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一次法院旁听
今年大二的我,还从没进过法院。我想,一个学法律的学生怎么能没去过法院呢?于是,我逃掉了下午的课,第一次参加了社团组织的法院旁听。
吃完午饭,去集合,坐了一个小时左右的公交,昏昏欲睡。下了公交,走了长长的一段拐弯抹角的路。终于到了区法院。这栋欧式建筑在一排普通房子间格外显眼。
带队的同学向保安说明了来意,出示了证件,我们就直接进去了。而那些来参加诉讼的人一般都要经过安检才能进去。听老师说,法院的安保这么严格,是因为有一年某地的法院发生了一起惨重的枪击案,死了很多法官。
进入法院后,领队让我们自由活动,说只要门口的屏幕上显示是公开审理的,都可以进去听。并嘱咐我们千万不能拍照。
法院的大厅既像医院又像银行。有一个圆环状的办事台,和几个处理不同事务的窗口。和银行一模一样的叫号声不时响起,在大厅里回荡出一种空灵的感觉。明明这大厅是充斥着各种谈话声的。
我正好碰上一个刚开庭的案子。进门刚坐下的时候,正看见法警把嫌疑人的手铐解开。法官是一位中年女人,左右两边坐着两个女陪审员。公诉人是个胖胖的30左右的男人,辩护人是一个年轻女人。
嫌疑人是非法占用农用土地,和别人一起准备建鱼塘。有前科,文化程度不高。个子不高,穿着一件深蓝色厚棉睡衣。
法庭的门是敞开着的,能听到外面各种声音。律师们在走廊上和当事人通着电话,高谈阔论他们的案情。我只能集中精神,努力着摒弃这些杂音。
这场庭审走的是简易程序,案情很清楚明了,所以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女法官像一个严厉的老师,而嫌疑人像犯了错的小学生。法官问他相关信息,他说记不清了,法官就看看资料,念出信息,问他:“是不是嘛!”他声音很小,说:“是的是的。”公诉人和辩护人都说普通话,法官说重庆话。辩护人向嫌疑人问话的时候,嫌疑人也想跟着用普通话回答,但是又说不标准。法官一下子急了,直接跟他说:“哎呀,你不要说普通话嘛,你就说重庆话嘛。”
辩护人整场下来没说上几句话,除了最后总结了一段,照着稿子念还吞吞吐吐,就像我们上课的时候老师抽同学起来朗读案例一样。每次法官问道:“辩护人有什么要说的吗?”我多希望听到一段真正的“辩护”。可是,听到的总是有气无力的“没有”。
最有趣的是书记员,活像在听写的小学生。法官大人一边时不时地提醒:“这个字(名字)写错了。应该是那个……”然后一边招呼辩护人和公诉人:“你们说慢点……”
感觉整个庭审的主要任务不是辩护人的辩护、公诉人的指控,而是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书记员的听写。
虽然在来之前就已经听同学说过,真实的庭审和电视剧里完全不同。但自己真正听完一场后,还是感慨万分。
我以为,法庭会更庄严一点,法官会更和蔼一点,公诉人会更正气一点,辩护人会更善辩一点,书记员的手速,能快一点。
嫌疑人看起来很憔悴,判决还没下来,不知道会判多久。旁听席上除了我们还有几个大人,应该是他的亲属。结束后,嫌疑人被重新拷上手铐,由法警带走。没有出现我想象中的痛哭流涕,大声疾呼,生离死别的场面。
一场庭审听完后,我只能说,或许这就是生活吧。
吃完午饭,去集合,坐了一个小时左右的公交,昏昏欲睡。下了公交,走了长长的一段拐弯抹角的路。终于到了区法院。这栋欧式建筑在一排普通房子间格外显眼。
带队的同学向保安说明了来意,出示了证件,我们就直接进去了。而那些来参加诉讼的人一般都要经过安检才能进去。听老师说,法院的安保这么严格,是因为有一年某地的法院发生了一起惨重的枪击案,死了很多法官。
进入法院后,领队让我们自由活动,说只要门口的屏幕上显示是公开审理的,都可以进去听。并嘱咐我们千万不能拍照。
法院的大厅既像医院又像银行。有一个圆环状的办事台,和几个处理不同事务的窗口。和银行一模一样的叫号声不时响起,在大厅里回荡出一种空灵的感觉。明明这大厅是充斥着各种谈话声的。
我正好碰上一个刚开庭的案子。进门刚坐下的时候,正看见法警把嫌疑人的手铐解开。法官是一位中年女人,左右两边坐着两个女陪审员。公诉人是个胖胖的30左右的男人,辩护人是一个年轻女人。
嫌疑人是非法占用农用土地,和别人一起准备建鱼塘。有前科,文化程度不高。个子不高,穿着一件深蓝色厚棉睡衣。
法庭的门是敞开着的,能听到外面各种声音。律师们在走廊上和当事人通着电话,高谈阔论他们的案情。我只能集中精神,努力着摒弃这些杂音。
这场庭审走的是简易程序,案情很清楚明了,所以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女法官像一个严厉的老师,而嫌疑人像犯了错的小学生。法官问他相关信息,他说记不清了,法官就看看资料,念出信息,问他:“是不是嘛!”他声音很小,说:“是的是的。”公诉人和辩护人都说普通话,法官说重庆话。辩护人向嫌疑人问话的时候,嫌疑人也想跟着用普通话回答,但是又说不标准。法官一下子急了,直接跟他说:“哎呀,你不要说普通话嘛,你就说重庆话嘛。”
辩护人整场下来没说上几句话,除了最后总结了一段,照着稿子念还吞吞吐吐,就像我们上课的时候老师抽同学起来朗读案例一样。每次法官问道:“辩护人有什么要说的吗?”我多希望听到一段真正的“辩护”。可是,听到的总是有气无力的“没有”。
最有趣的是书记员,活像在听写的小学生。法官大人一边时不时地提醒:“这个字(名字)写错了。应该是那个……”然后一边招呼辩护人和公诉人:“你们说慢点……”
感觉整个庭审的主要任务不是辩护人的辩护、公诉人的指控,而是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书记员的听写。
虽然在来之前就已经听同学说过,真实的庭审和电视剧里完全不同。但自己真正听完一场后,还是感慨万分。
我以为,法庭会更庄严一点,法官会更和蔼一点,公诉人会更正气一点,辩护人会更善辩一点,书记员的手速,能快一点。
嫌疑人看起来很憔悴,判决还没下来,不知道会判多久。旁听席上除了我们还有几个大人,应该是他的亲属。结束后,嫌疑人被重新拷上手铐,由法警带走。没有出现我想象中的痛哭流涕,大声疾呼,生离死别的场面。
一场庭审听完后,我只能说,或许这就是生活吧。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