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积极心态的秘密
拥有积极心态的人做成事的可能性总是更大一些。当一个人在经历重重困难,挫折不断的时候,积极的心态几乎就决定了他能不能执拗地坚持地把这件事做好。而其实大多数时候的成功,只不过就是一个人坚韧不拔地把一件事做成了,做好了。
仔细观察一下身边那些拥有积极心态的人。很容易发现,这些人通常很有精神,并且脾气都很好,他们往往比一般人更擅长化解尴尬、矛盾和冲突。回想一下,那些在团体里很活跃,具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的人,是不是都是拥有积极心态的人呢?要知道,与人打交道是最容易因为见解观念不同而产生许多的不和谐的矛盾的,更何况是与一整个团体里的许多人打交道,没有积极的心态是很难做到的得心应手地相处的。
虽然无法跟那些充满积极能量的人相比,但是事实上,几乎每个人都体会过“积极心态”下的良好感觉:浑身都充满了能量,不止是有相当的干劲,好像连勇气也更多了,竟然多少未知的事情都愿意去尝试,多少困难的问题都敢去挑战了。
因此,我们都希望自己是积极的,而且最好是能永远地积极的那种,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乐观精神,一气呵成,只是这不可能。由于无法摆脱的人性和生理因素,一个人的情绪总会有起伏,没有人可以做到一直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但是反过来,一个人越来越消极却是真的可能的,消极引起的低落情绪常常容易使人萎靡不振,提不起劲,也就几乎不可能把事情做的好。效率不高,导致要完成的事情进展缓慢,久久没有结果使得我们自我怀疑,于是越发消极,进而效率更低,更消极......由此陷入恶性循环。所以实际的情况就是,现实中你不可能看到一个每时每刻都在开心的人,却常常能看到或者听说一些的没有能力精神起来的抑郁症病人。
虽然做不到一直保持持续的积极的状态,但我们确实可以实现将自己变为一个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拥有积极心态乐观向上的人,也就是成为一个积极心态占主导的乐观向上的人。秘诀就是正向解读。什么是正向解读?就是我们通过刻意且实际地从正面角度积极地去解读发生的事件,包括那些看起来好像是消极的事件,最终让我们拥有积极的状态把事情做好。
举一个演讲的例子,演讲人有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演讲的时候,台下有人低头睡着了,或者干脆在和其他人聊天。心态不好的人常常就会认为是自己讲的不好,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无法让别人产生兴趣,因此变得沮丧,结果消极的情绪最终真的影响了演讲效果。那么正向解读是怎么做的呢?把睡着的听众认为是他们昨晚没睡好而并不是自己讲的不好;聊天的人是没有耐心或者心情不好而并不是自己没有吸引力(当然这样解读的前提是在我们用心地准备了演讲)。请注意,这些情况确实是有可能存在的,就像现在大学的课堂上,就算一个老师课讲得再好,也总会有极少的一部分学生不会认真听,原因当然是出自学生自己。仔细想想,如果我们能够在台上正面地去解读这些容易让人“消极”的现象,就不容易经受无谓的情绪波动和让人动摇的自我怀疑,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更有能量更专注地做好手上正在做的事情,从而表现的更好呢?
正向解读背后代表的思想是:任何事情其实都是有两面性的,都可以一分为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俗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体现了这个思想。即便是看起来是非常好的事情,也可能存在不好的消极的一面;同样的,即便是再糟糕的情况,我们也能从中发现积极的部分。
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正向解读和鲁迅先生笔下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不同的。如果你曾经有过对人或事物作出评价的经验,就一定能够清楚:对待事物的看法,确实是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比如一个贪玩喜欢搞怪的小孩,你可以说他调皮捣蛋不听话,同时,也可以说他是天真活泼有创造力。更进一步,我们甚至可以将几乎所有的消极词语全部替换成积极的评价,比如“鲁莽”是消极的,换一个角度看,就可以说是“直率”;“脑袋不够机灵”,就可以换做评价“单纯朴实”,等等,引申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刻意且实际地从光明一面去观察事物,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积极的态度,从而拥有更多的能量,同时变得坚忍不拔,愈战愈勇。而所谓的精神胜利,只是用自己凭空的不切实际的想象自欺欺人。因此,这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是,解读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有发生的可能性。同样,这也是我们判断自己正向解读是不是用的正确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
积极的人运用正向解读,消极的人往往自我否定。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解读,最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而人生态度的选择,其实可以由我们自己决定。
更多文章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yexiaochuan77
仔细观察一下身边那些拥有积极心态的人。很容易发现,这些人通常很有精神,并且脾气都很好,他们往往比一般人更擅长化解尴尬、矛盾和冲突。回想一下,那些在团体里很活跃,具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的人,是不是都是拥有积极心态的人呢?要知道,与人打交道是最容易因为见解观念不同而产生许多的不和谐的矛盾的,更何况是与一整个团体里的许多人打交道,没有积极的心态是很难做到的得心应手地相处的。
虽然无法跟那些充满积极能量的人相比,但是事实上,几乎每个人都体会过“积极心态”下的良好感觉:浑身都充满了能量,不止是有相当的干劲,好像连勇气也更多了,竟然多少未知的事情都愿意去尝试,多少困难的问题都敢去挑战了。
因此,我们都希望自己是积极的,而且最好是能永远地积极的那种,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乐观精神,一气呵成,只是这不可能。由于无法摆脱的人性和生理因素,一个人的情绪总会有起伏,没有人可以做到一直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但是反过来,一个人越来越消极却是真的可能的,消极引起的低落情绪常常容易使人萎靡不振,提不起劲,也就几乎不可能把事情做的好。效率不高,导致要完成的事情进展缓慢,久久没有结果使得我们自我怀疑,于是越发消极,进而效率更低,更消极......由此陷入恶性循环。所以实际的情况就是,现实中你不可能看到一个每时每刻都在开心的人,却常常能看到或者听说一些的没有能力精神起来的抑郁症病人。
虽然做不到一直保持持续的积极的状态,但我们确实可以实现将自己变为一个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拥有积极心态乐观向上的人,也就是成为一个积极心态占主导的乐观向上的人。秘诀就是正向解读。什么是正向解读?就是我们通过刻意且实际地从正面角度积极地去解读发生的事件,包括那些看起来好像是消极的事件,最终让我们拥有积极的状态把事情做好。
举一个演讲的例子,演讲人有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演讲的时候,台下有人低头睡着了,或者干脆在和其他人聊天。心态不好的人常常就会认为是自己讲的不好,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无法让别人产生兴趣,因此变得沮丧,结果消极的情绪最终真的影响了演讲效果。那么正向解读是怎么做的呢?把睡着的听众认为是他们昨晚没睡好而并不是自己讲的不好;聊天的人是没有耐心或者心情不好而并不是自己没有吸引力(当然这样解读的前提是在我们用心地准备了演讲)。请注意,这些情况确实是有可能存在的,就像现在大学的课堂上,就算一个老师课讲得再好,也总会有极少的一部分学生不会认真听,原因当然是出自学生自己。仔细想想,如果我们能够在台上正面地去解读这些容易让人“消极”的现象,就不容易经受无谓的情绪波动和让人动摇的自我怀疑,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更有能量更专注地做好手上正在做的事情,从而表现的更好呢?
正向解读背后代表的思想是:任何事情其实都是有两面性的,都可以一分为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俗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体现了这个思想。即便是看起来是非常好的事情,也可能存在不好的消极的一面;同样的,即便是再糟糕的情况,我们也能从中发现积极的部分。
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正向解读和鲁迅先生笔下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不同的。如果你曾经有过对人或事物作出评价的经验,就一定能够清楚:对待事物的看法,确实是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比如一个贪玩喜欢搞怪的小孩,你可以说他调皮捣蛋不听话,同时,也可以说他是天真活泼有创造力。更进一步,我们甚至可以将几乎所有的消极词语全部替换成积极的评价,比如“鲁莽”是消极的,换一个角度看,就可以说是“直率”;“脑袋不够机灵”,就可以换做评价“单纯朴实”,等等,引申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刻意且实际地从光明一面去观察事物,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积极的态度,从而拥有更多的能量,同时变得坚忍不拔,愈战愈勇。而所谓的精神胜利,只是用自己凭空的不切实际的想象自欺欺人。因此,这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是,解读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有发生的可能性。同样,这也是我们判断自己正向解读是不是用的正确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
积极的人运用正向解读,消极的人往往自我否定。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解读,最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而人生态度的选择,其实可以由我们自己决定。
更多文章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yexiaochuan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