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臂绣裾丨坎肩
![]() |
天气已凉未寒
等雨过天青的时候
便裁了里子酱色绸缎
将那么些八宝八仙都绣了给你
等你下次出门
穿上那一件月白色的上身
套着青直贡呢酱色小绵坎肩
走在回家的风中
一定不会寒冷。
![]() |
无袂衣谓之裆。
坎肩汉代时候被称“镼”,南北朝时候叫做“裲襠”,宋开始叫“背心”,明清的时候名目更多,叫什么“紧身”、“马甲”,还有根据样式称作“十三太保”之类。
坎肩起源于游牧民族的马褂,最初就是两片布的结合,一片当胸,一片当背,分别在布边缘缀几对绳子,穿时两片的绳子一绑就成,脱的时候绳子解开就行,非常便捷。而马褂去袖就是坎肩,发展到清代时期,坎肩由最初的两片、圆领发展出了很多其他的样式,料上也更加的讲究,多用织锦缎和各种宽窄、颜色、花纹不同的花绦镶边,繁琐亮丽,少则镶三道,多则四五道边,滚边之外,有的还用花绦在胸前正中盘一个大的如意头,或者上下各盘一个,有的下摆还装饰着流苏串珠,十分的别致精美。
清中期以前,图案较单一,多为团龙,团兽等纹样,清中晚期,织物的装饰纹样开始变得愈发的广泛,多以写生手法为主,包括植物花草和动物鸟兽等自然事物的图案,八仙八宝等吉祥纹样,各种纹样的变化,组合,包含了中国的民族文化风俗及传统伦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博物馆收藏的坎肩文物 |
![]() |
![]() |
![]() |
![]() |
![]() |
![]() |
![]() |
▲ 现代改良的坎肩 |
· 昺生舆情 ·
坎肩,有大小之分,大坎肩衣长过膝,襟分对襟和大襟;小坎肩衣长及腰,襟分大襟,对襟,枇杷襟,和一字襟等。
包括马褂和坎肩在内的清宫很多服饰,风格及纹饰织造精美,文化意蕴丰富,或简洁素雅,或繁缛奢华,各具特色,个性鲜美,反应了当时的审美情趣,而到了现在,成为了很多传统服饰创新的无尽源泉。
![]() |
更多资讯请关注公众号: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