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工作和存款,并不能完全代表你
有时候你是否也会意识到,生活似乎已经设定为一种默认模式:上班下班,吃饭,躺在沙发看电视,或者沉浸在虚拟世界,在忙碌和盲目中切换着自己的频率。
日渐一日重复的风景和人,想法和感觉。
就像爱做白日梦的华特的生活写照。
42岁的华特,是在《生活》杂志工作了16年的胶片洗印经理。跟很多上班族一样,他兢兢业业,过着千篇一律的重复的生活。
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华特喜欢上同事谢莉尔,想在交友网站上跟她搭讪,发送问候都要犹豫许久。
当交友网的客服人员问他履历一栏为何没有填写,华特回答:
“我没有去过任何值得一提的地方。”
这样的心里话,听起来是不是并不久违?
生活和事业连连受挫,自己倾注多年热情和心血的《生活》杂志将被并购,自己也面临被裁员的危机。就在这时,他收到了摄影师肖恩寄来的底片和礼物。
肖恩是《生活》杂志长期合作的资深摄影师,和华特素未谋面,也过着和华特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游走世界各地拍照的他行踪飘忽不定,行事浪荡不羁,甚至寄来的做封面底片也要“恶作剧”一番。
上班族华特不得不承认对他有点羡慕。
其实华特曾经也是叛逆少年:剪着莫霍克头 ,爱玩滑板,但因为父亲去世,家里没有一点存款,担任起养家糊口责任的他改掉了发型,在一家披萨店找到了一份工作。
之后他就过上了按部就班的成人生活:没有去过印象深刻的地方,没有经历难忘的事,他随时随地可以脱离现实,沉浸于英雄式的幻想中:他一会儿是雪区的探险家,一会儿是飞檐走壁的超人。
他把压抑的能量都倾注在白日梦里:和暗恋的同事上演浪漫戏码,拯救灾难中的人类,和傲慢的主管街头决斗……
这种走神的习惯,让他成为被众人不解和讪笑的对象,好像也只有在白日梦里,华特才能暂时解脱疲惫不堪的现实,成为自己的超级英雄。
他没有付诸过行动,或者说,在现实面前消磨掉了这种能力。
更现实的问题就摆在面前:最后一期杂志的封面,需要摄影师肖恩说的25号底片。华特没法联系上肖恩,收到的肖恩底片,也恰恰少了25号。
肖恩给的一个个关于底片的谜题没有解开,截稿日期逼近。
在趾高气昂的上司的刺激下,华特抛却了各种顾虑,踏上了寻找肖恩的路。
第一站是格陵兰岛。
刚到岛上的小镇,华特就差点和满脸胡茬的醉酒大叔打了起来,却意外发现大叔知道肖恩的线索,并答应带他去船上找他。
白日梦里,女神谢莉尔女神的鼓励下,这次他终于没有犹豫,踏上了“酒鬼”的直升机。
接下来的经历惊险万分:
掉进海里,被鲨鱼追杀。
又前往冰岛,之前只在白日梦中出现刺激,正逐渐正式上演:
跟当地人抢单车。
就像路人鼓励的那样:“青春永驻,骑马少年。”
遇见沿途鸟群拼成“女神”的样子。
自制滑行手刹 ,简直不要太酷。
公路无限延伸,滑滑板疾速滑行。
路上的风景跟寻梦这件事一样美好。
还遇上了火山爆发。
一抬头,仿佛看到站在飞机上拍火山的肖恩。
公司开始裁员,他不得不回去了,被告知封面也要换掉,谢尔莉也被解雇了 ,似乎也有了新对象。在各种令人心灰意冷的现实面前,一些隐隐的希望又似乎意味着:寻梦之路还远远没有结束。
第二次出发,目标是喜马拉雅山。
这次他背起儿时的大背包,拿着父亲多年前送给他的旅行日志。
那本父亲留给华特的日志内容,空白多年,也正一点点被填充。
接受“山之洗礼”。
用妈妈做的蛋糕“贿赂”军阀。
吃野生植物,搭帐篷。
“海报18000英尺,我的意识像雪一样漂浮。”
在没有人群的喜马拉雅,华特背着滑板和在爬雪山,孤独前行。
不经意就遇到了一直在寻找的人。
肖恩一开始也不相信华特怎么上来的。他只提醒他远处“那有只雪豹,在山脊里。”
“有的时候我不拍,如果我很喜欢某个瞬间,只想享受在那一刻。”
多棒的惊喜。
就像他们如愿看到了雪豹,没有按下快门,也没有任何遗憾。
寻不回照片的华特也释然了,跟土著们在阳光下尽情踢球,就像肖恩说的,享受这一刻。
华特开始脱轨般暴走,甚至从也门非法越境去了阿富汗,被警察拘留了十几天。
但他是快乐的。
从无所适从的上班族
变成粗犷的“摇滚歌手”。
他没有说这一路都经历了什么,但眼神说出了一切。
25号底片到底是什么?其实摄影师早已经把这张珍贵的封面照片,送给了这位埋首工作了十几年的伙伴:照片主角正是这个默默的上班族。
华特在求职和网恋网站上的个人履历,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直升机自由落体到强劲的海里
非海豹突击队的三人之一
一天里骑单车、跑步、溜滑板、走17里到火山爆发的地方
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最高峰
在冰岛渔船上度过一天。”
他收到了300个问好,谢尔莉也向他表达了好感。
有时候想放弃了原有的观念,或者偏离一会人生轨迹,去做一番冒险,就像电影插曲《step out》唱的“该到外面去了,该到外面去了,该去到你外面的世界里了。”或许现实也如华特最终选择的那样:回归生活,重新找工作,牵着爱人的手面对现实的琐碎。但是这一次旅程让他打破了对自我的界限,让白日梦想家成为坚定的行动者。
《搏击俱乐部》中的泰勒说:“工作不能代表你,银行存款并不能代表你,皮夹里的东西不能代表你,衣服也不能代表你。” 有时候也并非就是自我迷失,而是在循规蹈矩的像做白日梦一样走神:想要拍掉身上的困倦,走出被视野和经验困住的泥淖。
肖恩说,“美好的东西从来不会寻求关注。” 但是如果不去发现,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那些美丽无止境的风景和人。这些都足以让我们行动,想要踏上这么一段旅途,去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一刻,即使没有围观与喝彩。
但也许会在某个夜深人静,想起肖恩留给华特的那个皮夹上写的那段座右铭:
开拓视野,冲破艰险
看见世界,身临其境
贴近彼此,感受生活
这就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更多关于lens读物及购买详情请戳这>
更多关注:
新浪微博@lens杂志
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lens杂志”(ID:lensmagazine)
日渐一日重复的风景和人,想法和感觉。
就像爱做白日梦的华特的生活写照。
![]() |
42岁的华特,是在《生活》杂志工作了16年的胶片洗印经理。跟很多上班族一样,他兢兢业业,过着千篇一律的重复的生活。
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华特喜欢上同事谢莉尔,想在交友网站上跟她搭讪,发送问候都要犹豫许久。
![]() |
当交友网的客服人员问他履历一栏为何没有填写,华特回答:
“我没有去过任何值得一提的地方。”
这样的心里话,听起来是不是并不久违?
![]() |
生活和事业连连受挫,自己倾注多年热情和心血的《生活》杂志将被并购,自己也面临被裁员的危机。就在这时,他收到了摄影师肖恩寄来的底片和礼物。
肖恩是《生活》杂志长期合作的资深摄影师,和华特素未谋面,也过着和华特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游走世界各地拍照的他行踪飘忽不定,行事浪荡不羁,甚至寄来的做封面底片也要“恶作剧”一番。
上班族华特不得不承认对他有点羡慕。
![]() |
其实华特曾经也是叛逆少年:剪着莫霍克头 ,爱玩滑板,但因为父亲去世,家里没有一点存款,担任起养家糊口责任的他改掉了发型,在一家披萨店找到了一份工作。
之后他就过上了按部就班的成人生活:没有去过印象深刻的地方,没有经历难忘的事,他随时随地可以脱离现实,沉浸于英雄式的幻想中:他一会儿是雪区的探险家,一会儿是飞檐走壁的超人。
![]() |
他把压抑的能量都倾注在白日梦里:和暗恋的同事上演浪漫戏码,拯救灾难中的人类,和傲慢的主管街头决斗……
这种走神的习惯,让他成为被众人不解和讪笑的对象,好像也只有在白日梦里,华特才能暂时解脱疲惫不堪的现实,成为自己的超级英雄。
他没有付诸过行动,或者说,在现实面前消磨掉了这种能力。
![]() |
更现实的问题就摆在面前:最后一期杂志的封面,需要摄影师肖恩说的25号底片。华特没法联系上肖恩,收到的肖恩底片,也恰恰少了25号。
肖恩给的一个个关于底片的谜题没有解开,截稿日期逼近。
在趾高气昂的上司的刺激下,华特抛却了各种顾虑,踏上了寻找肖恩的路。
第一站是格陵兰岛。
![]() |
刚到岛上的小镇,华特就差点和满脸胡茬的醉酒大叔打了起来,却意外发现大叔知道肖恩的线索,并答应带他去船上找他。
白日梦里,女神谢莉尔女神的鼓励下,这次他终于没有犹豫,踏上了“酒鬼”的直升机。
接下来的经历惊险万分:
![]() |
掉进海里,被鲨鱼追杀。
又前往冰岛,之前只在白日梦中出现刺激,正逐渐正式上演:
跟当地人抢单车。
![]() |
就像路人鼓励的那样:“青春永驻,骑马少年。”
![]() |
遇见沿途鸟群拼成“女神”的样子。
![]() |
自制滑行手刹 ,简直不要太酷。
![]() |
公路无限延伸,滑滑板疾速滑行。
![]() |
路上的风景跟寻梦这件事一样美好。
![]() |
还遇上了火山爆发。
一抬头,仿佛看到站在飞机上拍火山的肖恩。
公司开始裁员,他不得不回去了,被告知封面也要换掉,谢尔莉也被解雇了 ,似乎也有了新对象。在各种令人心灰意冷的现实面前,一些隐隐的希望又似乎意味着:寻梦之路还远远没有结束。
![]() |
第二次出发,目标是喜马拉雅山。
![]() |
这次他背起儿时的大背包,拿着父亲多年前送给他的旅行日志。
那本父亲留给华特的日志内容,空白多年,也正一点点被填充。
![]() |
接受“山之洗礼”。
![]() |
用妈妈做的蛋糕“贿赂”军阀。
![]() |
吃野生植物,搭帐篷。
![]() |
“海报18000英尺,我的意识像雪一样漂浮。”
![]() |
在没有人群的喜马拉雅,华特背着滑板和在爬雪山,孤独前行。
不经意就遇到了一直在寻找的人。
肖恩一开始也不相信华特怎么上来的。他只提醒他远处“那有只雪豹,在山脊里。”
“有的时候我不拍,如果我很喜欢某个瞬间,只想享受在那一刻。”
多棒的惊喜。
就像他们如愿看到了雪豹,没有按下快门,也没有任何遗憾。
![]() |
![]() |
寻不回照片的华特也释然了,跟土著们在阳光下尽情踢球,就像肖恩说的,享受这一刻。
华特开始脱轨般暴走,甚至从也门非法越境去了阿富汗,被警察拘留了十几天。
但他是快乐的。
![]() |
从无所适从的上班族
![]() |
变成粗犷的“摇滚歌手”。
他没有说这一路都经历了什么,但眼神说出了一切。
![]() |
25号底片到底是什么?其实摄影师早已经把这张珍贵的封面照片,送给了这位埋首工作了十几年的伙伴:照片主角正是这个默默的上班族。
华特在求职和网恋网站上的个人履历,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直升机自由落体到强劲的海里
非海豹突击队的三人之一
一天里骑单车、跑步、溜滑板、走17里到火山爆发的地方
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最高峰
在冰岛渔船上度过一天。”
他收到了300个问好,谢尔莉也向他表达了好感。
有时候想放弃了原有的观念,或者偏离一会人生轨迹,去做一番冒险,就像电影插曲《step out》唱的“该到外面去了,该到外面去了,该去到你外面的世界里了。”或许现实也如华特最终选择的那样:回归生活,重新找工作,牵着爱人的手面对现实的琐碎。但是这一次旅程让他打破了对自我的界限,让白日梦想家成为坚定的行动者。
《搏击俱乐部》中的泰勒说:“工作不能代表你,银行存款并不能代表你,皮夹里的东西不能代表你,衣服也不能代表你。” 有时候也并非就是自我迷失,而是在循规蹈矩的像做白日梦一样走神:想要拍掉身上的困倦,走出被视野和经验困住的泥淖。
肖恩说,“美好的东西从来不会寻求关注。” 但是如果不去发现,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那些美丽无止境的风景和人。这些都足以让我们行动,想要踏上这么一段旅途,去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一刻,即使没有围观与喝彩。
![]() |
但也许会在某个夜深人静,想起肖恩留给华特的那个皮夹上写的那段座右铭:
开拓视野,冲破艰险
看见世界,身临其境
贴近彼此,感受生活
这就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 |
更多关于lens读物及购买详情请戳这>
更多关注:
新浪微博@lens杂志
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lens杂志”(ID:lensmagazine)
Lens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希望在儿童上学路上安装一块交通安全招牌,你能帮我们想出个好的创意吗? (2人喜欢)
- 把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做成一张音乐专辑 (23人喜欢)
- 她是那种声音一出来,就让人想起某个年代的人 | 邓丽君逝世30周年 (24人喜欢)
- 一位英国新闻工作者的美国梦 (20人喜欢)
- “当我闭上眼睛回望童年,看到的是村口那片高低错落的田野......” (3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