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江,享自由 ————高三暑假之毕业旅行前篇
讲台上口若悬河的老师,讲台下昏昏欲睡的我们。高三似乎有很多这样的记忆,允许我在回忆一次那段人生中拼搏的时光。如今再回想那段时光仍旧感激之至,岁月飘忽如寄,那样不计前路的拼命和酣畅淋漓的付出大概只有一次,好似把一生的热血和都已耗尽。好友写的话我仍记得她说“我们用人生最好的年华做抵押,去担保一个说出来都会被人嘲笑的梦想。”那个冬天永远不可磨灭,深夜漆黑,却觉得前路漫漫,未来可期,所有的梦都做的晴朗透亮。那好像也是唯一的一次,让我觉得原本灰暗促狭的心被希望照亮充盈,一整个壮阔的世界都等待着我迫不及待地去检阅。
就是在这样一个压力重重又拼搏向上高三生涯,我依旧没有磨灭毕业旅行的计划,闲暇之余,功课之后,我依然会设计毕业旅行的蓝图,对丽江的喜爱是从小萌生的,记得五六岁的时候,母亲说他会出一趟远门,让我和父亲好好在家,妈妈去了哪里啊?爸爸说是丽江,这个美丽的名字便深深的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小小的一颗心被好奇充满,以后我一定要去到那里。
与几个相熟已久的朋友约好,一行去丽江,为期一周。急不可耐的做起了旅游攻略,浏览了好多网站,发现一家很有特色文化气息很浓郁的客栈,名字叫做“消失的地平线”,客栈图片吸引了我的目光,古色古香充满纳西族特色,客栈内的陈列摆设又像一个历史博物馆,仿佛讲述着祖祖辈辈的马帮生活,还原了历史演绎了文化。于是心里想,就是这家了,两间标准间果断下单,订好了住宿六晚的客栈,没想到刚下单就接到了客栈老板的电话,老板告诉我们连续住三晚以上是可以享受免费接机的服务的,于是我告诉了老板我们飞机降落的时间,约定好带时候碰面。做好了行前准备,乖乖的听父母的叮嘱,于是飞机起飞,我们四个女孩踏上了云南丽江的路途,放下书本,拿起相机,一场属于青春的旅行就这样开始,心里的激动和愉悦沿着心脏驻扎,像一颗小小的种子迅速生根发芽,根系蔓延到身体的每个地方。我想,大幕拉开,我们的大学生涯从毕业旅行开始。
飞机一个半小时左右,从西安起飞降落丽江,我告诉朋友们老板会来接我们的。朋友安琪说“很贴心的服务啊。”我说“是啊,还可以省下机场去客栈的路费呢。”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温馨感,没想到来接我们的正是客栈的老板,一路上给我们讲解着丽江的风土人情,美食景点。老板给我们说的价格都不贵,性价比不错。一路聊着聊着就到了这家“消失的地平线”客栈。
正门前迎接我们的是两只鼻子高高扬起的大象,小月说“好可爱!”。老板说这是从西双版纳运来的实木雕像。进入客栈里,脑海里照片还原后的样子,没有相差分毫,老板让我们称呼他“志哥”。志哥如数家珍般的介绍了客栈。客栈进门走手边是一个喝茶的地方,茶具茶叶一应俱全,青花瓷的鱼缸里悠闲的游着两条鲤鱼,一整墙的书柜和陈列架上摆放着或古朴或文艺的手工艺品,书架上的书有历史类的有诗歌类的,有小说也有散文,我捧着书。爱不释手,金子对着三只陶瓷小猫开始犯花痴,我们都叫她小心些,别弄坏了。还一边偷偷笑她。除了喝茶的地方,正门直走,有一个火塘,旁边是真人比例的雕塑,讲述的是祖祖辈辈马帮人的生活,还原的是一个逼真的场景。
大门的墙上是一扇微微开启的大门,大门里一只眼睛朝外端详。门两边的对联,上联看山不是山,下联看水不是水,正解释了此景。突然想起人生的三境界来,除了王国维所总结人生三境界,佛家也有人生三境界,这第二重境界便是这对联。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者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一定是真实,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似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我们开始用心的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份理性与思考,山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水。我思考,旅行中是否也带着佛心禅意去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会有更多的不一样。之后,志哥带我们来到了二楼,私人电梯是很人性化的设计,整个二层天花板和地板都是可承重的钢化玻璃,二层的布局优美,花架上绿意盎然,我们预定的房间,阳光照进落地窗,温暖了整个房间,房间宽阔明亮,两张床看着就很想躺上去香香的睡一觉,墙上的木刻雕饰精致古朴,房间里的桌面上也刻有纳西族特色的图案,大立柜,射灯,地毯,浴室这些都无一不彰显着大气还有对客人的贴心。
客栈负一楼还原了一个古代滇藏线上茶马古道的马帮人的生活与工作的模型还原,我想精神文化的传承于子孙而言是一笔丰厚的财富。
于客栈而言,能让客人感受到第二个家的感觉并让客人收获丰富的视觉体验和文化氛围,无疑是把客栈文化推到了一个新高度,也许我心里的疑问可以解开了,客栈名字叫做“消失的地平线”,让我想起来英国的詹姆斯·希尔顿所著《消失的地平线》,20世纪30年代二战的风雨也即将来临。当时社会正处于一种沮丧,恐慌与动荡的状态。工业革命为人们带来科技的进步也带来战乱的痛苦,西方人希望能找到一个相对好的使文明得以保存,希尔顿创造了香格里拉——西方的世外桃源。
于是马帮精神的勤勉、宽容、守信,佛家的人生境界,纳西的民族特色,都融合在了这家世外桃源般的客栈,我放下手中的茶杯,茶水润滑和厚重的口感,让我这个不懂茶叶的人,都为之赞叹。志哥说,茶叶也是有年纪的,时间越久的老茶才有这种厚重的味道。我说这样好的茶我们不懂得品茶不是就有些浪费吗?志哥说的话让我至今难以忘怀,他说,他的父亲说过,客人就是家人就是贵宾,服务永远不可以偷工减料。是啊,纳西族祖祖辈辈都是马帮人,他们依靠茶叶和日日夜夜在滇藏线上的往返才创造了种族的延续和今日的繁荣。客栈一二三楼里一个个的竹筐里都放着满满当当的茶叶,茶香阵阵,故事依旧在延续,也许茶马古道上马帮人的吆喝声一直未停,马帮人前进的脚步也未停歇。因为传承,所以继续。
客栈外,雨后初霁,古老的房屋,幽深的小巷,西风紧,北雁南飞,让我不由得觉得这里不是丽江,只是一个为传说的存在,远离纷纷扰扰,有文化的融合,又有新旧的碰撞,更有古典与现代的柔和,我想在这里,将不负此行。
所以,暂时休息,以待明日的出行。
生活是如此的沉静,温暖,慵懒而不成章节,是该休息了。
书上说,风生云动。或许在这静谧的环境中,万丈红尘、世俗欲望都会静静褪去吧,
梵音响起,自在翱翔。
![]() |
![]() |
就是在这样一个压力重重又拼搏向上高三生涯,我依旧没有磨灭毕业旅行的计划,闲暇之余,功课之后,我依然会设计毕业旅行的蓝图,对丽江的喜爱是从小萌生的,记得五六岁的时候,母亲说他会出一趟远门,让我和父亲好好在家,妈妈去了哪里啊?爸爸说是丽江,这个美丽的名字便深深的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小小的一颗心被好奇充满,以后我一定要去到那里。
与几个相熟已久的朋友约好,一行去丽江,为期一周。急不可耐的做起了旅游攻略,浏览了好多网站,发现一家很有特色文化气息很浓郁的客栈,名字叫做“消失的地平线”,客栈图片吸引了我的目光,古色古香充满纳西族特色,客栈内的陈列摆设又像一个历史博物馆,仿佛讲述着祖祖辈辈的马帮生活,还原了历史演绎了文化。于是心里想,就是这家了,两间标准间果断下单,订好了住宿六晚的客栈,没想到刚下单就接到了客栈老板的电话,老板告诉我们连续住三晚以上是可以享受免费接机的服务的,于是我告诉了老板我们飞机降落的时间,约定好带时候碰面。做好了行前准备,乖乖的听父母的叮嘱,于是飞机起飞,我们四个女孩踏上了云南丽江的路途,放下书本,拿起相机,一场属于青春的旅行就这样开始,心里的激动和愉悦沿着心脏驻扎,像一颗小小的种子迅速生根发芽,根系蔓延到身体的每个地方。我想,大幕拉开,我们的大学生涯从毕业旅行开始。
飞机一个半小时左右,从西安起飞降落丽江,我告诉朋友们老板会来接我们的。朋友安琪说“很贴心的服务啊。”我说“是啊,还可以省下机场去客栈的路费呢。”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温馨感,没想到来接我们的正是客栈的老板,一路上给我们讲解着丽江的风土人情,美食景点。老板给我们说的价格都不贵,性价比不错。一路聊着聊着就到了这家“消失的地平线”客栈。
![]() |
![]() |
正门前迎接我们的是两只鼻子高高扬起的大象,小月说“好可爱!”。老板说这是从西双版纳运来的实木雕像。进入客栈里,脑海里照片还原后的样子,没有相差分毫,老板让我们称呼他“志哥”。志哥如数家珍般的介绍了客栈。客栈进门走手边是一个喝茶的地方,茶具茶叶一应俱全,青花瓷的鱼缸里悠闲的游着两条鲤鱼,一整墙的书柜和陈列架上摆放着或古朴或文艺的手工艺品,书架上的书有历史类的有诗歌类的,有小说也有散文,我捧着书。爱不释手,金子对着三只陶瓷小猫开始犯花痴,我们都叫她小心些,别弄坏了。还一边偷偷笑她。除了喝茶的地方,正门直走,有一个火塘,旁边是真人比例的雕塑,讲述的是祖祖辈辈马帮人的生活,还原的是一个逼真的场景。
大门的墙上是一扇微微开启的大门,大门里一只眼睛朝外端详。门两边的对联,上联看山不是山,下联看水不是水,正解释了此景。突然想起人生的三境界来,除了王国维所总结人生三境界,佛家也有人生三境界,这第二重境界便是这对联。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者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一定是真实,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似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我们开始用心的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份理性与思考,山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水。我思考,旅行中是否也带着佛心禅意去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会有更多的不一样。之后,志哥带我们来到了二楼,私人电梯是很人性化的设计,整个二层天花板和地板都是可承重的钢化玻璃,二层的布局优美,花架上绿意盎然,我们预定的房间,阳光照进落地窗,温暖了整个房间,房间宽阔明亮,两张床看着就很想躺上去香香的睡一觉,墙上的木刻雕饰精致古朴,房间里的桌面上也刻有纳西族特色的图案,大立柜,射灯,地毯,浴室这些都无一不彰显着大气还有对客人的贴心。
![]() |
![]() |
![]() |
客栈负一楼还原了一个古代滇藏线上茶马古道的马帮人的生活与工作的模型还原,我想精神文化的传承于子孙而言是一笔丰厚的财富。
于客栈而言,能让客人感受到第二个家的感觉并让客人收获丰富的视觉体验和文化氛围,无疑是把客栈文化推到了一个新高度,也许我心里的疑问可以解开了,客栈名字叫做“消失的地平线”,让我想起来英国的詹姆斯·希尔顿所著《消失的地平线》,20世纪30年代二战的风雨也即将来临。当时社会正处于一种沮丧,恐慌与动荡的状态。工业革命为人们带来科技的进步也带来战乱的痛苦,西方人希望能找到一个相对好的使文明得以保存,希尔顿创造了香格里拉——西方的世外桃源。
于是马帮精神的勤勉、宽容、守信,佛家的人生境界,纳西的民族特色,都融合在了这家世外桃源般的客栈,我放下手中的茶杯,茶水润滑和厚重的口感,让我这个不懂茶叶的人,都为之赞叹。志哥说,茶叶也是有年纪的,时间越久的老茶才有这种厚重的味道。我说这样好的茶我们不懂得品茶不是就有些浪费吗?志哥说的话让我至今难以忘怀,他说,他的父亲说过,客人就是家人就是贵宾,服务永远不可以偷工减料。是啊,纳西族祖祖辈辈都是马帮人,他们依靠茶叶和日日夜夜在滇藏线上的往返才创造了种族的延续和今日的繁荣。客栈一二三楼里一个个的竹筐里都放着满满当当的茶叶,茶香阵阵,故事依旧在延续,也许茶马古道上马帮人的吆喝声一直未停,马帮人前进的脚步也未停歇。因为传承,所以继续。
![]() |
![]() |
![]() |
客栈外,雨后初霁,古老的房屋,幽深的小巷,西风紧,北雁南飞,让我不由得觉得这里不是丽江,只是一个为传说的存在,远离纷纷扰扰,有文化的融合,又有新旧的碰撞,更有古典与现代的柔和,我想在这里,将不负此行。
所以,暂时休息,以待明日的出行。
生活是如此的沉静,温暖,慵懒而不成章节,是该休息了。
书上说,风生云动。或许在这静谧的环境中,万丈红尘、世俗欲望都会静静褪去吧,
梵音响起,自在翱翔。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