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个单词就够了》读后感1(10月27日)
昨天利用中午的时间在APP微信读书上阅读了1/2的《1368个单词就够了》这本书。
这本书语言诙谐、流畅,观点也非常清楚,并且作者强调这本书主要是是针对英语口语训练写的,而且我认为这本书对于那些像我一样经历了初中、高中、大学各类英语应试考试,有一定的英语单词量,有一定的语法知识做基础,但在英语口语方面一直不得法,一直无法突破,不能流畅表达的人更有用。至少从我阅读这本书的第一个字起,我就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追着往后读,直到下午上班时间到还不忍放下。
从这本书的第一、二章中,我深刻领会到英语思维转换的作用,也明白英文中的一些常用的、“大个的”词的妙用和巧用。书中举的一些翻译例子看似简单,其实蕴藏着很深的、很巧妙的用意,从中文翻译成英文,能让你深刻感受到英语的美感,当然从英文翻译为中文,你也能体会到中文的博大精深。在大学的时候,教授和讲师经常说英语是一种很优雅、很优美的文字。确实,从这本书的作者的讲述和分析中,我体会到了这种优雅和美丽。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心里在暗暗想,以后要在中英文双语阅读中多找一些这样的经典句子和案例,多加研习和欣赏。
在这本书的第二章、第三章,作者将总结出来的1368个单词进行了分类,尤其是在第二章,作者提出了学单词,练口语的几个要点,以下是摘录书的内容:
1、挑个大的:抓住思维转换的中心思想,以及如何循序渐进地提升口语能力。中间有一句实在话:“对于咱们这些口语都还说不利索的初学者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流畅沟通的问题。”
2、抓实心的;
3、捏软乎的:“一时找不到顺手的单词,大词也没有,实心词也找不到,千万别随便找个词凑合,而是要迅速转换一下表达的角度,换个自己有把握的角度,这就叫捏软乎的。”比如人不会说东西说;正着不会说反着说;我不会说你来说。很多时候表达两个人之间关于某种事物的所有联系,如果“我”做主语不好表达,那就换成以“你”来做主语。汉语习惯从人的角度,以人做主语来表达,但英语却经常转换角度,以物做主语进行表达,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让英语说得更简单一些,因为有些事情不好从人的角度来表述,或者不需要知道是谁做的事情。
4、自产自用:用解释的方法把你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英语和汉语词汇的形成原理不同,一个是综合性的,另一个是分析性的,这造成他们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总之,这本书更新了我一些练英语口语的思维观念和方法,也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英语和汉语的不同。我觉得这本书可以当做教科书来读,其中总结的一些方法有待我们进一步深挖、体会、练习。
这本书语言诙谐、流畅,观点也非常清楚,并且作者强调这本书主要是是针对英语口语训练写的,而且我认为这本书对于那些像我一样经历了初中、高中、大学各类英语应试考试,有一定的英语单词量,有一定的语法知识做基础,但在英语口语方面一直不得法,一直无法突破,不能流畅表达的人更有用。至少从我阅读这本书的第一个字起,我就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追着往后读,直到下午上班时间到还不忍放下。
从这本书的第一、二章中,我深刻领会到英语思维转换的作用,也明白英文中的一些常用的、“大个的”词的妙用和巧用。书中举的一些翻译例子看似简单,其实蕴藏着很深的、很巧妙的用意,从中文翻译成英文,能让你深刻感受到英语的美感,当然从英文翻译为中文,你也能体会到中文的博大精深。在大学的时候,教授和讲师经常说英语是一种很优雅、很优美的文字。确实,从这本书的作者的讲述和分析中,我体会到了这种优雅和美丽。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心里在暗暗想,以后要在中英文双语阅读中多找一些这样的经典句子和案例,多加研习和欣赏。
在这本书的第二章、第三章,作者将总结出来的1368个单词进行了分类,尤其是在第二章,作者提出了学单词,练口语的几个要点,以下是摘录书的内容:
1、挑个大的:抓住思维转换的中心思想,以及如何循序渐进地提升口语能力。中间有一句实在话:“对于咱们这些口语都还说不利索的初学者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流畅沟通的问题。”
2、抓实心的;
3、捏软乎的:“一时找不到顺手的单词,大词也没有,实心词也找不到,千万别随便找个词凑合,而是要迅速转换一下表达的角度,换个自己有把握的角度,这就叫捏软乎的。”比如人不会说东西说;正着不会说反着说;我不会说你来说。很多时候表达两个人之间关于某种事物的所有联系,如果“我”做主语不好表达,那就换成以“你”来做主语。汉语习惯从人的角度,以人做主语来表达,但英语却经常转换角度,以物做主语进行表达,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让英语说得更简单一些,因为有些事情不好从人的角度来表述,或者不需要知道是谁做的事情。
4、自产自用:用解释的方法把你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英语和汉语词汇的形成原理不同,一个是综合性的,另一个是分析性的,这造成他们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总之,这本书更新了我一些练英语口语的思维观念和方法,也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英语和汉语的不同。我觉得这本书可以当做教科书来读,其中总结的一些方法有待我们进一步深挖、体会、练习。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