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 读后感和个人爱好语录收录
![]() |
怎么讲,这是市面上各色霸道总裁系列小说的鼻祖吗?因为出现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赋予了和现在不一样的光环?豪门巨富喜欢上平民家的女孩,这个女孩家有着素质低且没见过世面的粗俗不堪的家人,男方则有着坚决反对他们在一起的亲人。他求婚时必然遭到女孩拒绝,却依旧锲而不舍默默专情地付出,终于,真情感动贫家女,在一起,end。额,以现在的视角来讲,太过狗血,跟看琼瑶剧和韩剧一个样。结局完美到晃眼,在那个据说单身约占四分之一的环境下,大概是梦想的天堂之国吧。英俊潇洒的王子殿下,居然不顾出身和家庭的反对,坚持要娶平民家女孩,婚后还琴瑟和谐珠联璧合?所谓的真爱幻想书写症吗?
之所以如此这般的题材,却傲然地跳出了普通小说的高度,是优秀在当时的国情,还是故事的结构?也许是我的欣赏高度没达到,或者看的遍数太少,以至于尚未读出备受推崇的韵味。老实讲,也许是言情小说或者韩剧太过泛滥,这种题材现在已经被用烂了,剧情的发展好像也全都是套路,你甚至完全能估算出接下来故事的发展方向,虽然不是悬疑小说,没必要故作隐蔽或者故意扰乱读者的思维,可这种顺着套路去读的感觉也并不好,就像是被感官控制着,虽然读的时候很饥渴,甚至还会忍不住的往后多翻看几页去看情节发展的速度,可总觉的接收不到想要印刻在脑子里的东西,怎么形容才好呢?不够深刻?我好像有点理解夏洛蒂对这本书的看法了。幼年的时候也天真的下过笔憧憬获得这样的爱情或者未来生活,可当现实啪的一声打到你脸上的时候,那种憧憬就已然不纯粹了。就像是当年阳光灿烂万里无云的天空,和现在城市上空深深的雾霾。所以,作者的强大,是因为看透了比现实还要现实的现实,还能这么纯粹的写爱情吗?我不知道当时的社会背景,会不会有如此铺天盖地的琼瑶味儿。当时孤独的女人们,会不会因为这么一本书,而获得些许希望的安慰。
至于这本书的翻译者李继宏老师,基本我是很喜欢他的翻译的,很顺畅,读起来很接地气儿,只是这本书有点,注释里说本尼特小姐只能称呼长女简,可是有几处本尼特小姐明明指代的是伊丽莎白,有点弄不明白。而且说话的口气有点太过于接中国的地气儿了,什么非气死我啦之类的。再有就是对孩子的称呼,小丽或者小琳,我不知道其他的翻译家怎么翻译昵称的,只是我不喜欢这种中国式的称呼,我认为外国作品应该保持外国味,不然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当一个人带上有色眼睛看另一个人时,这个时候出现第三者也同样不喜欢这个人,那么当这两个人说话的主题是这个人的时候 ,就会出现1+1=2的情况,把已知的和未知的,真的或者假的,所有的人类弊病都可以很顺畅的加付在此人身上,此人将被认定为一无是处的恶人。所以如何确认一个人的品性,确认他/她是值得交往的?是即便你冷落了对方也不会背后嚼你舌根或者背叛的人吗?大概很难。尤其是当你讨厌那个人的时候,就会质疑他/她身上所有有可能存在的优点,当另一个同样因为某种理由对你叙说着他/她的恶劣事迹的人出现的时候,就会产生可怕的共鸣,这种共鸣会让你对那个人的感觉由讨厌转为厌恶。像伊丽莎白对达希。
伊丽莎白认为夏洛特是个傻瓜,选择嫁给科林斯这样的人,的确夏洛特这姑娘这件事儿办的是挺恶俗。可从我这个读者的角度看,伊丽莎白她自己也不尽然全是聪明,且她的傻傻起来和大众的傻一样,傻到俗,是一钟丝毫不特别的傻,轻信并喜欢维克哈姆,并完全任由自己的第一印象支配,执着地把达希贴上奸诈的标签,而且把一切的坏消息都推加到达希身上他,她对奸诈狡猾的维克哈姆的恭维,和对达希这个傲慢的青年根深蒂固的偏见,不就也正如她自己所说,“自从认识他们两人开始,我便因为其中一个人的奉承而得意,又因为另外一个人的冷淡而生气,所以对待他们两个都是充满了偏见和无知,毫无理智可言。”所以她的好,好在的不是聪明,而是知错可以承认错,在于她的坦荡,她的活泼以及当事情的本质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至于她的那些妹妹,实在是糟糕透顶,尤其最小的那两个,玛丽嘛,是个迂腐的呆子,琳虽然顽劣,还算尚可教育,最小的丽迪雅是个十足的被宠坏了的以及完全遗传自母亲的恶俗性格,自私自利,丝毫不懂得为别人考虑并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她和琳去接她们姐姐的时候,自己吃的像个贵族,和姐姐吃饭倒吃的很普通,并理所当然的让姐姐付款。怪不得说一猫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得亏简和伊丽莎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长出这么好的性格。而且就本尼特先生来说,当时的法律不允许他自己的女儿继承自己的财产,反而要将自己的财产由远方的一个基本无瓜葛的人来继承,所以说简和伊丽莎白的母亲以给自己的姑娘们找乘龙快婿为人生大计,倒也算是无可厚非,只是就认知上来说,完全不具备社交场合的一些常识性感官。不免惹人厌烦。
大多时候,自以为的聪明会被别人当做傻瓜,一个自大的人听到任何人对他说出赤裸裸讽刺他的话,他都理解为像表面一样的恭维。比如科林斯。拿着自己的一点成就志得意满四处夸耀,自诩过高的结果往往得不到聆听者的喜爱或者尊敬,只是加倍的反感而已。像个白痴一样的四处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或者说如何有身份的人怎么的赏识了自己,难听点讲不就是恬不知耻吗?别人的金钱权利,且不说是恩主,即便是亲戚,和你又有半毛钱关系呢?生活中偶尔也会听到身边的人说,我的某个某个亲戚多么富甲一方,某个某个朋友开的什么车,住的什么房之类的。我听了只想说,是他那房让你住了?还是那车让你开了?既然都没有,你有什么可兴奋或者夸耀的呢?在我的认知里,即便是你家里很有钱,只要全都是父辈挣下来的,就没有你直接夸耀的理由。
不随自我感知逐流,剥开表面的肤浅,感知更为深刻的点。备受推崇的存在,必不是空穴来风。
注:“#”代表引领书中的一段话
#人人生来都有骄傲的倾向,人们往往认为自己具有某些雨与众不同的品质,并为此感到自满,尽管这些品质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想象出来的,不这么想的人少之又少。虚荣和骄傲是不同的东西,虽然人们经常把它们视为同义词。骄傲的人未必虚荣。骄傲更多的是涉及我们对自己的看法,虚荣则和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有关。
# 我对这个世界了解越多就越失望,每天的见闻无不证实我的想法,世上的人全是表里不一的。
# 但导致我如此愚蠢的,并不是爱情,而是虚荣。自从认识他们两人开始,我便因为其中一个人的奉承而得意,又因为另外一个人的冷淡而生气,所以对待他们两个都是充满了偏见和无知,毫无理智可言。直到今天,我才发现自己原来竟是这样的人。
# 有些事情尽管朝思暮想盼着它发生,但等到真正发生了却未必尽如人意。所以她必须把真正的快乐托付于将来,憧憬着心愿和希望终有实现的一天,就这样再度沉浸在美好的期待里面,在抚慰当前沮丧心境的同时,也准备迎接下一次失望。
# 凡是十全十美的事情,是绝不可能成功的,必须稍微有些缺憾,才能避免大失所望。
# 其实我们往往是被自己的虚荣心欺骗了。女人往往对男性的好感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