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龙飞天
![]() |
历时半个月,一部五十集的韩国史剧
看完的时候有种喘不过气来的压抑和无力
历史本身太过沉重,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每个人的选择都有不能苛责的理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个岔路口让每个人走上了自己的轨迹,结果却不得不无限唏嘘
走到最后,有谁不是孤独的?
아인啊,미안내,我想先写李方地,你知道我是爱你的
地间/李方地
![]() |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079593/
从懦弱的少年到孤独的剑客,他暗夜里的一剑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但终究,纵使成为了三韩第一剑也没能守住想要保护的一切
他期望过世界的美好,所以因着三峰的一句话成为了强大的剑客,然而他更悲悯和理解生在乱世的普通人,所以质疑开辟新世界就必然要存在牺牲——没有哪个无辜的生命该被牺牲,这就是政客和侠客的区别。
他说会留下,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或许他早已不再相信所谓新世界的蓝图,他只是不想打碎妹妹的梦想,妍熙的梦想,所以拼了命去守护。李方地的人生是守护和守候的一生,正是这种付出和收获的不对等带着浓浓的悲剧色彩,让人无限心疼。
相比于政客,我一直更喜欢剑客,从新选组的冲田总司、斋藤一到六龙飞天里的李方地和无恤,甚至吉太味这样的反面角色我都喜欢。他们就像是政治斡旋之中最后的坚守,就像小一说的,“刀的用途就是夺取对方性命,仅仅是这样,单纯而易解的存在”,身为刀剑的人生,没有彷徨。
还有卞耀汉小哥哥,从未生到六龙,跳跃的我简直没有一下子认出来!这造型不要太合适,这打戏用行云流水都觉得不够形容,被三韩第一剑帅到了,那种武士的精气,那种从里到外的孤独,活脱脱的李方地,到底是付出了多少努力才体现出来的状态!记得山本耕史演完大河剧新选组之后被称为"平成年代的土方岁三",大概这位小哥哥也得被"活在今天的李方地"困扰一阵子了吧
当然,提到李方地就不能不说六龙里的配乐,这大概是《灌篮高手》之后最打动我的配乐!
作为六龙飞天里最全能的逆天存在,唱讲师地间有两首非常好听的演绎,《青山别曲》的缥缈,《无以异也》的悲怆,像极了他的人,青山般深邃,大漠般苍茫。
http://player.kuwo.cn/MUSIC/MUSIC_7008008
http://www.kuwo.cn/yinyue/6739622?catalog=yueku2016
卞演员我要被你圈音饭了你知道咩~~
还有这首《하날히 달애시니》
http://www.kuwo.cn/yinyue/7016918?catalog=yueku2016
全剧打戏必备BGM,但就是觉得李方地专属,分分钟燃到飞起来,对战吉太味,血洗桃花殿,对战拓四光,只要这音乐一响起来我就能看到李方地干净利落的身手和桃花殿的仰天一笑。
李芳远
![]() |
亚仁啊,我还是爱你的
亚仁啊,你又征服了我一次
~从成均馆的桀骜,到张玉贞里的肃宗,再到去年的思悼和太宗大王,亚仁同学跟朝鲜不能不说的缘分,你是要集齐历代的王召唤神龙吗?
~越来越发现亚仁很适合带一点点“变态”的角色,越是深刻纠结的角色越能看出亚仁的演技。说起来,亚仁的气质跟小田切让有点像啊,果然我的眼光一直都没有变的
好啦说回李芳远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358156/index_36.html
50集的长度,我们见证了一个伟大君王的成长史,有血有肉,甚至鲜血淋漓
六龙飞天有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辩题
面对正义和善良。
在李芳远还不是刘亚仁的小时候,他就说过“善者,即使是对恶也会给予包容和接受;但正义绝不允许恶的存在”。我们看到了李芳远,追寻着他的正义,经历过惨痛的成均馆时代,在迷茫中寻找着出路。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pqfJy8IvxY/
关于名节和历史。
他不在乎身后的历史如何书写,却成就了史上一代明君。
善竹桥杀圃隐的那一刻,他几乎众叛亲离。他真的错了么?我却看到了一个坦坦荡荡敢作敢当的君王该有的样子。没有人敢说他错了,只是没有人敢承认他是对的,名节和历史放在天平的两端,他选择了一直期盼和坚持的大义,他用几乎唯一的手段保住了他认为对的人,然后这些人反过来用名节和底线来批评他。
面对百姓。
当所有人都说他把百姓当做借口的时候,他却是确确实实的在观察着百姓。那个让人笑着的政治,他从来没有忘记,登上王位之后积极推行的改革,可以说对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问如今还有人哭吗,他说百姓和风一样抓不住
李芳远也曾经浪漫过,所以他欣赏同样浪漫的焚伊,所以他为三峰的新朝鲜激动不已
但这样浪漫的李芳远在仰望父亲的年纪看到了父亲的软弱,在追寻梦想的时候被敬仰的人一次次排除在外
《树大根深》里李芳远这样描述这段血雨腥风:
“他郑道传什么都没有做
是我 杀了郑梦周
是我 代替了他背上了这万世的污名
是我 扯下了高丽王让父王坐上了王位
他们都想要杀了郑梦周却又碍于后世名声
我没有让他们碰一点血腥
这是我建立的朝鲜
是我弄脏双手 建立了我的朝鲜”
坦荡如斯,果敢如斯,即使被说成冷血无情,又有谁能否认他是一个伟大的变革者,伟大的王呢?
而郑梦周之流自以为是的儒者,耍起权谋的时候还记不记得自己曾经满口的仁义道德?被逼无奈?这话谁不会说,被逼无奈就能放弃的儒家道义到底有多重要?
一直把李芳远的梦想说成是私欲的郑道传,到底怎么看待自己大权独揽架空君王的样子?这样为着自己的愿望不顾百姓坚持征伐辽东的样子真的是当初说的以民为本吗?秘密构建的“密本”真的不是第二个无名吗?
相比于满口仁义百姓,李芳远只不过坦荡的说他想要拥有和守护那个曾经郑道传勾勒给他的美好国家
经历了一切的李芳远依旧浪漫着,浪漫的坚守着那个美丽的梦并为之努力着,只是这个浪漫的梦裹着厚厚的铁血政治的外衣。站在历史尽头的李芳远是孤独的,他把最后的温柔留给了曾经的痕迹,当他放焚伊离开,放无恤离开的时候,就尘封了自己最后的柔软。
话说,为什么很多伟大的君主都要经过篡权才能好好上位治理国家呢?李世民如是,朱棣如是,李芳远亦如是。好吧,这是另外一个命题,刀与政治,无以异也。
郑道传
郑道传,从故事的一开始就以一个造梦者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他勾勒的未来那么美好让多少人为之拼命。
然而我越来越不喜欢他,不喜欢他的自以为是和虚伪
联合圃隐的时候,没有告诉他要推翻高丽政权;君王五则更是讳莫如深;而他口中的以民为本,到头来只不过是士大夫政权的借口而已。所以他到底用什么样的立场来诟病李芳远的野心呢?
郑道传也好,圃隐也好,他们口中的百姓也不过是士大夫政权正当性的借口!
“儒者并不是追随百姓的,是要包容百姓,并且引导他们,为了包容他们才需要社稷”
“百姓太忙了,没有时间参与政治”
所以,这就是你们说的以民为本吗?多么的自以为是!多么的虚伪!
郑道传从一开始就不曾认可李芳远,说到底是因为他知道李芳远是不可能由他摆布的“爆豆”。
李成桂
威化岛回军大概是李成桂全剧唯一的亮点,而这样的大义其实也不过是对现实的无可奈何,说到底,他们都想要一个千古流芳的好名声。
李芳远早在童年就知道,他的父亲是软弱的,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君王,事实也确实如此。李成桂成为朝鲜第一任王的道路似乎是一路的赶鸭子上架,从来没有主动过。
安边策如此,威化岛回军如此,登上王位还是如此
他做不到李芳远有自己的规划和理想,他甚至做不到像李芳雨那样决然的抽身而退
这样的王,在王子之乱时对李芳远说“这是我建立的朝鲜”,何等的讽刺!
无恤和英珪
无恤从单纯天真的少年到武士无恤的成长和蜕变大概是最为彻底的,但也有些东西始终没变。阴差阳错的站在了李芳远的身边,渐渐看到了李芳远的大义,然后那样真诚的说想要当芳远的护卫武士,想要站在他身边感受着给百姓带来笑容的成就感。然而在无限的政治斗争中不得不一遍遍的质疑他的残酷,一遍遍的问自己对不对。我想无恤和焚伊一样,是李芳远的初心。所以王子之乱,李芳远宁愿自己动手却不愿无恤沾染罪恶,李芳远放他走却难掩寂寞。最后守护着李裪的无恤,大概可以看到当年的芳远吧
而英珪,大概是唯一一个从始至终毫不动摇的站在李芳远身边的人。王子之乱后独自颤抖的李芳远喃喃的说着“可是哥不在”,那才是最最无助的时刻。
焚伊
焚伊和芳远很像,各种意义上,所以才会惺惺相惜,才会患难与共。然而到底立场不同,免不了殊途。身为百姓的焚伊,为郑道传的理想国度而振奋,从一个坚强的小姑娘成长为“焚伊老大”,从此身上背负了更多人了理想,所以听到关于百姓无法参与的政治其实是失望的吧。在李芳远和三峰的斗争中,她做不到独善其身的中立,甚至求不得远离,或许这才是乱世里百姓生存的常态。百姓无法触及的政治,政治下的百姓,就是如此的颠沛流离又毫无办法。看到训民正音的焚伊,是不是看到了些许的希望呢?
最后我们来说说吉太味吧,浓妆艳抹的三韩第一剑,杀人无数,坏事做尽。
然而最后的最后,当他说“从乡下小子爬到一个国家的侍中,想干的都干过,即使这样结束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时候,我对这个人有了重新的观感。“没有遗憾了”但“不是说就这样放弃”,生命的最后他做为一个武士死去,道出了那个地狱一般的乱世里“弱肉强食”亘古不变的道理,却也让人心下戚然。吉善味说羡慕太味为自己而活的一生,谁说不是呢?
朴大叔演的太好了
Ps. 六龙最后一集的故事完美对接树大根深,连着看看完李芳远跌宕起伏的人生,一位英果聪毅的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