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珍珠
念书时经常追连载,有两个名人追忆。
一个是忆婚,一个是忆母。
忆婚:某男抱着“结婚一定是女人吃亏,我是男人就没关系”的想法。他根本不关心新娘是谁,以为一定是他祸害她。但结果却是她折磨了他20年。因为他虽然略有乖张,但基本是正常人,而他妻子正好是“难对付的人”。他渐渐向正人路上走,而她却越来越阴暗,该拼命时也豁得出去。他领悟到是他自己害了自己。
忆母:一对夫妇生了3、4个孩子,但没1个觉得有温暖。他不停抱怨母亲的一大堆不是。直到母亲退休后再婚为止。再婚嫁了个正常人。这个继父能够关心这些孩子的需要,帮他们联络感情。他才感觉到母亲也能稍有母性。以前父母冠冕堂皇地以“建设国家的工作比你们重要”,把他们当狗崽来对付。在母亲死前10来年总算是修补了一下关系。
这两个故事有用吗?
第一个男人也不算是好人,是传统自私的男性。如果他遇到一个宝钗袭人类的,肯定是女方吃亏。但他因为受到文艺感染,人也向真善美靠近,妻子却守着陋习古风,偏执过日子,他们是陌生人,有时也象仇人。
第二个男人:因为从未获得家的满足,所以焦躁批判势头很凶。抓着母亲不放,是因为传统上父亲都不需要承担“感情交流、沟通”的义务。所谓严父慈母。没有慈母是多可怕,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证明了这一点。问题并不在于每个人必要分配一个慈母,而是慈父何以少见?只拿(继承人)好处,都不必拿点爱心出来?他对继父的感念,也是因为他缺一个慈父。没有慈父的提醒,他的母亲甚至想不起他们的存在意义,应该如何对待他们。
批判母亲的女儿也很多。到底是女人必须做一个好母亲,还是这任务太重,应该有男人来分担呢?因为母亲也想去玩,也想做钱多、有荣誉的工作,想多交新朋友。女人和男人的爱好是一样的。如果父母都只管自己去玩,孩子难免会冻饿交加。至于母亲没良心,不理孩子或故意虐待孩子,在统计上并不高于父亲。
自古以来,女人都默认结婚后要辛苦10几年,负责生育抚养孩子。如果男人不顾家,女人还要添加赚钱任务。
极端不怜儿女的母亲被大肆责备,只是因为她跑不掉,所以大家都“希望她改进,别让孩子吃苦。”如果一狠心跑了,她就解脱了。
虽然这种母亲属于有缺陷的品种,但她只是做了父亲经常做的事而已。看看扔了孩子不管的母亲和父亲的比例就知道了。
第二个男人的结论是因为“同时代的父母也这样”,是中了时代的毒。如果母亲(象少数人一样)没“中毒”,孩子应该会得到一点安慰。
爱不是“无中生有”的。父母之爱也是有条件的。天然的爱很稀薄,务必要培养。
珍珠是怎么培育的?把顽劣的砂石变得圆满浑厚还光芒四射,对珠母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不愿承担这一痛苦的珠母是很多的。大部分珠母宁可没有珍珠,也要逍遥过日子。毕竟珠子最终是奉献给人类,于珠母自身无益。
而人类的女性被洗脑:珍珠就是你惟一的价值。她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增加自己的痛苦,只为培育珍珠。等于自愿追求悲剧。如何在付出与收获间取得平衡?她们被鼓励要无私地爱。但宠溺孩子的结果,可能是孩子没成为珍珠,自己已伤痕累累。人人成珍珠,等于人人成栋梁,那是不可能的。世上没有“照着走就不会错的路”,否则谁不想成为珍珠,或是胁迫别人成为珠母?没有那么方便的事。
一个是忆婚,一个是忆母。
忆婚:某男抱着“结婚一定是女人吃亏,我是男人就没关系”的想法。他根本不关心新娘是谁,以为一定是他祸害她。但结果却是她折磨了他20年。因为他虽然略有乖张,但基本是正常人,而他妻子正好是“难对付的人”。他渐渐向正人路上走,而她却越来越阴暗,该拼命时也豁得出去。他领悟到是他自己害了自己。
忆母:一对夫妇生了3、4个孩子,但没1个觉得有温暖。他不停抱怨母亲的一大堆不是。直到母亲退休后再婚为止。再婚嫁了个正常人。这个继父能够关心这些孩子的需要,帮他们联络感情。他才感觉到母亲也能稍有母性。以前父母冠冕堂皇地以“建设国家的工作比你们重要”,把他们当狗崽来对付。在母亲死前10来年总算是修补了一下关系。
这两个故事有用吗?
第一个男人也不算是好人,是传统自私的男性。如果他遇到一个宝钗袭人类的,肯定是女方吃亏。但他因为受到文艺感染,人也向真善美靠近,妻子却守着陋习古风,偏执过日子,他们是陌生人,有时也象仇人。
第二个男人:因为从未获得家的满足,所以焦躁批判势头很凶。抓着母亲不放,是因为传统上父亲都不需要承担“感情交流、沟通”的义务。所谓严父慈母。没有慈母是多可怕,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证明了这一点。问题并不在于每个人必要分配一个慈母,而是慈父何以少见?只拿(继承人)好处,都不必拿点爱心出来?他对继父的感念,也是因为他缺一个慈父。没有慈父的提醒,他的母亲甚至想不起他们的存在意义,应该如何对待他们。
批判母亲的女儿也很多。到底是女人必须做一个好母亲,还是这任务太重,应该有男人来分担呢?因为母亲也想去玩,也想做钱多、有荣誉的工作,想多交新朋友。女人和男人的爱好是一样的。如果父母都只管自己去玩,孩子难免会冻饿交加。至于母亲没良心,不理孩子或故意虐待孩子,在统计上并不高于父亲。
自古以来,女人都默认结婚后要辛苦10几年,负责生育抚养孩子。如果男人不顾家,女人还要添加赚钱任务。
极端不怜儿女的母亲被大肆责备,只是因为她跑不掉,所以大家都“希望她改进,别让孩子吃苦。”如果一狠心跑了,她就解脱了。
虽然这种母亲属于有缺陷的品种,但她只是做了父亲经常做的事而已。看看扔了孩子不管的母亲和父亲的比例就知道了。
第二个男人的结论是因为“同时代的父母也这样”,是中了时代的毒。如果母亲(象少数人一样)没“中毒”,孩子应该会得到一点安慰。
爱不是“无中生有”的。父母之爱也是有条件的。天然的爱很稀薄,务必要培养。
珍珠是怎么培育的?把顽劣的砂石变得圆满浑厚还光芒四射,对珠母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不愿承担这一痛苦的珠母是很多的。大部分珠母宁可没有珍珠,也要逍遥过日子。毕竟珠子最终是奉献给人类,于珠母自身无益。
而人类的女性被洗脑:珍珠就是你惟一的价值。她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增加自己的痛苦,只为培育珍珠。等于自愿追求悲剧。如何在付出与收获间取得平衡?她们被鼓励要无私地爱。但宠溺孩子的结果,可能是孩子没成为珍珠,自己已伤痕累累。人人成珍珠,等于人人成栋梁,那是不可能的。世上没有“照着走就不会错的路”,否则谁不想成为珍珠,或是胁迫别人成为珠母?没有那么方便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