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洛桥晚望
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北郭贫居
孟郊
进乏广莫力,退为蒙笼居。
三年失意归,四向相识疏。
地僻草木壮,荒条扶我庐。
夜贫灯烛绝,明月照吾书。
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
陈可抒说,
1,
「冰初结」的时候,仿佛一切也都被「咔」的一下凝住。已经很冷了,人们会尽量减少室外的活动,尤其是晚上,能不出去就不出去。城里的街道上,已经是冷冷清清,更何况「洛阳陌上」,自然没什么行人了。
但是孟郊显然还在郊外,此时能陪着他的唯有榆柳和楼阁。不过,正因为一切都显得萧疏,月亮才分外明亮,此时的诗人,心情一定颇为壮丽,寻常景象也有了不寻常的气概——「月明直见嵩山雪」。
这句诗笔力雄壮、高逸,是孟郊集中难得一见的、读来使人感动愉悦的佳句。但是,它却并不是像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那样,在幻想中进行恣意的遨游;它依然只是用最现实主义的方式,写了一件平常之事。
前三句的视角,虽然已经由低而高,却基本上都是平视,笔法上也是孟郊一贯的简洁、冷峻,而最后一句,突然升华,把视角拉高,又拉到极远处,仿佛作者一下子跳出了一个层面。
2,
孟郊是元和文坛的代表人物,在中唐时期,为很多人所赞赏、学习。根据李肇《唐国史补》所载,「元和以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为元和体」。但是,因为他的诗过于悲苦,以致于读起来往往并不感到愉悦,吐槽孟郊「诗苦」,更是成为了某种固定话题。
比如苏辙在《诗病五事》里说孟郊「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理由是他在穷困之中没有乐观的精神。吴处厚《青箱杂志》说孟郊「赋性褊隘」,原因也是因为孟郊过于埋怨命运,而显得不够豁达。
虽然前面我们也分析过,孟郊的格局确实不免窘促,但是,也应该看到,孟郊性格「刚直峻急」(《新唐书》),不愿意同流合污,而他所处的环境,也确实比别人要更加恶劣些。韩愈在《答孟郊》中称,「人皆余酒肉,子独不得饱」,可见其生活窘困,低于平均水平。
在困苦的生活里,抱怨比别人多一些,并不能说是多么大的问题,而孟郊有没有潇洒的时候呢?当然也有。「月明直见嵩山雪」,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投射,既平静又从容,那一瞬间简直像一个美好的圣人。
《洛桥晚望》这首诗,可能写于他心情较好、生活压力不大的时候,写得确实很有情致,不过,最能体现出他的性格的,却是《北郭贫居》这四句:
地僻草木壮,荒条扶我庐。
夜贫灯烛绝,明月照吾书。
灯烛贫绝,继之以明月,并且,是「明月照吾书」,而不是「携书寻明月」,并无山穷水尽之态,而颇有峰回路转之意;地虽荒僻,草木却茁壮,并且,不是相扰,而是相扶,这一个「扶」字,仿佛从绵绵不息的荒条中获取了源源不断的力量。这才是孟郊性格中的动人之处。
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北郭贫居
孟郊
进乏广莫力,退为蒙笼居。
三年失意归,四向相识疏。
地僻草木壮,荒条扶我庐。
夜贫灯烛绝,明月照吾书。
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
陈可抒说,
1,
「冰初结」的时候,仿佛一切也都被「咔」的一下凝住。已经很冷了,人们会尽量减少室外的活动,尤其是晚上,能不出去就不出去。城里的街道上,已经是冷冷清清,更何况「洛阳陌上」,自然没什么行人了。
但是孟郊显然还在郊外,此时能陪着他的唯有榆柳和楼阁。不过,正因为一切都显得萧疏,月亮才分外明亮,此时的诗人,心情一定颇为壮丽,寻常景象也有了不寻常的气概——「月明直见嵩山雪」。
这句诗笔力雄壮、高逸,是孟郊集中难得一见的、读来使人感动愉悦的佳句。但是,它却并不是像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那样,在幻想中进行恣意的遨游;它依然只是用最现实主义的方式,写了一件平常之事。
前三句的视角,虽然已经由低而高,却基本上都是平视,笔法上也是孟郊一贯的简洁、冷峻,而最后一句,突然升华,把视角拉高,又拉到极远处,仿佛作者一下子跳出了一个层面。
2,
孟郊是元和文坛的代表人物,在中唐时期,为很多人所赞赏、学习。根据李肇《唐国史补》所载,「元和以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为元和体」。但是,因为他的诗过于悲苦,以致于读起来往往并不感到愉悦,吐槽孟郊「诗苦」,更是成为了某种固定话题。
比如苏辙在《诗病五事》里说孟郊「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理由是他在穷困之中没有乐观的精神。吴处厚《青箱杂志》说孟郊「赋性褊隘」,原因也是因为孟郊过于埋怨命运,而显得不够豁达。
虽然前面我们也分析过,孟郊的格局确实不免窘促,但是,也应该看到,孟郊性格「刚直峻急」(《新唐书》),不愿意同流合污,而他所处的环境,也确实比别人要更加恶劣些。韩愈在《答孟郊》中称,「人皆余酒肉,子独不得饱」,可见其生活窘困,低于平均水平。
在困苦的生活里,抱怨比别人多一些,并不能说是多么大的问题,而孟郊有没有潇洒的时候呢?当然也有。「月明直见嵩山雪」,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投射,既平静又从容,那一瞬间简直像一个美好的圣人。
《洛桥晚望》这首诗,可能写于他心情较好、生活压力不大的时候,写得确实很有情致,不过,最能体现出他的性格的,却是《北郭贫居》这四句:
地僻草木壮,荒条扶我庐。
夜贫灯烛绝,明月照吾书。
灯烛贫绝,继之以明月,并且,是「明月照吾书」,而不是「携书寻明月」,并无山穷水尽之态,而颇有峰回路转之意;地虽荒僻,草木却茁壮,并且,不是相扰,而是相扶,这一个「扶」字,仿佛从绵绵不息的荒条中获取了源源不断的力量。这才是孟郊性格中的动人之处。
陈可抒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为什么要读庄子?
- 庄子放到现在会饿死吗 (1人喜欢)
- “黄蜂尾”张籍,最善于“反转”的诗人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