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用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用户是有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产品的能力。问题不在于用户,而在于设计师不能给予用户想要的东西。
只有观测到的,才是存在的。我没有看到你,咱们的生活没有交集,那么之于我,你就是不存在的,只有我们有了交集,我才能知道你是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这你是真的不存在。这是一个相对的问题。我对我现在的发型不满意,但是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翻遍了发型图鉴时尚杂志始终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一款,直到走到街上,那不正是我想要的那一款吗!不是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而是你没有给我我想要的东西。
“可是你连你想要的什么都说不清楚,之说了“剪短”“修一下”这几个词,我怎么知道你到底想要什么发型呢?”这就是你理发师的职业所在啊!如果你理发师只负责用剪刀剪出用户设定好的发型,那自动理发机早就生产设计出来了好吧!正是因为其中多了很多只有人才能理解的因素,所以,才有了设计师这种职业的产生。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业,每种职业的研究对象都不相同,如果我自己会剪头发,还要你理发师干什么?设计师这种职业不容易被机器取代的原因就在于它要求从业者的一个综合的判断能力,不在于剪,而在于怎么剪。怎么减则涉及到是什么促使你此时此刻来剪头发?你剪头发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你的自身条件是什么样的?等这几个根源问题的解答,而用户一般不会直接给出明确而具体的答案,这就需要设计师自己凭借着用户给出的模糊定义和结合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判断力和经验)给出能使用户满意的方案。
需求是始终存在的,但是人们不会因为需求没有被恰当的解决而止步不前,为了使事情正常进展,人们会寻找很多的解决办法和替代品,时间则将这些不合适的替代品磨得光滑圆润浑然一体。但是这并不代表问题已经被解决,需求已经被满足,需求仍然存在!正如男生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去看av,并不代表他要和av过一辈子或者av就是他想要的东西。av只是一个替代品,找到伴侣之前的替代品。而设计师的职业,就是帮用户找到伴侣,丢掉手里的av,去真正的解决问题,而不是找一个又一个的替代品给他。与之相比,“用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则是一种懒惰又推脱责任的说法了。
只有观测到的,才是存在的。我没有看到你,咱们的生活没有交集,那么之于我,你就是不存在的,只有我们有了交集,我才能知道你是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这你是真的不存在。这是一个相对的问题。我对我现在的发型不满意,但是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翻遍了发型图鉴时尚杂志始终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一款,直到走到街上,那不正是我想要的那一款吗!不是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而是你没有给我我想要的东西。
“可是你连你想要的什么都说不清楚,之说了“剪短”“修一下”这几个词,我怎么知道你到底想要什么发型呢?”这就是你理发师的职业所在啊!如果你理发师只负责用剪刀剪出用户设定好的发型,那自动理发机早就生产设计出来了好吧!正是因为其中多了很多只有人才能理解的因素,所以,才有了设计师这种职业的产生。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业,每种职业的研究对象都不相同,如果我自己会剪头发,还要你理发师干什么?设计师这种职业不容易被机器取代的原因就在于它要求从业者的一个综合的判断能力,不在于剪,而在于怎么剪。怎么减则涉及到是什么促使你此时此刻来剪头发?你剪头发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你的自身条件是什么样的?等这几个根源问题的解答,而用户一般不会直接给出明确而具体的答案,这就需要设计师自己凭借着用户给出的模糊定义和结合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判断力和经验)给出能使用户满意的方案。
需求是始终存在的,但是人们不会因为需求没有被恰当的解决而止步不前,为了使事情正常进展,人们会寻找很多的解决办法和替代品,时间则将这些不合适的替代品磨得光滑圆润浑然一体。但是这并不代表问题已经被解决,需求已经被满足,需求仍然存在!正如男生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去看av,并不代表他要和av过一辈子或者av就是他想要的东西。av只是一个替代品,找到伴侣之前的替代品。而设计师的职业,就是帮用户找到伴侣,丢掉手里的av,去真正的解决问题,而不是找一个又一个的替代品给他。与之相比,“用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则是一种懒惰又推脱责任的说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