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丨坚持练瑜伽的姑娘:你越自律,活得越高级
罗伊•鲍迈斯特在《意志力》一开头,就说了这段话:
“不管你如何定义成功——家庭美满,拥有知己,腰缠万贯,经济有保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心灵健康,内心富足等等——往往都要具备几个品质。”
而这其中自制力才是它的重中之重。
越自律,越高级
杨丽萍曾接受采访。在她的练功室,有人问她:“你这么瘦,每天吃多少食物?”她打开自己的饭盒:一小片(注意,是片)牛肉,半只苹果,一个鸡蛋。
这就是她的午餐。并且,还是在高强度、不间断的舞蹈训练时,所食用的午餐。
看到她的食物时,相信每个人都会感觉自己是头牛。在一天到晚静坐的日子里,我们还是吞咽一堆堆的油腻高热食物,并且摄入太多,无法自控,犹如饕餮,因而身体肥胖,感觉沉重。
人继续问:“饿不饿?”她答:“热量已经够了。你看我还不是照样跳舞,从没有倒在台上。”
看到此话,一个词跃然而出:自律。
她是已经通过理智分析,把自律意识,融入自己血液了,成了自动摇控器,成了一道心理程序,一到饭点,自然而然地照做。
而做到了这样的自律,任何人都不会活得低级。人继续问:“饿不饿?”她答:“热量已经够了。你看我还不是照样跳舞,从没有倒在台上。”
看到此话,一个词跃然而出:自律。
她是已经通过理智分析,把自律意识,融入自己血液了,成了自动摇控器,成了一道心理程序,一到饭点,自然而然地照做。
而做到了这样的自律,任何人都不会活得低级。所以,杨丽萍哪怕已经58岁,依然有仙姿,有灵气,依然是一个精灵,任何人与之相比,都多了一层油腻的俗气。
一、瑜伽对心灵情绪的抚慰
相信这是很多人对瑜伽最直观的认识,在一天繁忙疲惫的工作生活后人常常会感觉头脑昏沉、思维滞缓、心情低落,这时在老师的带动下抛去纷扰的思绪、把意识放回自己的呼吸上,同时配合开胸开肩的练习刺激脊柱的交感神经,提升机体的活跃……
对于愉悦心情、稳定情绪大有益处。相信这也是很多瑜伽练习者最初练习时最强烈的一点。二、瑜伽对改善体形体态有大帮助
首先先明确一个观念, 瑜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体型,但不一定能减少体重(因为肌肉的增加还有可能使体重数上升)。
对于瑜伽塑形我个人认为是:由于咱中国妹子对身材的理解和世界人民有一定差别,以为好身材就是竹竿身材(没有肌肉也没有脂肪),因此许多妹子往往因为缺乏腹部背部等核心肌群造成的盆骨前倾、含胸、溜肩等问题。三、瑜伽对自我控制的帮助
答主在这里提及的自我控制又分为两个部分:身体与内观。在这十年的瑜伽练习中,我学会了更强的 “内观”与 “自我控制” ,这也是答主在瑜伽练习里最受益的地方。
何为内观?
不知大家在练习馆中有无观察过,很多刚开始练习瑜伽的人,即便是对着镜子、有教练在面前带着做示范体式的情况下,动作仍然走形较大,比如三角侧伸展式。
老师说要从髋骨转动再由脊柱带动转动胸腔,但学员往往有大半人转动的却只是肩、胸、头部,臀部高高翘着,腹部塌在腿上,身体扭曲不说,与教练舒展的体式比起来相差甚远。
这里有一个重点: 内观:练习用第三只眼睛观察(意识)自己的体式。
上面提到的髋骨在哪? 自己用了哪几块肌肉来带动它转了,转到位没有? 超伸没有? 体式舒展吗?根基稳定吗?
不靠镜子,靠自己的意识去感知自己的身体里的每一块肌肉、每一块骨骼的转动、伸缩……逐渐加强自我与身体的沟通、对身体的控制。
这种控制力越练越强,往小了说,能使得你的瑜伽体式更加漂亮标准,往大了说,甚至能控制你平日里很多懒癌的发生,比如冬日早起……
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高深的,但真正运用起来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好处。自我意识控制
内观养成后,就能逐渐从 “身体层面” 进阶到“自我意识”层面。
像观察体式一样(用意识)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观察自我情绪的流动上:观察到兴奋、愤怒、嫉妒、悲伤的情绪……尝试分析这些情绪的本源,分析周遭人或物给自己带来的情绪流动,先正视情绪流动,其次尝试表达出这些情绪(非逃避性的)。在“如何正确地表达愤怒”这个问题中,答主 @巴赫爱喝胡辣汤 将其总结为:
1. 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去评判对方。
2. 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去评判自己。
3. 学会区分“感受”与“评判”,学会使用表达感受的词汇。
4. 学会提出具体的要求,而不是笼统的要求。
这些都与瑜伽中用第三只眼睛(意识)去观察自己有关,你能观察情绪,客观的表达出情绪,就是良好人际关系的第一步。
情商高低取决于对自我感官的敏感度,通过感知自身情绪的变化,进而了解情绪对自己的影响,最后掌管自我情绪,以使得自己的智商达到最大的利用程度。
它是一种自我感知和控制的能力,有的人天生强,有的人天生弱,但通过学习可以弥补。当我们能够自我控制后,就掌握了一项可行的提升情商的方法了。
总之,练习瑜伽越久,就越能从中获益。
康德说:自律使我们与众不同。
自律令我们活得更高级。
也正是自律,使我们获得更自由的人生。
“不管你如何定义成功——家庭美满,拥有知己,腰缠万贯,经济有保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心灵健康,内心富足等等——往往都要具备几个品质。”
而这其中自制力才是它的重中之重。
越自律,越高级
杨丽萍曾接受采访。在她的练功室,有人问她:“你这么瘦,每天吃多少食物?”她打开自己的饭盒:一小片(注意,是片)牛肉,半只苹果,一个鸡蛋。
这就是她的午餐。并且,还是在高强度、不间断的舞蹈训练时,所食用的午餐。
![]() |
看到她的食物时,相信每个人都会感觉自己是头牛。在一天到晚静坐的日子里,我们还是吞咽一堆堆的油腻高热食物,并且摄入太多,无法自控,犹如饕餮,因而身体肥胖,感觉沉重。
![]() |
人继续问:“饿不饿?”她答:“热量已经够了。你看我还不是照样跳舞,从没有倒在台上。”
看到此话,一个词跃然而出:自律。
她是已经通过理智分析,把自律意识,融入自己血液了,成了自动摇控器,成了一道心理程序,一到饭点,自然而然地照做。
而做到了这样的自律,任何人都不会活得低级。人继续问:“饿不饿?”她答:“热量已经够了。你看我还不是照样跳舞,从没有倒在台上。”
看到此话,一个词跃然而出:自律。
她是已经通过理智分析,把自律意识,融入自己血液了,成了自动摇控器,成了一道心理程序,一到饭点,自然而然地照做。
而做到了这样的自律,任何人都不会活得低级。所以,杨丽萍哪怕已经58岁,依然有仙姿,有灵气,依然是一个精灵,任何人与之相比,都多了一层油腻的俗气。
一、瑜伽对心灵情绪的抚慰
相信这是很多人对瑜伽最直观的认识,在一天繁忙疲惫的工作生活后人常常会感觉头脑昏沉、思维滞缓、心情低落,这时在老师的带动下抛去纷扰的思绪、把意识放回自己的呼吸上,同时配合开胸开肩的练习刺激脊柱的交感神经,提升机体的活跃……
对于愉悦心情、稳定情绪大有益处。相信这也是很多瑜伽练习者最初练习时最强烈的一点。二、瑜伽对改善体形体态有大帮助
首先先明确一个观念, 瑜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体型,但不一定能减少体重(因为肌肉的增加还有可能使体重数上升)。
对于瑜伽塑形我个人认为是:由于咱中国妹子对身材的理解和世界人民有一定差别,以为好身材就是竹竿身材(没有肌肉也没有脂肪),因此许多妹子往往因为缺乏腹部背部等核心肌群造成的盆骨前倾、含胸、溜肩等问题。三、瑜伽对自我控制的帮助
答主在这里提及的自我控制又分为两个部分:身体与内观。在这十年的瑜伽练习中,我学会了更强的 “内观”与 “自我控制” ,这也是答主在瑜伽练习里最受益的地方。
何为内观?
不知大家在练习馆中有无观察过,很多刚开始练习瑜伽的人,即便是对着镜子、有教练在面前带着做示范体式的情况下,动作仍然走形较大,比如三角侧伸展式。
![]() |
老师说要从髋骨转动再由脊柱带动转动胸腔,但学员往往有大半人转动的却只是肩、胸、头部,臀部高高翘着,腹部塌在腿上,身体扭曲不说,与教练舒展的体式比起来相差甚远。
这里有一个重点: 内观:练习用第三只眼睛观察(意识)自己的体式。
上面提到的髋骨在哪? 自己用了哪几块肌肉来带动它转了,转到位没有? 超伸没有? 体式舒展吗?根基稳定吗?
![]() |
不靠镜子,靠自己的意识去感知自己的身体里的每一块肌肉、每一块骨骼的转动、伸缩……逐渐加强自我与身体的沟通、对身体的控制。
这种控制力越练越强,往小了说,能使得你的瑜伽体式更加漂亮标准,往大了说,甚至能控制你平日里很多懒癌的发生,比如冬日早起……
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高深的,但真正运用起来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好处。自我意识控制
内观养成后,就能逐渐从 “身体层面” 进阶到“自我意识”层面。
像观察体式一样(用意识)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观察自我情绪的流动上:观察到兴奋、愤怒、嫉妒、悲伤的情绪……尝试分析这些情绪的本源,分析周遭人或物给自己带来的情绪流动,先正视情绪流动,其次尝试表达出这些情绪(非逃避性的)。在“如何正确地表达愤怒”这个问题中,答主 @巴赫爱喝胡辣汤 将其总结为:
1. 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去评判对方。
2. 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去评判自己。
3. 学会区分“感受”与“评判”,学会使用表达感受的词汇。
4. 学会提出具体的要求,而不是笼统的要求。
这些都与瑜伽中用第三只眼睛(意识)去观察自己有关,你能观察情绪,客观的表达出情绪,就是良好人际关系的第一步。
情商高低取决于对自我感官的敏感度,通过感知自身情绪的变化,进而了解情绪对自己的影响,最后掌管自我情绪,以使得自己的智商达到最大的利用程度。
它是一种自我感知和控制的能力,有的人天生强,有的人天生弱,但通过学习可以弥补。当我们能够自我控制后,就掌握了一项可行的提升情商的方法了。
总之,练习瑜伽越久,就越能从中获益。
康德说:自律使我们与众不同。
自律令我们活得更高级。
也正是自律,使我们获得更自由的人生。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