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天真——读陈家坪诗集《法典》
理解与天真
——读陈家坪诗集《法典》
李建春
阅读陈家坪的诗集《法典》,忽然理解了这位勇于行动的诗人他的语言与生活的关系。他的生活,可以喻为肩扛摄像机,为当代作见证。他的影像记录,涉及到他用四年的时间参与到对中国教育公平的请愿活动,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活动,历史反思和当事人口述记录,诗人、艺术家访谈,零散的纪录片创作。对于一般人来说,他的生活是非日常的卷入了时代漩涡的生活,总是在事件和激情的中心,或激情延后的时刻。如何在纪录者的超脱和价值同情中保持平衡,是件不容易的事。我没有好好看家坪的影像作品,但我知道他的谋生方式和价值关怀,是我们这个时代人性温暖的部分,因而安然地不过问这些,只管享受他散发的幅射,享受他制造的氧气负离子。因我知道我们是有关联的。
平静的气氛令人吃惊。这才是真正的行动者。个别诗的技巧甚至整体观念也可以说是不重要的——我是指他的浪漫主义观念,句法,对知识和进步的过分热诚等。我注意到他的“普遍”的关怀完全出于一颗朴素的心,好像是在拉家常中与你对视。他这样写一名信访办官员:
早晨,当我穿过长长的巷道把一扇窗打开,
阳光在高墙之外,移动着你们排列的身影。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到底要发生多少不平事,
有多少故事多少故事通过我——达到正义?
我不是制度的设计者,而是被制度所设计,
这个制度是否畅通,已经无人来作出保证。
我只是一个关节,在你们和政府之间,
我过着麻木的生活我的表情没有脸色。
但我也是人——有爱人、孩子和朋友,
在同一个国度我们受限于相同的体制。
下班后脱去工作装,角色并非一成不变,
你替我遭遇了一切,我怎能不向上申述。
——《我是一名信访办的官员》,2011.5.30
你怎能不觉得他是个可靠的人。没有愤怒,没有一惊一诧,甚至没有讥讽,持之以恒,深入到骨子里。他是代表一个国家的公民练出的这种风度——不妨“惊诧”地说。我们对他所“没有”的东西太熟悉了。那么他的没有,是多么了不起。这不是日常生活的诗,而是把一切非日常通过嫁接、转换、去魅,使之成为日常,将我们不能企及的东西——童年、乡村、政治平等、甚至超验之物还原到像吃饭一样。真正的理想者是理想已在他看的方式中,提前实现了。这是陈家坪的看,他的写就是他的看。他的看也是记录。记录涉及到理解,陈家坪是一个理解的人,而不是自我表达的人。甚至在他表达的时候多半也不像表达,而像理解。
我生在这儿,黄昏转过垃圾场,
天空的云彩把城市的楼房涂红,
散落的城郊,远离了市中心。
秋天已经来临,秋雨淋湿路面,
水四处泛起光点,流浪猫一样,
转动的眼睛充满了惊恐。
我有家——就不会迷失,
我听见有人在喃喃细语——雨,
原来他是在阅读书里面的故事。
——《雨伞赋》,2014.10.8
家坪的叙述细节简练、精确,口语风格,甚少情绪的粘连,最具魅力的地方是包含了一种失语,一种断裂,一楞神就达到了。“我生在这儿,黄昏转过垃圾场,”这里面包含了多少可以发挥的东西,但是他不发挥,而是转眼看“天空的云彩把城市的楼房涂红”,关于自己的生活,是理智和客观,但他看“水四处泛起光点”,却是像流浪猫一样,“转动的眼睛充满了惊恐。”“我有家——就不会迷失,”稍稍回敛,判断,“我听见有人在喃喃细语——雨,/原来他是在阅读书里面的故事。”
人群啊,水流啊,涛涛史诗乎,
车,船,飞机,亦是人的肉体,
草,木,字画,召唤人的灵魂,
一种另外的力量,把一切推动。
在激流中矗立的明珠和岛屿,
在人海里高呼的英雄和先知,
桥和门,随思想经过,穿越,
年轻生命在不同的路上交集。
命运者,经历着生命的流逝,
出现一大片空白,一个间断,
一粒不可见的,悬浮的微尘,
风,已经成为它的力量。
一个人常常在大街上彷徨,
举伞步入匆匆行走的人流,
左顾右盼,彼此默默静候,
可有信守的和平,与繁荣。
——《雨伞赋》,2014.10.8
此诗后部的高度凝练,跳跃,在复杂的观念、现象、活动中的穿越,却是从这种生活、这种平静的理解中兴起的。“人群啊,水流啊,涛涛史诗乎,”史诗的壮阔来自看的眼睛,而不是实际的景观,甚至也不是意象之间玄学的关联——这就是汉语的品质:一个深广的心理空间,而不是修辞的横向蔓延。“车,船,飞机,亦是人的肉体,/草,木,字画,召唤人的灵魂,/一种另外的力量,把一切推动。”所展示的是将现代文明视作自身生命延伸的自信,自然和人文共同构成一个大生命,将文明的异化吞没、消化了。汉语的生命,就在于能够圆融异质。这里面有他自己的参与。后面提到“桥与门”,他组织的北京青年诗会,是他参与这个大生命的方式之一。“命运者”的造词,想必来自荷尔德林。“命运者,经历着生命的流逝,/出现一大片空白,一个间断,/一粒不可见的,悬浮的微尘,/风,已经成为它的力量。”这几句涉及到当代诗人在复杂的生命经历和现实碰撞中,出现失语、断裂,成为“悬浮的微尘”,自觉如此微不足道,找不到北,该怎样对待和处理这种经验?
风,已经成为它的力量。
这句诗具有启示性。“风”是什么风?命运的风?时代的风?潮流和现象的风?都是。就是这一切风,从不同的方向,不知其由地,共同汇成了“国风”,当代国风。“它”是风自己?是命运?是空白、间断、悬浮、微尘似的意识吗?都是。这种融混、模糊、大方的思维,已成为当代汉语的新质,和指针。甚至与远溯到《诗经》的传统接通了经络。生命的断链、空白,反倒成就了“道之无”。在《无体之体与文质再复——新诗百年之我见》一文中,我提到新诗以无为体,在道上是一个非常高级的特征,已涵泳了将现代性的失语、异化,“归化”到道之空无的思路。很高兴家坪与我同道。
须提及他的“超验的诗”。这是以经验见长的诗人,寻求一个神秘的支点。作为“乡村抒情诗”和“政治抒情诗”共同的、内在的枢纽,被编在中间。超验之物本不可说,它何以成为诗?通过这些“超验的诗”,诗人将表明他对语言边界命题的独特的、东方式的态度。在《长句》中,他写道:
我给你留下一个秘密,在成长的某一个时期。你不能认识它,因为你不能认识像我所认识到的那个你,我一直保持和他交流。
我决定早起,但我不能决定早睡。在早起与早睡之间,隔着一个夜晚,它就这样,被我移动。
因为写作,我不能直接对你说话。那些看上去非常直接的话,如果存在,一定包含有另外的意义,是那些意义让你变得肯定和确信。
这个“你”是谁? 显然不是人格化的上帝,但可以理解为某种超验存在的人格化。这个超验的你,包涵了诗人的部分自我,和读者,但是“你”又不能认识“我”的秘密,“因为你不能认识像我所认识到的那个你,我一直保持和他交流”,这很玄妙,我想这秘密实际上是世界的整全——无,当你接近它,它随时变身为有——一个个具体、显明的人事。实际上,陈家坪的超验之诗所写的也多半是一种具体,只是这种具体在无或整全的意识中反而果断地切断了某种时间性的关联,显现为一种天真,像小孩说话一样地叙述他的经历、观察和思考。“在早起与早睡之间,隔着一个夜晚,它就这样,被我移动。”“无”是随身携带着,作为生活中的孔洞,在诗人不在而在的时刻,沉睡的夜晚,但是“睡”也在可控之外,因“我”不能决定早睡。这是一份独特的关于存在经验的文献,独特的关于超验的体验,在此我只能用道家的有无观进行诠释,同时接纳他关于燃烧和力的现代意识,而不是清静无为。“因为写作,我不能直接对你说话”,写作也只好在语言的边界内,对于那不可说,不是偏要绕着说,隐喻地说,像某些西方大师比如荷尔德林、里尔克一样,而是进入那些看上去非常直接的,具体的事物,它们自然而然地包含了另外的意义让“我所认识到的你”变得肯定而确信。那么我们再略举一下他所认识的“你”,这些变身为有的无:是“今天阳光照在我身上,/明天我就去寻找阳光。”(《今天》,2011.12.9)这种显然的悖谬,把“活在当下”推进了一步,但并不是拒绝“活在当下”。
接住一束光,把它扔给黎明,
多年来我只有暗中涌流的血,
在光的循环中锁住那些额头。
我等待谁?随着窗户外面的白天,
吃下明日的药,这无病寻医的人,
必是为了一个亲人所渴望的陪护。
——《世纪病历》,2016.1.26
原来寻找明天是为了将今天的好持续,将永恒的当下持续。这个积极行动的人,与其说是为了明天——一种理想奋斗,不如说是为了今天的好而奋斗,将之惠及他人。在《世纪病历》中他甚至无病寻医,“接住一束光,把它扔给黎明”,因为光在他身上变成了活的,所以要扔还给黎明让整个世界变成活的,他“在光的循环中锁住那些额头”,渴望他们与他共同进入大生命。后面又说,他自己也是那些额头之一,“为了一个亲人所渴望的陪护”,也需要别的生命带领他进入。
无穷的力正在形成火焰,
不是别的燃烧,就是力。
不是一种,就是燃烧,没有一种。
——《无穷的力》2012.1.3
这个大生命、整全、无,就是这样,“不是一种,就是燃烧,没有一种。”“你可以感受贫困、耻辱、不清白。/凭空站起来,大于你的力,/像歌声、美女,也像命令,/经历看不见的捶打,力来自高空,/行走在地面,在还未意识到之前。”是“凭空”站起来,独立无倚的自性的力,但是也大于“你”,因为无穷的力就是燃烧本身,没有分裂为个别的。“像歌声、美女,也像命令”,多么可爱的譬喻,道,这样活泼地在一个当代人身上。
认识人间的苦是我的幸福,
发出呻吟,倾听悲声,像海涛一样起伏,
感受风和地火,踏着抵达死神的油门,
仔细清点每一笔横财,从梦中笑醒过来。
绝望抚摸着死亡。
光就是没有——完结。
——《认识人间》,2012.3
可以这样豪放,从一种观照、对人间的苦的观照中涌出的大悲的豪放。“踏着抵达死神的油门”,向死而生。绝望抚摸着死亡。那么生者的每一刻,都是一笔“横财”,“从梦中笑醒过来”,大悲之后的大喜,也是豪放。因为“光就是没有——完结。”死亡在哪里呢,又有什么不可以死呢?
乡村抒情诗和政治抒情诗在至深处其实也是超验之诗。诗人用一双自在到天真的眼睛,把回忆也变成了看、录像,像《告白》《墓畔》《来吧,跳绳》《胆小的孩子》等朴素的叙事曲,像是永存在清朗的空气中。而《步行穿过西单》《我们站到教育部门前》《颂辞》《同时代人》《不停,今夜不停》等诗的真实背景、实际的细节,对于当代诗实在是一个贡献:可以把激情、知性,乃至“众神的幻象”落地到一种纪实性语言,深知其中因果的描述和为当事人作的功利判断等,也可以成为诗。诉求的简明,朴素,直指要害,不厌其烦,却又吻合了当代诗对生活和观念丰富性的要求。陈家坪的张力远非字面的张力,而是行动的张力,是行动而不是审美静观带动了词语,深切于“需要”的背景。由于他的东方式超验感觉是在有无生灭之际发生的,行动和风景也就成为一种清空背景下的有,即使它是力和燃烧,也仿佛是在童年时代永恒的暮晚。
丙申年九月廿六,武昌
陈家坪的诗
今天
今天阳光照在我身上,
明天我就去寻找阳光。
今天我碰翻了茶杯,打开书,
今天我有罪,哪儿也不能去。
今天我是一名假囚徒,
假囚徒说:今天最假。
我想起曾经那样的去生活,
就觉得傻,还不如这样好。
我想起不用找零钱,
就有花不完的感觉,
就获得大方的美名。
如果我不是人,像有的人说的那样,
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那样的去说我?
如果看见我不是人,你会相信吗?
只在今天,我才肯接受别人指责!
人人每天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做,
只能想象别人对我有多么不满。
哎!今天——我活得并不轻松,
我愿意干粗活,忍受耻辱,
接受自己莫明其妙的追问。
(给陈嘉映老师)
2011.12.9
世纪病历
冬日的雪,的确是蒙住了眼睛,
我看见的姑娘正在脑海里消失,
她的心曾经穿越过冰山,融化
在三月,透过白纱的一缕春光。
我只能与你对话,过去一个小时,
让我寻找什么呢?如果没有未来,
在同一座空城里,我们背对着背,
世纪的风已停止,灵魂从不激动。
接住一束光,把它扔给黎明,
多年来我只有暗中涌流的血,
在光的循环中锁住那些额头。
我等待谁?随着窗户外面的白天,
吃下明日的药,这无病寻医的人,
必是为了一个亲人所渴望的陪护。
2016.1.26
无穷的力
无穷的力正在形成火焰,
不是别的燃烧,就是力。
不是一种,就是燃烧,没有一种。
你可以感受贫困、耻辱、不清白。
凭空站起来,大于你的力,
像歌声、美女,也像命令,
经历看不见的捶打,力来自高空,
行走在地面,在还未意识到之前。
你已背井离乡,举家迁徙,
曾经年少,属于孩子。
不知道这力,被弹断的弦,
在断裂的一刻消失。
2012.1.3
认识人间
两种力量主宰着宇宙:光和重力。
——薇依
认识人间的苦是我的幸福,
发出呻吟,倾听悲声,像海涛一样起伏,
感受风和地火,踏着抵达死神的油门,
仔细清点每一笔横财,从梦中笑醒过来。
绝望抚摸着死亡。
光就是没有——完结。
它曾经是睁开的眼睛,第一缕曙光,
万物归于原形一一我像重新发现了一切,
一一印证开天辟地的典籍。
第一天,我扔掉了沉默的语言,
众声合唱,我听到诗经,
那些慰籍:爱是光明。
他们有被清除之后的欲念,
我能感觉到一种空洞的渴望,
和一种毫无愿望的渴望。
2012.3
街灯
暮色在雕刻街灯,经过上一个世纪的美食街,
那时,饥饿还闪着太阳的光。
我仍在乡村彷徨,倾听远方的召唤,
幻想的未来是人的倒影。
今天,车辆绕着大街奔跑,
在落日与地平线之间,人们闭上了眼睛,
我知道,有一个真理在沉睡中把我模仿,
当我醒来,只有黎明在微笑。
我经过的,仿佛是一场遗忘,
在你的叫声中获取了从前的名字。
我突然想哭,像早已记不清第一次那样,
肯定世界在我离开以后会回过头来打量。
而此刻,繁星己布满苍穹,
再也无法置身旷野的宁静,
永不能理解时代对于一个人的安排,
因为我的生活并不是一个人的生活。
2014.7.28
清晨
藏起那些欣喜,迎来一个黎明。
一直以来,都这么夸张,强调
未曾实现的诸多心愿,沿血液
扩散,熟悉的道路变得那么陌生。
有时,路就躺在醒来后的床头,
还要面对镜子梳妆,推开门窗,
看见下了一夜的雨把地面湿透,
一股清新的空气穿越整个房间。
爱是最遥远的事物,等待召唤,
像某个男人也像某个女人,
只有这一刻,爱更像自己。
背转身去,平静地面对那
失去了灵魂,失去了感知事物
所必须的那么一点儿,清醒。
2014.6.25
失踪的孩子
就是两只眼也不够用,
谁看见失踪的孩子?
就是翻开书,也得合眼,
就是不看,也在想,看什么。
房屋已拆迁,只剩门。
门没有框,只剩一瞬间的倾斜。
就是睁眼,也看不见什么在倒塌,
只听见轰鸣,在听到之前停息。
只知道寻找孩子的父母失踪了。
孩子早已归来。
孩子就是贪玩,玩一个自由的游戏,
现在归来,他讲述另外的世界。
就是两只耳朵也听不够呀,
他说出的距离过于遥远,
两张嘴分头呼叫,父母怎能听见?
失踪的孩子,回到自己想象的家,
把窗户开成两只眼的形状,
白天装得下太阳,
晚上装得下月亮,
就是睡着也睁开眼。
寻找孩子的父母看见一一那是两口水井,
他们喝着双手捧起的水,
眼泪流下来,盐一样,
他们坚定无比,就是要寻找到失踪的孩子。
否则,永不回家。
2012.5.5
指甲
每剪一个手指头的指甲,
都那么让人心碎。
那些隐去的画面,
为了更集中的呐喊。
我们是经历者也是观望者,
被时间所记录;
我们还原那些发生过的
人与事:让记忆复活!
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冬天,
谁家房顶上冒着暖气?
你很早起床,悄然出门,
脚步声中有远去的身影。
初春,窗前高楼的一片晨光,
作为季节的使者,燕子会归来。
我看见你每剪一个手指头的指甲,
都是为了免除我们的呐喊。
2013.2.13
告白
现在,我可以说是很久以前,
我和妈妈,一个妹妹,两个弟弟,
住在由水田、竹林、青杠树所包围的,
没有一条公路的山村。
爸爸在我们未睡醒之前就起床,
把家里的水缸担满,足够人和
牲畜食用两天,他是一个木匠,
有时,就住在干活的人家里。
我的爸爸妈妈终日奔波劳碌,
忙着为我们添加新鞋、新衣,
病了从不休息,计划着,计划着
为毎一个孩子盖上三间瓦房。
瓦房无人居住,爸爸也不住在那儿,
妈妈在我十五岁时离开了这个世界。
2014.6.24
墓畔
妈妈,在你落气的那一个秋夜,
是否真的需要我们把你扶起来。
是否真有一位天使在用器具,
把你吐出来的那一口气容纳。
在太阳和生命之间难道
就没有一场告别的仪式。
在我们的目光意想不到的地方,
是什么在安慰你离去时的悲伤。
看看先辈们组成的大家族,
如何接受一个早归的孩子。
2011.1.30
来吧,跳绳
来吧,跳绳;来吧,修天;
来吧,弹子;来吧,打国。
女孩子,跳起来;男孩子,追起来。
今天跟这个好,明天跟那个好。
跳一跳,女孩子张开双腿,
跳一跳,男孩子两脚并拢。
撕开一片无名的草叶,
女孩的一头叉叉,男孩的一头尖尖。
谁来当爸爸?谁来当妈妈?
男孩子快乐当爸爸,
女孩子脸红当妈妈。
2012.11.3
胆小的孩子
鬼在寻找最胆小的孩子,
最胆小的孩子,相信鬼。
傍晚,在很远的山头上,
死者的家属为他点亮了长明灯。
夜深人静时,这盏灯,
来到孩子睡觉的床头,
眼睛一眨一眨,灯灭了亮了。
晚上鬼叫黑鬼,白天鬼叫白鬼,
白鬼是隐形的,像心受到了惊吓。
孩子迷路碰见了陌生人,
鬼让陌生人一闪而过。
鬼是死亡的影子,
我们没法将它埋葬。
我们行走会卷起满地的影子,
孩子奔跑影子绊着他们的脚。
地上孤零零的坟也在呼吸,
鬼是坟的一团气息。
在坟和星空之间,
过滤出来的光像无数根窗条,
孩子一旦长大,就不能穿过铁窗。
因为成人的世界没有鬼,
因为人们都在哈哈大笑。
2016.1.3
柔软
我如今怎样去探望被拆迁的房屋?
窗户停留在空中,像月亮已经消失,
土墙化作泥,密密麻麻地长满杂草。
依然有歌声,从某一个房间里传出,
可感受到房间里原有的陈设?
散居的亲人又聚集在了一起,
弟弟在房屋边上种下一棵杏树,
春天在它的枝头上开出了花朵,
夏天的叶子一直到秋天才掉落。
冬天,我们离开了房屋与果树,
有一些东西,并未被及时带走,
似乎再也不会失而复得。
一排晾在屋外的青菜,会发酸,
燕子北方飞来没了扎窝的屋檐,
炊烟若返回将听到鞭炮的响声。
亲爱的妻子我带你回家,
不是要来看这一片废墟,
它不美,不是我的描述。
雨下个不停,我们不可久留,
回到车上,万物连成了一片。
小时候我赤着脚上学,
摔脏了衣裳回家换洗。
为什么我会放声哭泣?
刚刚来还是永久离开?
请听我无法说出的原由,
并理解我一路上的沉默。
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站在这一片空地上,
人类的迁徙故事是不是太过明了?
房屋虽然不是最坚固的建筑,
而人的心,已是无比的柔软。
2016.1.2
雨伞赋
通过大地上的事物看见天空,
小时候,我在流水里玩弄它。
下雨了,泥地积满一汪汪水,
划过软泥,从高处流向低处。
很深的脚印,飘着一朵白云,
水牛的脚印,水被分成两半。
背鸡赶集,身影飘在水面上,
猪蹄一串串像冬天盛开的雨伞。
细雨,流水,绕过屋檐,
向梯田流去,漫过水渠。
洪水泛滥从山沟往上涌,
堂屋扫把浮起翻过门坎。
流水两个字,想起好些情景,
如同往事,吞噬了我的故乡。
我生在这儿,黄昏转过垃圾场,
天空的云彩把城市的楼房涂红,
散落的城郊,远离了市中心。
秋天已经来临,秋雨淋湿路面,
水四处泛起光点,流浪猫一样,
转动的眼睛充满了惊恐。
我有家一一就不会迷失,
我听见有人在喃喃细语一一雨,
原来他是在阅读书里面的故事。
雨越下越大,我从书店走出来,
那些迅速汇聚的水流令人激动,
对于陌生人老板递上一把雨伞。
而我愿意享受雨水带来的冰凉,
愿意接受,大自然流下的眼泪,
它们在我身上形成流水的沟渠。
人群啊,水流啊,涛涛史诗乎,
车,船,飞机,亦是人的肉体,
草,木,字画,召唤人的灵魂,
一种另外的力量,把一切推动。
在激流中矗立的明珠和岛屿,
在人海里高呼的英雄和先知,
桥和门,随思想经过,穿越,
年轻生命在不同的路上交集。
命运者,经历着生命的流逝,
出现一大片空白,一个间断,
一粒不可见的,悬浮的微尘,
风,已经成为它的力量。
一个人常常在大街上彷徨,
举伞步入匆匆行走的人流,
左顾右盼,彼此默默静候,
可有信守的和平,与繁荣。
2014.10.8
我是一名信访办的官员
我也是人——但不是你们的敌人。
你们说出的话语消磨着我的良知,
你们倾述冤情成为我日常的视听。
在真相与公正之间,我被迫保持着沉默,
我要体恤你们的弱小,平息你们的怒火,
请别让我感动,只有理智才能解决问题。
你讲的虽是事实,我说的却是政策,
这之间的矛盾——我们不要去争吵!
早晨,当我穿过长长的巷道把一扇窗打开,
阳光在高墙之外,移动着你们排列的身影。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到底要发生多少不平事,
有多少故事多少故事通过我——达到正义?
我不是制度的设计者,而是被制度所设计,
这个制度是否畅通,已经无人来作出保证。
我只是一个关节,在你们和政府之间,
我过着麻木的生活我的表情没有脸色。
但我也是人——有爱人、孩子和朋友,
在同一个国度我们受限于相同的体制。
下班后脱去工作装,角色并非一成不变,
你替我遭遇了一切,我怎能不向上申述。
2011.5.30
光谷
能不能在闭上眼睛时,看见自己
努力要看见的社会,
朝着历史的记录前行,
只因肉身体制衰老已久,
灵魂长存在画面中显示英气,
恐惧站起后退到上个世纪的开端,
再来一段崭新的岁月,
安抚热血曾经汹涌澎湃,
志士复活始终没有走到尽头。
以一个公民的行动成为公民,
你拥抱属于自己的同类,
思想柔弱变成一根脊梁,
呼号让受难者倾听公正,
脚走过田野,走过广场,
声音隐藏编织影像,
穿起一双红舞鞋跳跃,
你沉思默想,不能停止
一只鸟儿翅膀在空中飞翔。
一个舞者从黑暗中走向晚年,
牢笼在上空盘旋,一个阴影
笼罩大地上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
眼睛不瞎,都看得见,
真相摆在那儿,你替人们擦亮眼睛,
议论,品评,不许堵嘴,
多少条毒蛇在人丛里穿梭,
毒汁麻醉了多少心灵?
以至于不得不处处禁播。
我来到光谷,求知的血,
伸出一双手,在这个新春递火,
窗外,阳光照耀着树叶开始泛绿,
亲近人生逐渐圆满,
指向未知,散步于世纪小区,
巨雷,在时局中响起,
两个身形渺小,叠加在一枝蜡烛上,
动荡在这个人世,如果被谁提起,
就一定会成为一盏灯笼。
想象十年,创造十年,
宇宙繁星,时刻涌动,
帝国大厦架起了天梯,
民族,历史,被记忆,
从南方去北方,从异乡到故乡,
体会众生苦痛,开始最后一段长跑,
曾经装裱画框,悬挂在卧室墙壁上:
惟有两只白猫才能在这样的宁静里,
下一世的温柔在今生的愤怒中停伫。
(给艾晓明老师)
2014.3.10
法典
——谁来到北方以北,
接受阳光与法典审判?
是什么把我纠结在那些自古以来的地平线上,
使我和我的国度处于禁闭。
那君王出没的疆土,
到处是受难的形象,
无名者留下了衣冠。
女人们还在生产,
罪人,永不没落。
尸体化作鲜泥,
圣言变成金子,
——不予出售。
洲上采桑,
唱出爱情思想。
精灵人步入汩罗河,
忠魂天地一闪:
诗经,楚辞。
我看见一条士的河流,
他们掠过农业文明山丘,
拔出宝剑,丈量须眉,
分不清蜀道难,
还是纤夫吟;
空中水,
千江月。
多少美我曾领略,
活在心中的祖先,
我,还不曾歌唱。
我是你们最刚毅的孩子,
与你们同行在无尽山谷。
你们向着死亡的光,
而我被裹挟进生的海洋。
黑暗是一位巨人,
在传递伟大真理,
它找到火的赤子,
披上燃烧的血衣。
我呼唤为我而生的主,
哦,我的眼睛,师傅指点,
何以还不显身,当着旧人面,
挂上一轮满月,
为我千古,照明来路。
众神暗淡你闪亮如初,
青灯是谁的灵魂,
摇过的夜晚埋葬。
谁在我最伤心时嫉恨,
我就飞起来悲痛。
若我是我,永远
——不会是你。
我知道犯下的过错,
接近无名,
哦,诗神!你对我有失偏颇,
众兄弟,大家族,
如银河一星,并不威猛,
只好奇事物生长,
包括万能的权力。
有人乞求在旧制度上长出新枝,
兄弟他摇头而去,
——独坐囚室,
像一束光,我是从那儿
投过来的身影。
和暴君一样暴怒的暴民,
没有谁有单独的管辖权。
耻辱让所有体面人失语,
审判往往是一对一进行,
有一部,适合一个人的法典。
犹如自己的父亲和母亲,
一路上——充满了教导。
所有的教导都是在补救,
仿佛出生就是一个缺陷。
这一次,没有人再想改正错误,
简单而直接:对,意味着无法生存。
命没了,万物失去度,
老子,知道该怎么办?
弱者在大地上如蚁蝼,
自己也是搬动的食物,
把自己搬到另一个地方,
另一个地方也再次搬离。
一个被抛弃的事物,
一个生命恐怖现象,
——自己接住,
向人类法庭呈上鲜血。
每个生命都是一个案例,
审判者是缺席的,
证人若眼瞎耳聋。
——公义站起来,
法庭成了英雄的舞台,
释放全部拘禁的灵魂。
——诗人来拥抱,
渐渐冷却的温度。
平原。彼此手牵着手行走。
不朽。纵横交错的柏杨树。
冷,深入骨头的针,
不能长久停在那儿,
是不是一种遗憾?只有伟人,
才永远立在大地上,告诉世界的完整性。
阳光敲碎上天的手,
——给出一座天秤:
二元律,悖论,自然法,形而上学,理想国,三位一体,
庄稼汉和乞丐,一张床和一张嘴,诱惑,
英雄也争执起来,任何
行为都是征兆,包括在祖坟上祀奠。
一千枝香烛布满大地:光的,光的,口和眼,
翻出事物千层面,
——人性来把持。
留言里一丝痕迹,
祼露人头,应验的,
不属于这一个时刻。
2014.4.3
——读陈家坪诗集《法典》
李建春
阅读陈家坪的诗集《法典》,忽然理解了这位勇于行动的诗人他的语言与生活的关系。他的生活,可以喻为肩扛摄像机,为当代作见证。他的影像记录,涉及到他用四年的时间参与到对中国教育公平的请愿活动,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活动,历史反思和当事人口述记录,诗人、艺术家访谈,零散的纪录片创作。对于一般人来说,他的生活是非日常的卷入了时代漩涡的生活,总是在事件和激情的中心,或激情延后的时刻。如何在纪录者的超脱和价值同情中保持平衡,是件不容易的事。我没有好好看家坪的影像作品,但我知道他的谋生方式和价值关怀,是我们这个时代人性温暖的部分,因而安然地不过问这些,只管享受他散发的幅射,享受他制造的氧气负离子。因我知道我们是有关联的。
平静的气氛令人吃惊。这才是真正的行动者。个别诗的技巧甚至整体观念也可以说是不重要的——我是指他的浪漫主义观念,句法,对知识和进步的过分热诚等。我注意到他的“普遍”的关怀完全出于一颗朴素的心,好像是在拉家常中与你对视。他这样写一名信访办官员:
早晨,当我穿过长长的巷道把一扇窗打开,
阳光在高墙之外,移动着你们排列的身影。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到底要发生多少不平事,
有多少故事多少故事通过我——达到正义?
我不是制度的设计者,而是被制度所设计,
这个制度是否畅通,已经无人来作出保证。
我只是一个关节,在你们和政府之间,
我过着麻木的生活我的表情没有脸色。
但我也是人——有爱人、孩子和朋友,
在同一个国度我们受限于相同的体制。
下班后脱去工作装,角色并非一成不变,
你替我遭遇了一切,我怎能不向上申述。
——《我是一名信访办的官员》,2011.5.30
你怎能不觉得他是个可靠的人。没有愤怒,没有一惊一诧,甚至没有讥讽,持之以恒,深入到骨子里。他是代表一个国家的公民练出的这种风度——不妨“惊诧”地说。我们对他所“没有”的东西太熟悉了。那么他的没有,是多么了不起。这不是日常生活的诗,而是把一切非日常通过嫁接、转换、去魅,使之成为日常,将我们不能企及的东西——童年、乡村、政治平等、甚至超验之物还原到像吃饭一样。真正的理想者是理想已在他看的方式中,提前实现了。这是陈家坪的看,他的写就是他的看。他的看也是记录。记录涉及到理解,陈家坪是一个理解的人,而不是自我表达的人。甚至在他表达的时候多半也不像表达,而像理解。
我生在这儿,黄昏转过垃圾场,
天空的云彩把城市的楼房涂红,
散落的城郊,远离了市中心。
秋天已经来临,秋雨淋湿路面,
水四处泛起光点,流浪猫一样,
转动的眼睛充满了惊恐。
我有家——就不会迷失,
我听见有人在喃喃细语——雨,
原来他是在阅读书里面的故事。
——《雨伞赋》,2014.10.8
家坪的叙述细节简练、精确,口语风格,甚少情绪的粘连,最具魅力的地方是包含了一种失语,一种断裂,一楞神就达到了。“我生在这儿,黄昏转过垃圾场,”这里面包含了多少可以发挥的东西,但是他不发挥,而是转眼看“天空的云彩把城市的楼房涂红”,关于自己的生活,是理智和客观,但他看“水四处泛起光点”,却是像流浪猫一样,“转动的眼睛充满了惊恐。”“我有家——就不会迷失,”稍稍回敛,判断,“我听见有人在喃喃细语——雨,/原来他是在阅读书里面的故事。”
人群啊,水流啊,涛涛史诗乎,
车,船,飞机,亦是人的肉体,
草,木,字画,召唤人的灵魂,
一种另外的力量,把一切推动。
在激流中矗立的明珠和岛屿,
在人海里高呼的英雄和先知,
桥和门,随思想经过,穿越,
年轻生命在不同的路上交集。
命运者,经历着生命的流逝,
出现一大片空白,一个间断,
一粒不可见的,悬浮的微尘,
风,已经成为它的力量。
一个人常常在大街上彷徨,
举伞步入匆匆行走的人流,
左顾右盼,彼此默默静候,
可有信守的和平,与繁荣。
——《雨伞赋》,2014.10.8
此诗后部的高度凝练,跳跃,在复杂的观念、现象、活动中的穿越,却是从这种生活、这种平静的理解中兴起的。“人群啊,水流啊,涛涛史诗乎,”史诗的壮阔来自看的眼睛,而不是实际的景观,甚至也不是意象之间玄学的关联——这就是汉语的品质:一个深广的心理空间,而不是修辞的横向蔓延。“车,船,飞机,亦是人的肉体,/草,木,字画,召唤人的灵魂,/一种另外的力量,把一切推动。”所展示的是将现代文明视作自身生命延伸的自信,自然和人文共同构成一个大生命,将文明的异化吞没、消化了。汉语的生命,就在于能够圆融异质。这里面有他自己的参与。后面提到“桥与门”,他组织的北京青年诗会,是他参与这个大生命的方式之一。“命运者”的造词,想必来自荷尔德林。“命运者,经历着生命的流逝,/出现一大片空白,一个间断,/一粒不可见的,悬浮的微尘,/风,已经成为它的力量。”这几句涉及到当代诗人在复杂的生命经历和现实碰撞中,出现失语、断裂,成为“悬浮的微尘”,自觉如此微不足道,找不到北,该怎样对待和处理这种经验?
风,已经成为它的力量。
这句诗具有启示性。“风”是什么风?命运的风?时代的风?潮流和现象的风?都是。就是这一切风,从不同的方向,不知其由地,共同汇成了“国风”,当代国风。“它”是风自己?是命运?是空白、间断、悬浮、微尘似的意识吗?都是。这种融混、模糊、大方的思维,已成为当代汉语的新质,和指针。甚至与远溯到《诗经》的传统接通了经络。生命的断链、空白,反倒成就了“道之无”。在《无体之体与文质再复——新诗百年之我见》一文中,我提到新诗以无为体,在道上是一个非常高级的特征,已涵泳了将现代性的失语、异化,“归化”到道之空无的思路。很高兴家坪与我同道。
须提及他的“超验的诗”。这是以经验见长的诗人,寻求一个神秘的支点。作为“乡村抒情诗”和“政治抒情诗”共同的、内在的枢纽,被编在中间。超验之物本不可说,它何以成为诗?通过这些“超验的诗”,诗人将表明他对语言边界命题的独特的、东方式的态度。在《长句》中,他写道:
我给你留下一个秘密,在成长的某一个时期。你不能认识它,因为你不能认识像我所认识到的那个你,我一直保持和他交流。
我决定早起,但我不能决定早睡。在早起与早睡之间,隔着一个夜晚,它就这样,被我移动。
因为写作,我不能直接对你说话。那些看上去非常直接的话,如果存在,一定包含有另外的意义,是那些意义让你变得肯定和确信。
这个“你”是谁? 显然不是人格化的上帝,但可以理解为某种超验存在的人格化。这个超验的你,包涵了诗人的部分自我,和读者,但是“你”又不能认识“我”的秘密,“因为你不能认识像我所认识到的那个你,我一直保持和他交流”,这很玄妙,我想这秘密实际上是世界的整全——无,当你接近它,它随时变身为有——一个个具体、显明的人事。实际上,陈家坪的超验之诗所写的也多半是一种具体,只是这种具体在无或整全的意识中反而果断地切断了某种时间性的关联,显现为一种天真,像小孩说话一样地叙述他的经历、观察和思考。“在早起与早睡之间,隔着一个夜晚,它就这样,被我移动。”“无”是随身携带着,作为生活中的孔洞,在诗人不在而在的时刻,沉睡的夜晚,但是“睡”也在可控之外,因“我”不能决定早睡。这是一份独特的关于存在经验的文献,独特的关于超验的体验,在此我只能用道家的有无观进行诠释,同时接纳他关于燃烧和力的现代意识,而不是清静无为。“因为写作,我不能直接对你说话”,写作也只好在语言的边界内,对于那不可说,不是偏要绕着说,隐喻地说,像某些西方大师比如荷尔德林、里尔克一样,而是进入那些看上去非常直接的,具体的事物,它们自然而然地包含了另外的意义让“我所认识到的你”变得肯定而确信。那么我们再略举一下他所认识的“你”,这些变身为有的无:是“今天阳光照在我身上,/明天我就去寻找阳光。”(《今天》,2011.12.9)这种显然的悖谬,把“活在当下”推进了一步,但并不是拒绝“活在当下”。
接住一束光,把它扔给黎明,
多年来我只有暗中涌流的血,
在光的循环中锁住那些额头。
我等待谁?随着窗户外面的白天,
吃下明日的药,这无病寻医的人,
必是为了一个亲人所渴望的陪护。
——《世纪病历》,2016.1.26
原来寻找明天是为了将今天的好持续,将永恒的当下持续。这个积极行动的人,与其说是为了明天——一种理想奋斗,不如说是为了今天的好而奋斗,将之惠及他人。在《世纪病历》中他甚至无病寻医,“接住一束光,把它扔给黎明”,因为光在他身上变成了活的,所以要扔还给黎明让整个世界变成活的,他“在光的循环中锁住那些额头”,渴望他们与他共同进入大生命。后面又说,他自己也是那些额头之一,“为了一个亲人所渴望的陪护”,也需要别的生命带领他进入。
无穷的力正在形成火焰,
不是别的燃烧,就是力。
不是一种,就是燃烧,没有一种。
——《无穷的力》2012.1.3
这个大生命、整全、无,就是这样,“不是一种,就是燃烧,没有一种。”“你可以感受贫困、耻辱、不清白。/凭空站起来,大于你的力,/像歌声、美女,也像命令,/经历看不见的捶打,力来自高空,/行走在地面,在还未意识到之前。”是“凭空”站起来,独立无倚的自性的力,但是也大于“你”,因为无穷的力就是燃烧本身,没有分裂为个别的。“像歌声、美女,也像命令”,多么可爱的譬喻,道,这样活泼地在一个当代人身上。
认识人间的苦是我的幸福,
发出呻吟,倾听悲声,像海涛一样起伏,
感受风和地火,踏着抵达死神的油门,
仔细清点每一笔横财,从梦中笑醒过来。
绝望抚摸着死亡。
光就是没有——完结。
——《认识人间》,2012.3
可以这样豪放,从一种观照、对人间的苦的观照中涌出的大悲的豪放。“踏着抵达死神的油门”,向死而生。绝望抚摸着死亡。那么生者的每一刻,都是一笔“横财”,“从梦中笑醒过来”,大悲之后的大喜,也是豪放。因为“光就是没有——完结。”死亡在哪里呢,又有什么不可以死呢?
乡村抒情诗和政治抒情诗在至深处其实也是超验之诗。诗人用一双自在到天真的眼睛,把回忆也变成了看、录像,像《告白》《墓畔》《来吧,跳绳》《胆小的孩子》等朴素的叙事曲,像是永存在清朗的空气中。而《步行穿过西单》《我们站到教育部门前》《颂辞》《同时代人》《不停,今夜不停》等诗的真实背景、实际的细节,对于当代诗实在是一个贡献:可以把激情、知性,乃至“众神的幻象”落地到一种纪实性语言,深知其中因果的描述和为当事人作的功利判断等,也可以成为诗。诉求的简明,朴素,直指要害,不厌其烦,却又吻合了当代诗对生活和观念丰富性的要求。陈家坪的张力远非字面的张力,而是行动的张力,是行动而不是审美静观带动了词语,深切于“需要”的背景。由于他的东方式超验感觉是在有无生灭之际发生的,行动和风景也就成为一种清空背景下的有,即使它是力和燃烧,也仿佛是在童年时代永恒的暮晚。
丙申年九月廿六,武昌
陈家坪的诗
今天
今天阳光照在我身上,
明天我就去寻找阳光。
今天我碰翻了茶杯,打开书,
今天我有罪,哪儿也不能去。
今天我是一名假囚徒,
假囚徒说:今天最假。
我想起曾经那样的去生活,
就觉得傻,还不如这样好。
我想起不用找零钱,
就有花不完的感觉,
就获得大方的美名。
如果我不是人,像有的人说的那样,
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那样的去说我?
如果看见我不是人,你会相信吗?
只在今天,我才肯接受别人指责!
人人每天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做,
只能想象别人对我有多么不满。
哎!今天——我活得并不轻松,
我愿意干粗活,忍受耻辱,
接受自己莫明其妙的追问。
(给陈嘉映老师)
2011.12.9
世纪病历
冬日的雪,的确是蒙住了眼睛,
我看见的姑娘正在脑海里消失,
她的心曾经穿越过冰山,融化
在三月,透过白纱的一缕春光。
我只能与你对话,过去一个小时,
让我寻找什么呢?如果没有未来,
在同一座空城里,我们背对着背,
世纪的风已停止,灵魂从不激动。
接住一束光,把它扔给黎明,
多年来我只有暗中涌流的血,
在光的循环中锁住那些额头。
我等待谁?随着窗户外面的白天,
吃下明日的药,这无病寻医的人,
必是为了一个亲人所渴望的陪护。
2016.1.26
无穷的力
无穷的力正在形成火焰,
不是别的燃烧,就是力。
不是一种,就是燃烧,没有一种。
你可以感受贫困、耻辱、不清白。
凭空站起来,大于你的力,
像歌声、美女,也像命令,
经历看不见的捶打,力来自高空,
行走在地面,在还未意识到之前。
你已背井离乡,举家迁徙,
曾经年少,属于孩子。
不知道这力,被弹断的弦,
在断裂的一刻消失。
2012.1.3
认识人间
两种力量主宰着宇宙:光和重力。
——薇依
认识人间的苦是我的幸福,
发出呻吟,倾听悲声,像海涛一样起伏,
感受风和地火,踏着抵达死神的油门,
仔细清点每一笔横财,从梦中笑醒过来。
绝望抚摸着死亡。
光就是没有——完结。
它曾经是睁开的眼睛,第一缕曙光,
万物归于原形一一我像重新发现了一切,
一一印证开天辟地的典籍。
第一天,我扔掉了沉默的语言,
众声合唱,我听到诗经,
那些慰籍:爱是光明。
他们有被清除之后的欲念,
我能感觉到一种空洞的渴望,
和一种毫无愿望的渴望。
2012.3
街灯
暮色在雕刻街灯,经过上一个世纪的美食街,
那时,饥饿还闪着太阳的光。
我仍在乡村彷徨,倾听远方的召唤,
幻想的未来是人的倒影。
今天,车辆绕着大街奔跑,
在落日与地平线之间,人们闭上了眼睛,
我知道,有一个真理在沉睡中把我模仿,
当我醒来,只有黎明在微笑。
我经过的,仿佛是一场遗忘,
在你的叫声中获取了从前的名字。
我突然想哭,像早已记不清第一次那样,
肯定世界在我离开以后会回过头来打量。
而此刻,繁星己布满苍穹,
再也无法置身旷野的宁静,
永不能理解时代对于一个人的安排,
因为我的生活并不是一个人的生活。
2014.7.28
清晨
藏起那些欣喜,迎来一个黎明。
一直以来,都这么夸张,强调
未曾实现的诸多心愿,沿血液
扩散,熟悉的道路变得那么陌生。
有时,路就躺在醒来后的床头,
还要面对镜子梳妆,推开门窗,
看见下了一夜的雨把地面湿透,
一股清新的空气穿越整个房间。
爱是最遥远的事物,等待召唤,
像某个男人也像某个女人,
只有这一刻,爱更像自己。
背转身去,平静地面对那
失去了灵魂,失去了感知事物
所必须的那么一点儿,清醒。
2014.6.25
失踪的孩子
就是两只眼也不够用,
谁看见失踪的孩子?
就是翻开书,也得合眼,
就是不看,也在想,看什么。
房屋已拆迁,只剩门。
门没有框,只剩一瞬间的倾斜。
就是睁眼,也看不见什么在倒塌,
只听见轰鸣,在听到之前停息。
只知道寻找孩子的父母失踪了。
孩子早已归来。
孩子就是贪玩,玩一个自由的游戏,
现在归来,他讲述另外的世界。
就是两只耳朵也听不够呀,
他说出的距离过于遥远,
两张嘴分头呼叫,父母怎能听见?
失踪的孩子,回到自己想象的家,
把窗户开成两只眼的形状,
白天装得下太阳,
晚上装得下月亮,
就是睡着也睁开眼。
寻找孩子的父母看见一一那是两口水井,
他们喝着双手捧起的水,
眼泪流下来,盐一样,
他们坚定无比,就是要寻找到失踪的孩子。
否则,永不回家。
2012.5.5
指甲
每剪一个手指头的指甲,
都那么让人心碎。
那些隐去的画面,
为了更集中的呐喊。
我们是经历者也是观望者,
被时间所记录;
我们还原那些发生过的
人与事:让记忆复活!
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冬天,
谁家房顶上冒着暖气?
你很早起床,悄然出门,
脚步声中有远去的身影。
初春,窗前高楼的一片晨光,
作为季节的使者,燕子会归来。
我看见你每剪一个手指头的指甲,
都是为了免除我们的呐喊。
2013.2.13
告白
现在,我可以说是很久以前,
我和妈妈,一个妹妹,两个弟弟,
住在由水田、竹林、青杠树所包围的,
没有一条公路的山村。
爸爸在我们未睡醒之前就起床,
把家里的水缸担满,足够人和
牲畜食用两天,他是一个木匠,
有时,就住在干活的人家里。
我的爸爸妈妈终日奔波劳碌,
忙着为我们添加新鞋、新衣,
病了从不休息,计划着,计划着
为毎一个孩子盖上三间瓦房。
瓦房无人居住,爸爸也不住在那儿,
妈妈在我十五岁时离开了这个世界。
2014.6.24
墓畔
妈妈,在你落气的那一个秋夜,
是否真的需要我们把你扶起来。
是否真有一位天使在用器具,
把你吐出来的那一口气容纳。
在太阳和生命之间难道
就没有一场告别的仪式。
在我们的目光意想不到的地方,
是什么在安慰你离去时的悲伤。
看看先辈们组成的大家族,
如何接受一个早归的孩子。
2011.1.30
来吧,跳绳
来吧,跳绳;来吧,修天;
来吧,弹子;来吧,打国。
女孩子,跳起来;男孩子,追起来。
今天跟这个好,明天跟那个好。
跳一跳,女孩子张开双腿,
跳一跳,男孩子两脚并拢。
撕开一片无名的草叶,
女孩的一头叉叉,男孩的一头尖尖。
谁来当爸爸?谁来当妈妈?
男孩子快乐当爸爸,
女孩子脸红当妈妈。
2012.11.3
胆小的孩子
鬼在寻找最胆小的孩子,
最胆小的孩子,相信鬼。
傍晚,在很远的山头上,
死者的家属为他点亮了长明灯。
夜深人静时,这盏灯,
来到孩子睡觉的床头,
眼睛一眨一眨,灯灭了亮了。
晚上鬼叫黑鬼,白天鬼叫白鬼,
白鬼是隐形的,像心受到了惊吓。
孩子迷路碰见了陌生人,
鬼让陌生人一闪而过。
鬼是死亡的影子,
我们没法将它埋葬。
我们行走会卷起满地的影子,
孩子奔跑影子绊着他们的脚。
地上孤零零的坟也在呼吸,
鬼是坟的一团气息。
在坟和星空之间,
过滤出来的光像无数根窗条,
孩子一旦长大,就不能穿过铁窗。
因为成人的世界没有鬼,
因为人们都在哈哈大笑。
2016.1.3
柔软
我如今怎样去探望被拆迁的房屋?
窗户停留在空中,像月亮已经消失,
土墙化作泥,密密麻麻地长满杂草。
依然有歌声,从某一个房间里传出,
可感受到房间里原有的陈设?
散居的亲人又聚集在了一起,
弟弟在房屋边上种下一棵杏树,
春天在它的枝头上开出了花朵,
夏天的叶子一直到秋天才掉落。
冬天,我们离开了房屋与果树,
有一些东西,并未被及时带走,
似乎再也不会失而复得。
一排晾在屋外的青菜,会发酸,
燕子北方飞来没了扎窝的屋檐,
炊烟若返回将听到鞭炮的响声。
亲爱的妻子我带你回家,
不是要来看这一片废墟,
它不美,不是我的描述。
雨下个不停,我们不可久留,
回到车上,万物连成了一片。
小时候我赤着脚上学,
摔脏了衣裳回家换洗。
为什么我会放声哭泣?
刚刚来还是永久离开?
请听我无法说出的原由,
并理解我一路上的沉默。
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站在这一片空地上,
人类的迁徙故事是不是太过明了?
房屋虽然不是最坚固的建筑,
而人的心,已是无比的柔软。
2016.1.2
雨伞赋
通过大地上的事物看见天空,
小时候,我在流水里玩弄它。
下雨了,泥地积满一汪汪水,
划过软泥,从高处流向低处。
很深的脚印,飘着一朵白云,
水牛的脚印,水被分成两半。
背鸡赶集,身影飘在水面上,
猪蹄一串串像冬天盛开的雨伞。
细雨,流水,绕过屋檐,
向梯田流去,漫过水渠。
洪水泛滥从山沟往上涌,
堂屋扫把浮起翻过门坎。
流水两个字,想起好些情景,
如同往事,吞噬了我的故乡。
我生在这儿,黄昏转过垃圾场,
天空的云彩把城市的楼房涂红,
散落的城郊,远离了市中心。
秋天已经来临,秋雨淋湿路面,
水四处泛起光点,流浪猫一样,
转动的眼睛充满了惊恐。
我有家一一就不会迷失,
我听见有人在喃喃细语一一雨,
原来他是在阅读书里面的故事。
雨越下越大,我从书店走出来,
那些迅速汇聚的水流令人激动,
对于陌生人老板递上一把雨伞。
而我愿意享受雨水带来的冰凉,
愿意接受,大自然流下的眼泪,
它们在我身上形成流水的沟渠。
人群啊,水流啊,涛涛史诗乎,
车,船,飞机,亦是人的肉体,
草,木,字画,召唤人的灵魂,
一种另外的力量,把一切推动。
在激流中矗立的明珠和岛屿,
在人海里高呼的英雄和先知,
桥和门,随思想经过,穿越,
年轻生命在不同的路上交集。
命运者,经历着生命的流逝,
出现一大片空白,一个间断,
一粒不可见的,悬浮的微尘,
风,已经成为它的力量。
一个人常常在大街上彷徨,
举伞步入匆匆行走的人流,
左顾右盼,彼此默默静候,
可有信守的和平,与繁荣。
2014.10.8
我是一名信访办的官员
我也是人——但不是你们的敌人。
你们说出的话语消磨着我的良知,
你们倾述冤情成为我日常的视听。
在真相与公正之间,我被迫保持着沉默,
我要体恤你们的弱小,平息你们的怒火,
请别让我感动,只有理智才能解决问题。
你讲的虽是事实,我说的却是政策,
这之间的矛盾——我们不要去争吵!
早晨,当我穿过长长的巷道把一扇窗打开,
阳光在高墙之外,移动着你们排列的身影。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到底要发生多少不平事,
有多少故事多少故事通过我——达到正义?
我不是制度的设计者,而是被制度所设计,
这个制度是否畅通,已经无人来作出保证。
我只是一个关节,在你们和政府之间,
我过着麻木的生活我的表情没有脸色。
但我也是人——有爱人、孩子和朋友,
在同一个国度我们受限于相同的体制。
下班后脱去工作装,角色并非一成不变,
你替我遭遇了一切,我怎能不向上申述。
2011.5.30
光谷
能不能在闭上眼睛时,看见自己
努力要看见的社会,
朝着历史的记录前行,
只因肉身体制衰老已久,
灵魂长存在画面中显示英气,
恐惧站起后退到上个世纪的开端,
再来一段崭新的岁月,
安抚热血曾经汹涌澎湃,
志士复活始终没有走到尽头。
以一个公民的行动成为公民,
你拥抱属于自己的同类,
思想柔弱变成一根脊梁,
呼号让受难者倾听公正,
脚走过田野,走过广场,
声音隐藏编织影像,
穿起一双红舞鞋跳跃,
你沉思默想,不能停止
一只鸟儿翅膀在空中飞翔。
一个舞者从黑暗中走向晚年,
牢笼在上空盘旋,一个阴影
笼罩大地上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
眼睛不瞎,都看得见,
真相摆在那儿,你替人们擦亮眼睛,
议论,品评,不许堵嘴,
多少条毒蛇在人丛里穿梭,
毒汁麻醉了多少心灵?
以至于不得不处处禁播。
我来到光谷,求知的血,
伸出一双手,在这个新春递火,
窗外,阳光照耀着树叶开始泛绿,
亲近人生逐渐圆满,
指向未知,散步于世纪小区,
巨雷,在时局中响起,
两个身形渺小,叠加在一枝蜡烛上,
动荡在这个人世,如果被谁提起,
就一定会成为一盏灯笼。
想象十年,创造十年,
宇宙繁星,时刻涌动,
帝国大厦架起了天梯,
民族,历史,被记忆,
从南方去北方,从异乡到故乡,
体会众生苦痛,开始最后一段长跑,
曾经装裱画框,悬挂在卧室墙壁上:
惟有两只白猫才能在这样的宁静里,
下一世的温柔在今生的愤怒中停伫。
(给艾晓明老师)
2014.3.10
法典
——谁来到北方以北,
接受阳光与法典审判?
是什么把我纠结在那些自古以来的地平线上,
使我和我的国度处于禁闭。
那君王出没的疆土,
到处是受难的形象,
无名者留下了衣冠。
女人们还在生产,
罪人,永不没落。
尸体化作鲜泥,
圣言变成金子,
——不予出售。
洲上采桑,
唱出爱情思想。
精灵人步入汩罗河,
忠魂天地一闪:
诗经,楚辞。
我看见一条士的河流,
他们掠过农业文明山丘,
拔出宝剑,丈量须眉,
分不清蜀道难,
还是纤夫吟;
空中水,
千江月。
多少美我曾领略,
活在心中的祖先,
我,还不曾歌唱。
我是你们最刚毅的孩子,
与你们同行在无尽山谷。
你们向着死亡的光,
而我被裹挟进生的海洋。
黑暗是一位巨人,
在传递伟大真理,
它找到火的赤子,
披上燃烧的血衣。
我呼唤为我而生的主,
哦,我的眼睛,师傅指点,
何以还不显身,当着旧人面,
挂上一轮满月,
为我千古,照明来路。
众神暗淡你闪亮如初,
青灯是谁的灵魂,
摇过的夜晚埋葬。
谁在我最伤心时嫉恨,
我就飞起来悲痛。
若我是我,永远
——不会是你。
我知道犯下的过错,
接近无名,
哦,诗神!你对我有失偏颇,
众兄弟,大家族,
如银河一星,并不威猛,
只好奇事物生长,
包括万能的权力。
有人乞求在旧制度上长出新枝,
兄弟他摇头而去,
——独坐囚室,
像一束光,我是从那儿
投过来的身影。
和暴君一样暴怒的暴民,
没有谁有单独的管辖权。
耻辱让所有体面人失语,
审判往往是一对一进行,
有一部,适合一个人的法典。
犹如自己的父亲和母亲,
一路上——充满了教导。
所有的教导都是在补救,
仿佛出生就是一个缺陷。
这一次,没有人再想改正错误,
简单而直接:对,意味着无法生存。
命没了,万物失去度,
老子,知道该怎么办?
弱者在大地上如蚁蝼,
自己也是搬动的食物,
把自己搬到另一个地方,
另一个地方也再次搬离。
一个被抛弃的事物,
一个生命恐怖现象,
——自己接住,
向人类法庭呈上鲜血。
每个生命都是一个案例,
审判者是缺席的,
证人若眼瞎耳聋。
——公义站起来,
法庭成了英雄的舞台,
释放全部拘禁的灵魂。
——诗人来拥抱,
渐渐冷却的温度。
平原。彼此手牵着手行走。
不朽。纵横交错的柏杨树。
冷,深入骨头的针,
不能长久停在那儿,
是不是一种遗憾?只有伟人,
才永远立在大地上,告诉世界的完整性。
阳光敲碎上天的手,
——给出一座天秤:
二元律,悖论,自然法,形而上学,理想国,三位一体,
庄稼汉和乞丐,一张床和一张嘴,诱惑,
英雄也争执起来,任何
行为都是征兆,包括在祖坟上祀奠。
一千枝香烛布满大地:光的,光的,口和眼,
翻出事物千层面,
——人性来把持。
留言里一丝痕迹,
祼露人头,应验的,
不属于这一个时刻。
2014.4.3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