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迈尼小编所理解汽车后市场的用户价值?
科迈尼小编认为比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用户价值,买椟还珠的故事不会长久,我们终究要回归真正的用户价值。然而在汽车后市场,大家并没有在哪些是用户价值、哪些是用户体验上达成共识,经常是只抓住了部分用户价值,而忽略了另一部分,或者在用户体验上花费了过多精力。那么,本文就尝试来分析一下哪些是后市场的用户价值,从中找到合适的发力点,形成后市场的突破口,最终构筑后市场的核心行业竞争力。
我们知道,汽车后市场是一个服务型市场,服务客群为车主,服务对象是车,主要提供包括洗美、维保、车险、金融、租赁、二手车等多种服务,市场规模巨大,极具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
笔者认为,汽车后市场的用户价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满足车辆需求,二是节省用户费用,三是节省用户时间,除此之外,服务态度、门店装修、回访维系等方面都可以归为用户体验。
首先,第一个用户价值是满足车辆需求。
搞定车的问题,这是后市场最基本的用户价值,也是行业存在的基础。相信所有后市场从业者都认同这个价值,这也是大家一直在重点发力的地方。车都搞不定,谈何发展。但是,把车搞定了,就能发展得好吗?其实未必。
许多从业者认认真真地做管理,做品质,希望能通过扎实的服务形成良好的口碑,逐渐发展壮大。说实话,我很敬重这些踏踏实实的老板,但后市场发展这么多年,行业老兵比比皆是,而且由于许多汽配供应链领域创新企业的出现,对门店的支撑力度大大增强,所以单就洗美、快修、维保等常规业务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难以逾越的技术门槛,洗好一台车,换好一个轮胎或电瓶,做好一次保养或钣喷,只要有合格的管理、有经验的技师以及可靠的配件渠道,是相对容易做到的,这类业务量占比很高,养活了几十万家维修企业。即便是大修业务,市场上也有许多4S店和高端维修厂可以完成。
曾经有朋友问我,后市场缺不缺优质的维修产能,我反问他,如果能够保证每个月1000台进店车辆,你能不能做出一家优质维修厂?实际上,我认为后市场缺的是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让行业专注质量效率、杜绝坑蒙拐骗的正向激励,以及让优质维修企业能够稳定发展、脱颖而出并且获利丰厚的利润分配体系。反观现在的后市场,经常是劣币驱逐良币,做优质服务不一定活得好,做劣质服务不一定活得不好,当最紧迫的生存问题摆在面前时,做好质量常常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划不划算的问题。
那为什么即使你有很好的服务质量,也不能保证在后市场活得很好?各行各业颠扑不破的真理,难道在这里失效了?这是因为后市场有个特点,即用户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度不高,对他们来说,汽车维修质量就像衣柜的背面,基本上看不见。
换句话说,你用最好的配件、材料和工艺,还是用稍差一点的,用户并不能感知或相信,只要大面上没问题,他们接车时都差不多,即使真有什么问题,那也是几个月后的事情了,可以说用户基本上给不出什么有效的意见或评价,他们的评价常常反应的是接待态度、门店装修甚至是老板的面相,而与真正的维修质量无关。于是许多技术出身狠抓质量的维修企业老板,常常感觉拳头打在棉花上,客户茫然不知,难以认同,老板有好说不出,还不如把门店好好装修一下来得立竿见影。更何况,后市场还经常有付费主体错位的现象。许多维修企业老板依靠关系拉来企业车源或政府车源,对这些客户来说,质量不如酒量,服务不如回扣。还有维修厂帮助用户虚构事故扩大定损来骗保修车,这些都扭曲了服务质量第一的价值导向。用户很难判断维修质量的好坏,就没办法用脚投票,加上付费主体错位的现象存在,导致后市场至今难以建立起有效的优胜劣汰机制。
我们知道,汽车后市场是一个服务型市场,服务客群为车主,服务对象是车,主要提供包括洗美、维保、车险、金融、租赁、二手车等多种服务,市场规模巨大,极具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
笔者认为,汽车后市场的用户价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满足车辆需求,二是节省用户费用,三是节省用户时间,除此之外,服务态度、门店装修、回访维系等方面都可以归为用户体验。
首先,第一个用户价值是满足车辆需求。
搞定车的问题,这是后市场最基本的用户价值,也是行业存在的基础。相信所有后市场从业者都认同这个价值,这也是大家一直在重点发力的地方。车都搞不定,谈何发展。但是,把车搞定了,就能发展得好吗?其实未必。
许多从业者认认真真地做管理,做品质,希望能通过扎实的服务形成良好的口碑,逐渐发展壮大。说实话,我很敬重这些踏踏实实的老板,但后市场发展这么多年,行业老兵比比皆是,而且由于许多汽配供应链领域创新企业的出现,对门店的支撑力度大大增强,所以单就洗美、快修、维保等常规业务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难以逾越的技术门槛,洗好一台车,换好一个轮胎或电瓶,做好一次保养或钣喷,只要有合格的管理、有经验的技师以及可靠的配件渠道,是相对容易做到的,这类业务量占比很高,养活了几十万家维修企业。即便是大修业务,市场上也有许多4S店和高端维修厂可以完成。
曾经有朋友问我,后市场缺不缺优质的维修产能,我反问他,如果能够保证每个月1000台进店车辆,你能不能做出一家优质维修厂?实际上,我认为后市场缺的是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让行业专注质量效率、杜绝坑蒙拐骗的正向激励,以及让优质维修企业能够稳定发展、脱颖而出并且获利丰厚的利润分配体系。反观现在的后市场,经常是劣币驱逐良币,做优质服务不一定活得好,做劣质服务不一定活得不好,当最紧迫的生存问题摆在面前时,做好质量常常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划不划算的问题。
那为什么即使你有很好的服务质量,也不能保证在后市场活得很好?各行各业颠扑不破的真理,难道在这里失效了?这是因为后市场有个特点,即用户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度不高,对他们来说,汽车维修质量就像衣柜的背面,基本上看不见。
换句话说,你用最好的配件、材料和工艺,还是用稍差一点的,用户并不能感知或相信,只要大面上没问题,他们接车时都差不多,即使真有什么问题,那也是几个月后的事情了,可以说用户基本上给不出什么有效的意见或评价,他们的评价常常反应的是接待态度、门店装修甚至是老板的面相,而与真正的维修质量无关。于是许多技术出身狠抓质量的维修企业老板,常常感觉拳头打在棉花上,客户茫然不知,难以认同,老板有好说不出,还不如把门店好好装修一下来得立竿见影。更何况,后市场还经常有付费主体错位的现象。许多维修企业老板依靠关系拉来企业车源或政府车源,对这些客户来说,质量不如酒量,服务不如回扣。还有维修厂帮助用户虚构事故扩大定损来骗保修车,这些都扭曲了服务质量第一的价值导向。用户很难判断维修质量的好坏,就没办法用脚投票,加上付费主体错位的现象存在,导致后市场至今难以建立起有效的优胜劣汰机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