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穆斯林的葬礼》上的爱情思考
评论《穆斯林的葬礼》
下午终于看完它了,忠实于自己的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直接情绪和清醒理智,写下读后感
【情节】这小说肯定没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冲动,也许是悲剧抑或是写作手法的差别,非第一人称手法,让偶没有那种冲动,至少可以说明俩:情节不够跌宕起伏,文笔不够泼辣或幽默或细腻,大学就买,至今已两年才看完。
【人物】人物刻画可圈可点吧!有深刻的,也有敷衍的,心理活动的把握感觉忽起忽落,有些情节比较强扭,比如梁冰玉与韩子奇在英国的结合,似乎那时候没有其他人的感觉,因为孤单无聊,所以就来了这么一出,来了新月。特别是经历爱情的爱情战士梁冰玉的感情描述一点不充分,韩子奇前半生爱玉如命,后半生却也无非无非,前半生果敢有主见,后半生懦弱得如落地秀才。
【宗教】对于穆斯林的回回的宗教描述,还不够那般的神圣,或者说不够融入主人翁的生活细节,而用第三方的说明介绍总免不得牵强,还有,作为一个已经跳出来看待宗教,并且尊重宗教的作者,应该更应该用极具欣赏的态度去挖掘和发现穆斯林的信仰如何作为信仰者回回的终身教义,而影响着他们,而他们是怎么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有积极的,有不积极的。
【爱情】从头到尾,文章都充斥着爱情,各个时代时空国度的爱情,不同的人的不同爱情观
姑妈】:从姑妈对于失去男人的孩子的家庭的忠贞和坚持(没有理由去找新生活,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鸡狗不在那就把人生大部分的感情都倾注于恩情的报答和后代的寄托,绝无再婚的想法)
梁君壁韩太太】:传统的爱情观:护家,顾家,爱情须服从于家庭,家丑不能外扬,男人可以原谅但必须被数落,现在大部分的40岁以上的家庭里都是这样的状态
陈淑彦,韩天星】:朦胧的爱情观(发现自己的婚姻不是爱情就把自己定义为生育机器,不去追求,顺从他,天星亦如此,选择顺从)
韩子奇】:经历了两个姐妹的爱情,君壁,困苦时期因为恩情师恩情而结婚,没有浪漫,没有所谓爱情,就是家人的互相关心,冰玉:在家里肯定不敢,到国外环境不一样了,就上了,感觉原著对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甚少,那种背叛,亲情,绝望,怜悯,爱情重燃的感觉没有描述出来。后来回国,又在那样的环境条件下,抛弃了所谓的爱情,在世俗面前,在家庭面前,他选择抛弃冰玉,还赤裸裸的把他的冰玉从他身上剥下来,说是对爱情的唯一结果和纪念还不如说是男人的自私的作祟。
梁冰玉】:经历了三段爱情的,(1)北大的那段青涩失败的恋爱,启示着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对于独立人性的尊重、对于独立爱情的朦胧思考。(2)对于伦敦的那段异国恋情,有着异样国度的炙热直白的爱情来临时,她却重回封建传统思维,居然因为不是回回穆斯林,不是中国而回绝了可能最好的爱情,不敢直面直至失去这份最好的爱情,体现了她在追求爱情路上的徘徊和不够坚定。(3)与姐夫韩子奇,过程原著也无太多描述,怎么爱上没写清楚,我不知道无从评述,但从结果来讲,她战胜了那些世俗的规矩、世俗的辈辈分分,勇敢的与韩结合,并确定这就是她的爱情,并天真的认为她姐姐是前妻,她姐姐是可以去接受这个的,同时放下了亲身骨肉新月给他爱情的对象韩子奇。(我也未能感受这段刻骨铭心的乃至残忍的放弃的心理活动是如何完成的,或许是太难,或许是错综复杂的霍达都不敢及无法去描述,就是那个夜晚过后,天亮了这么简单)
新月——楚雁潮】第二条线索的两个主人翁,完美爱情的坚贞的拥护者,我想这也是作者的完美形象,完美的韩新月,完美的楚雁潮,完美的相恋,在人们最向往的北大未名湖畔(我去了后就觉得确实是适合恋爱的地方,比我们集大,厦门大学的还适合,哈哈,有底蕴和好多好多的故事适合你好好矫情一把),
共同的兴趣英语,共同的事业翻译事业,几近完美的爱情,
作者让韩太太传统爱情观的代表、虔诚的信徒,拿起了宗教传统(回回不与非穆斯林结婚)这根大棍棒来打散这段鸳鸯,让郑晓京,让搞笑的阶级斗争,让无所不在的政治,让传统的师生恋,让上海老家楚妈妈和姐姐要娶一定要娶心脏好的世俗观念,来捣乱这原本可以纯洁的近乎完美的爱情萌芽开发,讽刺的是让韩太太这个最虔诚的教规信徒在韩子奇临死时才发现原来他不是个回回穆斯林,让人思考什么样的教,什么样的信仰,什么样的教义才能更好的让人幸福生活。
也让严教授在英国拜伦诗人的爱情诗意中安眠而去来激发着他们。值得一提的是:文中这对新人很多爱情的力量大部门来自于翻译外语时的外国爱情观如拜伦爱情诗。最后却用中国的梁祝来作为爱情的结局。更具讽刺意味的(郑晓京一直用马列主义毛主席思想知道工作感情,当他因不懂新月和楚老师的爱情时,她翻遍了马列毛著作,却没有找到任何关于爱情的描述,哈哈,这也讽刺了30-76年代的人没有独立爱情指导观,被政治社会强奸了意识的事实,而后害就是现在很多40-50岁的人同样没有爱情的生活在一起)
最后因为完美于现实的不存在,作者让韩剧的白血病幻化成心脏病魔来带走他,给了个悲剧的最原始意义或许想让人痛,让人思考,让人思考是什么造就了悲剧,因为作者他也对此不满
两个不懂的:
一个作者的书为啥被禁止,没描述啥不好的啊!奇了怪!
二:作者是不是因为吃过非红色的苦的关系,被迫害过还是咋,一直把鲁迅这样一个社会革命斗士搞成爱情斗士的化身,还一味追捧为当代别无取代的文学家,作为作者应该也清楚,更好的作家还好多啊!沈从文啊,林语堂啊!等等的等等,都不写,尽写老鲁兄。
下午终于看完它了,忠实于自己的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直接情绪和清醒理智,写下读后感
【情节】这小说肯定没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冲动,也许是悲剧抑或是写作手法的差别,非第一人称手法,让偶没有那种冲动,至少可以说明俩:情节不够跌宕起伏,文笔不够泼辣或幽默或细腻,大学就买,至今已两年才看完。
【人物】人物刻画可圈可点吧!有深刻的,也有敷衍的,心理活动的把握感觉忽起忽落,有些情节比较强扭,比如梁冰玉与韩子奇在英国的结合,似乎那时候没有其他人的感觉,因为孤单无聊,所以就来了这么一出,来了新月。特别是经历爱情的爱情战士梁冰玉的感情描述一点不充分,韩子奇前半生爱玉如命,后半生却也无非无非,前半生果敢有主见,后半生懦弱得如落地秀才。
【宗教】对于穆斯林的回回的宗教描述,还不够那般的神圣,或者说不够融入主人翁的生活细节,而用第三方的说明介绍总免不得牵强,还有,作为一个已经跳出来看待宗教,并且尊重宗教的作者,应该更应该用极具欣赏的态度去挖掘和发现穆斯林的信仰如何作为信仰者回回的终身教义,而影响着他们,而他们是怎么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有积极的,有不积极的。
【爱情】从头到尾,文章都充斥着爱情,各个时代时空国度的爱情,不同的人的不同爱情观
姑妈】:从姑妈对于失去男人的孩子的家庭的忠贞和坚持(没有理由去找新生活,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鸡狗不在那就把人生大部分的感情都倾注于恩情的报答和后代的寄托,绝无再婚的想法)
梁君壁韩太太】:传统的爱情观:护家,顾家,爱情须服从于家庭,家丑不能外扬,男人可以原谅但必须被数落,现在大部分的40岁以上的家庭里都是这样的状态
陈淑彦,韩天星】:朦胧的爱情观(发现自己的婚姻不是爱情就把自己定义为生育机器,不去追求,顺从他,天星亦如此,选择顺从)
韩子奇】:经历了两个姐妹的爱情,君壁,困苦时期因为恩情师恩情而结婚,没有浪漫,没有所谓爱情,就是家人的互相关心,冰玉:在家里肯定不敢,到国外环境不一样了,就上了,感觉原著对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甚少,那种背叛,亲情,绝望,怜悯,爱情重燃的感觉没有描述出来。后来回国,又在那样的环境条件下,抛弃了所谓的爱情,在世俗面前,在家庭面前,他选择抛弃冰玉,还赤裸裸的把他的冰玉从他身上剥下来,说是对爱情的唯一结果和纪念还不如说是男人的自私的作祟。
梁冰玉】:经历了三段爱情的,(1)北大的那段青涩失败的恋爱,启示着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对于独立人性的尊重、对于独立爱情的朦胧思考。(2)对于伦敦的那段异国恋情,有着异样国度的炙热直白的爱情来临时,她却重回封建传统思维,居然因为不是回回穆斯林,不是中国而回绝了可能最好的爱情,不敢直面直至失去这份最好的爱情,体现了她在追求爱情路上的徘徊和不够坚定。(3)与姐夫韩子奇,过程原著也无太多描述,怎么爱上没写清楚,我不知道无从评述,但从结果来讲,她战胜了那些世俗的规矩、世俗的辈辈分分,勇敢的与韩结合,并确定这就是她的爱情,并天真的认为她姐姐是前妻,她姐姐是可以去接受这个的,同时放下了亲身骨肉新月给他爱情的对象韩子奇。(我也未能感受这段刻骨铭心的乃至残忍的放弃的心理活动是如何完成的,或许是太难,或许是错综复杂的霍达都不敢及无法去描述,就是那个夜晚过后,天亮了这么简单)
新月——楚雁潮】第二条线索的两个主人翁,完美爱情的坚贞的拥护者,我想这也是作者的完美形象,完美的韩新月,完美的楚雁潮,完美的相恋,在人们最向往的北大未名湖畔(我去了后就觉得确实是适合恋爱的地方,比我们集大,厦门大学的还适合,哈哈,有底蕴和好多好多的故事适合你好好矫情一把),
共同的兴趣英语,共同的事业翻译事业,几近完美的爱情,
作者让韩太太传统爱情观的代表、虔诚的信徒,拿起了宗教传统(回回不与非穆斯林结婚)这根大棍棒来打散这段鸳鸯,让郑晓京,让搞笑的阶级斗争,让无所不在的政治,让传统的师生恋,让上海老家楚妈妈和姐姐要娶一定要娶心脏好的世俗观念,来捣乱这原本可以纯洁的近乎完美的爱情萌芽开发,讽刺的是让韩太太这个最虔诚的教规信徒在韩子奇临死时才发现原来他不是个回回穆斯林,让人思考什么样的教,什么样的信仰,什么样的教义才能更好的让人幸福生活。
也让严教授在英国拜伦诗人的爱情诗意中安眠而去来激发着他们。值得一提的是:文中这对新人很多爱情的力量大部门来自于翻译外语时的外国爱情观如拜伦爱情诗。最后却用中国的梁祝来作为爱情的结局。更具讽刺意味的(郑晓京一直用马列主义毛主席思想知道工作感情,当他因不懂新月和楚老师的爱情时,她翻遍了马列毛著作,却没有找到任何关于爱情的描述,哈哈,这也讽刺了30-76年代的人没有独立爱情指导观,被政治社会强奸了意识的事实,而后害就是现在很多40-50岁的人同样没有爱情的生活在一起)
最后因为完美于现实的不存在,作者让韩剧的白血病幻化成心脏病魔来带走他,给了个悲剧的最原始意义或许想让人痛,让人思考,让人思考是什么造就了悲剧,因为作者他也对此不满
两个不懂的:
一个作者的书为啥被禁止,没描述啥不好的啊!奇了怪!
二:作者是不是因为吃过非红色的苦的关系,被迫害过还是咋,一直把鲁迅这样一个社会革命斗士搞成爱情斗士的化身,还一味追捧为当代别无取代的文学家,作为作者应该也清楚,更好的作家还好多啊!沈从文啊,林语堂啊!等等的等等,都不写,尽写老鲁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