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在《白马啸西风》里的美好
前两天利用火车出行的功夫我重读了一本旧书,一本许久前读过却已是情节记忆模糊的书。突发奇想地翻出这本书来读,也是因为刷朋友圈偶然看到有人PO出了在高昌古国遗址的照片—说到高昌古国,大概但凡玩过那个古老DOS版RPG《金庸群侠传》的小伙伴们都会猜到我翻出来重读是《白马啸西风》。虽然位列金老爷子的“十四天书”之列,但是这部短篇小说的地位却远远不及那些个已被翻拍成瘾的长篇巨著:影视剧版本基本没有不说,就算是在那个群侠荟萃的游戏世界里,也只是空落落一个沙漠废墟&高昌密道的场景,连个主角都不曾露面(同病相怜的还有《鸳鸯刀》,明明我是读过的,却是连主角名字都回忆不起来了)。
多年前读这部小说只是为了完成通读金庸的任务,彼时年少,觉得这部几乎没什么高深武功描写、又没什么跌宕情节、且耗时不用半晚就能见底的小说当真是没什么出彩之处,唯一的出乎意料大概只能算是马家骏的身份。然而,却是这多年后的偶然重读,让我有了逢人就想推荐这部书的冲动,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部书--不务正业如我,掉粉虽然难受,但也只能欣然接受然后继续死不悔改了。
书的篇幅很短,短到甚至没有使用过多华丽的词藻诗句来修饰故事的本身;情节很简单,一味的单恋之苦在不同人物身上贯穿始终;人物也不多,在男权当道的武侠世界里难得一见的由女人担当了书的主角,却最终摆脱不了形单影只的命运。
这部好像爱情小说的短篇武侠,借着李文秀之口,问出了那道连真主都无法拆解的爱情难题:“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
朝夕相对的青梅竹马抵不过恰逢其时的一见倾心
李文秀的妈妈结识了白马李三,冒师命之大不违甩了师哥,死心塌地跟着浪子还给他生了个闺女,甚至死前还假意对师哥投怀送抱只为手刃杀夫仇人,想想这个苦恋一生至死还栽在心爱姑娘手上的师哥有多悲情—好在他死了,万一没死,得多虐心。
那些个在旁人看来门当户对就该夫唱妇随的男女,最终都被“半路杀出的程咬金”给截胡了。
多少静默的守护其实是说不出的爱
马家骏对李文秀的爱大概是书中最让人唏嘘心痛的一段。相信初识之时的举手搭救马家骏只是出于同情,后来随着岁月的朝夕相伴使得这份同情变成了夹着亲情的爱情,无以言明。如果不是在生死关头要出手搭救李文秀,大概马家骏会戴着计爷爷的面具陪她一生,就让她只当自己是亲人般的爷爷。就算他不死,相信知道真相的李文秀也不会真正爱上他,因为连他自己都知道,李文秀的心里已经住不下另一个人了……
那些个隐藏在亲情和友情之下的爱情,不说破的原因,是害怕彻底的失去。
爱之深、欲之烈、恨之切、毁之绝
如同《神雕》里的李莫愁,小说里总是会有那么个说他是反派、却又让人叹其可怜哀其可悲的人物。瓦尔拉齐爱雅丽仙,雅丽仙却嫁给了车尔库。于是,由爱转恨的瓦尔拉齐远赴中原学得一身武功回到大漠只为复仇。他恨车尔库的横刀夺爱,也恨雅丽仙的有眼无珠,甚至他把这种恨绵延至对整个部族,要让整个部族因为他的被弃而彻底毁灭。他一生收了两个徒弟,教马家骏一身本领是为了让他帮自己报仇,传李文秀毕生绝学初衷只是让她搭救自己。瓦尔拉齐穷其一生机关算尽,却落个独居荒漠地宫、最终还因为两个徒弟而交付了性命的悲惨结局。
那些个恨入骨髓多数都来自爱到心坎,未能跳脱出来的人,最终毁了自己。
心里一直揣着的那个人却把你定格在了当时
最后说到的是主角的爱情。李文秀的爱情只有萌芽,没有开花,也无法死亡。从儿时懵懂的两小无猜到情窦初开的患难真情,李文秀的心里一直装着苏普,为了不让苏普再挨他父亲的打,退出了苏普的生活,并亲手促成了他和阿曼的姻缘。后来,看着心爱的人眼里只有另一个姑娘,就算是心里早已有了答案,她还是忍不住让自己再失望一回:
李文秀道:“如果那个小姑娘很是想念你,日日夜夜的盼望你去陪她,因此坟上真的裂开了一条大缝,你肯跳进坟去,永远陪她吗?”苏普叹了口气道:“不。那个小姑娘只是我小时的好朋友。这一生一世,我是要陪阿曼的。”说着伸出手去,和阿曼双手相握。
对于苏普,李文秀在一次次的成全后最终选择了离开,她甚至都没有勇气当着苏普的面道出这份情感。一个本不属于大漠的江南女子,来时一人一马,走时一马一人。苏普好吗?一个武艺不高、长相平平的哈萨克族少年若要比起汉人中那些英俊侠士、翩翩公子是没什么出众可言,然而那些在旁人看来很好很好的,这个固执的姑娘却偏不喜欢。
那些个住在心里走不掉的人,其实也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除了道出这种爱之而不得之的情感遗憾外,小说还通过众人趋之若鹜的“高昌宝藏”给世人讲了个大道理:那些个你以为好的东西,给了别人,可能一文不值;那些个众人追捧的东西,得到手,可能失望不已。
重读完这本书后,我跟我爸说,再去新疆我一定要去高昌古国的遗址好好走一遭。我爸听了我这信誓旦旦后,甩了我一句:“这地儿你6岁去新疆的时候就和你爷爷奶奶去过了,回家自己翻照片看吧。”
果然,年纪大了,书得读第二遍,地儿得走第二遭。
多年前读这部小说只是为了完成通读金庸的任务,彼时年少,觉得这部几乎没什么高深武功描写、又没什么跌宕情节、且耗时不用半晚就能见底的小说当真是没什么出彩之处,唯一的出乎意料大概只能算是马家骏的身份。然而,却是这多年后的偶然重读,让我有了逢人就想推荐这部书的冲动,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部书--不务正业如我,掉粉虽然难受,但也只能欣然接受然后继续死不悔改了。
书的篇幅很短,短到甚至没有使用过多华丽的词藻诗句来修饰故事的本身;情节很简单,一味的单恋之苦在不同人物身上贯穿始终;人物也不多,在男权当道的武侠世界里难得一见的由女人担当了书的主角,却最终摆脱不了形单影只的命运。
这部好像爱情小说的短篇武侠,借着李文秀之口,问出了那道连真主都无法拆解的爱情难题:“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
朝夕相对的青梅竹马抵不过恰逢其时的一见倾心
李文秀的妈妈结识了白马李三,冒师命之大不违甩了师哥,死心塌地跟着浪子还给他生了个闺女,甚至死前还假意对师哥投怀送抱只为手刃杀夫仇人,想想这个苦恋一生至死还栽在心爱姑娘手上的师哥有多悲情—好在他死了,万一没死,得多虐心。
那些个在旁人看来门当户对就该夫唱妇随的男女,最终都被“半路杀出的程咬金”给截胡了。
多少静默的守护其实是说不出的爱
马家骏对李文秀的爱大概是书中最让人唏嘘心痛的一段。相信初识之时的举手搭救马家骏只是出于同情,后来随着岁月的朝夕相伴使得这份同情变成了夹着亲情的爱情,无以言明。如果不是在生死关头要出手搭救李文秀,大概马家骏会戴着计爷爷的面具陪她一生,就让她只当自己是亲人般的爷爷。就算他不死,相信知道真相的李文秀也不会真正爱上他,因为连他自己都知道,李文秀的心里已经住不下另一个人了……
那些个隐藏在亲情和友情之下的爱情,不说破的原因,是害怕彻底的失去。
爱之深、欲之烈、恨之切、毁之绝
如同《神雕》里的李莫愁,小说里总是会有那么个说他是反派、却又让人叹其可怜哀其可悲的人物。瓦尔拉齐爱雅丽仙,雅丽仙却嫁给了车尔库。于是,由爱转恨的瓦尔拉齐远赴中原学得一身武功回到大漠只为复仇。他恨车尔库的横刀夺爱,也恨雅丽仙的有眼无珠,甚至他把这种恨绵延至对整个部族,要让整个部族因为他的被弃而彻底毁灭。他一生收了两个徒弟,教马家骏一身本领是为了让他帮自己报仇,传李文秀毕生绝学初衷只是让她搭救自己。瓦尔拉齐穷其一生机关算尽,却落个独居荒漠地宫、最终还因为两个徒弟而交付了性命的悲惨结局。
那些个恨入骨髓多数都来自爱到心坎,未能跳脱出来的人,最终毁了自己。
心里一直揣着的那个人却把你定格在了当时
最后说到的是主角的爱情。李文秀的爱情只有萌芽,没有开花,也无法死亡。从儿时懵懂的两小无猜到情窦初开的患难真情,李文秀的心里一直装着苏普,为了不让苏普再挨他父亲的打,退出了苏普的生活,并亲手促成了他和阿曼的姻缘。后来,看着心爱的人眼里只有另一个姑娘,就算是心里早已有了答案,她还是忍不住让自己再失望一回:
李文秀道:“如果那个小姑娘很是想念你,日日夜夜的盼望你去陪她,因此坟上真的裂开了一条大缝,你肯跳进坟去,永远陪她吗?”苏普叹了口气道:“不。那个小姑娘只是我小时的好朋友。这一生一世,我是要陪阿曼的。”说着伸出手去,和阿曼双手相握。
对于苏普,李文秀在一次次的成全后最终选择了离开,她甚至都没有勇气当着苏普的面道出这份情感。一个本不属于大漠的江南女子,来时一人一马,走时一马一人。苏普好吗?一个武艺不高、长相平平的哈萨克族少年若要比起汉人中那些英俊侠士、翩翩公子是没什么出众可言,然而那些在旁人看来很好很好的,这个固执的姑娘却偏不喜欢。
那些个住在心里走不掉的人,其实也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除了道出这种爱之而不得之的情感遗憾外,小说还通过众人趋之若鹜的“高昌宝藏”给世人讲了个大道理:那些个你以为好的东西,给了别人,可能一文不值;那些个众人追捧的东西,得到手,可能失望不已。
重读完这本书后,我跟我爸说,再去新疆我一定要去高昌古国的遗址好好走一遭。我爸听了我这信誓旦旦后,甩了我一句:“这地儿你6岁去新疆的时候就和你爷爷奶奶去过了,回家自己翻照片看吧。”
果然,年纪大了,书得读第二遍,地儿得走第二遭。
-
豆友6jecpJLU3I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20 19:03:29
-
尔曰: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06 09: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