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风发的曼德勒,或许美得有点濒危
一
从静谧的古城蒲甘颠簸五个小时到曼德勒,本来对缅甸十二分的好感度瞬间降至一半。
比起相对秩序又欢愉丰富的仰光,曼德勒就是个不听话的恶劣顽童,闹市区尘土漫天,任何一个十字路口,行人、摩托车、皮卡车统统在做布朗运动,动不动就拧成个死结。
刚好周末是缅甸新一届大选,扯着高音喇叭的宣传车在大街小巷巡游,卡车后斗站了一群浓妆艳抹的美少女,唱啊跳啊,喇叭循环播着缅语的宣传词,仿佛预告的是马戏团演出。
它就像任何一个改革开放后雄心壮志兴起的南方小城镇,小伙子们穿着笼基跨上摩托车,轰地一脚,秒速驶向美好的未来。
我内心并不喜欢这种意气风发的城市,人们的眼睛永远望向前,很快就要望到天上去了,而再也看不到眼前的人。
此前遇到的菲律宾裔小哥第二天就要飞离缅甸,我们抓紧最后一个晚上,贪婪地逛着,在这家喝杯奶茶、那家吃碗掸面杂煮,看街头闹哄哄的人们做戏,经过街口卖紫色小米糕的摊子,不过是把头伸过去张望了一下,满脸檀娜卡的姑娘就递上一块给我们吃。
许多穿粉色衣服的小尼僧在双条车上跳上跳下,她们总是集体行动,看起来像一串拴在绳上的小喜鹊。男人们矫健地爬上皮卡车顶,把后斗让给老人妇女小孩坐,实在连车顶也爬满了吧,最生猛的几个小伙拽着一根绳子,挂在车后面,穿着筒裙在风中虎虎生威,像是给皮卡放哨的士兵。
就沿着这样的大马路横走竖走,最后走到一栋十几层高的大厦,名字叫Diamond Plaza,一楼看起来像写字楼接待大厅,二楼开着零星几间商店,很寥落的样子,却能看出些端倪。
Havana人字拖、cros洞洞鞋、roxy和levis专卖店……在仰光一间普通小超市里,我居然看到了日本都卖断货的象印和虎牌保温杯,自然,价格是很好看的,很多当地人一个月的工资都买不起。
这些崭新的商品如此迷人,像个巨大的美梦。在无数摩托车和突突车排放出尾气中,在人们精力无限的叫嚷声中,美梦慢慢具有了形状。
二
但这并非是我最后喜欢上曼德勒的理由,百分之一也不是。
被乌本桥日落深深震撼的翌日,我租了辆自行车,打算逛一逛曼德勒的市区部分。和北京一样,皇宫占据了这个城市最中心的位置,方方正正,被护城河围绕,足以填补古今往来任何一个帝王的安全感和自豪感。
对我一个骑行的旅人来说,这种规划倒是简明易懂的方式,住在皇宫西南角,若去曼德勒山,也无需思考,只要沿着河边一路骑到东北角就行了。
曼德勒山是城内看日落的好去处,高不过236米,据说当年佛祖带弟子阿难攀登曼德勒山时,预言在2400年后,即1857年,山底会建起一座巨大的城市,果然,这一年国王敏东施令将首都迁到曼德勒,无形的巨手一挥,城市拔地而起。
可惜上山时找错了入口,本应该把车停在山脚下,走台阶上去,却莫名其妙沿着上坡车行道骑到了半山腰,哼哧哼哧实在骑不动,抓着饭后来散步的当地人左问右问,终于有人指了条明路。
抄林子里布满树枝和荆棘的近道,也管不了这么多,还不小心打搅了一对在卿卿我我的小情侣,阿弥陀佛,这才回到台阶路,等不及喘气,马上脱下鞋子提在手上,再晚太阳就要落山了,而剩下的这段到山顶的路,都必须要赤着脚爬完。
没有监控摄像头,也没有督导员,一切全凭自觉和信念,台阶都是又脏又不平整的水泥地,还有饮料打翻后黏黏的触感,我又不是佛教徒,好几次忍不住想穿上鞋,又忍住了,虔诚在宗教范畴内是一回事,于我来讲是另一回事,只是怕完美的夕阳不向不虔诚之人展开而已。
全程有1700多级台阶,一路会经过数十间寺庙,据说半山腰的一座还供奉着佛陀的3颗遗骨,山顶则是一座太阳下亮晶晶的印度神庙,如身在《西游记》里描摹出的天宫中。
或许是因为所处之处太闪亮了,曼德勒山顶的日落有些不太耀眼,我选了处朝西的外廊,抱着膝盖坐下,插上耳机,有些日落该是独享的,曼德勒的全都是。
下山后天已全黑,挟裹无数轰鸣和喇叭的车水马龙把我包围,沿着皇宫的另外两条边慢悠悠骑回去,某一处停下来休息,转身一看,竟是皇宫为剪影的漫天晚霞,桃红色中带着橙色和紫色,没有买票进去参观的皇宫,原来你的意义在这里啊。
停好车去旅舍对面的瓦城饭店吃饭,曼德勒的别称即“瓦城”,名号很大,看起来却一点也不气派。饭店里很热闹,一半本地人,一半自由行的西方游客,这种比例组合让人很摸不着头脑。
缅甸男人一群占据一张桌子,津津有味地看着吊在天花板角落的电视,我只好和一对德国老夫妇拼桌,开始以为我是缅甸姑娘,发现我是中国游客后,老太太像捡到了宝,饭也不吃了,对我进行狂轰滥炸的“为何一个人来缅甸旅行100问”。
对他们而言,缅甸、中国,都是那个向往已久神秘莫测的东方。或许是这里一个人旅行的东亚姑娘还不常见,我又一路在斯里兰卡被晒成铜色,好几次被当做local。乌本桥上甚至有西方小伙子问我,“可以帮你拍一张照么?”
为了不打击他的自信心,我只好撑着伞,装作腼腆的样子倚着木头栏杆摆出pose。直到见我也拿出iphone和相机拍照,小伙子才尴尬地笑了。
“原来你也是游客啊!”
“对啊,我看起来像缅甸人么?”
“仔细看不是太像,啊哈哈……”
“或许是因为我太喜欢这个地方了吧。”
三
曼德勒的路边摊几乎都是藏在暗处,不像仰光,把热闹闹给人看。
我几乎每天都去27和83街口的路边摊吃牛肉咖喱配洋葱色拉、椰浆米饭,在《缅甸》的LP里,推荐的不少饮食店都只有一个模糊的坐标:如28和82街的交叉点。
但我就喜欢这样的国家,有许多无法用特定店名来记录的小摊,这种地方往往只能口口相传,从旅舍老板传到某位房客,又由房客传给火车上邻座的另一位旅人,或者像我这样,自己用猫一样的直觉去发掘。
咖喱摊前面是另一个果汁摊,只卖酸柑汁,小哥长相酷似某位国内男明星,系着围裙,卖力的样子很帅气。有一天傍晚6点,我在两个街口以外的地方遇到小哥,他正推着小车慢慢前行,试着打了个招呼,“鸣个喇叭”,他居然也记得我,猛一停下,玻璃柜里的青柑们也跟着来了个后滚翻。
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口,突然遇到一个有一面之缘的人,他的人生序幕就在你眼前拉开,那感觉好美妙,瞬间又拉近了自己和曼德勒一些。
旅舍对面就是我在曼德勒最喜欢的甜品店,Nylon Ice Cream,身穿白衬衣和格子笼基的男人们带着妻小,年轻姑娘组成的闺蜜团,用吸管嗦着、用勺子舀着的都是甜蜜。
我点了杯看起来人气最旺的木瓜青柠果汁,或许只有在东南亚才能遇到的奇特的搭配,酸和甜,软腻和清新,再加一点牛奶和蜂蜜,不过折合5块钱。
很难想象,果汁这种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居然也能给人带来这么大的惊艳。接下来几次又试了榴莲甜品,缅甸产的榴莲单吃不够香甜,做成甜点倒是刚刚好。
它的诱惑力大到,我捧着还在腹泻的肚子,仍镇定自若地坐下来,对老板喊上一句,“durian shake,please。”
晃在夜晚护城河附近街头,常常会乱入一座正有高僧在开讲座的寺庙,地上坐满了密密麻麻的信众,像是去邻校蹭讲座的大学生,以此为乐。回旅舍的路上,突然听到一阵弹唱声,有弹吉他唱歌的少年躲在幽暗的阴影中,有点不好意思被路人听到他尚未练习完美的流行歌曲。
属于东方的羞涩,我想,我们都一颗内敛的心,若要毫不知觉地向世界打开自己,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功课,有更多的路要走。
缅甸有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感,但许多不经意的角落里,频发着超现实的荒诞。
在去往马哈木尼佛塔的路上,我经过了佛像制造一条街,跟我们的五金一条街、水产一条街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未完成的佛教都随意地堆在马路边,有的雕除了眼睛和头上的陀螺,却剩下方形平面的鼻子和嘴巴,许多清一色呈卧倒状,许多只齐刷刷的脚地板看的人发怵。
我想这些雕刻佛像的人,一定有着不同于一般信众的内心世界吧,崇拜着自己刀下刻出来的佛祖,是怎样的感受呢?或许才更应该叫他们一声“佛雕职人”。
马哈木尼佛塔以一座被开光过的青铜贴金佛像闻名,跟大金塔一样,也是缅甸佛教徒重要的朝圣地。
内殿正厅里面,男子们像蜜蜂围绕着蜜糖一般,不断地给佛像贴金,最厚的地方有15厘米左右的金疙瘩,而女性信众则不被允许入内,厅上有两个电视机在实况转播里面的贴金盛况,这是一场永远在直播也不需要演员的盛事。
离开缅甸后,被问起这个国家如何,都是毫无一秒钟犹豫,用极其肯定的语气回答,真是太棒了,走过那么多东南亚国家,它也是独一无二的。
危险的是,它的美也有点濒危。
微信公众号:叶酱的孤独星球(yejiangdelp)
从静谧的古城蒲甘颠簸五个小时到曼德勒,本来对缅甸十二分的好感度瞬间降至一半。
比起相对秩序又欢愉丰富的仰光,曼德勒就是个不听话的恶劣顽童,闹市区尘土漫天,任何一个十字路口,行人、摩托车、皮卡车统统在做布朗运动,动不动就拧成个死结。
![]() |
刚好周末是缅甸新一届大选,扯着高音喇叭的宣传车在大街小巷巡游,卡车后斗站了一群浓妆艳抹的美少女,唱啊跳啊,喇叭循环播着缅语的宣传词,仿佛预告的是马戏团演出。
它就像任何一个改革开放后雄心壮志兴起的南方小城镇,小伙子们穿着笼基跨上摩托车,轰地一脚,秒速驶向美好的未来。
![]() |
爬满了人的皮卡 |
我内心并不喜欢这种意气风发的城市,人们的眼睛永远望向前,很快就要望到天上去了,而再也看不到眼前的人。
此前遇到的菲律宾裔小哥第二天就要飞离缅甸,我们抓紧最后一个晚上,贪婪地逛着,在这家喝杯奶茶、那家吃碗掸面杂煮,看街头闹哄哄的人们做戏,经过街口卖紫色小米糕的摊子,不过是把头伸过去张望了一下,满脸檀娜卡的姑娘就递上一块给我们吃。
![]() |
许多穿粉色衣服的小尼僧在双条车上跳上跳下,她们总是集体行动,看起来像一串拴在绳上的小喜鹊。男人们矫健地爬上皮卡车顶,把后斗让给老人妇女小孩坐,实在连车顶也爬满了吧,最生猛的几个小伙拽着一根绳子,挂在车后面,穿着筒裙在风中虎虎生威,像是给皮卡放哨的士兵。
![]() |
就沿着这样的大马路横走竖走,最后走到一栋十几层高的大厦,名字叫Diamond Plaza,一楼看起来像写字楼接待大厅,二楼开着零星几间商店,很寥落的样子,却能看出些端倪。
Havana人字拖、cros洞洞鞋、roxy和levis专卖店……在仰光一间普通小超市里,我居然看到了日本都卖断货的象印和虎牌保温杯,自然,价格是很好看的,很多当地人一个月的工资都买不起。
这些崭新的商品如此迷人,像个巨大的美梦。在无数摩托车和突突车排放出尾气中,在人们精力无限的叫嚷声中,美梦慢慢具有了形状。
![]() |
二
但这并非是我最后喜欢上曼德勒的理由,百分之一也不是。
被乌本桥日落深深震撼的翌日,我租了辆自行车,打算逛一逛曼德勒的市区部分。和北京一样,皇宫占据了这个城市最中心的位置,方方正正,被护城河围绕,足以填补古今往来任何一个帝王的安全感和自豪感。
![]() |
曼德勒山顶日落 |
对我一个骑行的旅人来说,这种规划倒是简明易懂的方式,住在皇宫西南角,若去曼德勒山,也无需思考,只要沿着河边一路骑到东北角就行了。
曼德勒山是城内看日落的好去处,高不过236米,据说当年佛祖带弟子阿难攀登曼德勒山时,预言在2400年后,即1857年,山底会建起一座巨大的城市,果然,这一年国王敏东施令将首都迁到曼德勒,无形的巨手一挥,城市拔地而起。
![]() |
曼德勒山顶日落 |
可惜上山时找错了入口,本应该把车停在山脚下,走台阶上去,却莫名其妙沿着上坡车行道骑到了半山腰,哼哧哼哧实在骑不动,抓着饭后来散步的当地人左问右问,终于有人指了条明路。
抄林子里布满树枝和荆棘的近道,也管不了这么多,还不小心打搅了一对在卿卿我我的小情侣,阿弥陀佛,这才回到台阶路,等不及喘气,马上脱下鞋子提在手上,再晚太阳就要落山了,而剩下的这段到山顶的路,都必须要赤着脚爬完。
没有监控摄像头,也没有督导员,一切全凭自觉和信念,台阶都是又脏又不平整的水泥地,还有饮料打翻后黏黏的触感,我又不是佛教徒,好几次忍不住想穿上鞋,又忍住了,虔诚在宗教范畴内是一回事,于我来讲是另一回事,只是怕完美的夕阳不向不虔诚之人展开而已。
全程有1700多级台阶,一路会经过数十间寺庙,据说半山腰的一座还供奉着佛陀的3颗遗骨,山顶则是一座太阳下亮晶晶的印度神庙,如身在《西游记》里描摹出的天宫中。
![]() |
闪瞎眼睛的曼德勒山顶寺庙 |
或许是因为所处之处太闪亮了,曼德勒山顶的日落有些不太耀眼,我选了处朝西的外廊,抱着膝盖坐下,插上耳机,有些日落该是独享的,曼德勒的全都是。
下山后天已全黑,挟裹无数轰鸣和喇叭的车水马龙把我包围,沿着皇宫的另外两条边慢悠悠骑回去,某一处停下来休息,转身一看,竟是皇宫为剪影的漫天晚霞,桃红色中带着橙色和紫色,没有买票进去参观的皇宫,原来你的意义在这里啊。
![]() |
曼德勒皇宫外的晚霞 |
停好车去旅舍对面的瓦城饭店吃饭,曼德勒的别称即“瓦城”,名号很大,看起来却一点也不气派。饭店里很热闹,一半本地人,一半自由行的西方游客,这种比例组合让人很摸不着头脑。
缅甸男人一群占据一张桌子,津津有味地看着吊在天花板角落的电视,我只好和一对德国老夫妇拼桌,开始以为我是缅甸姑娘,发现我是中国游客后,老太太像捡到了宝,饭也不吃了,对我进行狂轰滥炸的“为何一个人来缅甸旅行100问”。
![]() |
瓦城饭店 |
对他们而言,缅甸、中国,都是那个向往已久神秘莫测的东方。或许是这里一个人旅行的东亚姑娘还不常见,我又一路在斯里兰卡被晒成铜色,好几次被当做local。乌本桥上甚至有西方小伙子问我,“可以帮你拍一张照么?”
为了不打击他的自信心,我只好撑着伞,装作腼腆的样子倚着木头栏杆摆出pose。直到见我也拿出iphone和相机拍照,小伙子才尴尬地笑了。
![]() |
“原来你也是游客啊!”
“对啊,我看起来像缅甸人么?”
“仔细看不是太像,啊哈哈……”
“或许是因为我太喜欢这个地方了吧。”
三
![]() |
曼德勒的路边摊几乎都是藏在暗处,不像仰光,把热闹闹给人看。
我几乎每天都去27和83街口的路边摊吃牛肉咖喱配洋葱色拉、椰浆米饭,在《缅甸》的LP里,推荐的不少饮食店都只有一个模糊的坐标:如28和82街的交叉点。
但我就喜欢这样的国家,有许多无法用特定店名来记录的小摊,这种地方往往只能口口相传,从旅舍老板传到某位房客,又由房客传给火车上邻座的另一位旅人,或者像我这样,自己用猫一样的直觉去发掘。
咖喱摊前面是另一个果汁摊,只卖酸柑汁,小哥长相酷似某位国内男明星,系着围裙,卖力的样子很帅气。有一天傍晚6点,我在两个街口以外的地方遇到小哥,他正推着小车慢慢前行,试着打了个招呼,“鸣个喇叭”,他居然也记得我,猛一停下,玻璃柜里的青柑们也跟着来了个后滚翻。
![]() |
酸柑汁小哥 |
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口,突然遇到一个有一面之缘的人,他的人生序幕就在你眼前拉开,那感觉好美妙,瞬间又拉近了自己和曼德勒一些。
旅舍对面就是我在曼德勒最喜欢的甜品店,Nylon Ice Cream,身穿白衬衣和格子笼基的男人们带着妻小,年轻姑娘组成的闺蜜团,用吸管嗦着、用勺子舀着的都是甜蜜。
![]() |
我点了杯看起来人气最旺的木瓜青柠果汁,或许只有在东南亚才能遇到的奇特的搭配,酸和甜,软腻和清新,再加一点牛奶和蜂蜜,不过折合5块钱。
很难想象,果汁这种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居然也能给人带来这么大的惊艳。接下来几次又试了榴莲甜品,缅甸产的榴莲单吃不够香甜,做成甜点倒是刚刚好。
![]() |
它的诱惑力大到,我捧着还在腹泻的肚子,仍镇定自若地坐下来,对老板喊上一句,“durian shake,please。”
晃在夜晚护城河附近街头,常常会乱入一座正有高僧在开讲座的寺庙,地上坐满了密密麻麻的信众,像是去邻校蹭讲座的大学生,以此为乐。回旅舍的路上,突然听到一阵弹唱声,有弹吉他唱歌的少年躲在幽暗的阴影中,有点不好意思被路人听到他尚未练习完美的流行歌曲。
![]() |
属于东方的羞涩,我想,我们都一颗内敛的心,若要毫不知觉地向世界打开自己,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功课,有更多的路要走。
缅甸有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感,但许多不经意的角落里,频发着超现实的荒诞。
![]() |
在去往马哈木尼佛塔的路上,我经过了佛像制造一条街,跟我们的五金一条街、水产一条街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未完成的佛教都随意地堆在马路边,有的雕除了眼睛和头上的陀螺,却剩下方形平面的鼻子和嘴巴,许多清一色呈卧倒状,许多只齐刷刷的脚地板看的人发怵。
![]() |
我想这些雕刻佛像的人,一定有着不同于一般信众的内心世界吧,崇拜着自己刀下刻出来的佛祖,是怎样的感受呢?或许才更应该叫他们一声“佛雕职人”。
马哈木尼佛塔以一座被开光过的青铜贴金佛像闻名,跟大金塔一样,也是缅甸佛教徒重要的朝圣地。
内殿正厅里面,男子们像蜜蜂围绕着蜜糖一般,不断地给佛像贴金,最厚的地方有15厘米左右的金疙瘩,而女性信众则不被允许入内,厅上有两个电视机在实况转播里面的贴金盛况,这是一场永远在直播也不需要演员的盛事。
![]() |
![]() |
贴金实况转播 |
离开缅甸后,被问起这个国家如何,都是毫无一秒钟犹豫,用极其肯定的语气回答,真是太棒了,走过那么多东南亚国家,它也是独一无二的。
危险的是,它的美也有点濒危。
微信公众号:叶酱的孤独星球(yejiangdelp)
叶酱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有纹身,就不能在日本泡温泉了吗 (17人喜欢)
- 六天五晚和歌山松弛之旅(可抄作业版本) (35人喜欢)
- 来泰国后才认识的水果——枇杷芒 (33人喜欢)
- 37岁旅居曼谷的一年|学泰语 (33人喜欢)
- 在曼谷亲历震源7.9级大地震 (37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