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谈(四)
1. 岁月无情人有情。七年的岁月可以雕刻出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尤其是婚后的七年。然而对于这个女人来说,却愈发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怎样一个美丽的女人,如果单用美丽来形容,那显然是不够用的。她的美丽不是一时半刻的,花儿开了很快会枯萎,可是对于她这朵花来说,却是不断生长着的,散发着特有的气息。这七年来,这个女人经历大起大落,本该心也磨碎了,容颜也该枯萎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在这个女人身体内部运行着特有的生命机制。这种女人是存在的,倘若人世间没有这妇人,那么多多情的男子是不必存于世的。笑靥如花,肌肤如玉,美丽的女人就像那瑶琳仙境,是需要赞美的。
她叩响了他的房门,手里抱着刚出世不久的婴孩,婴孩在她怀里熟睡。他知道她会来,他设想过一千种一万种见到她时的状态,慌张的,愤怒的,喜悦的。他愤怒她七年前的离开,喜悦今天她终于出现了。他不在乎她怀里的那个孩子属于谁,至少这一刻,以及这未来的直到结束生命的日子里,他们两个会在一起。在一起,原本是属于一种信仰,原本属于内心的一种信念。可是在这个男子身体内,却时常转化为一种生物本能的冲动,是的,他需要她,不仅仅是她的心,更主要的是她的身体。这是怎样一种身体,这是大自然生发出来的最美的造化,不需要任何的雕饰,一切的阳光雨露,天地间最美的精华都润在这个女人身上,颀长的身材,白皙的皮肤,每个部位都晶莹剔透,女人是一切灵感的源泉,胜似琼浆玉液,就连呼出的气息都滋养着天地万物。
打开房门的那一刹那,一个微笑挂在她的脸上,他还来不及表现出某种状态,却已经羞涩的低下了头,慌里慌张的把她们娘俩领进屋。屋里乱哄哄的,就像此刻的他的心情一样杂乱无章。她把孩子放在床上安顿好,“我来帮你收拾下吧”,这是一个熟悉的声音。“哦,我去买点吃的”,他却借故跑了出去。其实,该买的早已买好了,放在冰箱里。天晚了,昏黄的路灯下,行色匆匆,吆喝声,喇叭声,全听不见。他沉浸在自己的喜悦中,回想着自己的过去。大学毕业那年,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选择了分手,这怨不得她。他希望她好,希望她幸福,他给不了的就让别人给她吧。即便是疼痛,也不该让爱的人跟着自己受苦受累。工作的压力外加失恋的痛苦,他哭过,呐喊过,彷徨过,堕落过。他至今记得喝醉酒后,整个人麻醉两天,浑身没有力气,胃里翻江倒海,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也记得那些风花雪月的夜晚,把所有的积蓄全部拿出来挥霍掉,发泄他的情欲。纵然如此,他仍旧忘不了她。心,原本一个不大的地方,每个角落都塞满了她。她的笑,她的闹。他决计要振作起来,把命运交给了等待。等待了七年,终于把她等了回来。他始终不明白是自己的心感动了苍天还是命运就该如此。她的富豪老公公司破产,一身账债,跳楼自杀。他一开始,犹豫着。终于有一天,他鼓起勇气出现在了她公司的门口。她知道他此行来的目的,没有说话,一路走回她租住的地方。两颗心,跳动着。
没走多远,内心平复一些后,他折返回到了家。这个家,在他看来,原本算不得什么家。没有女人的地方,是见不到阳光的冰窖,冷冷清清。他叩响了房门,这次来开门的是她,在他的脑海中无数次出现的画面,今天终于出现了。他进得屋中,饭菜已摆上桌,婴孩还在熟睡,这是两个人的世界。只这一次,他暗下决心,只这一次,对于这个男人来说,就足够了。未来的时日里,他将承担这个家庭的一切,赚钱,洗衣,做饭,照顾他美丽的妻子,他不忍心让她受得一点劳累,一点委屈。两个人躺在一张床上,各自想着心事,却是想着同一件事。他将她揽入怀中,冰清玉洁,温润如玉。
起风了,外面下起了雨,雨下得急,蒜瓣大小的雨珠像奔驰的野马噼噼啪啪砸向大地,溅起的尘土,旋即又被雨水湮灭了。这雨下得酣畅,雨水汇流成河,贪婪的爬行,浸润着干渴的大地。晨起的市民,站在门前看海,都说这雨是下了一夜的。
2. 他爱吃面。在他看来一切源自小麦的面,再配以由黄豆酿制的酱油,掺点盐巴,不拘是来自哪个地方,山西的,新疆的,重庆的,还是东北的都是顶好吃的面。他坐在清真餐厅,这是一个汉人很少来的地方,来这里吃饭的大都是些穆斯林。他常常看着新疆女孩出神,他一直觉得,凡是信仰,哪怕顶愚蠢的信仰,只要这信仰在一个人的心中,那么神是居于身体内的,人就是健康的活泼的美丽的有光泽的。不管是胖,还是瘦,胖的自然,瘦的翘楚,都是纯天然的,不加雕饰的,他喜欢这种美。这让他更加反感没有信仰的人,身体失去光泽,靠化学品润泽肌肤,这种雕饰的美,越发让人感到疲劳。他今天照例是来新疆餐厅吃饭,盯着一个女孩出了神的。那原是一个清秀的女孩,略带了一丝羞涩坐了他的对面。身材是那么匀称,凹凸有致,没有缺陷,也没有赘余。不曾有过修饰,任何饰品在他看来都是多余的。他看得出神,不加任何掩饰,只是这女孩子的头越来越低,只顾吃饭,头是不再抬起的了。这男孩不懂,越是欢喜,却是越加需要掩饰的。不加掩饰的爱常常因为羞涩而半路夭折。那女孩不再把头抬起,匿了她的美,男孩只是痴痴的望。
3. 教授提到“世界”一词,问下面的学生,首先想到了什么。学生中有经济学家,植物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还有地理学家,等等。在经济学家看来,世界无非是物品交换,达到最优分配。植物学家则认为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哲学家可能会想到,世界上的人来自哪里又归往何处?历史学家会说,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在演化。地理学家首先想到了名山大川。
听完学生的回答,教授说话了。仅仅是一个词,在不同人眼中,它可能代表的含义,在脑海中呈现的画面以及它的概念就有着千差万别。不同人对它的理解又加之个人生活阅历显然是不同的。人的交流又因不能在同一词汇上达成一个共通的概念,往往会产生误会,矛盾也就起来了。
这种误会又不能通过学习知识而消除,我相信诸位一定有着很丰厚的知识储备,不然不能称之为家。虽然诸位都有着很渊博的学识,但是诸位最终的差别源于各自素质的差异。素质和知识原本就是两条平行线,各自发展。人之发展,必然是两条平行线上共同用力。知识是向外探求,素质是源于内的。
讲到这里,除哲学家外,其它学生都已经睡着。下课了,教授走了,留下哲学家在思考教授说过的话。他太想知道一切。
教授的第二堂课是关于“女人”的话题,在他眼中,女人一切都是完美的,他想用尽一切来阐述女人并传达给他的学生们,他准备了几十页的PPT,却不甚满意。于是,他想到了最好的方式,就是请一个女人来给他的学生上课。不拘于什么话题,只要女人在,所有该说的一目了然。一堂课下来,女人按事先说好的离开了,留下教授和他的学生们。
经济学家:“她的美貌是她那价值不菲包包最好的代言。”
植物学家:“世界上有一种美丽的花,她的名字叫女人。”
哲学家:“女人主宰着我们这个世界。”
历史学家:“女人的进化堪称完美。”
地理学家:“这个女人来自我们地球?”
听完学生的回答,教授没有再说什么,他觉得他已经把该传达的都已传达给该传达的人。
她叩响了他的房门,手里抱着刚出世不久的婴孩,婴孩在她怀里熟睡。他知道她会来,他设想过一千种一万种见到她时的状态,慌张的,愤怒的,喜悦的。他愤怒她七年前的离开,喜悦今天她终于出现了。他不在乎她怀里的那个孩子属于谁,至少这一刻,以及这未来的直到结束生命的日子里,他们两个会在一起。在一起,原本是属于一种信仰,原本属于内心的一种信念。可是在这个男子身体内,却时常转化为一种生物本能的冲动,是的,他需要她,不仅仅是她的心,更主要的是她的身体。这是怎样一种身体,这是大自然生发出来的最美的造化,不需要任何的雕饰,一切的阳光雨露,天地间最美的精华都润在这个女人身上,颀长的身材,白皙的皮肤,每个部位都晶莹剔透,女人是一切灵感的源泉,胜似琼浆玉液,就连呼出的气息都滋养着天地万物。
打开房门的那一刹那,一个微笑挂在她的脸上,他还来不及表现出某种状态,却已经羞涩的低下了头,慌里慌张的把她们娘俩领进屋。屋里乱哄哄的,就像此刻的他的心情一样杂乱无章。她把孩子放在床上安顿好,“我来帮你收拾下吧”,这是一个熟悉的声音。“哦,我去买点吃的”,他却借故跑了出去。其实,该买的早已买好了,放在冰箱里。天晚了,昏黄的路灯下,行色匆匆,吆喝声,喇叭声,全听不见。他沉浸在自己的喜悦中,回想着自己的过去。大学毕业那年,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选择了分手,这怨不得她。他希望她好,希望她幸福,他给不了的就让别人给她吧。即便是疼痛,也不该让爱的人跟着自己受苦受累。工作的压力外加失恋的痛苦,他哭过,呐喊过,彷徨过,堕落过。他至今记得喝醉酒后,整个人麻醉两天,浑身没有力气,胃里翻江倒海,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也记得那些风花雪月的夜晚,把所有的积蓄全部拿出来挥霍掉,发泄他的情欲。纵然如此,他仍旧忘不了她。心,原本一个不大的地方,每个角落都塞满了她。她的笑,她的闹。他决计要振作起来,把命运交给了等待。等待了七年,终于把她等了回来。他始终不明白是自己的心感动了苍天还是命运就该如此。她的富豪老公公司破产,一身账债,跳楼自杀。他一开始,犹豫着。终于有一天,他鼓起勇气出现在了她公司的门口。她知道他此行来的目的,没有说话,一路走回她租住的地方。两颗心,跳动着。
没走多远,内心平复一些后,他折返回到了家。这个家,在他看来,原本算不得什么家。没有女人的地方,是见不到阳光的冰窖,冷冷清清。他叩响了房门,这次来开门的是她,在他的脑海中无数次出现的画面,今天终于出现了。他进得屋中,饭菜已摆上桌,婴孩还在熟睡,这是两个人的世界。只这一次,他暗下决心,只这一次,对于这个男人来说,就足够了。未来的时日里,他将承担这个家庭的一切,赚钱,洗衣,做饭,照顾他美丽的妻子,他不忍心让她受得一点劳累,一点委屈。两个人躺在一张床上,各自想着心事,却是想着同一件事。他将她揽入怀中,冰清玉洁,温润如玉。
起风了,外面下起了雨,雨下得急,蒜瓣大小的雨珠像奔驰的野马噼噼啪啪砸向大地,溅起的尘土,旋即又被雨水湮灭了。这雨下得酣畅,雨水汇流成河,贪婪的爬行,浸润着干渴的大地。晨起的市民,站在门前看海,都说这雨是下了一夜的。
2. 他爱吃面。在他看来一切源自小麦的面,再配以由黄豆酿制的酱油,掺点盐巴,不拘是来自哪个地方,山西的,新疆的,重庆的,还是东北的都是顶好吃的面。他坐在清真餐厅,这是一个汉人很少来的地方,来这里吃饭的大都是些穆斯林。他常常看着新疆女孩出神,他一直觉得,凡是信仰,哪怕顶愚蠢的信仰,只要这信仰在一个人的心中,那么神是居于身体内的,人就是健康的活泼的美丽的有光泽的。不管是胖,还是瘦,胖的自然,瘦的翘楚,都是纯天然的,不加雕饰的,他喜欢这种美。这让他更加反感没有信仰的人,身体失去光泽,靠化学品润泽肌肤,这种雕饰的美,越发让人感到疲劳。他今天照例是来新疆餐厅吃饭,盯着一个女孩出了神的。那原是一个清秀的女孩,略带了一丝羞涩坐了他的对面。身材是那么匀称,凹凸有致,没有缺陷,也没有赘余。不曾有过修饰,任何饰品在他看来都是多余的。他看得出神,不加任何掩饰,只是这女孩子的头越来越低,只顾吃饭,头是不再抬起的了。这男孩不懂,越是欢喜,却是越加需要掩饰的。不加掩饰的爱常常因为羞涩而半路夭折。那女孩不再把头抬起,匿了她的美,男孩只是痴痴的望。
3. 教授提到“世界”一词,问下面的学生,首先想到了什么。学生中有经济学家,植物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还有地理学家,等等。在经济学家看来,世界无非是物品交换,达到最优分配。植物学家则认为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哲学家可能会想到,世界上的人来自哪里又归往何处?历史学家会说,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在演化。地理学家首先想到了名山大川。
听完学生的回答,教授说话了。仅仅是一个词,在不同人眼中,它可能代表的含义,在脑海中呈现的画面以及它的概念就有着千差万别。不同人对它的理解又加之个人生活阅历显然是不同的。人的交流又因不能在同一词汇上达成一个共通的概念,往往会产生误会,矛盾也就起来了。
这种误会又不能通过学习知识而消除,我相信诸位一定有着很丰厚的知识储备,不然不能称之为家。虽然诸位都有着很渊博的学识,但是诸位最终的差别源于各自素质的差异。素质和知识原本就是两条平行线,各自发展。人之发展,必然是两条平行线上共同用力。知识是向外探求,素质是源于内的。
讲到这里,除哲学家外,其它学生都已经睡着。下课了,教授走了,留下哲学家在思考教授说过的话。他太想知道一切。
教授的第二堂课是关于“女人”的话题,在他眼中,女人一切都是完美的,他想用尽一切来阐述女人并传达给他的学生们,他准备了几十页的PPT,却不甚满意。于是,他想到了最好的方式,就是请一个女人来给他的学生上课。不拘于什么话题,只要女人在,所有该说的一目了然。一堂课下来,女人按事先说好的离开了,留下教授和他的学生们。
经济学家:“她的美貌是她那价值不菲包包最好的代言。”
植物学家:“世界上有一种美丽的花,她的名字叫女人。”
哲学家:“女人主宰着我们这个世界。”
历史学家:“女人的进化堪称完美。”
地理学家:“这个女人来自我们地球?”
听完学生的回答,教授没有再说什么,他觉得他已经把该传达的都已传达给该传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