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酱—我也要做一顆樹
世界上的一隊小小的漂泊者呀
請留下你們的足印在我的文字裏
——泰戈爾
臨行前猶豫了一下,還是在包裏塞進了那本厚厚地《漂泊卷》,有些破損,有些發黃,有些微卷的書頁,記錄著時光地流逝,從昨天到今天,從今天到明天,從明天到……不知覺中就翻到了封底,驚異地發現那依然清晰的黑色筆跡“2004.6.8.6:00”,一眨眼間快六年了,都快記不清六年前的自己,這筆跡卻依然清晰,依然帶我追溯昨天的點點滴滴,談些過往,聊些曾經。
又看到老同學,飯桌上的四男六女,遺憾地沒有見到班主任。相聚很是興奮,兩年前熟悉的面孔今天依舊,兩年前熟悉的聲音今天依舊,兩年前熟悉的一切今天依舊,過了這麼久,卻似乎沒有什麼變化,過了這麼久,怎能沒有變化。還記得兩年前的散夥飯上,太多的是追憶,太多的是暢想。兩年後的今天,我們在一起從傍晚待到淩晨,我們在一起從中午吃到下午,一群人在服務員們驚詫的眼光中走出飯店,大學裏擁有大把時間朝夕相對的我們卻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暢談,談生活的經歷與變化,談人生的滄桑與感悟,似乎有著說不完的話題去充實著每一分每一秒,似乎有些難以言表的情感去牽連著每一個人,因為大家都知道,這一別再相聚,茫茫不知何期。
翻開書頁,又是那篇《因為年輕所以流浪》,與劉墉的經歷比較起了,沒有跨海,沒有異域,沒有語言難通情感難聯的自己似乎與流浪,與漂泊太遙遠,太遙遠……考試結束的時候走進書店,在情感卷、縱橫卷……中拿起了《漂泊卷》,“漂泊”的字眼離那時的自己很遙遠,十多年一直生活在故城的自己,熟悉著這裏每塊磚每片瓦,誇張地說即使閉著眼也不會在城裏迷路,於是就像為賦新詩強說愁的少年一般對於“漂泊”對於“流浪”有未知的憧憬,那是怎樣的旅程,那是怎樣的心境,我不曾有,因而新奇,因而想探尋,我看到了“年輕是多麼美!漂泊是多麼浪漫!”卻忘記了緊接著的那句“我仿佛正放下船帆的水手,看到那帆布上留下的汗痕、血痕、淚痕,以及七海的風塵……”上大學的時候,第一次在外那麼久,回家的那一天,我在淩晨醒來,站在寂靜的走廊上,看著窗外暮色隆隆的天空,看著遠處燈光閃爍的城市,莫名的情愫縈繞心間,忽然想起了餘光中的那首《鄉愁》,眼前浮現詞句的場景,似乎一下子明白了。
大學假期離開家前,我把這本《漂泊卷》塞進行李帶到了學校,一百多公里的距離,兩個多小時的路程,在那時的自己看來,已經很遙遠,很遙遠,有許多許多事情從今天開始我要自己付諸實踐,再也沒有大樹可以隨時依靠,自己要學著獨立,學著長大,學著成熟地處理一些事情,於是乎每個心靈的獨白的深夜裏,我看著這些漂泊的文字,尋找成長的軌跡,尋找心靈的共鳴……六年後的今天,一千多公里的距離,十多個小時的路程,不是很遙遠,不是很獨立,曾經以為很獨立很自理的自己卻發現離不開遙遠的羈絆,許多時候明知道不應該去麻煩那些大樹,卻又不太自覺地會在孤單失落的時候靠上去,希望找到依靠,於是我發現即使自己在別人的眼裏長大了、成熟了,可是在大樹底下卻依然是個小孩,一年、兩年、五年、十年……從沒有改變過,只是內心不再想當然,開始不安,開始不忍,到了回報擔當的年紀,卻還是像個孩子一樣……
在漂泊,在流浪,我掐斷了一次次想要放棄,想要回頭的念想,告訴自己“因為年輕,所以流浪”,因為我也要成為一棵樹……
請留下你們的足印在我的文字裏
——泰戈爾
臨行前猶豫了一下,還是在包裏塞進了那本厚厚地《漂泊卷》,有些破損,有些發黃,有些微卷的書頁,記錄著時光地流逝,從昨天到今天,從今天到明天,從明天到……不知覺中就翻到了封底,驚異地發現那依然清晰的黑色筆跡“2004.6.8.6:00”,一眨眼間快六年了,都快記不清六年前的自己,這筆跡卻依然清晰,依然帶我追溯昨天的點點滴滴,談些過往,聊些曾經。
又看到老同學,飯桌上的四男六女,遺憾地沒有見到班主任。相聚很是興奮,兩年前熟悉的面孔今天依舊,兩年前熟悉的聲音今天依舊,兩年前熟悉的一切今天依舊,過了這麼久,卻似乎沒有什麼變化,過了這麼久,怎能沒有變化。還記得兩年前的散夥飯上,太多的是追憶,太多的是暢想。兩年後的今天,我們在一起從傍晚待到淩晨,我們在一起從中午吃到下午,一群人在服務員們驚詫的眼光中走出飯店,大學裏擁有大把時間朝夕相對的我們卻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暢談,談生活的經歷與變化,談人生的滄桑與感悟,似乎有著說不完的話題去充實著每一分每一秒,似乎有些難以言表的情感去牽連著每一個人,因為大家都知道,這一別再相聚,茫茫不知何期。
翻開書頁,又是那篇《因為年輕所以流浪》,與劉墉的經歷比較起了,沒有跨海,沒有異域,沒有語言難通情感難聯的自己似乎與流浪,與漂泊太遙遠,太遙遠……考試結束的時候走進書店,在情感卷、縱橫卷……中拿起了《漂泊卷》,“漂泊”的字眼離那時的自己很遙遠,十多年一直生活在故城的自己,熟悉著這裏每塊磚每片瓦,誇張地說即使閉著眼也不會在城裏迷路,於是就像為賦新詩強說愁的少年一般對於“漂泊”對於“流浪”有未知的憧憬,那是怎樣的旅程,那是怎樣的心境,我不曾有,因而新奇,因而想探尋,我看到了“年輕是多麼美!漂泊是多麼浪漫!”卻忘記了緊接著的那句“我仿佛正放下船帆的水手,看到那帆布上留下的汗痕、血痕、淚痕,以及七海的風塵……”上大學的時候,第一次在外那麼久,回家的那一天,我在淩晨醒來,站在寂靜的走廊上,看著窗外暮色隆隆的天空,看著遠處燈光閃爍的城市,莫名的情愫縈繞心間,忽然想起了餘光中的那首《鄉愁》,眼前浮現詞句的場景,似乎一下子明白了。
大學假期離開家前,我把這本《漂泊卷》塞進行李帶到了學校,一百多公里的距離,兩個多小時的路程,在那時的自己看來,已經很遙遠,很遙遠,有許多許多事情從今天開始我要自己付諸實踐,再也沒有大樹可以隨時依靠,自己要學著獨立,學著長大,學著成熟地處理一些事情,於是乎每個心靈的獨白的深夜裏,我看著這些漂泊的文字,尋找成長的軌跡,尋找心靈的共鳴……六年後的今天,一千多公里的距離,十多個小時的路程,不是很遙遠,不是很獨立,曾經以為很獨立很自理的自己卻發現離不開遙遠的羈絆,許多時候明知道不應該去麻煩那些大樹,卻又不太自覺地會在孤單失落的時候靠上去,希望找到依靠,於是我發現即使自己在別人的眼裏長大了、成熟了,可是在大樹底下卻依然是個小孩,一年、兩年、五年、十年……從沒有改變過,只是內心不再想當然,開始不安,開始不忍,到了回報擔當的年紀,卻還是像個孩子一樣……
在漂泊,在流浪,我掐斷了一次次想要放棄,想要回頭的念想,告訴自己“因為年輕,所以流浪”,因為我也要成為一棵樹……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