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会自调酒丨古人的派对和满嘴跑火车的李白
意会自调酒从研发推出,到深受年青一代消费者的喜欢,为酒类饮品市场带来一股“宁泽涛”般的清流。这款既能够承袭饮酒文化品味内涵,又兼具时尚文化格调气质的饮品,以它“好玩好喝又健康”的特色,迅速被接纳,成为派对活动的必备之物,甚至是点睛之笔。
说起派对文化,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是个“洋时尚”,其实,中国古人也爱玩派对,而且玩得风生水起,留下不少佳话。
而说起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派对,东晋时期的“兰亭雅集”必定要算一个,王羲之兴起时为此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此外,“竹林七贤”、“饮中八仙”都是人耳熟能详的著名“大趴”。
谁敢说古人不会玩?古代文人雅士弹琴、下棋、作画、赋诗,未必是我们今天的派对可比呢。
兰亭会玩的是曲水流觞,饮酒赋诗。蜿蜒曲折的溪水旁席地而坐,盛着一半酒的觞置于溪水当中,顺流而下,觞在谁的面前停下,谁就得痛快地将酒一饮而尽,而后赋诗一首;若才思不敏,那就要被罚酒三斗。
而用现在的话来讲,竹林七贤就是一个乐队,他们组的就是音乐派对的局,比如嵇康通晓各类乐器,尤其是古琴,可以算乐队键盘手,兼顾Bassline和旋律走向。而阮咸擅长中阮,也就是中国吉他,音色也与吉他酷似,不过更加具有东方神韵。阮籍,擅长“长啸”,所谓“啸”乃中国古代的一种声乐艺术,以人声做乐器,即兴而啸,可以算是乐队主唱了。当然,竹林七贤更是无酒不欢,酒在他们的画像里从没有缺席过。
到了唐代,杜甫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提到当时混迹在诗歌艺术圈的八个偶像级人物的酒量,这个派对更是有名,不但李白赫然在列,杜甫都是小弟级人物,只能当个“现场记者”。
李白号称诗仙,是浪漫主义的大诗人,他有名的关于喝酒的诗句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看,三百杯,听起来就够吓人的。不过,这也当不得真,他还说“白发三千丈”呢,所以,李白爱吹牛应该是有惯性的。我们今天其实可以根据一些资料,分析分析李白的真实酒量。
杜甫诗这样描写李白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尽管因为他是李白的粉丝,这几句诗溢美之词,溢于言表,但也可以看出,李白一顿酒场完毕,基本也就一斗的量,而且喝完就够他在嘈杂的长安城大街上呼呼大睡了。
那么按现在的算法,一斗酒在大唐到底有多少呢?
根据史料记载:“隋开皇以古斗(经过反复推算,古斗之量值近200毫升/升)三升为一升,斗有大、小之别,唐亦分大、小石制,通用大石制,乃袭开皇制,为古制之三倍。故隋开皇量与唐量每升约为600毫升。”
这段话,说人话就是唐朝量器单位的斗,有大斗、小斗之分,大斗一斗相当于现在的6000毫升,小斗一斗相当于现在的2000毫升。
接下来还有一个关键性问题,李白当时喝的是啥酒呢?唐朝的时候,所以酿造酒的酒精度大约是在0度至18度之间。也就是说,李白所在的大唐朝,压根就没有超过20度的酒,15度以上的也少之又少。基本上来说,相当于意会自调酒调配好以后的度数吧。
那么按照李白一顿酒一斗算下来,大斗12斤,小斗4斤,度数10来度,也就是意会自调酒搭配调制后的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李白真的用小斗,2000毫升意会自调酒,恐怕是任何一个派对上的小姑娘都能轻松喝下去吧?就算换成大斗,怕是能把李白干翻的也不在少数。李白这“酒中仙”,水分很大啊!
说起派对文化,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是个“洋时尚”,其实,中国古人也爱玩派对,而且玩得风生水起,留下不少佳话。
而说起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派对,东晋时期的“兰亭雅集”必定要算一个,王羲之兴起时为此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此外,“竹林七贤”、“饮中八仙”都是人耳熟能详的著名“大趴”。
谁敢说古人不会玩?古代文人雅士弹琴、下棋、作画、赋诗,未必是我们今天的派对可比呢。
兰亭会玩的是曲水流觞,饮酒赋诗。蜿蜒曲折的溪水旁席地而坐,盛着一半酒的觞置于溪水当中,顺流而下,觞在谁的面前停下,谁就得痛快地将酒一饮而尽,而后赋诗一首;若才思不敏,那就要被罚酒三斗。
而用现在的话来讲,竹林七贤就是一个乐队,他们组的就是音乐派对的局,比如嵇康通晓各类乐器,尤其是古琴,可以算乐队键盘手,兼顾Bassline和旋律走向。而阮咸擅长中阮,也就是中国吉他,音色也与吉他酷似,不过更加具有东方神韵。阮籍,擅长“长啸”,所谓“啸”乃中国古代的一种声乐艺术,以人声做乐器,即兴而啸,可以算是乐队主唱了。当然,竹林七贤更是无酒不欢,酒在他们的画像里从没有缺席过。
到了唐代,杜甫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提到当时混迹在诗歌艺术圈的八个偶像级人物的酒量,这个派对更是有名,不但李白赫然在列,杜甫都是小弟级人物,只能当个“现场记者”。
李白号称诗仙,是浪漫主义的大诗人,他有名的关于喝酒的诗句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看,三百杯,听起来就够吓人的。不过,这也当不得真,他还说“白发三千丈”呢,所以,李白爱吹牛应该是有惯性的。我们今天其实可以根据一些资料,分析分析李白的真实酒量。
杜甫诗这样描写李白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尽管因为他是李白的粉丝,这几句诗溢美之词,溢于言表,但也可以看出,李白一顿酒场完毕,基本也就一斗的量,而且喝完就够他在嘈杂的长安城大街上呼呼大睡了。
那么按现在的算法,一斗酒在大唐到底有多少呢?
根据史料记载:“隋开皇以古斗(经过反复推算,古斗之量值近200毫升/升)三升为一升,斗有大、小之别,唐亦分大、小石制,通用大石制,乃袭开皇制,为古制之三倍。故隋开皇量与唐量每升约为600毫升。”
这段话,说人话就是唐朝量器单位的斗,有大斗、小斗之分,大斗一斗相当于现在的6000毫升,小斗一斗相当于现在的2000毫升。
接下来还有一个关键性问题,李白当时喝的是啥酒呢?唐朝的时候,所以酿造酒的酒精度大约是在0度至18度之间。也就是说,李白所在的大唐朝,压根就没有超过20度的酒,15度以上的也少之又少。基本上来说,相当于意会自调酒调配好以后的度数吧。
那么按照李白一顿酒一斗算下来,大斗12斤,小斗4斤,度数10来度,也就是意会自调酒搭配调制后的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李白真的用小斗,2000毫升意会自调酒,恐怕是任何一个派对上的小姑娘都能轻松喝下去吧?就算换成大斗,怕是能把李白干翻的也不在少数。李白这“酒中仙”,水分很大啊!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