柑橘的种植和茶底的选择,从口感到汤色,他都会仔细的分析和讲解。我们私下里笑称这样的时候为“超哥卖茶,越卖越夸”。姐夫单名一个超字,我们都喜欢称他为超哥。
![]() |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陈皮性温和,味辛、苦;入脾经、肺经。有行气健脾、降逆止呕、调中开胃、燥湿化痰等等功效。而柑皮煮茶,早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就显山露水。李时珍也曾明确指出:今天下多以广中来者为胜,江西者次之。故有“广皮”、 “广柑皮”、 “广陈皮”、“新会皮”诸名,药典所载“广陈皮”实指正宗“新会陈皮”,为最名贵的佳品。
我一直固执觉得一定要用广东新会产的柑皮做的柑普才能被称之为柑普。在融合了青柑的清香,普洱的醇厚之后,新会柑普如伯牙遇子期,果香与茶香交织,从此高山流水,世人好饮。
![]() |
男票是学中医的,现在在出版社做医书的编审。写推送的时候为了求证而特意的又央他帮我整理一些医书典籍上面关于新会陈皮的记载条目。
片刻,文档发过来。打开第一条就是《本草纲目》:“橘皮,其味属辛、苦、温,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写,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攝气之籥,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又曰:橘皮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和,化痰治嗽,顺气理中,调脾快膈,通五淋,疗酒病,其功当在诸药之上。
男票发完了文档之后过了会儿在QQ上问我:“你的推送只给介绍陈皮不介绍茶底吗?”然后他又说:“其实熟普也是有很多的益处的,我把资料一起给你。”说完,我这边跳出接收新文件的提示。
![]() |
众所周知柑普在制作好了果皮之后紧接着的工序就是填茶。经过各种比较和试炉品尝,我所喝的这款柑普茶的茶底选用的是勐海的宫廷熟普。
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具有明显的减肥降脂、防治动脉硬化的功效;“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刮肠通泄。”而且茶性温和养胃,久喝并不影响睡眠和肠胃,亦有利尿通便解毒的作用。
熟悉茶的朋友都知道只有6年及以上的茶才能被称之为“宫廷普洱”。产自于勐海茶山的宫廷普洱叶小而香高基本是嫩芽,滋味醇厚内敛。与新会柑皮两者交汇后,先置于阴凉通风处微微晾干再置入炼炉低温烘干,慢慢融合出其独特的甘醇果味。
![]() |
近日秋雨越发密集而冰冷。气温骤降之后的夜晚,吃过饭,两个人坐于桌前喝茶聊天。暖胃暖心,二者相融,仿佛与睿者长谈过后,扬了长,避了短,心静是真。
一款好茶的珍贵,在于原材的顺时而生。果实随季节生长,人们看季节变化而饮茶,柑普的茶香果香,平分秋色,也相濡以沫,醇味在舌尖,清香上心头,味道演变,归绚丽于平淡,百转之后见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