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山
在一个偏僻闭塞的小山村里,住着许多淳朴的山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平静而快乐。这里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爬到月亮山顶人,就能找到幸福。
阿福就出生在这样的山村里,从小没有爸妈,一直和爷爷相依为命,没念过什么大书,只知道满山遍野地疯跑。
阿福18岁的这年,村里来了一位老师,他在树上摘野果的时候,正瞧见她远远地往村口这边走,乌黑的长发,头戴一支红色的发卡,一身白色的裙子,格外扎眼。
阿福从树上麻利地窜了下来,撒腿开始往村口跑,跑了好一会,跑到了这位姑娘面前,嘿嘿地傻笑了起来:"你就是他们念叨的新来的老师?老远我就瞧见你啦!"
白衣姑娘看了看眼前黑不溜秋的小伙,抿嘴笑了起来,"你好,我叫苏米,新来的实习老师"
阿福眼睛里的亮光一闪而过,不好意思地傻笑了两声,忙说帮忙她拉行李箱,苏米简单地说了句谢谢,便由他带路,安静地跟在他身后。
苏米刚进了村子里,村民便纷纷侧目上下打量着她,议论起来,大概意思是:城里来的,穿得就是洋气。
阿福一直把她送到学校门口,等苏米准备接过箱子时,阿福看着她的眼睛说:"你也会走对吗?"苏米轻轻地笑了,说道:"那可没准,我还有毕业论文没写呢!"阿福有些失落地低下了头,接着又抬起了头,"这个,给你。"说着,他便伸出了手。
苏米一看,是一把刚摘下来的山楂,"这怎么好意思呢,我刚到,就收你东西。"阿福也不管她说什么,拉过她的手,把山楂放进了她的手里,然后便一溜烟跑掉了。
苏米看了看手里的山楂,摇头笑了笑,便装进了口袋。
阿福一直跑到了家里,爷爷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咧嘴笑了起来,"咋跑这么急,瞅见啥啦"阿福没有回话,一屁股坐在了草垛上,等爷爷的旱烟斗抽的差不多了,便凑到爷爷跟前儿,小声地说"我瞅见新来的老师了。"
爷爷瞧了他一眼,吐出一阵白烟,喃喃地说"城里的娃娃啊。"阿福像是没听见似的,接着说道:"她长得可真好看!"他还没说完,爷爷就拿烟斗敲了一下他的脑袋,"啊!"阿福疼得跳了起来,“干嘛打我?”
"你这娃娃,瞎叨叨啥!"
"我只是觉得她和别人不一样!"爷爷懒得听他说话,跟他摆摆手,叼着旱烟斗进屋去了。
阿福揉了揉脑袋,在院子里待了好一会儿才进屋。
第二天清晨,阿福蹑手蹑脚地走进鸡舍,拿了一个鸡蛋,小心翼翼地装进口袋出门了。
走了好一会儿到了村里的学校门口,他伸手摸了一下口袋,鸡蛋还是完好的,接着用手摩挲了一把额头上的汗,便站在土墙外往里张望。
学校的土墙很矮,都是用牛粪和泥巴垒的,门也很简陋,就是用树枝捆的,他抬眼便看见了苏米,她好像正在和校长谈事情。说是校长,其实学校里就这么一个老师,四十多岁的村支书李守忠,阿福一直管他叫李叔。
谈了没多久,苏米就进去了,李叔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一回头看见了土围墙外面的阿福,有些诧异,"你小子咋跑这来了?"
"哈,李叔,我这不是路过吗,想听听课"
"去去去,你都大小伙子了,回家放羊去吧,来这作甚。"
李叔示意他离开,阿福嘿嘿干笑了两声,挠挠头,便走了。
土墙几米开外,有几棵大树特别粗壮,他腿脚很利索地就爬到了一棵树上,悠哉地坐在了树枝上,茂密的树叶正好给他做掩护,从树叶的缝隙里还能一眼望到教室里。
教室的窗户没有玻璃,给他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他能清晰地听到她动听的普通话,他一边听,一边跟着学。
终于等到了下课,阿福从树上溜了下来,跑到了院子里,苏米看见他来了,戏谑道,"怎么,来听课么?"阿福的脸有些微微发红, "那个,我想多学点知识!"
苏米听完这话,笑了起来,"你今年多大?"
"18了,小学毕业了就不念了。"
"我看你们村子里好像大多都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苏米有些不解地说道。
“像我这么大的多半出去打工了,爷爷身体不太好,我在家种地也好方便照顾他。”
“那你白天去干活,等孩子们都放学了我再给你补习怎么样?"
“好啊好啊!”
阿福很激动,没想到这么顺利就谈妥了,他高兴极了,赶忙从口袋里掏出鸡蛋,递给苏米,
“以后每天给你送一枚鸡蛋!”
苏米又笑了笑,没有接,调皮地说道:"昨天的山楂就当学费了。"
阿福也跟着笑了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挠了挠头,郑重其事地给苏米鞠了一躬,"苏老师,受徒儿一拜!"
次日,苏米送走了放学的孩子们,看到了站在门口的阿福,她招了招手,示意他进教室。他俩在一条长凳子上坐了下来,苏米摊开从李叔家借的初中教材,开始认真地教他。
苏米低下头的时候,头发从耳后顺了下来,散发着淡淡的洗发水的香味,白皙美好的侧脸,低眉时长长的睫毛,阿福觉得苏米像电视里的明星一样好看。
上完课,天已经有些黑了,阿福忍不住问她"你住哪里?"
"喏,前面一个民房里。"苏米指了指教室外远处的一片旧房子。
"我送你吧,天黑路不太好走。"阿福主动说道。
"好吧。"
苏米轻轻地合上了书,优雅地站了起来,拿起包跟他走出了教室。
这时候月亮已经出来了,土路两旁的草丛里,飞舞着许多亮晶晶的萤火虫,还有许多蟋蟀的叫声,这里的夜景真的很美,苏米跟在阿福的身后,他俩一前一后地走着。
一路上他俩都没有说话,苏米瞧着前面走着的大男孩,宽宽的后背,修长的身材,还时不时回头看她有没有跟上,心里不知道为什么,有种莫名的感动。
到了住处,苏米让阿福回家注意安全,阿福大笑了起来:"放心吧,我从小在这长大,方圆几百里熟悉的很呢!"说完便扭头走了。
时间渐渐长了,苏米根阿福熟了,他很聪明,学的也很快,基本上用一年的时间,中学的主科课程都学了不少,还跟苏米借了两本课外书看。
一天,阿福放完羊回来,爷爷招呼他坐下吃饭。
阿福坐下后,爷爷咂了一口陈酒,放下酒杯后说道:"阿福啊,别老跑去叨扰人家了,识点字就得啦,做那么大学问干甚。"
阿福有些不解,"我学了好多的知识,也知道许多外面的世界,这有什么不好。"说完便不高兴地往嘴里扒饭。爷爷看他不高兴了,就夹了一口菜放在了他的碗里,“得嘞,爷爷不说了,总之啊,以后少去找苏老师。”
"我才不管别人怎么说。”
"你再往那跑,俺可要揍你!"
阿福看爷爷生气了,也就没再说话。
后来阿福开始借李叔家的书,李叔家的书大部分都看完后,李叔便跟阿福说起镇上有家小书店,可以借书看。于是每次村里有人去镇上,阿福都会让村里的人顺便捎几本书回来。他经常一边放羊,一边看书,村里人都笑话他学疯了。
阿福在家从不提爸妈,小的时候问起过一次,爷爷狠狠地揍了他一顿,于是他认为爸妈的过世一定太让爷爷伤心了,所以后来他便绝口不提。
一天,他听到隔壁的王阿婆和自己的媳妇叨叨:“难不成还想考大学?哈,搞不好以后走他爸的老路!”
阿福跑过去问她:“我爸怎么了?你认识我爸么?”
“不知道不知道!”俩村妇不想招惹是非,忙回自己院了。
听闻苏米要回市里了,阿福又跑到学校找苏米。苏米说自己实习期结束了,要回学校交论文,估计走了就不回来了。阿福有些不舍,他说"苏米,你可不可以不回去,继续留下来教书呢!"
苏米一边收拾讲桌,一边回过头来对他说:"我要回去交论文,而且我家里就我一个女儿,不想让家人一直挂念。一会儿我就去火车站了,你回家吧!"
阿福听完,看着她想说些什么,可最终什么都没说,轻轻放桌子上几个桃核,默不作声出去了。
回家后阿福一言不发躺在炕上,呆呆地望着顶棚,爷爷抽着旱烟,他听闻李叔送苏米去火车站了,大概知晓了一二,爷孙俩就这么一直没有说话。
晚上爷爷给阿福塞被子,"孙儿啊,睡觉吧。"
阿福吸了一下鼻子,没有回话,翻身背对着爷爷,肩膀一抖一抖的。
阿福准备去月亮山。
月亮山很高,崎岖不平的山路很不好走,阿福饿了就吃带的红薯,渴了就喝一口用爷爷酒壶装的水。大约从早晨爬到晚上,阿福才爬到了山顶。
山顶有一些低矮不一的松树,和一处破旧不堪的寺庙,这时候月亮升了起来,月光洒在山顶上,这时候觉得离月亮好近。
阿福疲惫极了,想去寺庙借宿一晚,于是敲了敲寺庙的门,却没人应声。他想或许这里没有人,不过这时候下山太危险了,还是等明天亮了再走吧,于是他缩在寺庙门口,靠着门框睡着了。
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已经躺在寺庙里了一张床上了,身上盖了一层被子。
一个和尚正在打扫屋子,见他醒了,便跑去叫人。
不一会儿,一个老和尚便进来了,他细细地瞧着他,问他叫什么,家住哪,家里还有什么人。阿福都一一回答了。
老和尚示意小和尚离开,于是小和尚便拿着扫把出去了。
"你来这里做什么呢?"
"听说爬到月亮山顶的人,可以找到幸福呀!"
老和尚笑了起来,“那么你认为什么是幸福?”
阿福想了想,告诉了他自己的理解。
听阿福说完,老和尚从佛像旁边取来了纸和笔,写了一封信,装进纸糊的信封里,递给阿福,"把这封信交给你爷爷,记住不要打开。再给你三个馒头,这就下山去吧。”
阿福有些困惑,但还是听从了老和尚的话,下山去了。
阿福回到村里的时候,路过小学校,看见李叔在讲课,阿福站在院子里有些怅然若失,李叔从没有玻璃的窗户看见了院子里的阿福,便让孩子们自己先朗读课文,拿着一本书出来了。
"这是苏米给你留下的!"
阿福接过来一看,是一本《彼得潘》。打开扉页,上面还写着一句话,"送给阿福,愿一切安好。"字的下面还留有一串电话号码。
阿福眼圈有些发红,问李叔,"她还说别的了吗?"
李叔摩挲了一下他的头,说道:"让你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
阿福低下头,默默回去了。
到了家门口,爷爷正在院子里抽烟,看见他回来了,爷爷脱下鞋底打算揍他,他没有躲,而是把信递给了爷爷,并告诉他自己去了月亮山。
爷爷接过后,问他饿不饿,阿福简单回应了几句,就回屋去了。
晚上的时候爷爷和阿福商量,把他送到爷爷的老朋友那去怎么样,并在当地学习读书。
阿福转过身来对爷爷说:"我放心不下您。"
"这有什么的,爷爷身体强健着呢,你就放心去念书吧。"
没过多久,村里就来了两个人,阿福就跟着这两个人离开了村子。
过了许多年,阿福顺利大学毕业,现在已经在一家外企实习,苏米虽然比阿福年长几岁,俩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阿福的爷爷已经很老了,牙齿都掉光了。每当阿福想问爷爷,老和尚当年给您写了什么时,爷爷都避而不谈。
在他求学的这几年,每年回家,都能看见村子里的变化,不仅修了盘山公路,小学校也从新翻盖了,老师也比原来多了,村里也出来了好几位大学生。
今年回家过年期间,阿福又去了月亮山。
再次见到了那个老和尚,阿福说:“我想知道当年您给我爷爷的那封信上写了什么。”
老和尚捻着佛珠,淡淡地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他是村里唯一考出去的大学生,他大学毕业后打算回到村里教书,由于当时师资匮乏,于是他找来他的大学同学帮忙,俩人一人教小学,一人教中学。
渐渐地俩人相爱了,村里开始风言风语,说三到四,于是他俩打算结婚,可是女孩是城里的,她的父母坚决反对这门婚事,上门大闹了一场,还嚷嚷着男孩拐骗了自己的女儿,并把女孩带走了。
男孩的爸爸觉得这件事闹得全村都知道,丢尽了脸面,不再跟儿子说一句话,于是儿子跑去月亮山出家了。
几个月后,女孩的家人送到男孩家里一个婴儿,男孩的爸爸便开始托人去月亮山上寻他回家,男孩却已遁入空门,不再下山。
多年后,一个少年跑到山上。而当年出家的男孩,已经变成了老和尚,他问完少年家里的情况后,竟然发现他是自己的孩子!他写了两封信,用一个信封装好,里面一封交给自己的爸爸,一封给少年的姥姥姥爷,就是女孩的爸妈,让他们帮助少年完成学业。。。
老和尚讲到这里,眼圈开始泛红。
阿福怔了一下,泪花开始泛滥,"你就是那个教书的男孩对吗?我就是那个被送回来的婴儿对不?"
老和尚点点头。阿福霍地站了起来,"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让我蒙在鼓里?"他泪流满面地对他说:"我没有享受到一天的父爱,我的妈妈在哪?你知道我和爷爷这么多年都怎么过来的吗?"老和尚想过来安抚他,阿福摆了摆手,"你告诉我,我的妈妈在哪!"
老和尚放下了手中的佛珠,抹去了脸上的泪水,背对着阿福说道:"万物有因才有果,执念越深,痛苦越大,我已经原谅了你的姥姥姥爷,虽然他们的干预导致了你妈妈的自杀,但这么多年他们用对你的爱弥补了自己当年犯下的错,你就原谅他们吧。"
阿福听完,震惊不已,他想起了来村里接他的那对老夫妇,鬓角斑白,俩人好几次的欲言又止,以及经常看见俩人深夜垂泪。。。这一切的一切真相直到现在他才知道,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从第一天见到那对老夫妇就莫名觉得亲近,为什么家里没有一张照片。。。
老和尚转过身来,对阿福说:"如果你现在难以接受,我也不怪你。"
阿福轻轻抹去了眼角的泪水,"如果你跟我下山,我就原谅你,原谅姥姥姥爷。"
老和尚有些诧异,想了一会儿,便答应了。
阿福从月亮山回来这天,觉得这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一天,爸爸,爷爷,姥姥姥爷,苏米都在身边,他大声地说道:"咱们举杯庆祝一下吧,祝咱们家团团圆圆,家和万事兴!"大家随声应和,纷纷举杯,场面格外温馨,阿福笑得灿烂极了。
阿福就出生在这样的山村里,从小没有爸妈,一直和爷爷相依为命,没念过什么大书,只知道满山遍野地疯跑。
阿福18岁的这年,村里来了一位老师,他在树上摘野果的时候,正瞧见她远远地往村口这边走,乌黑的长发,头戴一支红色的发卡,一身白色的裙子,格外扎眼。
阿福从树上麻利地窜了下来,撒腿开始往村口跑,跑了好一会,跑到了这位姑娘面前,嘿嘿地傻笑了起来:"你就是他们念叨的新来的老师?老远我就瞧见你啦!"
白衣姑娘看了看眼前黑不溜秋的小伙,抿嘴笑了起来,"你好,我叫苏米,新来的实习老师"
阿福眼睛里的亮光一闪而过,不好意思地傻笑了两声,忙说帮忙她拉行李箱,苏米简单地说了句谢谢,便由他带路,安静地跟在他身后。
苏米刚进了村子里,村民便纷纷侧目上下打量着她,议论起来,大概意思是:城里来的,穿得就是洋气。
阿福一直把她送到学校门口,等苏米准备接过箱子时,阿福看着她的眼睛说:"你也会走对吗?"苏米轻轻地笑了,说道:"那可没准,我还有毕业论文没写呢!"阿福有些失落地低下了头,接着又抬起了头,"这个,给你。"说着,他便伸出了手。
苏米一看,是一把刚摘下来的山楂,"这怎么好意思呢,我刚到,就收你东西。"阿福也不管她说什么,拉过她的手,把山楂放进了她的手里,然后便一溜烟跑掉了。
苏米看了看手里的山楂,摇头笑了笑,便装进了口袋。
阿福一直跑到了家里,爷爷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咧嘴笑了起来,"咋跑这么急,瞅见啥啦"阿福没有回话,一屁股坐在了草垛上,等爷爷的旱烟斗抽的差不多了,便凑到爷爷跟前儿,小声地说"我瞅见新来的老师了。"
爷爷瞧了他一眼,吐出一阵白烟,喃喃地说"城里的娃娃啊。"阿福像是没听见似的,接着说道:"她长得可真好看!"他还没说完,爷爷就拿烟斗敲了一下他的脑袋,"啊!"阿福疼得跳了起来,“干嘛打我?”
"你这娃娃,瞎叨叨啥!"
"我只是觉得她和别人不一样!"爷爷懒得听他说话,跟他摆摆手,叼着旱烟斗进屋去了。
阿福揉了揉脑袋,在院子里待了好一会儿才进屋。
第二天清晨,阿福蹑手蹑脚地走进鸡舍,拿了一个鸡蛋,小心翼翼地装进口袋出门了。
走了好一会儿到了村里的学校门口,他伸手摸了一下口袋,鸡蛋还是完好的,接着用手摩挲了一把额头上的汗,便站在土墙外往里张望。
学校的土墙很矮,都是用牛粪和泥巴垒的,门也很简陋,就是用树枝捆的,他抬眼便看见了苏米,她好像正在和校长谈事情。说是校长,其实学校里就这么一个老师,四十多岁的村支书李守忠,阿福一直管他叫李叔。
谈了没多久,苏米就进去了,李叔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一回头看见了土围墙外面的阿福,有些诧异,"你小子咋跑这来了?"
"哈,李叔,我这不是路过吗,想听听课"
"去去去,你都大小伙子了,回家放羊去吧,来这作甚。"
李叔示意他离开,阿福嘿嘿干笑了两声,挠挠头,便走了。
土墙几米开外,有几棵大树特别粗壮,他腿脚很利索地就爬到了一棵树上,悠哉地坐在了树枝上,茂密的树叶正好给他做掩护,从树叶的缝隙里还能一眼望到教室里。
教室的窗户没有玻璃,给他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他能清晰地听到她动听的普通话,他一边听,一边跟着学。
终于等到了下课,阿福从树上溜了下来,跑到了院子里,苏米看见他来了,戏谑道,"怎么,来听课么?"阿福的脸有些微微发红, "那个,我想多学点知识!"
苏米听完这话,笑了起来,"你今年多大?"
"18了,小学毕业了就不念了。"
"我看你们村子里好像大多都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苏米有些不解地说道。
“像我这么大的多半出去打工了,爷爷身体不太好,我在家种地也好方便照顾他。”
“那你白天去干活,等孩子们都放学了我再给你补习怎么样?"
“好啊好啊!”
阿福很激动,没想到这么顺利就谈妥了,他高兴极了,赶忙从口袋里掏出鸡蛋,递给苏米,
“以后每天给你送一枚鸡蛋!”
苏米又笑了笑,没有接,调皮地说道:"昨天的山楂就当学费了。"
阿福也跟着笑了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挠了挠头,郑重其事地给苏米鞠了一躬,"苏老师,受徒儿一拜!"
次日,苏米送走了放学的孩子们,看到了站在门口的阿福,她招了招手,示意他进教室。他俩在一条长凳子上坐了下来,苏米摊开从李叔家借的初中教材,开始认真地教他。
苏米低下头的时候,头发从耳后顺了下来,散发着淡淡的洗发水的香味,白皙美好的侧脸,低眉时长长的睫毛,阿福觉得苏米像电视里的明星一样好看。
上完课,天已经有些黑了,阿福忍不住问她"你住哪里?"
"喏,前面一个民房里。"苏米指了指教室外远处的一片旧房子。
"我送你吧,天黑路不太好走。"阿福主动说道。
"好吧。"
苏米轻轻地合上了书,优雅地站了起来,拿起包跟他走出了教室。
这时候月亮已经出来了,土路两旁的草丛里,飞舞着许多亮晶晶的萤火虫,还有许多蟋蟀的叫声,这里的夜景真的很美,苏米跟在阿福的身后,他俩一前一后地走着。
一路上他俩都没有说话,苏米瞧着前面走着的大男孩,宽宽的后背,修长的身材,还时不时回头看她有没有跟上,心里不知道为什么,有种莫名的感动。
到了住处,苏米让阿福回家注意安全,阿福大笑了起来:"放心吧,我从小在这长大,方圆几百里熟悉的很呢!"说完便扭头走了。
时间渐渐长了,苏米根阿福熟了,他很聪明,学的也很快,基本上用一年的时间,中学的主科课程都学了不少,还跟苏米借了两本课外书看。
一天,阿福放完羊回来,爷爷招呼他坐下吃饭。
阿福坐下后,爷爷咂了一口陈酒,放下酒杯后说道:"阿福啊,别老跑去叨扰人家了,识点字就得啦,做那么大学问干甚。"
阿福有些不解,"我学了好多的知识,也知道许多外面的世界,这有什么不好。"说完便不高兴地往嘴里扒饭。爷爷看他不高兴了,就夹了一口菜放在了他的碗里,“得嘞,爷爷不说了,总之啊,以后少去找苏老师。”
"我才不管别人怎么说。”
"你再往那跑,俺可要揍你!"
阿福看爷爷生气了,也就没再说话。
后来阿福开始借李叔家的书,李叔家的书大部分都看完后,李叔便跟阿福说起镇上有家小书店,可以借书看。于是每次村里有人去镇上,阿福都会让村里的人顺便捎几本书回来。他经常一边放羊,一边看书,村里人都笑话他学疯了。
阿福在家从不提爸妈,小的时候问起过一次,爷爷狠狠地揍了他一顿,于是他认为爸妈的过世一定太让爷爷伤心了,所以后来他便绝口不提。
一天,他听到隔壁的王阿婆和自己的媳妇叨叨:“难不成还想考大学?哈,搞不好以后走他爸的老路!”
阿福跑过去问她:“我爸怎么了?你认识我爸么?”
“不知道不知道!”俩村妇不想招惹是非,忙回自己院了。
听闻苏米要回市里了,阿福又跑到学校找苏米。苏米说自己实习期结束了,要回学校交论文,估计走了就不回来了。阿福有些不舍,他说"苏米,你可不可以不回去,继续留下来教书呢!"
苏米一边收拾讲桌,一边回过头来对他说:"我要回去交论文,而且我家里就我一个女儿,不想让家人一直挂念。一会儿我就去火车站了,你回家吧!"
阿福听完,看着她想说些什么,可最终什么都没说,轻轻放桌子上几个桃核,默不作声出去了。
回家后阿福一言不发躺在炕上,呆呆地望着顶棚,爷爷抽着旱烟,他听闻李叔送苏米去火车站了,大概知晓了一二,爷孙俩就这么一直没有说话。
晚上爷爷给阿福塞被子,"孙儿啊,睡觉吧。"
阿福吸了一下鼻子,没有回话,翻身背对着爷爷,肩膀一抖一抖的。
阿福准备去月亮山。
月亮山很高,崎岖不平的山路很不好走,阿福饿了就吃带的红薯,渴了就喝一口用爷爷酒壶装的水。大约从早晨爬到晚上,阿福才爬到了山顶。
山顶有一些低矮不一的松树,和一处破旧不堪的寺庙,这时候月亮升了起来,月光洒在山顶上,这时候觉得离月亮好近。
阿福疲惫极了,想去寺庙借宿一晚,于是敲了敲寺庙的门,却没人应声。他想或许这里没有人,不过这时候下山太危险了,还是等明天亮了再走吧,于是他缩在寺庙门口,靠着门框睡着了。
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已经躺在寺庙里了一张床上了,身上盖了一层被子。
一个和尚正在打扫屋子,见他醒了,便跑去叫人。
不一会儿,一个老和尚便进来了,他细细地瞧着他,问他叫什么,家住哪,家里还有什么人。阿福都一一回答了。
老和尚示意小和尚离开,于是小和尚便拿着扫把出去了。
"你来这里做什么呢?"
"听说爬到月亮山顶的人,可以找到幸福呀!"
老和尚笑了起来,“那么你认为什么是幸福?”
阿福想了想,告诉了他自己的理解。
听阿福说完,老和尚从佛像旁边取来了纸和笔,写了一封信,装进纸糊的信封里,递给阿福,"把这封信交给你爷爷,记住不要打开。再给你三个馒头,这就下山去吧。”
阿福有些困惑,但还是听从了老和尚的话,下山去了。
阿福回到村里的时候,路过小学校,看见李叔在讲课,阿福站在院子里有些怅然若失,李叔从没有玻璃的窗户看见了院子里的阿福,便让孩子们自己先朗读课文,拿着一本书出来了。
"这是苏米给你留下的!"
阿福接过来一看,是一本《彼得潘》。打开扉页,上面还写着一句话,"送给阿福,愿一切安好。"字的下面还留有一串电话号码。
阿福眼圈有些发红,问李叔,"她还说别的了吗?"
李叔摩挲了一下他的头,说道:"让你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
阿福低下头,默默回去了。
到了家门口,爷爷正在院子里抽烟,看见他回来了,爷爷脱下鞋底打算揍他,他没有躲,而是把信递给了爷爷,并告诉他自己去了月亮山。
爷爷接过后,问他饿不饿,阿福简单回应了几句,就回屋去了。
晚上的时候爷爷和阿福商量,把他送到爷爷的老朋友那去怎么样,并在当地学习读书。
阿福转过身来对爷爷说:"我放心不下您。"
"这有什么的,爷爷身体强健着呢,你就放心去念书吧。"
没过多久,村里就来了两个人,阿福就跟着这两个人离开了村子。
过了许多年,阿福顺利大学毕业,现在已经在一家外企实习,苏米虽然比阿福年长几岁,俩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阿福的爷爷已经很老了,牙齿都掉光了。每当阿福想问爷爷,老和尚当年给您写了什么时,爷爷都避而不谈。
在他求学的这几年,每年回家,都能看见村子里的变化,不仅修了盘山公路,小学校也从新翻盖了,老师也比原来多了,村里也出来了好几位大学生。
今年回家过年期间,阿福又去了月亮山。
再次见到了那个老和尚,阿福说:“我想知道当年您给我爷爷的那封信上写了什么。”
老和尚捻着佛珠,淡淡地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他是村里唯一考出去的大学生,他大学毕业后打算回到村里教书,由于当时师资匮乏,于是他找来他的大学同学帮忙,俩人一人教小学,一人教中学。
渐渐地俩人相爱了,村里开始风言风语,说三到四,于是他俩打算结婚,可是女孩是城里的,她的父母坚决反对这门婚事,上门大闹了一场,还嚷嚷着男孩拐骗了自己的女儿,并把女孩带走了。
男孩的爸爸觉得这件事闹得全村都知道,丢尽了脸面,不再跟儿子说一句话,于是儿子跑去月亮山出家了。
几个月后,女孩的家人送到男孩家里一个婴儿,男孩的爸爸便开始托人去月亮山上寻他回家,男孩却已遁入空门,不再下山。
多年后,一个少年跑到山上。而当年出家的男孩,已经变成了老和尚,他问完少年家里的情况后,竟然发现他是自己的孩子!他写了两封信,用一个信封装好,里面一封交给自己的爸爸,一封给少年的姥姥姥爷,就是女孩的爸妈,让他们帮助少年完成学业。。。
老和尚讲到这里,眼圈开始泛红。
阿福怔了一下,泪花开始泛滥,"你就是那个教书的男孩对吗?我就是那个被送回来的婴儿对不?"
老和尚点点头。阿福霍地站了起来,"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让我蒙在鼓里?"他泪流满面地对他说:"我没有享受到一天的父爱,我的妈妈在哪?你知道我和爷爷这么多年都怎么过来的吗?"老和尚想过来安抚他,阿福摆了摆手,"你告诉我,我的妈妈在哪!"
老和尚放下了手中的佛珠,抹去了脸上的泪水,背对着阿福说道:"万物有因才有果,执念越深,痛苦越大,我已经原谅了你的姥姥姥爷,虽然他们的干预导致了你妈妈的自杀,但这么多年他们用对你的爱弥补了自己当年犯下的错,你就原谅他们吧。"
阿福听完,震惊不已,他想起了来村里接他的那对老夫妇,鬓角斑白,俩人好几次的欲言又止,以及经常看见俩人深夜垂泪。。。这一切的一切真相直到现在他才知道,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从第一天见到那对老夫妇就莫名觉得亲近,为什么家里没有一张照片。。。
老和尚转过身来,对阿福说:"如果你现在难以接受,我也不怪你。"
阿福轻轻抹去了眼角的泪水,"如果你跟我下山,我就原谅你,原谅姥姥姥爷。"
老和尚有些诧异,想了一会儿,便答应了。
阿福从月亮山回来这天,觉得这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一天,爸爸,爷爷,姥姥姥爷,苏米都在身边,他大声地说道:"咱们举杯庆祝一下吧,祝咱们家团团圆圆,家和万事兴!"大家随声应和,纷纷举杯,场面格外温馨,阿福笑得灿烂极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