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百年孤独》
布恩迪亚曾以为自家香火永不断绝。未曾想,他所敬重的梅尔基德斯早已预言这个家族一笔年的繁荣衰败:“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孤独是这个跨越百年的故事的主旋律。
家族漫长历史的重复起名传统中,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乌尔苏拉、阿玛兰妲、雷梅黛丝这些沿用百年的名字,在不同人身上留下相似印记,印证孤独的预言。不管是性格孤僻、头脑敏锐的奥雷里亚诺们,还是性格冲动、富有事业心的何塞·阿尔卡蒂奥们,抑或勤劳能干、满怀热情地乌尔苏拉们,无一例外都是无比的孤独的。这种孤独是命运所注定的,是深入骨髓的。记得高三某晚在宿舍一气重读《百年孤独》,实在被那种对孤独的恐惧攫住,赶忙逃离到班上想借人群驱走那种恐惧——徒劳。
最为家族最初的那几个人,即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乌尔苏拉与何塞·阿尔卡蒂奥还有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所震撼。
家族的第一个人是孤独的,他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探求不为他人所理解,马孔多的人们心中那个“勤恳务实”的他被评价为“雄心被消磨殆尽”,最后终于被人遗忘,捆在树上风吹雨淋,直至消失。多悲哀!可是,我看来他的雄心并没有“被消磨殆尽”,取代他建设马孔多的雄心的,是一种更伟大的雄心,是想要征服自然的雄心。此等英雄气概不被理解,真是孤独。
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孤独给人野兽般的感觉。他愚蠢、放纵又天真,抛下家庭远走高飞,又回来践踏家庭道德,毫不顾忌给他人带来的痛苦。哎,看似没心没肺惹人讨厌,可他去爱的方式也是独有的野兽的方式啊!这种方式表现在奥雷里亚诺面对行刑队时他举起枪救下自己的弟弟,也表现在自己死亡时淌下的血历经周折呼唤自己的母亲。
至于奥雷里亚诺上校,我最喜欢的角色,他的孤独无法名状。或许是为了保持自尊而孤独?在周围人为了“伟大的自由党”打仗、或者为了“一样对谁都没有用的东西”打仗时,只有他直面自己的内心,发觉自己根本不在意群众的幸福,而只是“为了自尊而打仗”。这种独有的对自己的清醒,在人人狂热的战争时期,真是足够令人煎熬的了。那他晚年的孤独呢?把自己关在作坊里不停做着小金鱼,融了又做,融了又做……此时的他真令人心疼!他已习惯了孤独。
而乌尔苏拉,在我看来是整个家族最悲哀的人。她忙碌瘦小的身影贯穿布恩迪亚家的百年身影,不管遇到了多大的困境,这位母亲一直满怀热情、活力与勇气,撑起家族的运作。她忙忙碌碌,全心付出,尽一切努力避免悲剧的发生,像是黑暗中唯一的明亮,却终于在她的迟暮之年发现,她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她丝毫没能改变子孙后代孤独的命运。她或许是整个家族唯一不感到孤独的人,这何尝不也是一种孤独呢!
最可怕的孤独是被遗忘,这是每个人的孤独。失眠症侵袭那阵子,梅尔基德斯认定那是“死亡的遗忘”:死亡大约就如同失眠症一样,忘掉的是前一刻的自己,丢掉的是自己的过去。或许,死亡和遗忘可以划等号?我无法想象一个被遗忘的人、一个没有过去的人该以什么为凭依活下去。
哎,还有书中提到的死亡。我们得知最初的马孔多是一个没有死亡的乐土,而最初的死亡降临时就不同寻常:被杀死的普鲁邓西奥“以灵魂的形式出现”,“神情忧伤”,“看得出来他十分孤独”。接着孤独的死亡的序幕被拉开,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感到世界这个机器散架了”;梅尔基德斯自称达到永生,尸体“迸裂出青紫色的花朵,伴随着轻微的爆响,家里充满恶臭”;费尔南大的父亲则“躺在匣子里,身着黑衣,胸前挂着耶稣受难像,皮肤寸寸迸裂溢出黑气,浑身浸泡在文火熬煮的汤里,翻滚的泡沫宛如珍珠。”这些描写令我惊叹。哎,一个17岁的少年怎么可能真的了解死亡呢。
我曾跟同学说,我觉得孤独和好奇是人类的本质,因为当我循着问题往深处推究时,二者暂时可以解决我的一切疑惑,而却并没有什么能够解释它们。今日无意加以论证,但不得不说,孤独真的是十分吸引我的东西,总以为它有一种古老的、从那地老天荒的年代透出来的野性的气息,有着粗野冰凉的美感,迷人极了。只是它太强大,我尚年轻无能抵御,只得躲避。真希望有一天我敢欣然接受它啊。
2014于深中西校区
家族漫长历史的重复起名传统中,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乌尔苏拉、阿玛兰妲、雷梅黛丝这些沿用百年的名字,在不同人身上留下相似印记,印证孤独的预言。不管是性格孤僻、头脑敏锐的奥雷里亚诺们,还是性格冲动、富有事业心的何塞·阿尔卡蒂奥们,抑或勤劳能干、满怀热情地乌尔苏拉们,无一例外都是无比的孤独的。这种孤独是命运所注定的,是深入骨髓的。记得高三某晚在宿舍一气重读《百年孤独》,实在被那种对孤独的恐惧攫住,赶忙逃离到班上想借人群驱走那种恐惧——徒劳。
最为家族最初的那几个人,即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乌尔苏拉与何塞·阿尔卡蒂奥还有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所震撼。
家族的第一个人是孤独的,他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探求不为他人所理解,马孔多的人们心中那个“勤恳务实”的他被评价为“雄心被消磨殆尽”,最后终于被人遗忘,捆在树上风吹雨淋,直至消失。多悲哀!可是,我看来他的雄心并没有“被消磨殆尽”,取代他建设马孔多的雄心的,是一种更伟大的雄心,是想要征服自然的雄心。此等英雄气概不被理解,真是孤独。
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孤独给人野兽般的感觉。他愚蠢、放纵又天真,抛下家庭远走高飞,又回来践踏家庭道德,毫不顾忌给他人带来的痛苦。哎,看似没心没肺惹人讨厌,可他去爱的方式也是独有的野兽的方式啊!这种方式表现在奥雷里亚诺面对行刑队时他举起枪救下自己的弟弟,也表现在自己死亡时淌下的血历经周折呼唤自己的母亲。
至于奥雷里亚诺上校,我最喜欢的角色,他的孤独无法名状。或许是为了保持自尊而孤独?在周围人为了“伟大的自由党”打仗、或者为了“一样对谁都没有用的东西”打仗时,只有他直面自己的内心,发觉自己根本不在意群众的幸福,而只是“为了自尊而打仗”。这种独有的对自己的清醒,在人人狂热的战争时期,真是足够令人煎熬的了。那他晚年的孤独呢?把自己关在作坊里不停做着小金鱼,融了又做,融了又做……此时的他真令人心疼!他已习惯了孤独。
而乌尔苏拉,在我看来是整个家族最悲哀的人。她忙碌瘦小的身影贯穿布恩迪亚家的百年身影,不管遇到了多大的困境,这位母亲一直满怀热情、活力与勇气,撑起家族的运作。她忙忙碌碌,全心付出,尽一切努力避免悲剧的发生,像是黑暗中唯一的明亮,却终于在她的迟暮之年发现,她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她丝毫没能改变子孙后代孤独的命运。她或许是整个家族唯一不感到孤独的人,这何尝不也是一种孤独呢!
最可怕的孤独是被遗忘,这是每个人的孤独。失眠症侵袭那阵子,梅尔基德斯认定那是“死亡的遗忘”:死亡大约就如同失眠症一样,忘掉的是前一刻的自己,丢掉的是自己的过去。或许,死亡和遗忘可以划等号?我无法想象一个被遗忘的人、一个没有过去的人该以什么为凭依活下去。
哎,还有书中提到的死亡。我们得知最初的马孔多是一个没有死亡的乐土,而最初的死亡降临时就不同寻常:被杀死的普鲁邓西奥“以灵魂的形式出现”,“神情忧伤”,“看得出来他十分孤独”。接着孤独的死亡的序幕被拉开,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感到世界这个机器散架了”;梅尔基德斯自称达到永生,尸体“迸裂出青紫色的花朵,伴随着轻微的爆响,家里充满恶臭”;费尔南大的父亲则“躺在匣子里,身着黑衣,胸前挂着耶稣受难像,皮肤寸寸迸裂溢出黑气,浑身浸泡在文火熬煮的汤里,翻滚的泡沫宛如珍珠。”这些描写令我惊叹。哎,一个17岁的少年怎么可能真的了解死亡呢。
我曾跟同学说,我觉得孤独和好奇是人类的本质,因为当我循着问题往深处推究时,二者暂时可以解决我的一切疑惑,而却并没有什么能够解释它们。今日无意加以论证,但不得不说,孤独真的是十分吸引我的东西,总以为它有一种古老的、从那地老天荒的年代透出来的野性的气息,有着粗野冰凉的美感,迷人极了。只是它太强大,我尚年轻无能抵御,只得躲避。真希望有一天我敢欣然接受它啊。
2014于深中西校区
来自 豆瓣App
-
八千草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6 13: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