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里肖夫实验的双重照见
高仓健不是演员,也不是某个具体角色,而是一种形象,这个形象包括了勇气、忠诚,包括坚毅的面孔、沉默寡言的性格,以及荒原上骑马奔逐的身影——作家陈淡秋如此评价被张艺谋尊为古代谦谦君子与老师的高仓健,在他饰演的角色里,没有人质疑这张不动声色的坚毅面孔是面瘫,人们看到的是岁月沧桑里越来越内敛,却也越来越丰富的演技内涵。
列夫•库里肖夫(Lev Kuleshov)曾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镜头实验:拍摄当时一位著名舞台演员伊万•莫兹尤辛面无表情的神态,并将这个镜头与其它几个镜头——包括一个走向镜头的孩子、一个躺在棺材里的老妇和一碗热汤,分别剪辑在一起。结果人们为莫兹尤辛的高超演技赞叹:在剪辑后的镜头中,那个孩子走向他时,他展现出了慈父的温柔;而当他面对那位死亡的老母亲时,又流露出深深的哀恸;当他面对那碗热汤时,则显得非常饥饿,但真相一直都是:莫兹尤辛不过按库里肖夫的要求,面无表情地呈现于镜头而已。
这个实验照见了电影表演艺术的最大秘密:最重要的不是演员的行动,而是观众对演员行动的反应。而这一秘密的运用也成为现代电影艺术,尤其美国电影艺术的基石,所以,经常可以看到那些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所扮演的成功角色,常常是坚毅而沉默的。
这也许是冷峻沉默的高仓健能成为一代人偶像和演技化身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戏里戏外,他不动声色地沉默冷峻,让观众和他的追随者,能将自己体悟出的各种情绪不被质疑地投射在他的身上——谁能质疑呢!谁能确知一张不动声色的面孔下真正的内心情绪,不是观众所投影的那一种呢!
这也是我在《花千骨》剧中霍建华饰演的白子画身上看到父爱与父亲,痴迷其中的原因吧!千年修行、贵为长留掌门人的白子画,在剧中冷峻孤傲不动声色,只能在一些特写镜头中才可通过演员眼神的变化,展示出一些角色内心的波澜和变化。正如库里肖夫实验的结果那样,霍建华在《花》剧中的表演为他带来了众多剧迷,他们在他沉默内敛“表情欠奉”的演技里,看到了白子画对花千骨克制内敛、隐忍又无限深情的爱怜(当然也有一部分剧迷纯粹是被他在剧中飘逸出尘惊为天人的屏幕形象所吸引),这是剧中演员行动表达的情绪,也是观众们,特别是那些非常投入的观众反射情绪的投影,观众各人不同,投影的情绪就会有所不同,而像我这样的另类,就在霍建华主演的白子画身上,投影了自己内心最深层、最欠缺的需求——父爱(不可否认主角的外貌与性格设置等,也确实与我早逝的父亲有些相似)。
不过延伸库里肖夫镜头实验的反应,还可以看到另一个电影圈里十分常见的现象——俊男演技难获大奖。正如前面所谈,没人会质疑银幕内外总以坚毅沉默外表现身的高仓健“面瘫”,但对于《花》剧中,由于剧中人物设置必须内敛克制少表情乃至无表情饰演的霍建华,却有一些声音质疑他在《花》剧中演技“面瘫”。正如霍华德•苏伯所指出的,“面无表情”其实一直被演员们认为是最难的事情,观众、影评人能一致欣赏高仓健在影视作品中 “面无表情”的高超演技,却有人对霍建华在《花》剧中类似的表演有微辞,除了两人资历和演技方面确实存在的差距之外,环顾国内外影视圈,其实可以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强尼•德普(Johnny Depp)、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多年来作为偶像明星、票房保证却屡屡提名奥斯卡演艺奖落败的现象,总结出一条规律 :人们普遍认为帅哥缺演技或者演技不够。那么这些“人们”是哪一些人呢?男评委、男影评人、男观众,也许、应该主要就是这几类吧!
霍华德•苏伯从库里肖夫的镜头实验总结出,观众往往会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投射到银幕形象上,在构建电影故事的过程中,这种代入感成为导演、演员非常有效的合作者。长得太帅的男主角由于外貌的吸引力,很可能将观众引入另一种与剧情脱节的代入感,让观众出戏又入戏:女观众出戏又入戏,很可能代入自己做女主角,男观众出戏又入戏,代入的只怕就是狮王争霸的心理了,所以,让他们不无嫉妒地赞美一个帅哥有演技,确实不容易。今年终于凭《荒野猎人》获得了奥斯卡小金人的莱昂纳多,看看他在这影片里将自己形象毁成什么样子,就能明白为什么他终于能获奖,而不再只是一次次被提名陪玩了。
有意思的是,美女演员获得演艺方面大奖的可能性却比帅哥大多了,这是否又照见了两性心理的某些不同之处呢,看来下次可以找机会探讨一下。
列夫•库里肖夫(Lev Kuleshov)曾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镜头实验:拍摄当时一位著名舞台演员伊万•莫兹尤辛面无表情的神态,并将这个镜头与其它几个镜头——包括一个走向镜头的孩子、一个躺在棺材里的老妇和一碗热汤,分别剪辑在一起。结果人们为莫兹尤辛的高超演技赞叹:在剪辑后的镜头中,那个孩子走向他时,他展现出了慈父的温柔;而当他面对那位死亡的老母亲时,又流露出深深的哀恸;当他面对那碗热汤时,则显得非常饥饿,但真相一直都是:莫兹尤辛不过按库里肖夫的要求,面无表情地呈现于镜头而已。
这个实验照见了电影表演艺术的最大秘密:最重要的不是演员的行动,而是观众对演员行动的反应。而这一秘密的运用也成为现代电影艺术,尤其美国电影艺术的基石,所以,经常可以看到那些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所扮演的成功角色,常常是坚毅而沉默的。
这也许是冷峻沉默的高仓健能成为一代人偶像和演技化身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戏里戏外,他不动声色地沉默冷峻,让观众和他的追随者,能将自己体悟出的各种情绪不被质疑地投射在他的身上——谁能质疑呢!谁能确知一张不动声色的面孔下真正的内心情绪,不是观众所投影的那一种呢!
这也是我在《花千骨》剧中霍建华饰演的白子画身上看到父爱与父亲,痴迷其中的原因吧!千年修行、贵为长留掌门人的白子画,在剧中冷峻孤傲不动声色,只能在一些特写镜头中才可通过演员眼神的变化,展示出一些角色内心的波澜和变化。正如库里肖夫实验的结果那样,霍建华在《花》剧中的表演为他带来了众多剧迷,他们在他沉默内敛“表情欠奉”的演技里,看到了白子画对花千骨克制内敛、隐忍又无限深情的爱怜(当然也有一部分剧迷纯粹是被他在剧中飘逸出尘惊为天人的屏幕形象所吸引),这是剧中演员行动表达的情绪,也是观众们,特别是那些非常投入的观众反射情绪的投影,观众各人不同,投影的情绪就会有所不同,而像我这样的另类,就在霍建华主演的白子画身上,投影了自己内心最深层、最欠缺的需求——父爱(不可否认主角的外貌与性格设置等,也确实与我早逝的父亲有些相似)。
不过延伸库里肖夫镜头实验的反应,还可以看到另一个电影圈里十分常见的现象——俊男演技难获大奖。正如前面所谈,没人会质疑银幕内外总以坚毅沉默外表现身的高仓健“面瘫”,但对于《花》剧中,由于剧中人物设置必须内敛克制少表情乃至无表情饰演的霍建华,却有一些声音质疑他在《花》剧中演技“面瘫”。正如霍华德•苏伯所指出的,“面无表情”其实一直被演员们认为是最难的事情,观众、影评人能一致欣赏高仓健在影视作品中 “面无表情”的高超演技,却有人对霍建华在《花》剧中类似的表演有微辞,除了两人资历和演技方面确实存在的差距之外,环顾国内外影视圈,其实可以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强尼•德普(Johnny Depp)、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多年来作为偶像明星、票房保证却屡屡提名奥斯卡演艺奖落败的现象,总结出一条规律 :人们普遍认为帅哥缺演技或者演技不够。那么这些“人们”是哪一些人呢?男评委、男影评人、男观众,也许、应该主要就是这几类吧!
霍华德•苏伯从库里肖夫的镜头实验总结出,观众往往会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投射到银幕形象上,在构建电影故事的过程中,这种代入感成为导演、演员非常有效的合作者。长得太帅的男主角由于外貌的吸引力,很可能将观众引入另一种与剧情脱节的代入感,让观众出戏又入戏:女观众出戏又入戏,很可能代入自己做女主角,男观众出戏又入戏,代入的只怕就是狮王争霸的心理了,所以,让他们不无嫉妒地赞美一个帅哥有演技,确实不容易。今年终于凭《荒野猎人》获得了奥斯卡小金人的莱昂纳多,看看他在这影片里将自己形象毁成什么样子,就能明白为什么他终于能获奖,而不再只是一次次被提名陪玩了。
有意思的是,美女演员获得演艺方面大奖的可能性却比帅哥大多了,这是否又照见了两性心理的某些不同之处呢,看来下次可以找机会探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