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主义》
完成比完美重要,这本书越读越觉得不错,做起笔记来也是费了很多时间,由于不确定自己下次再读是什么时候,所以做的并没有“精要”,希望再读一遍笔记的时候能够精简。
摘抄:
1,为自己而活,并不仅仅是要学会说“不”,而是有目的性的,战略性的深思熟虑的淘汰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不仅仅包括淘汰那些浪费时间的事情,还包括放弃一些好的机会。要学会减少,简化,淘汰一切来聚焦你觉得重中之重的事情。
2,尽管有时候取舍会给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但却代表着一个意义重大的机会。通过强迫自己权衡两者并战略性的选择那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就能极大地增加实现自己目标的机会。
3,取舍既不能被忽视,也不能被诋毁。我们应该主动拥抱它,自觉地做出具有战略性和深思熟虑的取舍。
4,你还记得无聊的感觉吗?这种感觉不会再出现了,我们有大量的应用和可用消遣的东西。然而一旦无聊的机会都被剥夺殆尽,我们也就丧失了思考的时间。这种悖论告诉我们,生活节奏越快,工作越忙,事情越多,越需要我们给自己留出时间用来思考。世界变得越喧嚣,我们就越要开辟出一片可以安静反思的空间,真正实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5,对于记日记的建议:(1)不要一下记得太多,反而不容易坚持下来,记日记也选择更少但更好的原则 (2)每隔3个月重温一下近3个月的日记,不用在意细节,而是找到一个大的趋势和更宏大的图景。(3)要扑捉标题,寻找自己每天,每周生活的导语。那些微小的,不断增加的变化一时间很难被发现,但是久而久之就能产生累积效应
6,寻找导语和扑捉重要信息的能力都是后天可以习得的,你需要的是理解。要汲取故事的精华,就要充分理解它的主题和语境。需要将它放在一个更大的图景中去俯视观察,并且找到和其他事物相互关联的结点。
7,现实中只有少数事情具有非凡的价值,其实绝大多数的事情重要性远远不及。睡眠不足会导致我们分辨能力的下降,进而导致我们失去确定主次先后的宝贵能力。
8,制定一种既有选择性而又明确的标准,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系统的工具,用以辨别真正重要的事情,用以过滤掉那些不重要的。
9,没有明确的目标,人们往往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虚度光阴,耗费精力。当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时,就有能力在真正重要的领域中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创新,这种成就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曾认识到。
10.精要目标,却是既鼓舞人心又明确具体,即充满意义又明确衡量。如果操作正确,一个精要的目标,是一个可以以一当千的决定。
11,设定一个精要的目标绝非易事,它需要勇气、卓识和远见,来看清楚什么样的行为和努力能够提升个人贡献峰值。它需要我们面对尖锐的诘问,做出正确的取舍,并且执行严肃的纪律约束,以割舍掉那些极具竞争力,又会使我们偏离真正目标的重要事务,然而,为精要目标做出努力是值得的,因为只有当目标真正明确时,人员。团队和组织才能真正调动起来,并达到真正的优秀。
12,人们很少花时间去考虑什么样的努力可以取得成效,什么样的努力不会,但就算我们认真去考虑了,也只会认为执行就意味着做加法而不是减法。
13,精要主义者不关注需要增加哪些精力和资源,而是关注哪些限制和障碍需要连根拔起。
14,要真正做好重要的事,必须从小处着手,创造动力。然后运用这种动力创造下一个胜利,再下一个,长此以往,直至取得重大突破。持之以恒和不断重复是力量之源。
15,设计一种常规,让自己所认定的精要事物沿着默认的路径实现。当然,在某些情况下,精要主义者仍然需要付出努力,但是由于有了正确的常规,每一份努力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不断的重复中,掌握了常规,任务也就变成了习惯
16,一旦你一遍遍地重复履行职责,你就会变得自信。你不再会偏离目标,你能更好更快的履行职责而不用那么专注,那么费力了。常规的作用力来自于大脑掌控全局的能力,它不断生长,直至成为一个完全无意识的过程。
17,正确的常规实际上可以提升创造力和创新性,因为它减少了对精力的占用。我们无需再把有限的自律性用于一次又一次地做同样的决策,只要把决策嵌入到常规中,就可以把这种自律调拨到其他精要的事物中去。
18,绝大多数有创造力的人早就发现了自己的睡眠,饮食和工作的最佳节奏,并严格的遵守,哪怕在做别的具有吸引力的事情中也不例外。
19,真正的精要主义者从不会试图同时做一件以上的事情,同时执行多项任务与精要并不冲突,假装自己可以多点聚焦才是精要的大敌。可以同时完成多种事情:一边做家务一边听英语等
生活中典型的错误思维:买了两张票,A和B,A的价格大于B,但是内心想要看B的表演,结果因为A的价格贵,觉得“机会成本”高,所以宁愿选择去看A
![]() |
摘抄:
1,为自己而活,并不仅仅是要学会说“不”,而是有目的性的,战略性的深思熟虑的淘汰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不仅仅包括淘汰那些浪费时间的事情,还包括放弃一些好的机会。要学会减少,简化,淘汰一切来聚焦你觉得重中之重的事情。
2,尽管有时候取舍会给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但却代表着一个意义重大的机会。通过强迫自己权衡两者并战略性的选择那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就能极大地增加实现自己目标的机会。
3,取舍既不能被忽视,也不能被诋毁。我们应该主动拥抱它,自觉地做出具有战略性和深思熟虑的取舍。
4,你还记得无聊的感觉吗?这种感觉不会再出现了,我们有大量的应用和可用消遣的东西。然而一旦无聊的机会都被剥夺殆尽,我们也就丧失了思考的时间。这种悖论告诉我们,生活节奏越快,工作越忙,事情越多,越需要我们给自己留出时间用来思考。世界变得越喧嚣,我们就越要开辟出一片可以安静反思的空间,真正实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5,对于记日记的建议:(1)不要一下记得太多,反而不容易坚持下来,记日记也选择更少但更好的原则 (2)每隔3个月重温一下近3个月的日记,不用在意细节,而是找到一个大的趋势和更宏大的图景。(3)要扑捉标题,寻找自己每天,每周生活的导语。那些微小的,不断增加的变化一时间很难被发现,但是久而久之就能产生累积效应
6,寻找导语和扑捉重要信息的能力都是后天可以习得的,你需要的是理解。要汲取故事的精华,就要充分理解它的主题和语境。需要将它放在一个更大的图景中去俯视观察,并且找到和其他事物相互关联的结点。
7,现实中只有少数事情具有非凡的价值,其实绝大多数的事情重要性远远不及。睡眠不足会导致我们分辨能力的下降,进而导致我们失去确定主次先后的宝贵能力。
8,制定一种既有选择性而又明确的标准,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系统的工具,用以辨别真正重要的事情,用以过滤掉那些不重要的。
9,没有明确的目标,人们往往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虚度光阴,耗费精力。当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时,就有能力在真正重要的领域中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创新,这种成就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曾认识到。
10.精要目标,却是既鼓舞人心又明确具体,即充满意义又明确衡量。如果操作正确,一个精要的目标,是一个可以以一当千的决定。
11,设定一个精要的目标绝非易事,它需要勇气、卓识和远见,来看清楚什么样的行为和努力能够提升个人贡献峰值。它需要我们面对尖锐的诘问,做出正确的取舍,并且执行严肃的纪律约束,以割舍掉那些极具竞争力,又会使我们偏离真正目标的重要事务,然而,为精要目标做出努力是值得的,因为只有当目标真正明确时,人员。团队和组织才能真正调动起来,并达到真正的优秀。
12,人们很少花时间去考虑什么样的努力可以取得成效,什么样的努力不会,但就算我们认真去考虑了,也只会认为执行就意味着做加法而不是减法。
13,精要主义者不关注需要增加哪些精力和资源,而是关注哪些限制和障碍需要连根拔起。
14,要真正做好重要的事,必须从小处着手,创造动力。然后运用这种动力创造下一个胜利,再下一个,长此以往,直至取得重大突破。持之以恒和不断重复是力量之源。
15,设计一种常规,让自己所认定的精要事物沿着默认的路径实现。当然,在某些情况下,精要主义者仍然需要付出努力,但是由于有了正确的常规,每一份努力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不断的重复中,掌握了常规,任务也就变成了习惯
16,一旦你一遍遍地重复履行职责,你就会变得自信。你不再会偏离目标,你能更好更快的履行职责而不用那么专注,那么费力了。常规的作用力来自于大脑掌控全局的能力,它不断生长,直至成为一个完全无意识的过程。
17,正确的常规实际上可以提升创造力和创新性,因为它减少了对精力的占用。我们无需再把有限的自律性用于一次又一次地做同样的决策,只要把决策嵌入到常规中,就可以把这种自律调拨到其他精要的事物中去。
18,绝大多数有创造力的人早就发现了自己的睡眠,饮食和工作的最佳节奏,并严格的遵守,哪怕在做别的具有吸引力的事情中也不例外。
19,真正的精要主义者从不会试图同时做一件以上的事情,同时执行多项任务与精要并不冲突,假装自己可以多点聚焦才是精要的大敌。可以同时完成多种事情:一边做家务一边听英语等
生活中典型的错误思维:买了两张票,A和B,A的价格大于B,但是内心想要看B的表演,结果因为A的价格贵,觉得“机会成本”高,所以宁愿选择去看A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