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遗失之典
在红学研究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版本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评点人物名为:『畸笏叟』。畸笏叟点评的出现总是为红楼散布种种疑云,他的几次点评正是让後世争论不休的兴风作浪之手。如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卫】: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甲戌本』的十三回回末亦有朱笔眉批:
『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
此外与红楼梦有关人物芹脂等人之死讯息也是畸笏叟提供的:
『♦ 不数年,芹溪丶脂砚丶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靖藏本)
♦ 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庚辰本眉批)
♦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後,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畸笏叟甚至也是提供了读者有关红楼结尾的讯息者,
『♦ 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丶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 丁亥夏,畸笏叟。
♦《狱神庙》回有茜雪丶红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 写倪二丶紫英丶湘莲丶玉菡侠文,皆各得传真写照之笔。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 叹不能得见宝玉《悬崖撒手》文字为恨。丁亥夏,畸笏叟。』
各位看官一定奇怪这点跟金圣叹有什麽关系呢?
大家在探讨金圣叹生平的时候,都知道他评过三国,评过六大才子书,但是却从来没有听过他点评或是置喙过当时非常走红的奇书,也是李渔品评为四大才子书之一的《金瓶梅》。金圣叹甚至唯一提及《金瓶梅》的话语即是此书被友人借走了。
这句话,这件事,这个人,牵涉了明清时代的两大谜题:一是《金瓶梅》作者是谁?二是金圣叹是谁。
我们也许不明确《金瓶梅》(《金瓶梅词话》)作者,但是我们知道几点:
1.《金瓶梅词话》大概在万历年间成书。
2.《金瓶梅》是融入了三个人的姓名:潘金莲丶李瓶儿丶庞春梅
《金瓶梅》的取名其实不只是将主角姓名结合在一起,他更是将作者的名字分拆或集结後而成的书名。与《金瓶梅》取名手法相似者,还有後来的《平山冷燕》,此书正是将四位主角的姓名取成书名,但是这四人其实也是当代着名才子的代号。《平山冷燕》更是各位红迷应该去读的解谜之书。
此种主角以作者命名手法,以现今最新的一个例子就是迪士尼的动画大作《冰雪奇缘》,剧中的四位主角姓名:汉斯(Hans)丶阿克(Kristoff)丶安娜(Anna)和小斯(Sven),他们名称的来源是参考自安徒生的全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安徒生的丹麦发音就是安纳生),而这部片子就是向安徒生的作品《《冰雪女王》致敬之作。
今之如此,古必亦然。
金圣叹的真实身份也是众说纷纭,但是很明显的这不是原来姓名,金圣叹的实际出生年代也是有所争议,但是根据金圣叹还有一个姓名,叫做金人瑞:既然是圣叹又是人瑞,那麽我认为他过世的年龄应该不会太年轻了。既然不会太年轻,他对於《金瓶梅》的不闻不问丶欲盖弥彰的方式,让人非常怀疑他与《金瓶梅》的密切关系。《金瓶梅》被友人借走,应该更是托词,因为他既然创作(或参与创作)了第一淫书《金瓶梅》,当然就无须点评,那麽後来他的六大才子书的点评如此被当时文人追捧,更是其来有自:因为他就是『淫书』之神,当然有资格有地位点评六大才子书。友人借走如同曹雪芹说只是增删而成的托词。另外,如果读过《姑妄言》,林鈍翁说作者曹去晶是他的形影不离的『友人』(也就是他自己)。金圣叹的友人之句也是幻言,藉此抹去他的身影气味。
畸笏叟是谁呢?根据《红楼梦》第一回,曹雪芹假托自己只是增删,非本人作者(其实他是作者),又在三真本的凡例中提到脂砚斋一起作评,奠定脂砚斋是点评者的地位(但是曹雪芹的话不能信)。(那麽畸笏叟是谁呢?)
本人经过多年研究之後,对脂砚斋有些了解:脂砚斋的评论有如《左传》,是针对文本的补充,并且他也是文本的索引,如在第十七回元妃省亲,脂评就是点出石头写作之文是出自李商隐的典故。此外,脂砚斋评论也是以史笔手法,以精微曲笔来点评,而非明明白白地把话说得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只有读过典故的才会知道他指出的是典故。如『卫若兰射圃』乃是春秋的一则与子路有关的事迹,当然第十三回文末,骇人听闻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删笔之文也是。由於第十三回的典故只要一点破,《红楼梦》之谜以及《红楼梦》故事就说完了、結束了,然而,一个故事以及一个侦探游戏,最有趣的就是在探索的过程,直接揭底,就失去了那麽一点意思,所以橘霸我继续保留,等待後文揭晓,此处略过不谈。
因此我很肯定,畸笏叟的点评多为兴风作浪之用,暗藏典故,所以红楼删文(熟读红楼的必定知道其实第十三回的文字份量并未比一般少)并非真删文,而看过并非真看过,借阅想必并非真的借走。
★摘自【橘霸夜访红楼】-11-怀金悼玉地向金圣叹致敬 (橘霸第二猜想系列文)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甲戌本』的十三回回末亦有朱笔眉批:
『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
此外与红楼梦有关人物芹脂等人之死讯息也是畸笏叟提供的:
『♦ 不数年,芹溪丶脂砚丶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靖藏本)
♦ 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庚辰本眉批)
♦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後,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畸笏叟甚至也是提供了读者有关红楼结尾的讯息者,
『♦ 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丶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 丁亥夏,畸笏叟。
♦《狱神庙》回有茜雪丶红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 写倪二丶紫英丶湘莲丶玉菡侠文,皆各得传真写照之笔。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 叹不能得见宝玉《悬崖撒手》文字为恨。丁亥夏,畸笏叟。』
各位看官一定奇怪这点跟金圣叹有什麽关系呢?
大家在探讨金圣叹生平的时候,都知道他评过三国,评过六大才子书,但是却从来没有听过他点评或是置喙过当时非常走红的奇书,也是李渔品评为四大才子书之一的《金瓶梅》。金圣叹甚至唯一提及《金瓶梅》的话语即是此书被友人借走了。
这句话,这件事,这个人,牵涉了明清时代的两大谜题:一是《金瓶梅》作者是谁?二是金圣叹是谁。
我们也许不明确《金瓶梅》(《金瓶梅词话》)作者,但是我们知道几点:
1.《金瓶梅词话》大概在万历年间成书。
2.《金瓶梅》是融入了三个人的姓名:潘金莲丶李瓶儿丶庞春梅
《金瓶梅》的取名其实不只是将主角姓名结合在一起,他更是将作者的名字分拆或集结後而成的书名。与《金瓶梅》取名手法相似者,还有後来的《平山冷燕》,此书正是将四位主角的姓名取成书名,但是这四人其实也是当代着名才子的代号。《平山冷燕》更是各位红迷应该去读的解谜之书。
此种主角以作者命名手法,以现今最新的一个例子就是迪士尼的动画大作《冰雪奇缘》,剧中的四位主角姓名:汉斯(Hans)丶阿克(Kristoff)丶安娜(Anna)和小斯(Sven),他们名称的来源是参考自安徒生的全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安徒生的丹麦发音就是安纳生),而这部片子就是向安徒生的作品《《冰雪女王》致敬之作。
今之如此,古必亦然。
金圣叹的真实身份也是众说纷纭,但是很明显的这不是原来姓名,金圣叹的实际出生年代也是有所争议,但是根据金圣叹还有一个姓名,叫做金人瑞:既然是圣叹又是人瑞,那麽我认为他过世的年龄应该不会太年轻了。既然不会太年轻,他对於《金瓶梅》的不闻不问丶欲盖弥彰的方式,让人非常怀疑他与《金瓶梅》的密切关系。《金瓶梅》被友人借走,应该更是托词,因为他既然创作(或参与创作)了第一淫书《金瓶梅》,当然就无须点评,那麽後来他的六大才子书的点评如此被当时文人追捧,更是其来有自:因为他就是『淫书』之神,当然有资格有地位点评六大才子书。友人借走如同曹雪芹说只是增删而成的托词。另外,如果读过《姑妄言》,林鈍翁说作者曹去晶是他的形影不离的『友人』(也就是他自己)。金圣叹的友人之句也是幻言,藉此抹去他的身影气味。
畸笏叟是谁呢?根据《红楼梦》第一回,曹雪芹假托自己只是增删,非本人作者(其实他是作者),又在三真本的凡例中提到脂砚斋一起作评,奠定脂砚斋是点评者的地位(但是曹雪芹的话不能信)。(那麽畸笏叟是谁呢?)
本人经过多年研究之後,对脂砚斋有些了解:脂砚斋的评论有如《左传》,是针对文本的补充,并且他也是文本的索引,如在第十七回元妃省亲,脂评就是点出石头写作之文是出自李商隐的典故。此外,脂砚斋评论也是以史笔手法,以精微曲笔来点评,而非明明白白地把话说得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只有读过典故的才会知道他指出的是典故。如『卫若兰射圃』乃是春秋的一则与子路有关的事迹,当然第十三回文末,骇人听闻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删笔之文也是。由於第十三回的典故只要一点破,《红楼梦》之谜以及《红楼梦》故事就说完了、結束了,然而,一个故事以及一个侦探游戏,最有趣的就是在探索的过程,直接揭底,就失去了那麽一点意思,所以橘霸我继续保留,等待後文揭晓,此处略过不谈。
因此我很肯定,畸笏叟的点评多为兴风作浪之用,暗藏典故,所以红楼删文(熟读红楼的必定知道其实第十三回的文字份量并未比一般少)并非真删文,而看过并非真看过,借阅想必并非真的借走。
★摘自【橘霸夜访红楼】-11-怀金悼玉地向金圣叹致敬 (橘霸第二猜想系列文)