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
<一个人的朝圣>
一个人的朝圣,其实不仅仅是在路上,更是在对自己生活的回忆中,当我们离自己的生活有了足够的距离,我们才能看清它;当我们听了别人的故事,我们才会对自己,对自己有关的一切更加释怀,珍惜。
-----题记
故事的主人公60多岁的哈罗德六个月前刚刚退休,之前一直在酿酒厂工作。他的生活很普通,甚至可以说是波澜不惊。
四月份很平常的一天,一封信改变了一切。
信来自他的老同事奎妮,两人已经二十多年没有见了。信上奎妮说她得了癌症。吃惊的哈罗德不禁回忆起了之前关于奎妮的事情,觉得很为她而感到可怜。考虑再三,哈罗德写了简短的回信。
然后他出门去附近的邮箱里寄信件,应该是好久没有出门了,他看着周围的一切,走到一个邮箱时,他却犹豫不决,就想着到下一个邮箱再寄吧
于是哈罗德越走越远。走到了一个加油站,服务的是一个眼神空洞的小女孩。哈罗德要了一些吃的,小女孩教哈罗德做东西吃。聊天时,哈罗德告诉了小女孩自己的一个朋友得了癌症马上就要死了。小女孩有个阿姨也得了癌症,小女孩说她相信信仰的力量,可以帮阿姨恢复健康,说这些时小女孩眼神里很有神,很神圣的样子。
就是小女孩的这些话,使哈罗德有了走路到贝里克郡的想法,以此为奎妮祈福。
她给奎妮所在的疗养院打了电话,是那里的工作人员接的,哈罗德说,告诉奎妮,我要走路去看她,让她一定要等着我。
孑然一身的哈罗德就这样踏上了朝圣之路,六百英里,没有手机,没有任何徒步的装备。
朝圣的路上,哈罗德遇到了很多人,对他们讲了自己要走路去就奎妮。
好多人都问他:你的信仰是什么?
其实哈罗德是没有信仰的,他只有在倒车压到草坪时才会说一声“My god”
他的想法很单纯,就是因为小女孩的一句话,他才萌生了这样的想法。
他没有特别高尚的心,他跟大多数人一样平庸,也不想做出什么改变
而这一次只是为了一个单纯的愿望:救奎妮。
穿着帆布船鞋,脚上已经磨了很大的水泡,膝盖又很疼,而这才走了没多远。再加上路人的讪笑,生理上的疼痛,他也怀疑自己。他已经是个老人家了,平时连路都不走几步,更别说朝圣了。
听了许多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妻子的“我不这么认为”他也产生了自我怀疑:我能做到吗,从家里到贝里克郡,基本上穿过了整个英格兰,自己能救得了她吗?
可是当路人选择相信他时,用心说服理性,选择忽视一切证据,去期待一种比不言自明的现实更大,更疯狂,也更美好的可能性。哈罗德又为自己的迟疑感到羞愧,又对前路充满了信心。
他走小路,尽量远离城市。在城里时,哈罗德的思维仿佛停滞了。现在回到野外,一个地方接一个地方地走下去,他脑海里一张张画面终于又回来了。
一个人在路上,他欣赏着自己从前从未注意过的事物,极其普通的事物,现在看来也充满了美感与生机。
在路上,他不仅仅是看,用心感受。
在弥补自己错误的这段旅途中,他也接受着陌生人的各种不可思议。站在一个过客的位置,不但脚下的土地,连其他的一切也都是对他开放的。人们会畅所欲言,他也可以尽情倾听。一路走过来去,他从每个人身上都吸收了一些东西。他曾经忽略了那么多东西,他欠奎妮和过去的那么一点点慷慨。
“在路上,他解放了自己过去二十年来努力回避的回忆,任由这些回忆在脑海里絮絮地说这话,鲜活而跳跃,充满了能量”
对父母的回忆,即使自己的童年他们并没有爱过自己;回忆与妻子因沉默早已搁置的感情:回忆对儿子无法表达出的爱;回忆对奎妮没有做到一个朋友应该做的事...........
“他不再需要用英里丈量自己走过的路程。他用的是回忆。”
在路上,哈罗德不小心摔了一跤,手掌,膝盖,手肘都受了伤,敲好被一个医生却在当地只能做清洁工的女人玛蒂娜救下。
年轻的女人岁哈罗德的脏乱一点都不嫌弃,耐心地为他擦药,弄得哈罗德都有点尴尬。
“他一直都有点太“英式了,这里的英式是乏善可陈的意思。他是个缺乏色彩的人。别人都有有趣的故事可以说,又有趣的问题可以问。他不爱发问,生怕冒犯他人。他每天都系领带,有时也会纳闷自己是不是太执着于一套甚至不知道是否仍然存在的规则”
他不知道如何表达对玛蒂娜的谢意,也许只有一颗别人看不到但是有心人却可以感受到的真诚吧。
玛蒂娜把自己的前男友留下的背包,指南针都送给了哈罗德,哈罗德终于有了像样的装备。
带着别人对自己的善意带来的平静,他又踏上了路程。
每到一个地方,他就买明信片给莫琳寄过去,明信片上内容一般都很简短,有时候还给他买礼物,像钢笔之类的。
有时候会很想莫琳,就给她打电话,但是表达不出对她的想念,聊聊数语就结束了。
每当哈罗德犹豫时,总有人会帮他坚定信念,走下去。
疗养院的修女告诉哈罗德,奎妮正在等着他呢,这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可以增强病人的求生意志,让他一定要来。
哈罗德继续前行,他不再住旅馆,选择住在野外。
第一夜,他找到了一个谷仓,里面有种令人很安心的静谧。
看着远处的山,哈罗德又不免感慨,一个人在路上太容易感慨了,各种各样的思绪总是不自觉得涌上来。
“那里有如此多事情在发生,如此多生命在忙碌,受苦,奋斗,全然不知在这座显小的山上,有一个他坐着,静静眺望。又一次,他觉得自己既超然物外,有是眼前世界的一部分,既和他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不过是个匆匆的过客。哈罗德开始明白这也是他旅程的真谛。他既是一个伟大过程的一部分,又不属于这个伟大的事物。”
我们旅程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我们会在旅程中想起我们一直想要避免的回忆吗?我们能从自己不满的现实中超脱吗?我们能看清我们与他人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吗?
“他发现当一个人与熟悉的生活疏离,成为一个过客,陌生的事物都会被赋予新的意义,明白了这一点,保持真我,诚实的做一个哈罗德而不是扮演成其他任何人,就变得更加重要。”
我们是否也这样想过,当自己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一定要做真实的自己。可是一旦进入,我们之前习以为常的面具却变成了自己摘不掉的东西,那些面具保护着我们,成了我们依赖的东西。哪部分是面具,哪部分又是真实的你?我们逐渐分不清了。
一路上,哈罗德接受着善良的人们的馈赠,也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开始他怯于接受馈赠,但在接受的过程中,他也学到了新的东西,给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需要谦逊,又需要勇气。
他知道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到贝里克。他知道自己找到了对的方向。
他把自己不需要的东西都给了需要的人,要不然就寄给罗琳。他过着极简的生活,对于别人的馈赠,也是需要多少拿多少。
哈罗德出名了,人们都为能帮助他而感到光荣。哈罗德也很高兴,他觉得人越多,对奎妮的帮助就越大。
追随者越来越多,每天走的路变得很少,他们会因为路线,食物而发生争执。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而朝圣?
哈罗德开始怀念一个人的日子。
后来,他又变成了一个人。
不久他到达了贝里克,结局就要来了。
“他不知道结局会是怎样的,也不知道结局之后会是怎样”
进入病房,他只看到了“一根常常的白色稻草”,那是奎妮的胳膊。
他心脏狂跳,走近了她,奎妮剩下的头发很稀松,脸色苍白。两个头长到了一起,有一个瘤子。
哈罗德蹦出了两个词“你好,奎妮”,这是他走了六百英里能说出口的话。
可能是害怕奎妮已经忘记了自己,哈罗德向她介绍两人之间的关系,说两人之前是同事。
然后把自己给奎妮买的纸镇,蜂蜜都拿出来,奎妮没有什么反应。
哈罗德离开了。
走了这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最重要的是什么,却发现必须又一次放手。
之后奎妮有了意识,知道哈罗德来过,安详地走了。 (到达朝圣的目的地不是重点,两人的相见也不是重点)
那个给哈罗德徒步去救奎妮的动力小女孩找到了罗琳,给了罗琳哈罗德寄给她的明信片,说自己很抱歉给了哈罗德一个错误的印象:其实自己并没有靠信仰救活阿姨。
罗琳给小女孩讲了自己不愿面对的回忆:
戴维溺水时,她也没有去救;
自己妒忌,所以没有传达奎妮给哈罗德的口信;
其实知道哈罗德也深深爱着戴维.......
罗琳觉得他们的婚姻已经走到了尽头。
小女孩说,你应该做点什么,而不是待在屋子里做饼干,特别是在哈罗德遇到困难的时候。
之前的日子,罗琳只会对丈夫说:我不这么认为。
其实在哈罗德离开的这段日子,罗琳也一直在回忆着他们的过去,渐渐地发现了哈罗德的好,他们仍然需要彼此。
哈罗德从疗养院出来之后,很悲伤地坐在长椅上,不知道做什么。
“你好啊,陌生人,介意我坐下来吗?”
哈罗德往边上坐了一下,他的身影很空洞,仿佛是被什么东西吃光了。罗琳耐心地和他交流,渐渐地就聊了起来。聊分开之后各自发生的事,(两人在回忆中更加理解生活,也更加包容对方)聊他们将要面对的一切。
“一点一点来”她呢喃道,靠近哈罗德,张开了双臂。
“噢,阿琳”
“我爱你,哈罗德,那是你的功劳”
他们牵着对方的手,走向海岸,两个身影就拉着对方的手,站在海边。
重新养育一些东西的感觉,真好。
与哈罗德有关的几个方面:
哈罗德小时候:哈罗德是不幸的,他是在战后出生的。有些时候,还是个小男孩的他会有触摸父亲的愿望,想站在他身旁,尝尝被一个大人双臂环绕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是父亲的眼中钉,有时候父亲甚至直接说他是个肮脏的小乞丐。
父亲打仗回来之后,性格就变得暴躁,于是母亲离家出走,抛弃了父亲和哈罗德。
父亲更加颓废,喝酒,隔几天就带一个阿姨回家。
哈罗德很孤独,父母没有给他什么爱,更没有教他表达爱。
就这样哈罗德长到了十六岁,生日那天被父亲赶出了家门,自力更生。
哈罗德与罗琳:两人是在舞会上相识的,当时哈罗德在舞会上尽情地舞蹈,罗琳注意到了他,两人眼神相遇,哈罗德鼓起了毕生从未有过的勇气走向了她。就这样,两人在一起了。
他们两个都不是太合群的人,他们决定了要好好对待彼此,他们知道对方都很需要彼此。
刚开始他们的生活很幸福,哈罗德喜欢给罗琳讲笑话,因为他喜欢看到她尽情笑的样子。
罗琳也为了哈罗德学会做各种各样的食物。
两人的间隙开始于儿子戴维。戴维出生时哈罗德甚至都没有抱他,总之儿子跟母亲的关系很好。
一家在海边玩儿,戴维不小心溺水,而哈罗德却在解鞋带,要不是有救生员,戴维就死了,罗琳开始恨哈罗德
后来,两人就分居了,罗琳搬到了客房
从此两人就没有了实质的交流。
哈罗德与儿子戴维:也许是因为童年时的经历,哈罗德不知道如何表达对戴维的爱,跟自己的童年一样,戴维也很少与自己有过肢体接触。戴维跟母亲比较亲密一些,哈罗德也很欣慰
戴维很聪明,小的时候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学习,后来考上了剑桥。
戴维的成就似乎和哈罗德的平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太聪明的戴维,考上了大学不知道做什么,太聪明了,上吊自杀了。
而罗琳还一直清理儿子的房间,跟脑海中的儿子对话,就像他活着一样
哈罗德与奎妮:奎妮个子很矮,长得也不好看,总之不太受人待见,经常受老板的刁难。
由于工作上的原因,两人一块下班,有了更多的交流,成了朋友,但是仅仅是两个人在场时,在众人面前,两人就是普通同事而已
戴维死后,哈罗德酒后失控,在公司里砸了老板心爱的东西,奎妮替哈罗德顶了罪,被开除离开公司。
由于罗琳没有把奎妮的口信告诉哈罗德,两人没有告别就分别了。
奎妮去了很远的贝里克郡,没有亲人,在那里生活。
哈罗德与朝圣者:哈罗德的朝圣引起了媒体的注意,也引来了许多追随者。
里奇就是其中的一个,然而他看中的是哈罗德的光环,他利用哈罗德给难以下咽的饮料做广告,为了尽快到达,他带着一批人,另辟捷径,很快到达了贝里克郡,引来了媒体的报道,他似乎成了拯救奎妮的英雄,但是疗养院的人并不接待他。他还对媒体说,哈罗德已经放弃了
凯特则是追随者当中唯一一个与哈罗德毫无掩饰地跟他交流的人。当哈罗德维尔夫的离开而觉得愧疚时,因为“辜负了儿子”心烦时,想着是不是该再做点什么
凯特说,你救不了所有人。
后来,凯特跟前夫复合,没有跟随里奇,也没有再跟着哈罗德,哈罗德又开始了一个人的朝圣。
一个人的朝圣,其实不仅仅是在路上,更是在对自己生活的回忆中,当我们离自己的生活有了足够的距离,我们才能看清它;当我们听了别人的故事,我们才会对自己,对自己有关的一切更加释怀,珍惜。
-----题记
故事的主人公60多岁的哈罗德六个月前刚刚退休,之前一直在酿酒厂工作。他的生活很普通,甚至可以说是波澜不惊。
四月份很平常的一天,一封信改变了一切。
信来自他的老同事奎妮,两人已经二十多年没有见了。信上奎妮说她得了癌症。吃惊的哈罗德不禁回忆起了之前关于奎妮的事情,觉得很为她而感到可怜。考虑再三,哈罗德写了简短的回信。
然后他出门去附近的邮箱里寄信件,应该是好久没有出门了,他看着周围的一切,走到一个邮箱时,他却犹豫不决,就想着到下一个邮箱再寄吧
于是哈罗德越走越远。走到了一个加油站,服务的是一个眼神空洞的小女孩。哈罗德要了一些吃的,小女孩教哈罗德做东西吃。聊天时,哈罗德告诉了小女孩自己的一个朋友得了癌症马上就要死了。小女孩有个阿姨也得了癌症,小女孩说她相信信仰的力量,可以帮阿姨恢复健康,说这些时小女孩眼神里很有神,很神圣的样子。
就是小女孩的这些话,使哈罗德有了走路到贝里克郡的想法,以此为奎妮祈福。
她给奎妮所在的疗养院打了电话,是那里的工作人员接的,哈罗德说,告诉奎妮,我要走路去看她,让她一定要等着我。
孑然一身的哈罗德就这样踏上了朝圣之路,六百英里,没有手机,没有任何徒步的装备。
朝圣的路上,哈罗德遇到了很多人,对他们讲了自己要走路去就奎妮。
好多人都问他:你的信仰是什么?
其实哈罗德是没有信仰的,他只有在倒车压到草坪时才会说一声“My god”
他的想法很单纯,就是因为小女孩的一句话,他才萌生了这样的想法。
他没有特别高尚的心,他跟大多数人一样平庸,也不想做出什么改变
而这一次只是为了一个单纯的愿望:救奎妮。
穿着帆布船鞋,脚上已经磨了很大的水泡,膝盖又很疼,而这才走了没多远。再加上路人的讪笑,生理上的疼痛,他也怀疑自己。他已经是个老人家了,平时连路都不走几步,更别说朝圣了。
听了许多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妻子的“我不这么认为”他也产生了自我怀疑:我能做到吗,从家里到贝里克郡,基本上穿过了整个英格兰,自己能救得了她吗?
可是当路人选择相信他时,用心说服理性,选择忽视一切证据,去期待一种比不言自明的现实更大,更疯狂,也更美好的可能性。哈罗德又为自己的迟疑感到羞愧,又对前路充满了信心。
他走小路,尽量远离城市。在城里时,哈罗德的思维仿佛停滞了。现在回到野外,一个地方接一个地方地走下去,他脑海里一张张画面终于又回来了。
一个人在路上,他欣赏着自己从前从未注意过的事物,极其普通的事物,现在看来也充满了美感与生机。
在路上,他不仅仅是看,用心感受。
在弥补自己错误的这段旅途中,他也接受着陌生人的各种不可思议。站在一个过客的位置,不但脚下的土地,连其他的一切也都是对他开放的。人们会畅所欲言,他也可以尽情倾听。一路走过来去,他从每个人身上都吸收了一些东西。他曾经忽略了那么多东西,他欠奎妮和过去的那么一点点慷慨。
“在路上,他解放了自己过去二十年来努力回避的回忆,任由这些回忆在脑海里絮絮地说这话,鲜活而跳跃,充满了能量”
对父母的回忆,即使自己的童年他们并没有爱过自己;回忆与妻子因沉默早已搁置的感情:回忆对儿子无法表达出的爱;回忆对奎妮没有做到一个朋友应该做的事...........
“他不再需要用英里丈量自己走过的路程。他用的是回忆。”
在路上,哈罗德不小心摔了一跤,手掌,膝盖,手肘都受了伤,敲好被一个医生却在当地只能做清洁工的女人玛蒂娜救下。
年轻的女人岁哈罗德的脏乱一点都不嫌弃,耐心地为他擦药,弄得哈罗德都有点尴尬。
“他一直都有点太“英式了,这里的英式是乏善可陈的意思。他是个缺乏色彩的人。别人都有有趣的故事可以说,又有趣的问题可以问。他不爱发问,生怕冒犯他人。他每天都系领带,有时也会纳闷自己是不是太执着于一套甚至不知道是否仍然存在的规则”
他不知道如何表达对玛蒂娜的谢意,也许只有一颗别人看不到但是有心人却可以感受到的真诚吧。
玛蒂娜把自己的前男友留下的背包,指南针都送给了哈罗德,哈罗德终于有了像样的装备。
带着别人对自己的善意带来的平静,他又踏上了路程。
每到一个地方,他就买明信片给莫琳寄过去,明信片上内容一般都很简短,有时候还给他买礼物,像钢笔之类的。
有时候会很想莫琳,就给她打电话,但是表达不出对她的想念,聊聊数语就结束了。
每当哈罗德犹豫时,总有人会帮他坚定信念,走下去。
疗养院的修女告诉哈罗德,奎妮正在等着他呢,这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可以增强病人的求生意志,让他一定要来。
哈罗德继续前行,他不再住旅馆,选择住在野外。
第一夜,他找到了一个谷仓,里面有种令人很安心的静谧。
看着远处的山,哈罗德又不免感慨,一个人在路上太容易感慨了,各种各样的思绪总是不自觉得涌上来。
“那里有如此多事情在发生,如此多生命在忙碌,受苦,奋斗,全然不知在这座显小的山上,有一个他坐着,静静眺望。又一次,他觉得自己既超然物外,有是眼前世界的一部分,既和他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不过是个匆匆的过客。哈罗德开始明白这也是他旅程的真谛。他既是一个伟大过程的一部分,又不属于这个伟大的事物。”
我们旅程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我们会在旅程中想起我们一直想要避免的回忆吗?我们能从自己不满的现实中超脱吗?我们能看清我们与他人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吗?
“他发现当一个人与熟悉的生活疏离,成为一个过客,陌生的事物都会被赋予新的意义,明白了这一点,保持真我,诚实的做一个哈罗德而不是扮演成其他任何人,就变得更加重要。”
我们是否也这样想过,当自己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一定要做真实的自己。可是一旦进入,我们之前习以为常的面具却变成了自己摘不掉的东西,那些面具保护着我们,成了我们依赖的东西。哪部分是面具,哪部分又是真实的你?我们逐渐分不清了。
一路上,哈罗德接受着善良的人们的馈赠,也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开始他怯于接受馈赠,但在接受的过程中,他也学到了新的东西,给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需要谦逊,又需要勇气。
他知道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到贝里克。他知道自己找到了对的方向。
他把自己不需要的东西都给了需要的人,要不然就寄给罗琳。他过着极简的生活,对于别人的馈赠,也是需要多少拿多少。
哈罗德出名了,人们都为能帮助他而感到光荣。哈罗德也很高兴,他觉得人越多,对奎妮的帮助就越大。
追随者越来越多,每天走的路变得很少,他们会因为路线,食物而发生争执。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而朝圣?
哈罗德开始怀念一个人的日子。
后来,他又变成了一个人。
不久他到达了贝里克,结局就要来了。
“他不知道结局会是怎样的,也不知道结局之后会是怎样”
进入病房,他只看到了“一根常常的白色稻草”,那是奎妮的胳膊。
他心脏狂跳,走近了她,奎妮剩下的头发很稀松,脸色苍白。两个头长到了一起,有一个瘤子。
哈罗德蹦出了两个词“你好,奎妮”,这是他走了六百英里能说出口的话。
可能是害怕奎妮已经忘记了自己,哈罗德向她介绍两人之间的关系,说两人之前是同事。
然后把自己给奎妮买的纸镇,蜂蜜都拿出来,奎妮没有什么反应。
哈罗德离开了。
走了这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最重要的是什么,却发现必须又一次放手。
之后奎妮有了意识,知道哈罗德来过,安详地走了。 (到达朝圣的目的地不是重点,两人的相见也不是重点)
那个给哈罗德徒步去救奎妮的动力小女孩找到了罗琳,给了罗琳哈罗德寄给她的明信片,说自己很抱歉给了哈罗德一个错误的印象:其实自己并没有靠信仰救活阿姨。
罗琳给小女孩讲了自己不愿面对的回忆:
戴维溺水时,她也没有去救;
自己妒忌,所以没有传达奎妮给哈罗德的口信;
其实知道哈罗德也深深爱着戴维.......
罗琳觉得他们的婚姻已经走到了尽头。
小女孩说,你应该做点什么,而不是待在屋子里做饼干,特别是在哈罗德遇到困难的时候。
之前的日子,罗琳只会对丈夫说:我不这么认为。
其实在哈罗德离开的这段日子,罗琳也一直在回忆着他们的过去,渐渐地发现了哈罗德的好,他们仍然需要彼此。
哈罗德从疗养院出来之后,很悲伤地坐在长椅上,不知道做什么。
“你好啊,陌生人,介意我坐下来吗?”
哈罗德往边上坐了一下,他的身影很空洞,仿佛是被什么东西吃光了。罗琳耐心地和他交流,渐渐地就聊了起来。聊分开之后各自发生的事,(两人在回忆中更加理解生活,也更加包容对方)聊他们将要面对的一切。
“一点一点来”她呢喃道,靠近哈罗德,张开了双臂。
“噢,阿琳”
“我爱你,哈罗德,那是你的功劳”
他们牵着对方的手,走向海岸,两个身影就拉着对方的手,站在海边。
重新养育一些东西的感觉,真好。
与哈罗德有关的几个方面:
哈罗德小时候:哈罗德是不幸的,他是在战后出生的。有些时候,还是个小男孩的他会有触摸父亲的愿望,想站在他身旁,尝尝被一个大人双臂环绕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是父亲的眼中钉,有时候父亲甚至直接说他是个肮脏的小乞丐。
父亲打仗回来之后,性格就变得暴躁,于是母亲离家出走,抛弃了父亲和哈罗德。
父亲更加颓废,喝酒,隔几天就带一个阿姨回家。
哈罗德很孤独,父母没有给他什么爱,更没有教他表达爱。
就这样哈罗德长到了十六岁,生日那天被父亲赶出了家门,自力更生。
哈罗德与罗琳:两人是在舞会上相识的,当时哈罗德在舞会上尽情地舞蹈,罗琳注意到了他,两人眼神相遇,哈罗德鼓起了毕生从未有过的勇气走向了她。就这样,两人在一起了。
他们两个都不是太合群的人,他们决定了要好好对待彼此,他们知道对方都很需要彼此。
刚开始他们的生活很幸福,哈罗德喜欢给罗琳讲笑话,因为他喜欢看到她尽情笑的样子。
罗琳也为了哈罗德学会做各种各样的食物。
两人的间隙开始于儿子戴维。戴维出生时哈罗德甚至都没有抱他,总之儿子跟母亲的关系很好。
一家在海边玩儿,戴维不小心溺水,而哈罗德却在解鞋带,要不是有救生员,戴维就死了,罗琳开始恨哈罗德
后来,两人就分居了,罗琳搬到了客房
从此两人就没有了实质的交流。
哈罗德与儿子戴维:也许是因为童年时的经历,哈罗德不知道如何表达对戴维的爱,跟自己的童年一样,戴维也很少与自己有过肢体接触。戴维跟母亲比较亲密一些,哈罗德也很欣慰
戴维很聪明,小的时候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学习,后来考上了剑桥。
戴维的成就似乎和哈罗德的平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太聪明的戴维,考上了大学不知道做什么,太聪明了,上吊自杀了。
而罗琳还一直清理儿子的房间,跟脑海中的儿子对话,就像他活着一样
哈罗德与奎妮:奎妮个子很矮,长得也不好看,总之不太受人待见,经常受老板的刁难。
由于工作上的原因,两人一块下班,有了更多的交流,成了朋友,但是仅仅是两个人在场时,在众人面前,两人就是普通同事而已
戴维死后,哈罗德酒后失控,在公司里砸了老板心爱的东西,奎妮替哈罗德顶了罪,被开除离开公司。
由于罗琳没有把奎妮的口信告诉哈罗德,两人没有告别就分别了。
奎妮去了很远的贝里克郡,没有亲人,在那里生活。
哈罗德与朝圣者:哈罗德的朝圣引起了媒体的注意,也引来了许多追随者。
里奇就是其中的一个,然而他看中的是哈罗德的光环,他利用哈罗德给难以下咽的饮料做广告,为了尽快到达,他带着一批人,另辟捷径,很快到达了贝里克郡,引来了媒体的报道,他似乎成了拯救奎妮的英雄,但是疗养院的人并不接待他。他还对媒体说,哈罗德已经放弃了
凯特则是追随者当中唯一一个与哈罗德毫无掩饰地跟他交流的人。当哈罗德维尔夫的离开而觉得愧疚时,因为“辜负了儿子”心烦时,想着是不是该再做点什么
凯特说,你救不了所有人。
后来,凯特跟前夫复合,没有跟随里奇,也没有再跟着哈罗德,哈罗德又开始了一个人的朝圣。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