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留学生:给大家分享一些如何更好融入美国圈子的经验和建议
刚刚写了新的文章《致留学生、海外工作旅游生活的人:人在海外为什么应该融入当地社会?》(
https://www.douban.com/note/596475834/)——2016年12月11日注
我希望大家能多与自己同胞交流,也能和美国人及其他国际学生多多交流。
我在美国四年了,发觉自己比周围大部分中国人都更好的融入美国人以及其他国际学生的圈子。所以希望能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大家,也希望有经验的人分享经验以便学习交流。
首先,要抱着open mind开阔的思维,接受这边的文化(至少是部分的接受)。和别人接触,是为了学习和交流,认识朋友,学习对方身上的优点,改善自己。
这边我学到一个词,叫Comfort Zone,每个人都有自己的comfort zone舒适区域,一旦跨出这个comfort zone(CZ)就会感觉不舒服。这个CZ可以是和自己熟悉的朋友圈子,也可以是自己熟悉的城市,熟悉的区域。这也是为什么跨文化交流可能会让人有些不舒服,比如不是非常了解对方的文化。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男孩子主动跟女孩子(尤其是喜欢的女孩子)说话,会害羞甚至“害怕”。其实,CZ只是一个心理感觉而已。对于我来说我也有自己的CZ,但我也尝试不停地跳出自己的CZ,这也是为什么比周围很多国际学生更能融入当地生活的原因。对于旅行也是,如果没有合适的同伴,那就要敢于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到陌生的城市,享受自由的感觉也很好。
美国人聊天的方式的确有比我们更夸张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这是他们表现对你的话题有兴趣的方式,当然有时候也有那么点虚伪。而且话题比较少触及隐私,而且很多时候非常强调政治正确(这可能更多发生在研究生圈子里,毕竟大部分研究生比大部分本科生更成熟些),这也是我们很不习惯的;由于这两个文化差异,我有时会触犯这些规则,也是我觉得有时候和有些美国人聊天很累或者有点无聊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我更喜欢和更成熟思想更开阔的人聊天,因为他们很sensible。总之,作为本科生,除了和自己同胞交流外,也更应该主动融入当地人的圈子,包括美国人,其他国际学生,因为你们具有很多优势,比如学英语比年纪大些的人更快,更能学会语音语调,发言也更准确,其次你们有很多机会和时间和他们交流,尤其是生活上,到了研究生或者工作阶段,这种机会和时间就会少很多。
中国人的圈子或许很多时候咬引荐才能进入。对于美国人熟人引荐的确有帮助能带入圈子,但也有不全是。举个例子,在学生会的野餐活动中,一些朋友和其他人(都是美国人)坐着聊天,我就坐旁边,感觉到陌生人表情好像有点排斥的感觉。但随着我加入他们的话题,慢慢的,大家聊得也很大胆,一个朋友是社工专业的,她的课题是两性心理,她问到我在不在乎女孩子有n*ipple ring。我说不在乎。那些陌生人就惊奇的笑起来。然后氛围也很好,还有小姑娘是不是“抛媚眼”。还有一次,学生会到法学院对新生做宣传,旁边坐着个比较高冷的法学院美国女孩子,我们一直没说话,后来我尝试着跟她搭讪,才发现对方是个热情的女孩子。然后慢慢加入她们圈子的话题,而且越聊越开心。我们很多时候感觉到美国人抵触外国人,或者其实东亚人,的确有,但不全是,有很多和我们一样有心理防备,怕如果主动说话,被拒绝了很尴尬心里不好受。
和美国人交流首先要有自信,良好的身体姿态也可以增强自信(可以看看非常火的Amy Cuddy的TED talk: https://www.ted.com/talks/amy_cuddy_your_body_language_shapes_who_you_are?language=en),有自信别人跟愿意和你交流。最好能多微笑,对朋友,对陌生人都要保持善意的微笑。尤其是,走在路上,如果别人对你微笑,你可以也回应微笑。这样自己心情也好,不是吗?
多学习这边的礼节,基础是相互尊重。还比如比如骑车经过别人,你说on your left,别人就会让你,你说句thank you表示感谢。有时候别人为了让你走到草坪里,你说声sorry表示抱歉,他们很可能会说no, you are good。
至于如何与美国人接触,这类机会其实很多,比如学校周围的教堂可能会有针对国际学生的活动。学校会有很多免费音乐会,学校健身房、地区艺术馆、博物馆很多都是免费的,还有美国人组织的体育运动, 比如softball,flag football都是我非常喜欢的运动。这些地方都可以认识不少人。
至于这边性-文化的东西,如果有不适请自行略过下面几段,未满十八岁请绕道:
这里美国人大概有几种关系:hookup:一-夜情,年轻人居多。f*ck buddy(不好意思用到这个词):只有s*ex没有感情交流的关系。friends with benefit:炮-友,既是朋友也有s*ex,但不是男女朋友。hang out:普通的一起出去玩,不是约会。dating:约会,分两种:casual dating:一般性的约会,这期间要注意可能对方并不是只有一个约会对象。当然你最好也别太在意,最好不要问对方你是不是唯一一个,毕竟这只是了解阶段;exclusive dating:这就是正式的约会了,这时候应该是supposed to be只有唯一一个约会对象。刚开始约会几次后,如果你觉得发展不错,你可以问对方自己是不是对方唯一一个。boy\girl friend:男女朋友,在这期间,一定不要出轨!在美国在正式恋爱关系期间出轨是非常不好的,不被接受的,这叫cheat。fiance:未婚夫,准备结婚了。married:结婚组建家庭了。后两种关系也绝对不要出轨。
首先,要先确定自己想要哪种关系,只想多尝试不需要太多感情交流,那么hookup就可能适合你。需要感情交流,那最好和别人发展正常感情。如果不熟悉,那自己就要主动问对方你们的关系是什么。
在一部分美国人(注意,只是一部分哦)中流行hookup文化,据调查,本科生中只有大概百分之十几愿意hookup,而最终有大概百分之九十被拖进去了,是因为年轻人想要融入圈子以及所谓的to be cool。
但hookup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这边美国人的性-教育工作做的比较好,所以我遇到的大部分人都知道要带套。带套不光是避免怀-孕,而且还是为了避免疾病的传染。所以很重要,不能忘。如果对方拒绝使用避-孕-套,你可以拒绝s*ex,要对自己设立起原则,不然可能会被别人利用,甚至让人蔑视。美国对女性保护的法律比较完善,社会也有很多女性主义分子在做很多活动,所以面对s*ex,只能自愿,不能被强迫,如果被强迫,要敢于求助。
作为可能还在烦躁迷茫期的年轻人,有很多困惑很正常,但这些困惑会导致难受,从而让人通过不断地s*ex来安慰自己。但这不是解药。如果觉得自己心理可能有那么点低谷,建议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大部分都是免费的,先要找出问题所在,才有解决方法。
女孩子对s*ex这方面的事可以多和闺蜜交流,有美国女闺蜜更好,或许能帮助到你。
先写这么多,以后有机会会补充。如果大家有问题可以发问,我会尽量一一问答。也希望有经验的人来分享经验。
下面是我在其他组收到的很好的回应:
1. 同学C的回复:
说到和人聊天,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各种cultural reference,也就是梗。我也是通过这几年的积累慢慢开始适应。如果下决心要和美国朋友们打成一片,就得花时间做功课。熟悉欧美文化的同学自然不在话下,不怎么熟悉的(比如我),该看的电影和美剧要去看,从经典的星球大战系列到热门的权利与游戏。虽然不可能完全比得上人家20多年的背景,但经典的梗能接得住。更资深一点的,去研究Meme,搜集gif(美国表情包),泡reddit,如果你能在大家聊天的时候抛出一个on point的梗,保证别人对你另眼相看。如果遇到听到不懂的梗就问,没有人会觉得你傻,就像如果有外国人不懂郭德纲的笑话,我也绝对不会不耐烦。
(楼主注:不建议大家一定要学这位同学那样那么恶补电影和电视剧,当然如果喜欢那就做。但建议大家多抱着了解和学习心态去发现新世界,多尝试才能发现自己喜欢啥。多了解一些当然就多一些话题。我慢慢发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些人很难沟通的还是不要强求自己去接触,但保持友好尊重的态度最好,发现自己适合哪个圈子的话题,那就多和这类人接触。)
另外不限于美国文化,任何人都喜欢和有共同兴趣的人聊天。所以培养几个兴趣,体育、政治、电影电视、音乐、哪怕是卡戴珊家族的八卦。这样聊天的时候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让人觉得你有趣。
不是说大家要把自己装成美国佬,遗世独立或者只混华人圈当然是一个选择,但既然下定决心要交一些美国的狐朋狗友,至少要让人觉得你懂一点行话,有那个意愿。毕竟大家可以很nice地和你聊一聊校园生活,你的祖国文化,但毕竟不能长久。
语言,尤其是口音,真的没有那么重要。时间久了还得是性格决定命运。我的一些小伙伴,英语不是最好的,甚至经常闹笑话,但是人家敢说,就能吸引到朋友。楼主说到美国的一些政治正确的雷,不熟悉的难免会踩到,但是也别为了刻意躲避而畏首畏尾,人家基本会念在你是外国人的份上一笑而过。宁可话多闹点岔子,也别当个闷葫芦彻底被人忽略。
说到心态,楼主说的没错:就留学生的圈子而言,大部分人是愿意和其他文化的人打交道的,只不过开始难免畏首畏尾。我见有些同学比较敏感,觉得人家就是有意歧视,漠视中国人,搞得自己也不自信或者冷冰冰的。中国学生凑一起总爱吐槽外国同学,大家吐槽一下就好,别真的钻到这负能量里面无法自拔,从此断了和歪果人交往的念头。最后,最重要的是,融入不等于同化,大家尽可以和外国同学们安利我们的好东西,我们已经成功培养了一群火锅和三国杀爱好者。另外谨记,在外难免有无知或者无礼的人曲解中国,该反击的时候也不要手软,尊重自己的文化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2. 同学了的回复:
会不会成为朋友都靠缘分,但是第一步你要先跟人家交流呀。这个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样的。
跟人家讲话不代表就是一定要跟他成为朋友,但是如果想要和当地人更融洽的相处的话,还是要blend in才行。当然,如果带着‘我是我,老外是老外’、“老外的文化好奇怪”、“老外果然都是XXX”这种心态,那就好像你和外国人中间有点分界线,你不愿和他们交朋友。认识一个人之前就带着刻板印象和偏见的话,那和地图炮没什么区别。
说到底大家都是一样的人,跟他们多说几句话又不会掉几斤肉。何况,像在中国的一些让中国人有好感的外国人,都是在学习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才和中国人打成一片的不是吗。那么想融入当地环境的留学生,如果不去试着理解当地文化,那就是始终在心里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就很难融进去。如果有时心里就算没办法去接受某些文化,不必强迫自己,不去提那个话题就行了。
(楼主注:have an open mind,多了解,多见识,多沟通,多学习。)
https://www.douban.com/note/596475834/)——2016年12月11日注
我希望大家能多与自己同胞交流,也能和美国人及其他国际学生多多交流。
我在美国四年了,发觉自己比周围大部分中国人都更好的融入美国人以及其他国际学生的圈子。所以希望能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大家,也希望有经验的人分享经验以便学习交流。
首先,要抱着open mind开阔的思维,接受这边的文化(至少是部分的接受)。和别人接触,是为了学习和交流,认识朋友,学习对方身上的优点,改善自己。
这边我学到一个词,叫Comfort Zone,每个人都有自己的comfort zone舒适区域,一旦跨出这个comfort zone(CZ)就会感觉不舒服。这个CZ可以是和自己熟悉的朋友圈子,也可以是自己熟悉的城市,熟悉的区域。这也是为什么跨文化交流可能会让人有些不舒服,比如不是非常了解对方的文化。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男孩子主动跟女孩子(尤其是喜欢的女孩子)说话,会害羞甚至“害怕”。其实,CZ只是一个心理感觉而已。对于我来说我也有自己的CZ,但我也尝试不停地跳出自己的CZ,这也是为什么比周围很多国际学生更能融入当地生活的原因。对于旅行也是,如果没有合适的同伴,那就要敢于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到陌生的城市,享受自由的感觉也很好。
美国人聊天的方式的确有比我们更夸张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这是他们表现对你的话题有兴趣的方式,当然有时候也有那么点虚伪。而且话题比较少触及隐私,而且很多时候非常强调政治正确(这可能更多发生在研究生圈子里,毕竟大部分研究生比大部分本科生更成熟些),这也是我们很不习惯的;由于这两个文化差异,我有时会触犯这些规则,也是我觉得有时候和有些美国人聊天很累或者有点无聊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我更喜欢和更成熟思想更开阔的人聊天,因为他们很sensible。总之,作为本科生,除了和自己同胞交流外,也更应该主动融入当地人的圈子,包括美国人,其他国际学生,因为你们具有很多优势,比如学英语比年纪大些的人更快,更能学会语音语调,发言也更准确,其次你们有很多机会和时间和他们交流,尤其是生活上,到了研究生或者工作阶段,这种机会和时间就会少很多。
中国人的圈子或许很多时候咬引荐才能进入。对于美国人熟人引荐的确有帮助能带入圈子,但也有不全是。举个例子,在学生会的野餐活动中,一些朋友和其他人(都是美国人)坐着聊天,我就坐旁边,感觉到陌生人表情好像有点排斥的感觉。但随着我加入他们的话题,慢慢的,大家聊得也很大胆,一个朋友是社工专业的,她的课题是两性心理,她问到我在不在乎女孩子有n*ipple ring。我说不在乎。那些陌生人就惊奇的笑起来。然后氛围也很好,还有小姑娘是不是“抛媚眼”。还有一次,学生会到法学院对新生做宣传,旁边坐着个比较高冷的法学院美国女孩子,我们一直没说话,后来我尝试着跟她搭讪,才发现对方是个热情的女孩子。然后慢慢加入她们圈子的话题,而且越聊越开心。我们很多时候感觉到美国人抵触外国人,或者其实东亚人,的确有,但不全是,有很多和我们一样有心理防备,怕如果主动说话,被拒绝了很尴尬心里不好受。
和美国人交流首先要有自信,良好的身体姿态也可以增强自信(可以看看非常火的Amy Cuddy的TED talk: https://www.ted.com/talks/amy_cuddy_your_body_language_shapes_who_you_are?language=en),有自信别人跟愿意和你交流。最好能多微笑,对朋友,对陌生人都要保持善意的微笑。尤其是,走在路上,如果别人对你微笑,你可以也回应微笑。这样自己心情也好,不是吗?
多学习这边的礼节,基础是相互尊重。还比如比如骑车经过别人,你说on your left,别人就会让你,你说句thank you表示感谢。有时候别人为了让你走到草坪里,你说声sorry表示抱歉,他们很可能会说no, you are good。
至于如何与美国人接触,这类机会其实很多,比如学校周围的教堂可能会有针对国际学生的活动。学校会有很多免费音乐会,学校健身房、地区艺术馆、博物馆很多都是免费的,还有美国人组织的体育运动, 比如softball,flag football都是我非常喜欢的运动。这些地方都可以认识不少人。
至于这边性-文化的东西,如果有不适请自行略过下面几段,未满十八岁请绕道:
这里美国人大概有几种关系:hookup:一-夜情,年轻人居多。f*ck buddy(不好意思用到这个词):只有s*ex没有感情交流的关系。friends with benefit:炮-友,既是朋友也有s*ex,但不是男女朋友。hang out:普通的一起出去玩,不是约会。dating:约会,分两种:casual dating:一般性的约会,这期间要注意可能对方并不是只有一个约会对象。当然你最好也别太在意,最好不要问对方你是不是唯一一个,毕竟这只是了解阶段;exclusive dating:这就是正式的约会了,这时候应该是supposed to be只有唯一一个约会对象。刚开始约会几次后,如果你觉得发展不错,你可以问对方自己是不是对方唯一一个。boy\girl friend:男女朋友,在这期间,一定不要出轨!在美国在正式恋爱关系期间出轨是非常不好的,不被接受的,这叫cheat。fiance:未婚夫,准备结婚了。married:结婚组建家庭了。后两种关系也绝对不要出轨。
首先,要先确定自己想要哪种关系,只想多尝试不需要太多感情交流,那么hookup就可能适合你。需要感情交流,那最好和别人发展正常感情。如果不熟悉,那自己就要主动问对方你们的关系是什么。
在一部分美国人(注意,只是一部分哦)中流行hookup文化,据调查,本科生中只有大概百分之十几愿意hookup,而最终有大概百分之九十被拖进去了,是因为年轻人想要融入圈子以及所谓的to be cool。
但hookup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这边美国人的性-教育工作做的比较好,所以我遇到的大部分人都知道要带套。带套不光是避免怀-孕,而且还是为了避免疾病的传染。所以很重要,不能忘。如果对方拒绝使用避-孕-套,你可以拒绝s*ex,要对自己设立起原则,不然可能会被别人利用,甚至让人蔑视。美国对女性保护的法律比较完善,社会也有很多女性主义分子在做很多活动,所以面对s*ex,只能自愿,不能被强迫,如果被强迫,要敢于求助。
作为可能还在烦躁迷茫期的年轻人,有很多困惑很正常,但这些困惑会导致难受,从而让人通过不断地s*ex来安慰自己。但这不是解药。如果觉得自己心理可能有那么点低谷,建议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大部分都是免费的,先要找出问题所在,才有解决方法。
女孩子对s*ex这方面的事可以多和闺蜜交流,有美国女闺蜜更好,或许能帮助到你。
先写这么多,以后有机会会补充。如果大家有问题可以发问,我会尽量一一问答。也希望有经验的人来分享经验。
下面是我在其他组收到的很好的回应:
1. 同学C的回复:
说到和人聊天,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各种cultural reference,也就是梗。我也是通过这几年的积累慢慢开始适应。如果下决心要和美国朋友们打成一片,就得花时间做功课。熟悉欧美文化的同学自然不在话下,不怎么熟悉的(比如我),该看的电影和美剧要去看,从经典的星球大战系列到热门的权利与游戏。虽然不可能完全比得上人家20多年的背景,但经典的梗能接得住。更资深一点的,去研究Meme,搜集gif(美国表情包),泡reddit,如果你能在大家聊天的时候抛出一个on point的梗,保证别人对你另眼相看。如果遇到听到不懂的梗就问,没有人会觉得你傻,就像如果有外国人不懂郭德纲的笑话,我也绝对不会不耐烦。
(楼主注:不建议大家一定要学这位同学那样那么恶补电影和电视剧,当然如果喜欢那就做。但建议大家多抱着了解和学习心态去发现新世界,多尝试才能发现自己喜欢啥。多了解一些当然就多一些话题。我慢慢发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些人很难沟通的还是不要强求自己去接触,但保持友好尊重的态度最好,发现自己适合哪个圈子的话题,那就多和这类人接触。)
另外不限于美国文化,任何人都喜欢和有共同兴趣的人聊天。所以培养几个兴趣,体育、政治、电影电视、音乐、哪怕是卡戴珊家族的八卦。这样聊天的时候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让人觉得你有趣。
不是说大家要把自己装成美国佬,遗世独立或者只混华人圈当然是一个选择,但既然下定决心要交一些美国的狐朋狗友,至少要让人觉得你懂一点行话,有那个意愿。毕竟大家可以很nice地和你聊一聊校园生活,你的祖国文化,但毕竟不能长久。
语言,尤其是口音,真的没有那么重要。时间久了还得是性格决定命运。我的一些小伙伴,英语不是最好的,甚至经常闹笑话,但是人家敢说,就能吸引到朋友。楼主说到美国的一些政治正确的雷,不熟悉的难免会踩到,但是也别为了刻意躲避而畏首畏尾,人家基本会念在你是外国人的份上一笑而过。宁可话多闹点岔子,也别当个闷葫芦彻底被人忽略。
说到心态,楼主说的没错:就留学生的圈子而言,大部分人是愿意和其他文化的人打交道的,只不过开始难免畏首畏尾。我见有些同学比较敏感,觉得人家就是有意歧视,漠视中国人,搞得自己也不自信或者冷冰冰的。中国学生凑一起总爱吐槽外国同学,大家吐槽一下就好,别真的钻到这负能量里面无法自拔,从此断了和歪果人交往的念头。最后,最重要的是,融入不等于同化,大家尽可以和外国同学们安利我们的好东西,我们已经成功培养了一群火锅和三国杀爱好者。另外谨记,在外难免有无知或者无礼的人曲解中国,该反击的时候也不要手软,尊重自己的文化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2. 同学了的回复:
会不会成为朋友都靠缘分,但是第一步你要先跟人家交流呀。这个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样的。
跟人家讲话不代表就是一定要跟他成为朋友,但是如果想要和当地人更融洽的相处的话,还是要blend in才行。当然,如果带着‘我是我,老外是老外’、“老外的文化好奇怪”、“老外果然都是XXX”这种心态,那就好像你和外国人中间有点分界线,你不愿和他们交朋友。认识一个人之前就带着刻板印象和偏见的话,那和地图炮没什么区别。
说到底大家都是一样的人,跟他们多说几句话又不会掉几斤肉。何况,像在中国的一些让中国人有好感的外国人,都是在学习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才和中国人打成一片的不是吗。那么想融入当地环境的留学生,如果不去试着理解当地文化,那就是始终在心里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就很难融进去。如果有时心里就算没办法去接受某些文化,不必强迫自己,不去提那个话题就行了。
(楼主注:have an open mind,多了解,多见识,多沟通,多学习。)
-
KKKKFu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5-18 12:12:12
-
抹茶旦旦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6 10:40:23
-
泊也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7 08:21:59
-
猪🐷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24 02:21:42
-
Rachmaninov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6 05:11:33
-
哲•劢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03 15:32:21
-
lazarus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02 10:41:1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21 07:53:00
-
王铁锤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9 07:46:21
-
春暖花痴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8 07:07:41
-
海宝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8 17:23:50
-
Ra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0 17:53:11
-
qazxghcjgtg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4 16:07:38
-
ssiww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2 09:32:5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8 03:32:21
-
菇凉M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7 14:25:03
-
漾鸢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6 21:00:43
-
天泽圣司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6 16:36:08
-
彼得森宋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4 17:13:36
-
怪奇星迷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23 10:05:12
-
Gingerbreadx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21 15:42:34
-
哎呀呀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20 23:51:06
-
豆友48328417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19 14:38:45
-
糯米丸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07 08:16:41
-
青青果酱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07 06:29:19
-
绣花的蘑菇舅舅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30 22:57:46
-
Athena_m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9 08:12:42
-
米爆娃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8 15:44:18
-
nic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6 14:36:5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6 09:31:37
-
容与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6 00:13:07
-
仙纸果仁脆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5 23:30:3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5 22:32:41
-
st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5 22:22:53
-
奇不奇怪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5 19:25:56
-
Silver Dew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5 17:08:35
-
在水一芳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5 16:32:25
-
c😑f'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5 02:57:13
-
抑扬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4 22:24:54
-
桃乐丝2012139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4 22:20:37
-
鱼咽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4 21:57:29
-
豆友51663771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4 19:31:43
-
Super_Tach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4 18:07:11
-
注销账号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4 15:21:02
-
hazarsamek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4 12:35:15
-
linkbest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4 11:18:01
-
自然卷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4 09:06:13
-
Tschrui Li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4 09:03:34
-
沙沫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4 06:44:49
-
Birk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4 00: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