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5| 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周小媛老师与她的太极瑜伽
浙江大学瑜伽班的同学在一次闲聊中,她说,我刚参加了一次五天的教培,没有结业证书,课程结束后,回去教学一段时间,再递交太极瑜伽教学论文、教学视频,老师会根据教学论文来观察学生对课程的认知程度,根据视频直观学生是否已掌握了五天的教培知识,对于不足的学生及时给予修正及建议。每届毕业生在深入学习及教学中会发现很多的不足,又回炉参加复训,直到拿到骗不了人的证书。这个没有结业证的学习可真辛苦呀。
我好奇的问:哪位老师呀,这么严格。
“哦,就是厦门的太极瑜伽周小媛老师呀。”
于是,我在心里迅速种了草,我想要采访她。有一天,周小媛老师作为西湖国际瑜伽节特邀导师,就这样因缘即会的走到我面前。
学拳先学道,是我终身学习太极拳和瑜伽时始终遵循的一条法则
自小身体素质不是很好,7、8岁的时候,母亲就拉着我和她一起练习太极拳,伴在母亲身后,花拳绣腿跟着她耍。母亲练习的章法或多或少也渲染了我,确切的说,我的第一位太极老师,应该是我的母亲。
记得那时,每次与她一起习拳,她总是带着一本已泛黃的小本字,指着上面密密麻麻,有横版,有竖版的字对我说:“这是太极拳论,学拳先学道,学拳必须懂拳论,否则就是胡走瞎练”。
这是我当时跟着她习拳时,她总在说的一句话,从来没有想到儿时所听到的这句话-“学拳先学道”,竟成为我终身学习太极拳和瑜伽时始终遵循的一条法则。
说起史上最严的教培课程怎么练成的,周小媛这么说:
有些事的发生,都是注定的。就如同瑜伽,就如同遇见我的太极师父陈恩,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从1999年开始,太极与瑜伽再也没有离开过,它已进入了我的骨髓和灵魂,与我惺惺相惜,形影不离。
2006年开始,我便想将太极瑜伽师资培训做成标准,但正式向全国推出师资培训是在2013年,我一共用了7年的时间,教学体系从无至有,从粗到细。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应该是如何给课程定位。在这7年中我与Frank老师不断的制订、修正、实践、找定位,重复着这些流程,作为一名旁观者去关注这门课程,关注整个太极和瑜伽市场的发展。
我们敏锐的发现,虽然太极市场在中国表面上搞的轰轰烈烈,而对它的文化价值并没有多少人深入地挖掘;在中国练瑜伽人的越来越多,但对瑜伽文化依旧是一头雾水的大有人在;融中国与印度千年历史的太极瑜伽,不仅仅是一个课程体系传播,每个体式可以做到“传形会意”,招招有出处,势势有来历,处处承载着文化信息,“太极瑜伽应该是文化实体”,这个定位让我找到了课程体系的教学根基,整个体系背后有文之底蕴。
因为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因为传承文化的使命感驱使,于是我制定了严格的教学流程,让每个体式与东方智慧文化息息相通,让每个细节都能感受到承载着生命的气象。可以在方寸之间,处处留观。每届的师资课程第一堂课,我都会让大家落笔画上走入太极瑜伽的第一个圆,一个班上60多人,画的都不一样,有些人心里也会犯嘀咕,让成年人画圆有必要吗?
第12届师资课程的Ludy老师就这样写,60个人画了60个所谓的“圆”,都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根本不是圆,千姿百态,从各个方向起笔、收笔。有同学画的圆是用两个半圆合成,而我的圆则歪歪扭扭,七拐八拐,小小的一个圆尽然无法一笔呵成,让我纳闷,直到师资培训结束我这圆依然没画成。
师资培训结束后回来的第一节会员课,我试着把太极瑜伽带入,结果那节课一塌糊涂。下课后我跟周老师打电话说:“这是我有史以来最差的一节课,我瑜伽教学生涯的第一节课也比这个强很多。整节课不断脱节、断片,根本不知道自己讲了啥,有很多话想讲却讲不出,不知如何讲,太糟糕了。”
老师在电话里笑回:“哈哈,知道这个课忽悠不了人吧,骗不了人吧!?”
我说,是呀,我连一个小小的圆都没画好,又如何授课呢!?
那节课后,Ludy每天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太极瑜伽,用心去体会太极瑜伽其中之理。经过第一个21天,她说,惊喜地发现她画的是圆了,看似轻松地一笔画成,却蕴含内劲,透露着点点生机。
“而这些的点滴积累也许也正是我存在的价值吧,我会突然收到学员的讯息告诉我,老师我这次复训,是要来拿证书,拿一张真实不虚,饱有含金量的证书。我相信这本证书在他们心中的份量。”
电影《一代宗师》中宫二小姐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而对于周小媛来说,
“作为太极瑜伽老师,这个身份陪我近15年,带给我最大快乐是看到身边的人因为我的教授开始充满思考,产生求知的欲望,生活中发生了变化…而自己也因此不断的改变,感觉没有一天是虚度的。名声对于我而言只是副产品,有,最好,没有,不要太在乎,最好的东西已经得到了,那就是生命和精神。
原来她是,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周小媛,禅源太极瑜伽创始人,陈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承人,拥有18年丰富的瑜伽教学经验,拥有全美瑜伽联盟导师认证。2006年研发禅源太极瑜伽至今,是国内第一位将太极与瑜伽融合并形成完整教学体系的导师。
作者介绍:马菁,致力于打造一个“有深度有情怀的瑜伽自媒体-瑜伽私旅游”自甘沉迷却依然不见任何消瘦的白羊,中年,业余,文艺,瑜伽,女,一名。
联系邮箱:yogafuxi@163.com
文章转自《瑜伽私旅游》
我好奇的问:哪位老师呀,这么严格。
“哦,就是厦门的太极瑜伽周小媛老师呀。”
于是,我在心里迅速种了草,我想要采访她。有一天,周小媛老师作为西湖国际瑜伽节特邀导师,就这样因缘即会的走到我面前。
学拳先学道,是我终身学习太极拳和瑜伽时始终遵循的一条法则
自小身体素质不是很好,7、8岁的时候,母亲就拉着我和她一起练习太极拳,伴在母亲身后,花拳绣腿跟着她耍。母亲练习的章法或多或少也渲染了我,确切的说,我的第一位太极老师,应该是我的母亲。
记得那时,每次与她一起习拳,她总是带着一本已泛黃的小本字,指着上面密密麻麻,有横版,有竖版的字对我说:“这是太极拳论,学拳先学道,学拳必须懂拳论,否则就是胡走瞎练”。
这是我当时跟着她习拳时,她总在说的一句话,从来没有想到儿时所听到的这句话-“学拳先学道”,竟成为我终身学习太极拳和瑜伽时始终遵循的一条法则。
![]() |
周媛 |
说起史上最严的教培课程怎么练成的,周小媛这么说:
有些事的发生,都是注定的。就如同瑜伽,就如同遇见我的太极师父陈恩,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从1999年开始,太极与瑜伽再也没有离开过,它已进入了我的骨髓和灵魂,与我惺惺相惜,形影不离。
2006年开始,我便想将太极瑜伽师资培训做成标准,但正式向全国推出师资培训是在2013年,我一共用了7年的时间,教学体系从无至有,从粗到细。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应该是如何给课程定位。在这7年中我与Frank老师不断的制订、修正、实践、找定位,重复着这些流程,作为一名旁观者去关注这门课程,关注整个太极和瑜伽市场的发展。
我们敏锐的发现,虽然太极市场在中国表面上搞的轰轰烈烈,而对它的文化价值并没有多少人深入地挖掘;在中国练瑜伽人的越来越多,但对瑜伽文化依旧是一头雾水的大有人在;融中国与印度千年历史的太极瑜伽,不仅仅是一个课程体系传播,每个体式可以做到“传形会意”,招招有出处,势势有来历,处处承载着文化信息,“太极瑜伽应该是文化实体”,这个定位让我找到了课程体系的教学根基,整个体系背后有文之底蕴。
![]() |
周媛 |
因为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因为传承文化的使命感驱使,于是我制定了严格的教学流程,让每个体式与东方智慧文化息息相通,让每个细节都能感受到承载着生命的气象。可以在方寸之间,处处留观。每届的师资课程第一堂课,我都会让大家落笔画上走入太极瑜伽的第一个圆,一个班上60多人,画的都不一样,有些人心里也会犯嘀咕,让成年人画圆有必要吗?
第12届师资课程的Ludy老师就这样写,60个人画了60个所谓的“圆”,都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根本不是圆,千姿百态,从各个方向起笔、收笔。有同学画的圆是用两个半圆合成,而我的圆则歪歪扭扭,七拐八拐,小小的一个圆尽然无法一笔呵成,让我纳闷,直到师资培训结束我这圆依然没画成。
师资培训结束后回来的第一节会员课,我试着把太极瑜伽带入,结果那节课一塌糊涂。下课后我跟周老师打电话说:“这是我有史以来最差的一节课,我瑜伽教学生涯的第一节课也比这个强很多。整节课不断脱节、断片,根本不知道自己讲了啥,有很多话想讲却讲不出,不知如何讲,太糟糕了。”
老师在电话里笑回:“哈哈,知道这个课忽悠不了人吧,骗不了人吧!?”
我说,是呀,我连一个小小的圆都没画好,又如何授课呢!?
那节课后,Ludy每天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太极瑜伽,用心去体会太极瑜伽其中之理。经过第一个21天,她说,惊喜地发现她画的是圆了,看似轻松地一笔画成,却蕴含内劲,透露着点点生机。
“而这些的点滴积累也许也正是我存在的价值吧,我会突然收到学员的讯息告诉我,老师我这次复训,是要来拿证书,拿一张真实不虚,饱有含金量的证书。我相信这本证书在他们心中的份量。”
电影《一代宗师》中宫二小姐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而对于周小媛来说,
“作为太极瑜伽老师,这个身份陪我近15年,带给我最大快乐是看到身边的人因为我的教授开始充满思考,产生求知的欲望,生活中发生了变化…而自己也因此不断的改变,感觉没有一天是虚度的。名声对于我而言只是副产品,有,最好,没有,不要太在乎,最好的东西已经得到了,那就是生命和精神。
原来她是,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 |
周媛 |
周小媛,禅源太极瑜伽创始人,陈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承人,拥有18年丰富的瑜伽教学经验,拥有全美瑜伽联盟导师认证。2006年研发禅源太极瑜伽至今,是国内第一位将太极与瑜伽融合并形成完整教学体系的导师。
作者介绍:马菁,致力于打造一个“有深度有情怀的瑜伽自媒体-瑜伽私旅游”自甘沉迷却依然不见任何消瘦的白羊,中年,业余,文艺,瑜伽,女,一名。
联系邮箱:yogafuxi@163.com
文章转自《瑜伽私旅游》
![]() |
瑜伽私旅游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