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佐贺的超级阿嬷》有感
最近有幸读了这本《佐贺的超级阿嬷》,今天还特意找了电影版,电影基本还原了原著的情节,很多有趣的部分看了忍不住笑出声来,又有很多感动的地方看了忍不住潸然泪下。
《佐贺的超级阿嬷》是日本喜剧艺人岛田洋七回忆童年生活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二战结束后,因为无力抚养,母亲将年仅八岁的昭广寄养到佐贺乡下的外婆家,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一间破烂茅屋!在那物质匮乏的日子里,乐观的外婆却总有神奇的办法让生活过下去,始终让家里洋溢着笑声和温暖,也培养了昭广很多宝贵的品质:坚强,乐观,自信,坚持。
”善良的人们“
这本自传体小说的语言特别诙谐,特别是阿嬷的话,虽然阿嬷读书不多但是特别坚强,一个女人独自抚养长大了6个孩子,在那个镇上也是出了名的人,人们大多都很尊敬且善待佐贺的这位超级阿嬷。比如佐贺的收自来水费的工人上门催促拖欠两个月的水费时,阿嬷尴尬的说过几日亲自送到公司去,工人看到家徒四壁的这个茅屋,讪讪的开玩笑问昭广:“昭广君,这两个月你没有喝过水吧?”一边说还一边给昭广使眼色,昭广莫名其妙只好顺从的点点头嗯一声,工人便开心的说:"那既然你没有喝过水那水费自然就不用交了,我搞错了。"说着就朝门外走出去了。还有一个卖豆腐的小贩隔三差五会骑车在镇上叫卖豆腐,豆腐易碎,卖相不好就只能降价处理。每次精明的阿嬷总能拿一半的价钱买到1块磕碎了的豆腐,有一次,阿嬷听到小贩又在叫卖,给昭广2块钱照例去买那碎掉的豆腐,昭广很开心的跑出去来到豆腐摊前,“老板,给我来2块钱的碎豆腐”昭广说,小贩面露难色的挠挠头说:“啊,今天没有磕碎的豆腐呢。”这下轮到昭广尴尬了,不过小贩立马就笑嘻嘻起来,还故意拿手将一块完整的豆腐捏碎一点,以2块钱的价格卖给了昭广,昭广特别惊讶。不单单是佐贺的邻居,连学校的老师也是这样。每年的运动会,贫困的阿嬷只能给昭广带去最简单的酸姜,和其他蔬菜的便当,但是每年的中午昭广正要坐下来如以前一样享用便当时,昭广的老师们总会以肚子疼,酸姜对治肚子有帮助为理由去交换昭广的便当,昭广只好答应,交换后才发现老师的便当那么丰富,有炸鱿鱼龙虾,火腿以及其他好多好吃的食物,开心知足的大快朵颐起来。后来昭广疑惑的询问阿嬷换便当的事,阿嬷才把原委告诉他:原来运动会需要大量的体力,老师怕昭广吃不消,想让他中午吃好点,这样下午的运动会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又怕昭广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才用善意的谎言跟他交换便当。这些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小故事,让人读了特别温暖和感动。
”免费的超级市场“
阿嬷家门口有一条河流,聪明的阿嬷拿一根树枝拦在河面,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东西从上游的菜市场漂下来,有时候是磕烂卖相不好的萝卜蔬菜,有时候是坏了一点的烂苹果,又有时候是一些树枝,甚至还会漂下来木屐拖鞋,这里所有的东西都能拿来回收利用。阿嬷说:世上没有不能捡起来的东西,只有不能丢的东西。除了超级市场,阿嬷还自己发明的赚钱之道:腰上绑个大绳子,绳上系个大磁铁,每日上下班的路上将磁铁拖在地上,来吸那些废弃不要的铁钉铁屑,再积攒放到一个塑料桶里,累计多一些就能拿去卖钱补贴生活费。勤劳聪明的阿嬷就是这样节俭着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世上有两种穷人,一种是乐观的穷人,一种是消极的穷人。“
昭广自己也知道家里很穷,有一次忍不住问阿嬷:为什么我们家这么穷?阿嬷回答说: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穷人,所以要做一个自信的穷人,而且还要乐观,你看那些有钱人其实过得很忙碌很辛苦,要忙着旅游穿好的,吃好的。阿嬷虽然这么说,但是无形中也在教会昭广要乐观对待贫穷的生活。贫穷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要觉得自卑抬不起头来。
整本小说很短,但是寓意深长,让我读了很感动,也很有体会,看到电影里跟小说描述的那样,刚开始,昭广在阿嬷家觉得很不习惯,也特别想念广岛的妈妈,就沿着载他来的火车轨道边走边哭,后来迷了路,幸好被警察安全送回了家。我能想象刚开始那段寄人篱下想家 的日子,看着昭广穿个背心裤衩瘦弱单薄的背影特别辛酸,现在的社会压力大,有很多小孩都被送回了农村老家外公外婆或是爷爷奶奶那里寄养,所以称为留守儿童。不得已要跟父母分开,每一次分别都是锥心刺骨,就像昭广的母亲,阿秀那样,无力供养昭广才狠心把他送到了乡下的阿嬷那里寄养。跟母亲一分别就是八年,在电影最末尾,照顾昭广初中毕业,要去广岛念高中,阿嬷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舍,在河边埋着头用力在刷一只铁锅的黑漆漆锅底,昭广因为要回广岛跟母亲团聚,很开心的跟阿嬷道别,阿嬷不想他看到自己眼里的泪花,头也不抬的说:你走吧。却带着哭腔。昭广也很不舍,依依作别阿嬷,说暑假我会回来看你的,后来又站在桥上喊:阿嬷,你自己要好好保重啊。便擦着泪转身跑了。阿嬷把锅丢弃在脚下,颤巍巍站起来盯着昭广离去的方向哭着喊:昭广,不要走。声嘶力竭。看的特别揪心。电影结束,小说也是这样的收尾。
《佐贺的超级阿嬷》是日本喜剧艺人岛田洋七回忆童年生活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二战结束后,因为无力抚养,母亲将年仅八岁的昭广寄养到佐贺乡下的外婆家,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一间破烂茅屋!在那物质匮乏的日子里,乐观的外婆却总有神奇的办法让生活过下去,始终让家里洋溢着笑声和温暖,也培养了昭广很多宝贵的品质:坚强,乐观,自信,坚持。
![]() |
”善良的人们“
这本自传体小说的语言特别诙谐,特别是阿嬷的话,虽然阿嬷读书不多但是特别坚强,一个女人独自抚养长大了6个孩子,在那个镇上也是出了名的人,人们大多都很尊敬且善待佐贺的这位超级阿嬷。比如佐贺的收自来水费的工人上门催促拖欠两个月的水费时,阿嬷尴尬的说过几日亲自送到公司去,工人看到家徒四壁的这个茅屋,讪讪的开玩笑问昭广:“昭广君,这两个月你没有喝过水吧?”一边说还一边给昭广使眼色,昭广莫名其妙只好顺从的点点头嗯一声,工人便开心的说:"那既然你没有喝过水那水费自然就不用交了,我搞错了。"说着就朝门外走出去了。还有一个卖豆腐的小贩隔三差五会骑车在镇上叫卖豆腐,豆腐易碎,卖相不好就只能降价处理。每次精明的阿嬷总能拿一半的价钱买到1块磕碎了的豆腐,有一次,阿嬷听到小贩又在叫卖,给昭广2块钱照例去买那碎掉的豆腐,昭广很开心的跑出去来到豆腐摊前,“老板,给我来2块钱的碎豆腐”昭广说,小贩面露难色的挠挠头说:“啊,今天没有磕碎的豆腐呢。”这下轮到昭广尴尬了,不过小贩立马就笑嘻嘻起来,还故意拿手将一块完整的豆腐捏碎一点,以2块钱的价格卖给了昭广,昭广特别惊讶。不单单是佐贺的邻居,连学校的老师也是这样。每年的运动会,贫困的阿嬷只能给昭广带去最简单的酸姜,和其他蔬菜的便当,但是每年的中午昭广正要坐下来如以前一样享用便当时,昭广的老师们总会以肚子疼,酸姜对治肚子有帮助为理由去交换昭广的便当,昭广只好答应,交换后才发现老师的便当那么丰富,有炸鱿鱼龙虾,火腿以及其他好多好吃的食物,开心知足的大快朵颐起来。后来昭广疑惑的询问阿嬷换便当的事,阿嬷才把原委告诉他:原来运动会需要大量的体力,老师怕昭广吃不消,想让他中午吃好点,这样下午的运动会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又怕昭广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才用善意的谎言跟他交换便当。这些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小故事,让人读了特别温暖和感动。
”免费的超级市场“
阿嬷家门口有一条河流,聪明的阿嬷拿一根树枝拦在河面,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东西从上游的菜市场漂下来,有时候是磕烂卖相不好的萝卜蔬菜,有时候是坏了一点的烂苹果,又有时候是一些树枝,甚至还会漂下来木屐拖鞋,这里所有的东西都能拿来回收利用。阿嬷说:世上没有不能捡起来的东西,只有不能丢的东西。除了超级市场,阿嬷还自己发明的赚钱之道:腰上绑个大绳子,绳上系个大磁铁,每日上下班的路上将磁铁拖在地上,来吸那些废弃不要的铁钉铁屑,再积攒放到一个塑料桶里,累计多一些就能拿去卖钱补贴生活费。勤劳聪明的阿嬷就是这样节俭着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世上有两种穷人,一种是乐观的穷人,一种是消极的穷人。“
昭广自己也知道家里很穷,有一次忍不住问阿嬷:为什么我们家这么穷?阿嬷回答说: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穷人,所以要做一个自信的穷人,而且还要乐观,你看那些有钱人其实过得很忙碌很辛苦,要忙着旅游穿好的,吃好的。阿嬷虽然这么说,但是无形中也在教会昭广要乐观对待贫穷的生活。贫穷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要觉得自卑抬不起头来。
整本小说很短,但是寓意深长,让我读了很感动,也很有体会,看到电影里跟小说描述的那样,刚开始,昭广在阿嬷家觉得很不习惯,也特别想念广岛的妈妈,就沿着载他来的火车轨道边走边哭,后来迷了路,幸好被警察安全送回了家。我能想象刚开始那段寄人篱下想家 的日子,看着昭广穿个背心裤衩瘦弱单薄的背影特别辛酸,现在的社会压力大,有很多小孩都被送回了农村老家外公外婆或是爷爷奶奶那里寄养,所以称为留守儿童。不得已要跟父母分开,每一次分别都是锥心刺骨,就像昭广的母亲,阿秀那样,无力供养昭广才狠心把他送到了乡下的阿嬷那里寄养。跟母亲一分别就是八年,在电影最末尾,照顾昭广初中毕业,要去广岛念高中,阿嬷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舍,在河边埋着头用力在刷一只铁锅的黑漆漆锅底,昭广因为要回广岛跟母亲团聚,很开心的跟阿嬷道别,阿嬷不想他看到自己眼里的泪花,头也不抬的说:你走吧。却带着哭腔。昭广也很不舍,依依作别阿嬷,说暑假我会回来看你的,后来又站在桥上喊:阿嬷,你自己要好好保重啊。便擦着泪转身跑了。阿嬷把锅丢弃在脚下,颤巍巍站起来盯着昭广离去的方向哭着喊:昭广,不要走。声嘶力竭。看的特别揪心。电影结束,小说也是这样的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